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元养心法治疗肾阳不足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疗效观察
1
作者 张保球 李子勇 +1 位作者 陈小舒 杨炎珠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4-177,共4页
目的观察培元养心法(背俞穴温针灸)治疗肾阳不足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疗效。方法纳入肾阳不足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培元养心... 目的观察培元养心法(背俞穴温针灸)治疗肾阳不足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疗效。方法纳入肾阳不足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培元养心法(背俞穴温针灸)治疗,观察各组数据情况:疗效优良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术后3 d及术后6 d、术后9 d患者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指标变化、治疗前后患者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身体健康评分(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炎症因子(CRP、TNF-α、IL-6)均显著下降,Lysholm膝关节量表总评分显著上升,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因子(CRP、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量表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9 d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率为20.00%(8/40),比观察组的5.00%(2/4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元养心法(背俞穴温针灸)治疗肾阳不足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疗效良好,患者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改善,并发症少,治疗安全可靠,且患者治疗后身体健康好转,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肾阳不足型 培元养心法 背俞穴温针灸 疗效 并发症 疼痛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2
作者 魏佳铭 秦晓宽 +6 位作者 魏戌 银河 李玲慧 尹逊路 杨克新 孙凯 朱立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773,共6页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约有20%~30%的腰痛由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LIDD)所致[1],已成为全球致残的首要病因[2];2020年有6.19亿人患有腰痛,鉴于人口老龄化...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约有20%~30%的腰痛由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LIDD)所致[1],已成为全球致残的首要病因[2];2020年有6.19亿人患有腰痛,鉴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长时间久坐等相关风险的增加,预计至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攀升至8.43亿[3],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P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和脊柱退行性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柏秋实 薛剑超 +2 位作者 王树杰 张虹淼 赵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5,共7页
脊柱手术围术期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31%,多数是由于手术对脊髓造成的直接机械损伤或间接缺血性再灌注造成的~([1])。这种变化可表现为神经电信号的改变。神经电生理监测(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NM)是脊柱外科医生了... 脊柱手术围术期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31%,多数是由于手术对脊髓造成的直接机械损伤或间接缺血性再灌注造成的~([1])。这种变化可表现为神经电信号的改变。神经电生理监测(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NM)是脊柱外科医生了解患者麻醉状态下神经功能的重要手段。20世纪70年代,NM首次应用于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柱退行性病变 神经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马骏 曾葭 +5 位作者 刘雁冰 戴婕 蒋叶 李昂 高迪 叶小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方式结合脊柱影像学资料对相关飞行员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生活方式、飞行训练方式等暴露因素,脊柱影像学检查项目包括腰椎... 目的探讨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方式结合脊柱影像学资料对相关飞行员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生活方式、飞行训练方式等暴露因素,脊柱影像学检查项目包括腰椎MRI和腰椎X线片。将存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飞行员纳入退变组,无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飞行员纳入健康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筛选。结果纳入研究的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整体患病率为45.8%(66/144)。战斗机飞行员发生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分别为久坐(OR=2.714,95%CI 1.351~5.375,P=0.004)、缺乏腰背肌锻炼(OR=3.136,95%CI1.536~6.037,P=0.001)、飞行中静态姿势不适(OR=8.160,95%CI 3.152~21.120,P<0.001)、飞行中腰椎矢状位不正(OR=8.397,95%CI 3.367~20.942,P<0.001)、飞行中腰椎冠状位不正(OR=2.744,95%CI 1.102~6.831,P=0.030)。结论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患病率较高,飞行中持续的静态姿势不适和腰椎冠状位、矢状位失稳是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重要诱因,减少久坐、加强腰背肌锻炼是避免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机 腰椎退行性病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融合区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栋 邱贵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94-397,共4页
关键词 退行性病变 邻近节段 融合区 术后 腰椎融合 disease 椎体压缩性骨折 邻近运动节段 增生性关节炎 脊柱融合 融合区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奋性神经毒性中的钙稳态失调及其在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任振宇 于小倩 彭双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9-292,共4页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过度活化会导致神经元的兴奋性死亡,该过程与细胞内钙离子([Ca2+]i)稳态失调密切相关。谷氨酸兴奋毒性参与许多急慢性神经病变的发病及病程进展,提示Ca2+信号传导阻滞剂的应用可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阻断病变进程,达...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过度活化会导致神经元的兴奋性死亡,该过程与细胞内钙离子([Ca2+]i)稳态失调密切相关。谷氨酸兴奋毒性参与许多急慢性神经病变的发病及病程进展,提示Ca2+信号传导阻滞剂的应用可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阻断病变进程,达到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兴奋毒性 钙离子 线粒体 神经退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加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 被引量:9
7
作者 薛海滨 马远征 +2 位作者 王亮 李大伟 顾苏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4-27,3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行椎体加强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04年6月~2009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38例,男16例,女22例;... 目的探讨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行椎体加强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04年6月~2009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为52~76岁,平均62.5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1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6例,腰椎退行性侧凸4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确定减压、融合节段和方法,采用PMMA骨水泥强化的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内固定、矫形。采用ODI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术后影像学资料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36.5个月。患者腰痛及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复查X线片均未发现椎弓根螺钉的松动或脱出,椎弓根螺钉周围未发现有透亮线出现。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46±2.24减至3.15±1.47(P<0.01),腿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24±2.32减至2.11±0.84(P<0.01)。ODI评分由术前的43.15±5.72下降至15.41±6.42(P<0.01)。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16例次,未造成机体残余损害。结论对于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应用PMMA行椎体加强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增强螺钉的稳定性,防止螺钉的松动或脱出,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改善和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水泥 内固定器 腰椎退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晁满香 毛明 +1 位作者 李建军 赵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细胞内会积累许多不合适蛋白等成份,细胞要除去这些废旧物质的途径有两条,即自噬(autophagy)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nle system,UPS)。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神经退行性病变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宇廷顿氏舞蹈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晶艳 周琦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早期被认为是一种微血管性疾病,多年来关于DR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特征的改变上,包括血管渗透性的增加、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黄斑水肿等。近年大量的视网膜电生理检查发现在糖尿病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早期被认为是一种微血管性疾病,多年来关于DR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特征的改变上,包括血管渗透性的增加、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黄斑水肿等。近年大量的视网膜电生理检查发现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微血管发生损害前,视网膜神经元即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提示DR是一种神经血管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DR患者很快发生的视功能减退。现将国内外关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发现有效的视网膜神经元保护策略,从而减缓DR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 神经元退行性病变 兴奋性毒性代谢产物 氧化应激 神经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合并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患者血浆中的chemerin升高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明 谢霆 +1 位作者 陈新忠 谌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chemerin与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degenerative aortic valve disease, DAVD)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海南省医院心脏外科住院的96例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其中48例合并DAVD)和48例成人健...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chemerin与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degenerative aortic valve disease, DAVD)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海南省医院心脏外科住院的96例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其中48例合并DAVD)和48例成人健康志愿者纳入统计,代谢综合征无DAVD患者年龄56.33±6.14岁,其中男25例,女23例,代谢综合征合并DAVD患者年龄60.16±6.72岁其中男24例,女24例,健康成人年龄52.94±8.28岁,其中男23例,女25例,医院检验科检测血浆中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c、高密度脂蛋白-c、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等生化指标,Elisa法检测血浆中chemerin水平。结果代谢综合征合并DAVD患者较不合并DAVD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高。代谢综合征患者较健康受试者血清chemerin水平高。单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和chemerin是代谢综合征合并DAVD患者的危险因子、所有的变量进行退步法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hemerin仍然是代谢综合征合并DAVD患者的危险因子。单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代谢综合征合并DAVD患者中体质量指数,收缩压,C反应蛋白与血浆chemerin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指数(r=0.368, P<0.001)和C反应蛋白(r=0.525, P<0.001)仍然与血浆chemerin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上升血浆chemerin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合并DAVD患者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 代谢综合征 脂肪因子 CHEM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治疗慢性青光眼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慧 向艳 +3 位作者 陈岚 陈志祺 李贵刚 张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目的观察在慢性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中Tau蛋白磷酸化的变化,并通过利用氯化锂抑制Tau上游激酶GSK-3β活性的实验,为在临床上用氯化锂治疗慢性青光眼神经退行性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慢性高眼压SD大鼠模型,分为2组。一组为... 目的观察在慢性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中Tau蛋白磷酸化的变化,并通过利用氯化锂抑制Tau上游激酶GSK-3β活性的实验,为在临床上用氯化锂治疗慢性青光眼神经退行性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慢性高眼压SD大鼠模型,分为2组。一组为高眼压未治疗组,另一组为高眼压氯化锂治疗组,每组各15只。右眼为高眼压模型眼,左眼为对照眼。治疗组于建模当天起每天腹腔注射0.6 mol·L-1氯化锂(GSK-3β抑制剂)。在2周和4周从2组中各取3只大鼠处死并摘取眼球,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视网膜总Tau和磷酸化Tau蛋白的变化;并于2周、4周,从2组中各取2只大鼠处死并摘除眼球,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Tau蛋白在视网膜组织的表达。结果高眼压模型建立成功。高眼压模型眼总Tau含量在2周时下降为对照眼的77.3%,在4周时下降为对照眼的60.4%;P-Tau与总Tau的比值,在2周时几乎没有变化,在4周时增加至对照眼的135.4%,磷酸化明显增加。氯化锂对高眼压模型鼠的影响:在4周时,高眼压氯化锂治疗组视网膜总Tau含量较高眼压未治疗组明显升高,为对照眼的99%;P-Tau与总Tau的比值较高眼压未治疗组明显下降,几乎降至对照眼水平。在高眼压未治疗组视网膜,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在各层都显著减少;而高眼压氯化锂治疗组视网膜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在各层都较高眼压未治疗组有显著增加。结论持续高眼压刺激导致大鼠视网膜总Tau蛋白表达量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氯化锂能减轻由持续高眼压引起的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神经退行性病变 慢性高眼压模型 TAU蛋白 氯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物感与视网膜玻璃体退行性病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希让 田清芬 +2 位作者 赵朝霞 尹卫靖 秦怡 《眼科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54-56,共3页
对有漂浮物感者234例(312眼)散瞳经裂隙灯Goldmann三面镜或联合1060型巩膜压陷器检查,结果发现视网膜与玻璃体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者分别为52.2%和77.2%,其中格子样变性为30.1%,萎缩性裂孔为9.3%,牵引性裂孔为4.5%,玻璃体后脱离为20.8... 对有漂浮物感者234例(312眼)散瞳经裂隙灯Goldmann三面镜或联合1060型巩膜压陷器检查,结果发现视网膜与玻璃体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者分别为52.2%和77.2%,其中格子样变性为30.1%,萎缩性裂孔为9.3%,牵引性裂孔为4.5%,玻璃体后脱离为20.8%。近视眼或漂浮物感同时有闪光感者,视网膜及玻璃体退行性病变的患病率均高(P<0.01)。弥散性细尘状漂浮物感者牵引性裂孔的患病率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物感 退行性病变 视网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与神经退行性病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蕾 高静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6,共3页
神经退行性病变与胞内氧化还原失衡诱发的神经元损伤、死亡有密切关系。硫氧还蛋白参与维持胞内氧化还原平衡 ,在氧化应激中起重要的氧还调节作用 ,因此成为对抗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蛋白之一。硫氧还蛋白可能通过激活某些有氧还调节功... 神经退行性病变与胞内氧化还原失衡诱发的神经元损伤、死亡有密切关系。硫氧还蛋白参与维持胞内氧化还原平衡 ,在氧化应激中起重要的氧还调节作用 ,因此成为对抗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蛋白之一。硫氧还蛋白可能通过激活某些有氧还调节功能的酶、清除自由基和调节细胞内分子通道等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对转基因动物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病变 氧化应激 硫氧还蛋白 氧还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防治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思路和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银山 韦日铺 黄美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528-1529,共2页
脊柱退行性病变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与中医的痹症关系密切,中医防治该病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依据中医经典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探讨防治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思路和方法,并就个人临床应用强骨通脉法防治该病的经验作出总结。
关键词 退行性病变 强骨通脉 祛风散寒除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影响因素对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博婧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0,共4页
视网膜的血管改变影响了视网膜细胞周围的氧含量,直接影响光感受器细胞的代谢和凋亡;反之,感光细胞凋亡使周围组织氧含量发生变化,短期内可以改变视网膜的血流,而长期作用使视网膜血管发生改变。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内皮素、一氧化氮、... 视网膜的血管改变影响了视网膜细胞周围的氧含量,直接影响光感受器细胞的代谢和凋亡;反之,感光细胞凋亡使周围组织氧含量发生变化,短期内可以改变视网膜的血流,而长期作用使视网膜血管发生改变。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内皮素、一氧化氮、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均参与并影响了退行性眼底病的血管改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血管影响因素对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形成的最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血管影响因素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朊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视网膜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娟 周琼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3,97,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eases,AD)是一种以认识和记忆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视觉损害是其最早出现的症状,包括对比敏感度、深度和运动感知的异常,其视网膜的病理改变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丢失和视神经的变性,主要特...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eases,AD)是一种以认识和记忆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视觉损害是其最早出现的症状,包括对比敏感度、深度和运动感知的异常,其视网膜的病理改变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丢失和视神经的变性,主要特征为异常蛋白的堆积(β-淀粉样蛋白、朊蛋白、tau蛋白)。朊蛋白的致病形式与神经元凋亡密切相关,而细胞型朊蛋白可以拮抗凋亡因子,对神经退行性病变有保护作用。本文对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朊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nascin-C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萌萌 贾儒林 赵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6-550,555,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Tenascin-C(TNC)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DDD)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NC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时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髓核细胞和小鼠椎间盘细胞在炎性条件下TNC、胶原蛋白Ⅱ和蛋白聚糖的变化,酶谱法及... 目的通过观察Tenascin-C(TNC)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DDD)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NC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时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髓核细胞和小鼠椎间盘细胞在炎性条件下TNC、胶原蛋白Ⅱ和蛋白聚糖的变化,酶谱法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检测MMP活性的变化。加入外源性TNC,研究TNC对DDD是否起到保护作用。体内实验验证TNC的表达情况及位置。结果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时,TNC表达增高,胶原蛋白Ⅱ和蛋白聚糖表达降低,MMP活性增高。加入外源性TNC后,胶原蛋白Ⅱ和蛋白聚糖表达增高,MMP活性降低。结论TNC能够调节MMP活性,对椎间盘细胞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ASCIN-C 细胞外基质蛋白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钴胺素缺乏与神经退行性病变
18
作者 黄方 刘永华 钱晓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307-4309,共3页
老年人中钴胺素(维生素B12)缺乏随年龄而增加,60-65岁的患病率为24%、65~74岁为26%、85岁以上可达54%。发达国家社区老人患病率为12%,而住院者则达30%-40%。钴胺素缺乏因症状不典型而易误、漏诊。及时诊治可阻止病情进展或... 老年人中钴胺素(维生素B12)缺乏随年龄而增加,60-65岁的患病率为24%、65~74岁为26%、85岁以上可达54%。发达国家社区老人患病率为12%,而住院者则达30%-40%。钴胺素缺乏因症状不典型而易误、漏诊。及时诊治可阻止病情进展或逆转病情。本文对老年人钴胺素缺乏与神经退行性病变作一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病变 钴胺素 老年人 病情进展 症状不典型 社区老人 发达国家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病变疼痛患者恐动症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42
19
作者 赵政 杨琴 +1 位作者 杨慧敏 周朝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8-721,共4页
目的本文旨在调查腰椎退行性病变疼痛患者恐动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降低恐动症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2月至7月某市两所三甲医院中医科、脊柱外科的298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本文旨在调查腰椎退行性病变疼痛患者恐动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降低恐动症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2月至7月某市两所三甲医院中医科、脊柱外科的298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TSK评分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0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腰椎退行性病变疼痛患者恐动症的发生率为75.84%,恐动症TSK平均得分(42.70±5.90);自我效能感(OR=0.784,95%CI:0.700~0.877)、面对的应对方式(OR=0.647,95%CI:0.546~0.766)是恐动症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经济负担程度(OR=3.015,95%CI:1.567~5.802)、回避的应对方式(OR=1.264,95%CI:1.059~1.510)、功能障碍程度(OR=1.110,95%CI:1.053~1.170)是恐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腰椎退行性病变疼痛患者恐动症的发生情况,重点对经济负担、功能障碍程度较重的患者宣教恐动症相关知识,督促患者积极功能锻炼,并通过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引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降低恐动水平,帮助腰椎退行性病变疼痛患者早日恢复功能锻炼及日常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病变 恐动症 疼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例犬二尖瓣退行性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志红 刘朗 夏兆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6-59,共4页
二尖瓣的退行性病变是犬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疾病,约占临床心脏病例的75%,其病因主要是二尖瓣瓣膜发生渐进性的黏液瘤样病变,使瓣膜结构发生增厚、脱垂、蜷曲甚至腱索断裂,造成二尖瓣闭锁不全,导致二尖瓣反流,进而发展为左心的充血性心... 二尖瓣的退行性病变是犬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疾病,约占临床心脏病例的75%,其病因主要是二尖瓣瓣膜发生渐进性的黏液瘤样病变,使瓣膜结构发生增厚、脱垂、蜷曲甚至腱索断裂,造成二尖瓣闭锁不全,导致二尖瓣反流,进而发展为左心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二尖瓣的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主要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听诊、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闭锁不全 退行性病变 超声心动图 诊断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症状 X线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