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西线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的适宜水文条件
1
作者 王玉莲 闫龙 +3 位作者 曾庆慧 唐家璇 张丰搏 胡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7-565,共9页
为探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适宜的水文条件,于2022年7月(汛期)及11月(非汛期)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开展了2次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50个分类单元。结果表明:西线水源区底栖动物群落... 为探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适宜的水文条件,于2022年7月(汛期)及11月(非汛期)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开展了2次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50个分类单元。结果表明:西线水源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以节肢动物昆虫纲(Insecta)为绝对优势,占总分类单元数的90.20%。其中,汛期以扁蜉(Heptageniidae sp.,优势度Y=19.9%)为第一优势种,非汛期以襀(Perlidae sp.,优势度Y=13.8%)为第一优势种。时间上,汛期生物密度更高,但非汛期生物多样性及物种均匀度更高;空间上,西线工程上线方案调水河段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密度明显高于下线方案。在0~1.0 m/s的流速范围内,不同流速区间的物种数及Margalef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差异;且无论是汛期还是非汛期,流速在0.5~1.0 m/s的底栖动物物种数及各项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处于最高水平。在0~0.6 m的水深范围内,不同水深区间的生物量在汛期或非汛期均具有显著差异,且底栖动物密度整体在0~0.2 m区间内的平均值最高。针对水源区8个优势物种,利用栖境使用模拟法,得到西线工程水源区河流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物种的适宜水文条件为水深0.2~0.4 m、流速0.3~0.6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水源区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适宜水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