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块化体系的西南山地木构农宅适地性营建策略初探 以渝东南吊脚楼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亚敏 卢峰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通过模块化体系助推农宅营建,已成为新时期乡村振兴的重要策略之一,而如何将预制化体系与乡村地域性融合,则成为当下亟待探索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西南山地乡村特征,分析模块化体系介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继而以渝东南新型吊脚楼营造为例... 通过模块化体系助推农宅营建,已成为新时期乡村振兴的重要策略之一,而如何将预制化体系与乡村地域性融合,则成为当下亟待探索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西南山地乡村特征,分析模块化体系介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继而以渝东南新型吊脚楼营造为例,通过设计推演与论证方法,分别从选材下料、排架单元设计、节点优化、功能空间组合等方面,探索基于模块化体系的木构农宅适地性营造策略,以期为当地新型木构农宅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 木构农宅 适地性 渝东南 吊脚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休闲景观适地性设计案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寒松 吴林利 李明珠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4期112-113,共2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掀起了乡村休闲景观及设施建设的高潮。各地经过几年的建设经验积累,普遍对乡村休闲景观设计照搬城市景观做法形成的“千村一面”现状有了更高的要求。探索适合乡村发展的新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掀起了乡村休闲景观及设施建设的高潮。各地经过几年的建设经验积累,普遍对乡村休闲景观设计照搬城市景观做法形成的“千村一面”现状有了更高的要求。探索适合乡村发展的新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休闲景观场所及设施是满足新时代乡村生活、延续乡村风貌和传承文化功能的多元空间。尝试适地性景观设计方法、挖掘项目地资源优势、扬长避短,运用对比、点色、借景、借声等设计措施,塑造适合项目地可持续发展,满足乡村居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文化交流、生态保护的文化休闲景观场所和设施,激发乡村活力,从而为提升乡村景观建设品质、追求地域个性化的设计提供借鉴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地性 优势资源 韵律 强化 景观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区适地性景观规划方法例证 被引量:5
3
作者 邓寒松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第7期147-150,共4页
依托水资源景观规划建设往往会给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以堡口电站库区景观规划项目为例提出“适地性景观规划”方法,运用尊重自然景观斑块,突出优势资源、强化区域特征的规划措施,遵循“环境优先生态为本”的原则,论述适地性景... 依托水资源景观规划建设往往会给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以堡口电站库区景观规划项目为例提出“适地性景观规划”方法,运用尊重自然景观斑块,突出优势资源、强化区域特征的规划措施,遵循“环境优先生态为本”的原则,论述适地性景观规划方法的可行性,确保库区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延续,为同类型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地性 生态环境 景观规划 场地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山缘型城市公园适地性规划路径——以延安市向阳公园为例
4
作者 黄嘉颖 胡斐 胡琳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7-52,共6页
反思现有绿地规划并着眼于对山体边缘地区的利用,探讨山缘型城市公园的规划方法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破解绿地建设难题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延安市向阳公园为例,立足于山缘型城市公园的内在属性,借助地理信息、水文模型等技术方法,结合生... 反思现有绿地规划并着眼于对山体边缘地区的利用,探讨山缘型城市公园的规划方法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破解绿地建设难题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延安市向阳公园为例,立足于山缘型城市公园的内在属性,借助地理信息、水文模型等技术方法,结合生态评估、地形识别、汇水模拟等多元要素分析,从台地式适地性用地布局、立体化适地性流线组织和蓄水保土适地性生态造景3个层面提出山缘型城市公园“半山半园”适地营建模式的构建及规划方法,以期为山缘地区的同类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山缘型城市公园 半山半园 适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集约视角下寨堡型聚落适地性空间营建研究
5
作者 李慧敏 张鸽娟 《古建园林技术》 2022年第4期53-56,共4页
本文在资源集约视角下以寨堡型聚落为研究对象,总结其自然调和、资源适配;由地而生、用尽其利;因地制宜、因材致用;景形共融,时空互文等适地性特征。以山西夏门古堡为例探讨传统聚落适地性营建原则、对策与空间营建模式。提出发展可持... 本文在资源集约视角下以寨堡型聚落为研究对象,总结其自然调和、资源适配;由地而生、用尽其利;因地制宜、因材致用;景形共融,时空互文等适地性特征。以山西夏门古堡为例探讨传统聚落适地性营建原则、对策与空间营建模式。提出发展可持续性集约化聚落空间,提供当代新乡土建筑创作的再生原型以及黄土高原绿色窑居营建技术革新等当代聚落转型发展策略。为今后系统科学的保护和发展资源集约地区的传统人居聚落,创造适应地域性绿色建筑和适地性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集约 寨堡型聚落 适地性 空间营建体系 绿色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适地性设计案例分析
6
作者 李英杰 《集成电路应用》 2021年第8期156-157,共2页
基于计算机模拟与多媒体技术,阐述乡村休闲景观适地性设计案例,探讨适地性设计的策略,包括设计元素、构成要素、空间形态、竖向设计、色彩设计。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多媒体 适地性设计 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旅游民宿适地性设计研究——以福建下梅古村落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志鹏 郭雨欣 罗珊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12期80-82,共3页
在振兴乡村旅游的大背景下,以福建下梅古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针对其自身特色提出适地性设计理念,总结出建筑外观改造上使用旧貌还原、新建如旧,室内改造使用新老空间结合、新旧材料穿插、展示、体验结合的设计方法。以此探索适宜古... 在振兴乡村旅游的大背景下,以福建下梅古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针对其自身特色提出适地性设计理念,总结出建筑外观改造上使用旧貌还原、新建如旧,室内改造使用新老空间结合、新旧材料穿插、展示、体验结合的设计方法。以此探索适宜古村落发展民宿的设计方法,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开发、民宿的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地性 古民居 民宿 下梅古村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地区传统吊脚楼适地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吴至雅 《华中建筑》 2022年第6期148-151,共4页
该文系统梳理了武陵地区传统吊脚楼适地性特征,深入探讨了传统吊脚楼在择地选址、选材用材、构造装饰等方面的广义适地表现,指出传统吊脚楼是在适应自然社会的复杂因素中不断演变发展。为应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脆弱、文化趋同等问题,... 该文系统梳理了武陵地区传统吊脚楼适地性特征,深入探讨了传统吊脚楼在择地选址、选材用材、构造装饰等方面的广义适地表现,指出传统吊脚楼是在适应自然社会的复杂因素中不断演变发展。为应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脆弱、文化趋同等问题,探索出一种非常科学、合理的人居环境建设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地区 传统吊脚楼 适地性 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白裤瑶聚落空间“适地”特征解析——以贵州荔波瑶山乡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洪瑞德 陈小辉 李建军 《华中建筑》 202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贵州黔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众多,隐于山林深处的白裤瑶聚落至今保存较完好,在不断迁徙建寨的历史进程中逐渐适应了地域特征,融合发展了民族文化。该文以贵州荔波县瑶山乡的白裤瑶聚落为例,在历史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考古测... 贵州黔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众多,隐于山林深处的白裤瑶聚落至今保存较完好,在不断迁徙建寨的历史进程中逐渐适应了地域特征,融合发展了民族文化。该文以贵州荔波县瑶山乡的白裤瑶聚落为例,在历史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考古测绘结合图示的方法解析白裤瑶聚落空间的适地性,瑶山白裤瑶聚落空间在宏观选址、中观营建、微观感知三个层面分别表现为适隐、适居、适闲的特征。研究所得空间特征解析成果对白裤瑶聚落的保护与振兴及其营建智慧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白裤瑶 聚落空间 适地性 文化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运河之脊”南旺分水枢纽生态智慧探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肖华斌 王梦颖 +1 位作者 安淇 任震 《风景园林》 2019年第6期41-46,共6页
南旺分水枢纽是京杭大运河实现南北通航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江北都江堰',是交通性水利设施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中国华北平原治水工程的生态智慧。通过系统梳理南旺分水枢纽区域格局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水源探寻和漕运兴衰贯穿... 南旺分水枢纽是京杭大运河实现南北通航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江北都江堰',是交通性水利设施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中国华北平原治水工程的生态智慧。通过系统梳理南旺分水枢纽区域格局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水源探寻和漕运兴衰贯穿整个大运河山东段发展历程,体现了区域环境的'适地性'和运河与聚落'共生性'的生态智慧。在区域选址方面,以整体环境观为理念,连通区域水系;在枢纽组织方面,遵循系统性原则,构建梯级式功能网络;在营造技术方面,主动适应并适度改造自然环境,科学合理地构建'拦、引、分、蓄、排'不同功能的水利设施,实现通航。南旺分水枢纽与周边城乡聚落形成了'因河而兴,农商一体'的互动共生关系,通过严格管控和协同管理,确保漕运功能,从而实现财赋北进和政治一统的国家战略。南旺分水枢纽所蕴含的适应华北平原的'适地性'和'共生性'的生态智慧和生态实践,对中国北方平原地区的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南旺分水枢纽 适地性 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变化中的当代航站楼建筑设计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建祥 阳旭 《世界建筑》 2020年第6期10-17,144,共9页
本文回顾了航站楼发展的历程,将其分为萌芽时期、发展早期、大众化时代、信息时代4个阶段,总结了不同阶段的航站楼建筑设计发展特征;同时从枢纽性、都市性、适地性、定制性4个特点对于正在变化中的航站楼建筑设计特点进行了提炼总结,并... 本文回顾了航站楼发展的历程,将其分为萌芽时期、发展早期、大众化时代、信息时代4个阶段,总结了不同阶段的航站楼建筑设计发展特征;同时从枢纽性、都市性、适地性、定制性4个特点对于正在变化中的航站楼建筑设计特点进行了提炼总结,并对于未来航站楼设计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站楼设计 枢纽 都市 适地性 定制 未来航站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ies on adaptability of Populus bolleana and other Poplar trees in northwest Shanxi Province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皎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1-34,共5页
Through five years (1996-2000) experiment,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resistance to insect and cold of the seven poplar varieties including P. po pularis, P. opera, P. pseudo-simonii, P. beijinensis, P. bolleana,... Through five years (1996-2000) experiment,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resistance to insect and cold of the seven poplar varieties including P. po pularis, P. opera, P. pseudo-simonii, P. beijinensis, P. bolleana, P. ( eurameri cana and P. simonii, which were planted in loess hilly land in northwest Shanxi Province, were tested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and site conditions.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and three times repetition were adopted in the test. Bas ed on the test results in arid and cold area of the northwest Shanxi, the hybrid poplar trees taking Populus cathaysna as their female parent could be selected for afforestation, such as P. popularis and P. opera, and the growing space of s ingle plant should be larger than 20 m2. P. bolleana as an introduced tree speci es grows well in this area, but its growth is likely affected by ground water co ndition. On the site with relatively abundant soil water, P. bolleana usually su ffer from frost crack at its trunk base. As a result, P. bolleara is suited to p lanting in the site where is short of soil water. P. x euramericana is not suita ble for large-scale afforestation, especially in arid slopes and ridges of loess hilly lan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lar trees Arid and cold area ADAPTABILITY Shanxi Provi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zzy Evaluation of Coal Seam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Fully-Mechanized Face in Ten-Million-Ton Mine 被引量:4
13
作者 LI Wei-min DONG Guo-wei +1 位作者 WANG Hong-sheng FENG Mei-mei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3期208-212,共5页
Based on coal seam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mining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 in Jisan Mine, coal seamgeological condition is quantitative evaluated by using fuzzy evaluation with the view of coal mining and coalfac... Based on coal seam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mining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 in Jisan Mine, coal seamgeological condition is quantitative evaluated by using fuzzy evaluation with the view of coal mining and coalfaceproduction. The structure and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on factor, the membership functions and weights of evaluationfactor, evaluation model and reliability in the coal seam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expounded in detail. Eighty-twocoalfaces which will be exploited is classified. All of these have provide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election ofcoal mining technology and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m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zzy evaluation membership function ten-million-ton m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ability of Alfalfa and Ryegrass to New Reclamation Materials
14
作者 WANG Zhao-feng ZHANG Lei-na +1 位作者 FENG Yong-jun KANG Jing-tao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3期292-295,共4页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alfalfa and ryegrass to the new artificial soil that was composed of fly ash and furfural residue. The potted experiments were taken to compare the growth conditions, yield...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alfalfa and ryegrass to the new artificial soil that was composed of fly ash and furfural residue. The potted experiments were taken to compare the growth conditions, yields, and qualities of both grasses. Some pots were covered with wheat stalks and others without. The medium Fluvo-aquic soil was taken as contro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owth of two grasses in the mixture were inferior to their growth in the control in initial period. With the leaching of rain and irrigation, the two grasses improved gradually. The alfalfa and ryegrass both could grow in the new mixture, and the ryegrass would be better to plant in no covered material and the alfalfa in covered. This will be a new way to reclaim subsided land and to imorove the environment in min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y ash furfural residue subsided land reclamation materi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