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10
1
作者 潘世兵 王忠静 孙江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3-36,共4页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模型考虑了浅层地下水补给、含水层导水性和储水性、地下水水质、土地利用以及地下水开采对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模型评价结果为地下水...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模型考虑了浅层地下水补给、含水层导水性和储水性、地下水水质、土地利用以及地下水开采对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模型评价结果为地下水开发适宜性等级分区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浅层地下水 适宜性评价模型 GIS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性的城市扩展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8
2
作者 周建飞 曾光明 +3 位作者 黄国和 李忠武 焦胜 唐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4-783,共10页
针对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采用定性和单因素方法而产生的主观、片面和精度低等缺点,分析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提出基于不确定性和灰色系统关联度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结合长沙市生态规划,在野外生态调查的基础上,依据... 针对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采用定性和单因素方法而产生的主观、片面和精度低等缺点,分析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提出基于不确定性和灰色系统关联度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结合长沙市生态规划,在野外生态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稳定性、独立性、主导性和综合性原则选取坡度、地基承载力、土壤生产力、植被、土壤渗透性、地表水、居民点用地程度、景观价值等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G IS)和遥感(RS)的支持下,定量地获取各评价因子信息;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运用改进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对长沙市城市扩展用地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最终得到长沙市最适宜用地、适宜用地、基本适宜用地、不适宜用地、不可用地分别占总用地的14.77%、16.64%、24.07%、30.91%、13.61%,说明长沙市适宜开发的土地较多(最适宜、适宜和基本适宜用地占55.48%)。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的相应对策,对城市用地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 城市扩展用地 灰色评价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云南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0
3
作者 杨洋 何春阳 李晓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40,共8页
本文选取普洱茶树的起源地云南作为研究区,综合考虑普洱茶树的自然立地条件与大规模种植的便利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和空间分布规... 本文选取普洱茶树的起源地云南作为研究区,综合考虑普洱茶树的自然立地条件与大规模种植的便利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普洱茶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定量、直观地获取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与空间信息,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云南省内,共有面积约为6400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68%的土地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栽培型普洱茶树,还具有较大的规模化种植潜力;3)自然立地条件是决定普洱茶品质及其价值的至关重要因素,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模型 栽培型普洱茶树 大规模种植 GIS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黑虎山风景区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申世广 范晨璟 +1 位作者 王浩 徐新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06,共5页
针对传统风景区保护与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主要采用经验判断和单因素分析等定性方法的缺陷,在GIS支持下,建立基于ArcGIS9.3的蚌埠市黑虎山风景区空间数据库;依据稳定性、独立性、主导性和代表性原则,选取坡度、坡向、高程、自然灾害、... 针对传统风景区保护与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主要采用经验判断和单因素分析等定性方法的缺陷,在GIS支持下,建立基于ArcGIS9.3的蚌埠市黑虎山风景区空间数据库;依据稳定性、独立性、主导性和代表性原则,选取坡度、坡向、高程、自然灾害、林地分布、水域分布、风景名胜、可达性、视域范围、开发现状、人类活动等11个评价因子,并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利用构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在ArcGIS9.3空间分析模块中对评价因子拓扑叠加分析;最后利用自然间断分类法将黑虎山风景区土地适宜性分为适宜开发利用、基本适宜开发利用、限制开发利用、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5个等级,分别占总面积的23.78%、16.65%、18.05%、23.55%、17.98%。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黑虎山风景区不同等级土地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区 适宜性评价模型 GIS AHP 保护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烟台市东岛咀滨海绿地鸟类多样性及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滕雨欣 张梦园 +1 位作者 李德政 董丽 《风景园林》 2023年第5期36-43,共8页
【目的】研究旨在通过构建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山东省烟台市东岛咀滨海绿地的鸟类多样性和栖息地本底进行调查和评估,并为开展城市鸟类栖息地营建及海岸带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以烟台市东岛咀滨海绿地为研究区域... 【目的】研究旨在通过构建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山东省烟台市东岛咀滨海绿地的鸟类多样性和栖息地本底进行调查和评估,并为开展城市鸟类栖息地营建及海岸带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以烟台市东岛咀滨海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查对其鸟类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表征鸟类栖息地食源条件、隐蔽条件和人为干扰强度特征的19个群落环境因子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东岛咀滨海绿地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陆地区域的鸟类栖息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分布连续的大面积林地是研究区域内鸟类多样性最高的区域;在不同海岸线距离梯度下,乔木盖度、乔木丰富度指数、灌木盖度、草本盖度等8个环境因子与至少1项鸟类多样性指标显著相关,其中,乔木层的结构特征对滨海鸟类多样的积极影响更突出;东岛咀滨海绿地的鸟类栖息地适宜性水平呈现近海区域低、远海区域高的特征。【结论】以阔叶乔木覆盖为主要特征的林地对滨海绿地鸟类多样性有突出的支持功能,是鸟类栖息地营建的重要生境。本研究构建的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研究区域鸟类栖息地质量的现状分布特征,对烟台东岛咀滨海绿地未来的规划设计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海绿地 鸟类多样 栖息地营建 适宜性评价模型 微栖息地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P的城市服务功能适宜性等级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苏芳 尚海洋 宋妮妮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57-60,共4页
文章建立城市服务视角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网络分析法(ANP)系统评估了我国31个省会城市的适宜性。研究表明:天津、上海等5个城市属于高度适宜等级,海口、北京等5个城市属于比较适宜等级,西安、武汉等8个城市属于一般适宜等级,沈... 文章建立城市服务视角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网络分析法(ANP)系统评估了我国31个省会城市的适宜性。研究表明:天津、上海等5个城市属于高度适宜等级,海口、北京等5个城市属于比较适宜等级,西安、武汉等8个城市属于一般适宜等级,沈阳、济南等10个城市属于临界适宜等级,兰州、呼和浩特等3个城市属于不适宜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服务 网络分析法(ANP) 适宜性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在丽江金沙江区域特色优质烟叶项目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淑婧 段树苍 +3 位作者 陈茂建 子福兰 和勋 李佛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182-188,共7页
GIS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精细农业生产,特别是对烟草生产和管理方面的辅助决策操作的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利用GIS的多种分析方法将土壤、气象、品质等与烟叶品质相关的重要数据进行空间化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可视化... GIS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精细农业生产,特别是对烟草生产和管理方面的辅助决策操作的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利用GIS的多种分析方法将土壤、气象、品质等与烟叶品质相关的重要数据进行空间化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可视化的统计和分析,进而为烟草品质特色区域规划、辅助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归纳总结"基于GIS的丽江金沙江特色烟叶信息管理及应用系统"的关键GIS技术和实现方法,为研究丽江金沙江区域特色烟叶风格形成机理、烤烟新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烤烟质量风格特征研究与培育、金沙江区域优质烟叶及其相似性风格的定位与开发、烟草种植规划等方向的研究和GIS系统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GIS系统空间分析 适宜模型评价 辅助决策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