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七年”送戏下乡政策的历史考究——以河南省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郭武轲 韩易桐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预设通过送戏下乡的形式将意识形态内化为农民所认同的价值,起初效果不彰。随着情况的变化,城乡文化互动交流的“文化合成”取代了城市对农村单向度的“文化救济”。送戏下乡这一组织性行为和规模化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预设通过送戏下乡的形式将意识形态内化为农民所认同的价值,起初效果不彰。随着情况的变化,城乡文化互动交流的“文化合成”取代了城市对农村单向度的“文化救济”。送戏下乡这一组织性行为和规模化开展,配合意识形态的传播,对乡村社会的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这一时期送戏下乡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能够为统筹与整合当下各级各类文化演出资源,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历史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送戏下乡 文化合成 乡村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戏下乡提实效 乡村文化助振兴
2
作者 王慧 《农家致富》 2024年第1期54-55,共2页
一辆车,一台戏,便成了一个流动舞台。2023年,江苏省完成送戏下乡2508场。来自基层的剧团不分春夏秋冬,穿过乡村阡陌,走进田间地头,将精彩纷呈的戏曲送到乡亲们身边。戏韵悠扬,家门口享文化盛宴傍晚,离演出还有两个小时,如皋市白蒲镇文... 一辆车,一台戏,便成了一个流动舞台。2023年,江苏省完成送戏下乡2508场。来自基层的剧团不分春夏秋冬,穿过乡村阡陌,走进田间地头,将精彩纷呈的戏曲送到乡亲们身边。戏韵悠扬,家门口享文化盛宴傍晚,离演出还有两个小时,如皋市白蒲镇文著社区的居民们就带着小板凳,涌向村里最大的空地,早早抢占看戏的有利位置。当晚,南京溧庆黄梅戏剧团表演了《天仙配》《木兰从军》等群众耳熟能详的黄梅戏,演员们细腻深厚的唱功和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台下观众大呼过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仙配》 黄梅剧团 流动舞台 《木兰从军》 文化盛宴 台下观众 送戏下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剧场理论的“送戏下乡”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塑路径 被引量:8
3
作者 孙浩 李淑蕾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2,共8页
随着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对“送戏下乡”类公共文化服务消费的质量诉求更多。剧场理论以剧场演出的观念阐释服务接触过程,将服务过程中的场景、演员、观众和表演四个关键要素有机整合到场景空间中。从场景链接、技术支撑、主观... 随着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对“送戏下乡”类公共文化服务消费的质量诉求更多。剧场理论以剧场演出的观念阐释服务接触过程,将服务过程中的场景、演员、观众和表演四个关键要素有机整合到场景空间中。从场景链接、技术支撑、主观感知、互动体验等角度来看,剧场服务与“送戏下乡”文化服务质量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送戏下乡”公共文化服务消费的体验性、空间性特征决定了其服务质量可从增强场景前后场一体化和设备完备度、唱戏人服务能力匹配度、送戏人服务供给协同度、看戏人服务需求偏好表达度和文化服务表演互动参与度五个路径予以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戏下乡 剧场理论 服务质量 重塑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待更多“庄户剧团”下乡
4
作者 孙现富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第4期1-1,共1页
“庄户剧团”是老百姓送给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评剧团的美称,这个剧团近80年来一直坚持送戏下乡,为民演出,平均每年下基层演出400多场次,受到很多“庄户人”的欢迎和赞誉。在当下传统戏曲日渐式微、娱乐多元化时代,丰润区评剧团扎根基层... “庄户剧团”是老百姓送给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评剧团的美称,这个剧团近80年来一直坚持送戏下乡,为民演出,平均每年下基层演出400多场次,受到很多“庄户人”的欢迎和赞誉。在当下传统戏曲日渐式微、娱乐多元化时代,丰润区评剧团扎根基层,突破困境,排演出一大批深受老百姓欢迎的优秀剧目。这既说明“庄户人”依然对传统戏曲艺术有很强烈的需求,也说明基层文艺团体的根在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曲艺术 唐山市丰润区 演出 突破困境 多元化时代 日渐式微 送戏下乡 扎根基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社会演剧传统的重塑——以浙东地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乐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95,共8页
"做戏"是浙东地区乡村社会的演剧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在地痞流氓和落后村干部的操持下,浙东乡村传统做戏活动仍在进行。为因应由此带来的挑战,并借助演剧来教育、动员农民,中共和地方政府在加强管控乡村传统做戏活动的同时,... "做戏"是浙东地区乡村社会的演剧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在地痞流氓和落后村干部的操持下,浙东乡村传统做戏活动仍在进行。为因应由此带来的挑战,并借助演剧来教育、动员农民,中共和地方政府在加强管控乡村传统做戏活动的同时,还通过发展农村剧团和推动城市剧团送戏下乡,对浙东乡村社会的演剧传统进行了全面重塑。本文以浙东地区为例,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新解放区乡村社会演剧传统的革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演剧传统 农村剧团 送戏下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