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甘肃省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的生态理论基础 被引量:1
1
作者 骆进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6,共6页
 针对西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的重林轻草现象,结合甘肃省及其不同类型区的自然条件,运用生态学原理及相关理论对甘肃省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甘肃省应以还草为主、还林为辅,在有还林潜力的地方...  针对西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的重林轻草现象,结合甘肃省及其不同类型区的自然条件,运用生态学原理及相关理论对甘肃省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甘肃省应以还草为主、还林为辅,在有还林潜力的地方还应坚持"还草—还灌—还林"的逆向治理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退耕还草工程 生态理论 生态适应性 地植被 土地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土壤渗吸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建忠 朱金兆 +2 位作者 周心澄 李文忠 张春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55-61,共7页
土壤渗吸性能是土壤重要的物理特征 ,是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土壤渗吸性能的机制 ,可以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关科学依据。应用双环渗透仪法 ,对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科技试验县———青海省大通县北川河... 土壤渗吸性能是土壤重要的物理特征 ,是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土壤渗吸性能的机制 ,可以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关科学依据。应用双环渗透仪法 ,对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科技试验县———青海省大通县北川河流域退耕地土壤渗吸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退耕地表土层渗吸过程基本上为INVERSE或S模型 ,突出表现为初期渗吸速度极大、中期降低、后期小 ,直至趋于某一常数亦即稳渗速度的过程。退耕地与天然林地的表土层 ,稳渗速度相同 ,平均达 4 2mm/min ,比农耕地高 9 5倍。随着退耕地林分的正常生长 ,林分枝叶重量的增加 ,枯落物的不断积累 ,表土层厚度的增加及改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川河流域 退耕还 退耕还草工程 土壤 渗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退耕还草的土壤碳固持效应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奕成 胡振华 +4 位作者 向仰州 张金鑫 钱永强 王迎新 许丰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0,共9页
基于检索1950-2016年发表在中国知网、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的文章,筛选出关于我国退耕还草工程与土壤有机碳的文献123篇(126个研究地点)。基于筛选文献,提取了农田和恢复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基于检索1950-2016年发表在中国知网、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的文章,筛选出关于我国退耕还草工程与土壤有机碳的文献123篇(126个研究地点)。基于筛选文献,提取了农田和恢复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恢复时间和气候等数据735条,旨在探究我国退耕还草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农田恢复为草地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时间拐点约为第6年),整体上退耕还草工程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9.8%。2)土壤有机碳的正响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且深度超过1 m时其正响应不明显。3)土壤有效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恢复的主要因素,而土壤有效磷和植物功能群对其影响不大。4)沿着增加的水分梯度,土壤有机碳的恢复效果由负变正,转变阈值为25.15 (干旱指数)。总体而言,我国退耕还草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正效应,此效应受环境梯度和恢复时间的共同影响。本研究能够为我国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库管理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草工程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效氮 土壤有效磷 水分梯度 土地利用变化 恢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姜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03年第2期34-38,共5页
在叙述云南省实施 2 0 0 0~ 2 0 0 2年退耕还林 (草 )工程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 ,分析了还存在的如思想认识存在的误区 ,机构不健全 ,人员不固定等 7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实行工程监理 ,严格检查验收等 8点对策 4条建议。
关键词 云南 退耕还工程 问题 对策 退耕还草工程 工程监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退耕还草试点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育材 《人民论坛》 2001年第4期27-29,共3页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响应。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2001年,国家林业局将会同有关...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响应。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2001年,国家林业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全面总结两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行退耕还林还草的试点政策,规范退耕还林还草行为,使其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退耕还草工程 环境保护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地优良牧草栽培技术
6
作者 熊增先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2007年第4期41-41,共1页
为策应西部大开发,更好地解决家畜牧草问题和发展畜牧业,为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服务,从退耕还草入手,切实改善生态条件,调整农业发展后劲,确保江河源生态平衡,是实现黄河治理的根本措施,而退耕还草工程的重中之重是牧草的栽培技术... 为策应西部大开发,更好地解决家畜牧草问题和发展畜牧业,为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服务,从退耕还草入手,切实改善生态条件,调整农业发展后劲,确保江河源生态平衡,是实现黄河治理的根本措施,而退耕还草工程的重中之重是牧草的栽培技术。下面,就适合青海等西部地区的优良牧草紫花苜蓿、沙打旺、披碱草的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技术 退 退耕还草工程 西部大开发 生态条件 农业发展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祝县天然草原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树青 张起荣 马苍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8,共2页
天祝县目前天然草原已普遍发生退化,其中退化比较严重的达到13 47万hm2,占天然草原总面积的34 41%,重点分布于草原草场和山地草甸草场,沙化、碱化面积8 6万hm2。草原退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如气候变... 天祝县目前天然草原已普遍发生退化,其中退化比较严重的达到13 47万hm2,占天然草原总面积的34 41%,重点分布于草原草场和山地草甸草场,沙化、碱化面积8 6万hm2。草原退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如气候变化、超载过牧、鼠虫危害、滥垦乱挖、不合理利用等。提出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改良退化草场,发展人工草地,实施退耕还草,强化草地监管力度等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祝县 天然 退 原因分析 治理 有偿承包责任制 退耕还工程 人工 地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世忠 谢应忠 徐坤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种子生产 研究进展 禾本科 国内外 退耕还草工程 业发展 生态环境治理 西部大开发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盐池县天然草原得到较好保护 被引量:2
9
作者 洪琦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天然 盐池县 保护 退耕还草工程 围栏建设 禁牧封育 定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普格县草场恢复与建设的对策和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帮志 《畜禽业》 2003年第8期56-57,共2页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实施退耕还草工程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本文重点从草场恢复与建设在控制水土流失、发展畜牧业生产及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四川 普格县 场恢复 场建设 对策 退耕还草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到2020年基本遏制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
11
作者 蔡岩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8,共1页
关键词 原生态环境 环境恶化 生态环境建设 退还草工程 退耕还草工程 原保护制度 畜平衡制度 禁牧休牧制度 原家庭承包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草原鼠害的防治措施
12
作者 王拖平 《中国畜禽种业》 2012年第4期38-39,共2页
陕西省天然草地广阔,牧草资源丰富。全省天然草场总面积8300多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27%,其中可利用面积6900万亩。近年来,陕西省在黄土高原地带实行退耕还草工程,人工种草面积在不断扩大,随之带来的草地鼠害也在不断蔓延.
关键词 原鼠害 防治 退耕还草工程 面积 天然 资源丰富 天然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主要饲草料的种植与粮食作物效益比较
13
作者 黄恒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4年第1期30-31,共2页
随着西部大开发退耕还草工程项目的实施,迅速发展的永宁农业经济,对农业经济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的要求十分迫切,农业掀起了种草养畜的热潮。发展高效种植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1 永宁县饲草料种植现状1.1
关键词 种植技术 粮食作物 经济效益 退耕还草工程 品种选择 玉米 紫花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开创种草绿化工作新局面
14
作者 周应华 《国土绿化》 2003年第9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绿化工作 保护与建设 原保护 退还草工程 禁牧休牧 原生态 原家庭承包 退耕还草工程 天然 保留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旱生禾本科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成
15
作者 甄云肖 《中国牧业通讯》 2004年第13期9-9,共1页
关键词 中旱生禾本科牧 种子繁育基地 基地建设 青海 生态建设工程 退耕还草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栽培要点
16
作者 金春花 《农村科学实验》 2009年第10期35-35,共1页
苜蓿因其优异的生产性能.富含蛋白质及良好的适口性.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是建立人工草地、实施退耕还草工程.创制优质高产青绿饲料,促进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首选优质牧草、然而据了解.许多农户并不十分熟悉紫... 苜蓿因其优异的生产性能.富含蛋白质及良好的适口性.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是建立人工草地、实施退耕还草工程.创制优质高产青绿饲料,促进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首选优质牧草、然而据了解.许多农户并不十分熟悉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现将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栽培要点 退耕还草工程 优质牧 人工 生产性能 青绿饲料 优质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肉羊养殖技术的应用及前景
17
作者 王光奎 汪峰 +2 位作者 刘会敏 吕和良 王建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年第12期50-51,共2页
1 工厂化养羊提出的背景 我国养羊业的发展起源于草地养羊业,在多年的粗放经营过程中给草原生态造成了巨大破坏。为了控制草原的沙化、退化,国家近年来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采取了禁牧、休牧、轮牧措施,在缓解了环境恶化... 1 工厂化养羊提出的背景 我国养羊业的发展起源于草地养羊业,在多年的粗放经营过程中给草原生态造成了巨大破坏。为了控制草原的沙化、退化,国家近年来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采取了禁牧、休牧、轮牧措施,在缓解了环境恶化的同时限制了养羊业的发展,迫使我国出现了北羊南移的战略转变。到2010年,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河北5省的羊年末栏存量达到了9618.6万只,占全国栏存量的27.19%。但农区养羊饲养户数多,饲养规模小,饲养管理粗放,羊群离散度大,个体发育、群体膘情、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差。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羊肉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市场需求出现了对接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 养殖技术 肉羊 市场需求量 应用 退耕还草工程 原生态 养羊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的合理利用
18
作者 顾晓兰 王健 《新疆农垦科技》 2007年第2期37-38,共2页
随着畜牧业中大量使用苜蓿、国家实施的天然草场保护、退耕还草工程中大量种植苜蓿,其合理利用的问题也随之提了出来。
关键词 合理利用 苜蓿 退耕还草工程 场保护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皇竹草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模式 被引量:5
19
作者 廖晓勇 陈治谏 +2 位作者 罗辑 刘邵权 陈国阶 《中国草地》 CSCD 2003年第5期27-31,共5页
在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皇竹草生态适应性分析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皇竹草越冬保种、无性繁殖与生物学特性观测等试验,提出了三峡库区皇竹草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皇竹草适宜于三峡库区栽植与利用,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及退耕... 在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皇竹草生态适应性分析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皇竹草越冬保种、无性繁殖与生物学特性观测等试验,提出了三峡库区皇竹草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皇竹草适宜于三峡库区栽植与利用,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及退耕还草养畜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皇竹 生物学特性 栽培模式 生态环境建设 退耕还养畜工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