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峡谷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库差异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唐夫凯 崔明 +3 位作者 周金星 闫帅 丁访军 吕相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4期1-7,共7页
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库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花江峡谷地区耕地和5种典型退耕还林(草)地(撂荒、车桑子、花椒、椿树和油桐)土壤剖面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以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耕地相... 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库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花江峡谷地区耕地和5种典型退耕还林(草)地(撂荒、车桑子、花椒、椿树和油桐)土壤剖面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以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耕地相比,退耕还林明显提高了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P<0.05),0 ~ 20 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00 ~ 34.07 g/kg,其中耕地最低,椿树林地最大;土壤剖面中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椿树林>油桐林>撂荒地>车桑子地>花椒地>耕地.2)6种样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O ~ 20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是剖面均值的1.11 ~1.37倍,0~ 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剖面的35.68%~46.45%,显著高于其他各层,具有明显的表聚性.3)以耕地为参照,除花椒地外,其他4种退耕还林地碳库管理指数均明显大于1,即退耕能有效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且以椿树和油桐林地效果最佳.此外,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的变化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变化一致,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碳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退耕具有提升土壤碳库及其质量的潜力,该区在生态恢复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退耕模式,增加植被盖度、减少人为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地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密度 碳库管理指数 岩溶高原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地造林树种选择的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茂钦 左显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38-43,共6页
退耕还林,是我国当前为改善生态环境、治理国土的一项重大决策。为使退耕还林农户获取较高经济收益,"稳得住"退耕还林土地,其关键在于退耕还林地造林树种的正确选择。为获得发展山区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效益,退耕还林地... 退耕还林,是我国当前为改善生态环境、治理国土的一项重大决策。为使退耕还林农户获取较高经济收益,"稳得住"退耕还林土地,其关键在于退耕还林地造林树种的正确选择。为获得发展山区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效益,退耕还林地的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优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按不同效益区划选择树种、多种乔灌草植物相结合、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庇护场所的6项原则。从利用花、果实、种子、芽、枝叶为主获取经济效益,而不以砍伐树干,取根获得效益出发,提出了青剌尖等30余种树种供云南的退耕还林地作造林树种选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地 造林树种 树种选择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退耕还林地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翠莲 戴全厚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034-5037,共4页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老鹰山镇不同年限退耕还林地为对象、石漠化未治理地为对照,分析探讨了坡耕地退耕还林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蔗糖酶、淀粉酶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土壤...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老鹰山镇不同年限退耕还林地为对象、石漠化未治理地为对照,分析探讨了坡耕地退耕还林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蔗糖酶、淀粉酶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土壤酶的差异性变化比较明显。相对于石漠化未治理地,自然松林及其他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脲酶活性都有一定的增加。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蔗糖酶活性均高于石漠化未治理地,增幅为176.59%~741.37%。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淀粉酶活性不同,对比石漠化未治理地,其他退耕还林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降低,但变化规律并不明显。通过相关分析可知,脲酶和蔗糖酶与碱解氮之间相关显著,脲酶和蔗糖酶与其他养分及淀粉酶与各养分因子之间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退耕还林地 土壤酶 土壤养分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退耕还林地替代天然林地种植草果的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戴开结 唐丽 周德明 《湖南林业科技》 2004年第5期64-66,共3页
草果对自然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 ,在天然林下种植草果有不少弊端。退耕还林工程使替代天然林种植草果成为可能 ,有利于保护原有天然林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关键词 退耕还林地 天然林地 草果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伦县退耕还林地林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年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丽 张连根 +2 位作者 余伟莅 胡小龙 薛博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1年第1期14-17,27,共5页
根据内蒙古多伦县2005-2010年6年退耕还林地林下植被地上生物量与气候观测资料,对不同年际林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变化以及与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全年降水量等因子相关分析,建立了影响因子对林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并进行预测分析。... 根据内蒙古多伦县2005-2010年6年退耕还林地林下植被地上生物量与气候观测资料,对不同年际林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变化以及与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全年降水量等因子相关分析,建立了影响因子对林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际退耕还林地林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生物量的变化随着退耕还林工程期的延长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规律;退耕还林地林下植被地上生物量与退耕还林年际、植被的密度、高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退耕还林年际越长,生物量越大;植物的密度、高度越大,生物量越大;退耕还林地林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可由植被高度变化的线性关系说明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地 生物量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地杨树与龙芽楤木的间作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俊义 陈宝权 董吉成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19,共2页
在退耕还林地开展杨树与龙芽木间作栽培可有效地发挥林地生产力 ,消灭空白生态位 ,同时可增加农民的收入。
关键词 退耕还林地 杨树 龙芽楤木 间作模式 造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籽用西葫芦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君 方向前 +4 位作者 王瑞荣 杨宝君 乔志一 钟彦涛 藤占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1期79-79,81,共2页
在退耕还林地幼树尚未成林之前的2-3年之内套种籽用西葫芦,是解决农民还林后耕地减少,短期经济收入下降,化解“林农”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退耕还林地内套种籽用西葫芦,主要栽培技术即套种方式、选地与整地、适区选择优质高产品种、... 在退耕还林地幼树尚未成林之前的2-3年之内套种籽用西葫芦,是解决农民还林后耕地减少,短期经济收入下降,化解“林农”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退耕还林地内套种籽用西葫芦,主要栽培技术即套种方式、选地与整地、适区选择优质高产品种、播种时间、种植方法、合理施肥、田间管理、采收及晾晒。为区域农民致富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用西葫芦 套种 栽培技术 退耕还林地 吉林桦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锦鸡儿退耕还林地林分生长状况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跃文 梁建平 +1 位作者 赵德旺 王迅华 《防护林科技》 2012年第4期4-5,10,共3页
小叶锦鸡儿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不同林龄小叶锦鸡儿灌木林进行林分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小叶锦鸡儿灌木林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植物个体死亡情况趋于严重;植... 小叶锦鸡儿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不同林龄小叶锦鸡儿灌木林进行林分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小叶锦鸡儿灌木林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植物个体死亡情况趋于严重;植物个体生物量随造林年限的增加而增加;10年后个体生长缓慢,年生物量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土壤含水量随造林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因此,对衰弱的小叶锦鸡儿灌木林要进行人为干预,促进林分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地 小叶锦鸡儿 林分生长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彭阳县退耕还林地能值动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齐拓野 《农业科学研究》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文章选取宁夏彭阳县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2000—2010年的能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与总投入能值的比值均小于2.00E-05,说明林地建设过程中严重缺乏燃油、电力等传统能源的投入,工业化、机械化程度低.... 文章选取宁夏彭阳县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2000—2010年的能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与总投入能值的比值均小于2.00E-05,说明林地建设过程中严重缺乏燃油、电力等传统能源的投入,工业化、机械化程度低.(2)可更新有机能值与总投入能值的比值均低于3.50E-03,说明彭阳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退耕还林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潜力低,未来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3)系统能值产投比和净能值产出率的变化趋势说明在工程实施期间,退耕还林地生态系统生产效率总体上逐步提高,其主要发展方向符合工程预期,但2005年之前能值产投比基本为0,说明存在树种收益周期普遍较长、系统产出率较低等问题.(4)环境负载率均低于5.00E-03,说明虽然工程持续实施了11年,但作为工程主体的林地建设还有可供开发的潜力,未来可继续加大能值投入,提高林地建设强度,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阳县 退耕还林地 能值 工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间作穿地龙栽培技术
10
作者 张文君 王瑞荣 +1 位作者 杨焕茹 窦德强 《农村科学实验》 2016年第11期15-15,共1页
穿地龙是薯额科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根茎广泛用于制药,是需求量较大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近年来,由于破坏性、掠夺式的采挖,造成穿地龙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在退耕还林地间作穿地龙是山区农民充分利用当地森林资源,... 穿地龙是薯额科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根茎广泛用于制药,是需求量较大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近年来,由于破坏性、掠夺式的采挖,造成穿地龙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在退耕还林地间作穿地龙是山区农民充分利用当地森林资源,一次栽植成功多年受益,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的好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地 穿地龙 间作 桦甸市 技术 栽培 经济价值 草本植物
全文增补中
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技术
11
作者 张文君 李忠芹 +3 位作者 邱萍 于凯 杨焕茹 王瑞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0期58-58,共1页
从套种模式、选地建园、播种、生长期管理、采收、采收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退耕还林地套种野生大叶芹技术,以期为桦甸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生大叶芹 退耕还林地 套种技术 吉林桦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区退耕还林地间作物的选择和利用
12
作者 杨良辰 《现代农村科技》 2009年第9期27-27,共1页
涉县有退耕还林地10.6万亩,栽种的树种主要为花椒、核桃和无核黑枣。为了充分地利用地力,提高退耕还林地的经济收益,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间作,即根据还林地的立地条件、树种、栽植密度和管理方式选择间作物。经过调查、观察、分析、... 涉县有退耕还林地10.6万亩,栽种的树种主要为花椒、核桃和无核黑枣。为了充分地利用地力,提高退耕还林地的经济收益,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间作,即根据还林地的立地条件、树种、栽植密度和管理方式选择间作物。经过调查、观察、分析、试验,筛选出既不影响果树生长,又少与果树争肥争水,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药材和绿肥作物,如黄豆、红小豆、土豆、甘薯、王不留、红花、丹参、苜蓿、木樨等。具体做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地 间作物 太行山区 果树生长 经济收益 科学合理 立地条件 栽植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高光谱估测--以大宁县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永鹏 朱洪芬 +2 位作者 丁皓希 孙瑞鹏 毕如田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869-877,共9页
为了快速获取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明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以黄河中游大宁县退耕还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获取土壤有机碳及光谱曲线数据;并选择原始光谱及其倒数的对数、倒数的对数一阶微分、一阶微分、去包络线5种光谱数据... 为了快速获取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明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以黄河中游大宁县退耕还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获取土壤有机碳及光谱曲线数据;并选择原始光谱及其倒数的对数、倒数的对数一阶微分、一阶微分、去包络线5种光谱数据作为自变量,首先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相关分析,选取特征波段,然后分别建立主成分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支持向量回归3种土壤有机碳高光谱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呈负相关,即有机碳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光谱曲线总体上呈现递增的趋势,在可见光范围内反射率增长速度较快,近红外范围内增长速度缓慢;不同光谱变换形式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其中倒数的对数一阶微分和去包络线光谱提升效果最好。分析不同光谱变换形式的建模精度发现,同一光谱数据在不同模型中建模精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对比3种建模方法发现,支持向量回归方法精度较好,以倒数的对数一阶微分为自变量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精度最高,建模集和验证集的R2分别为0.780、0.707。高光谱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进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高光谱 支持向量回归 退耕还林地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雅退耕还林地苦竹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小军 赖元长 先开炳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11-16,共6页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一元曲线方式拟合苦竹形态因子、苦竹器官生物量与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而对洪雅县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地苦竹生物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研究区苦竹平均高为7.50 m,平均胸径为3.48 cm,平均生物量为2.09 kg....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一元曲线方式拟合苦竹形态因子、苦竹器官生物量与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而对洪雅县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地苦竹生物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研究区苦竹平均高为7.50 m,平均胸径为3.48 cm,平均生物量为2.09 kg.株-1,总生物量为90.02 t.hm-2;(2)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以复相关系数和判定系数为标准,筛选出器官生物量-形态因子最佳模型为Y=-1.245+0.135D+0.147H+0.236 d;总生物量-形态因子最佳模型为Y=e(2.200-5.085/D);总生物量-器官生物量最佳模型为Y=0.109+1.069x1+2.526x2+1.059x3;⑶苦竹各器官碳含量在0.421 7 g.g-1~0.551 1 g.g-1范围内,碳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鞭>杆>蔸>根>枝>叶。⑷以实测碳含量计算得苦竹碳储量为44.55 t.hm-2,以0.45 g.g-1或0.5 g.g-1计算所得碳储量与实测碳储量均存在一定误差,误差最大可达16.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竹 生物量 碳储量 退耕还林地 洪雅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退耕还林地山杏低产低效林改造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渊 康志刚 李婧 《内蒙古林业》 2013年第2期16-17,共2页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中部,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自然灾害频繁。自2000年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以来,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树种结构和种植模式比较单一,林分结构不合...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中部,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自然灾害频繁。自2000年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以来,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树种结构和种植模式比较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乌兰察布市从2006年开始,对退耕还林地山杏低产低效林进行嫁接食用杏改造,变低产低效林为经济林,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察布市 退耕还林地 改造方法 低效林 低产 山杏 大陆性季风气候 干旱半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区退耕还林地林草间作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虹 杨祖林 《中国草食动物》 2004年第2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农区 退耕还林地 林草间作 经济效益 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利用退耕还林地 大力发展林下种草业 被引量:4
17
作者 曲比英勇 底日夫铁 +1 位作者 吉拉维石 连洪文 《四川草原》 2005年第11期45-47,共3页
随着美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不断深入,退耕还林工程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结合美姑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当地的牧业生产水平,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种养模式:即在退耕还林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种草,用林下牧草圈养美姑山羊,既增加了土壤植被... 随着美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不断深入,退耕还林工程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结合美姑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当地的牧业生产水平,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种养模式:即在退耕还林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种草,用林下牧草圈养美姑山羊,既增加了土壤植被覆盖度,又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分,从而发展了当地畜牧业,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 林下种草 圈养 增收 退耕还林地 合理利用 草业 下种 退耕还林工作 自然生态条件 退耕还林工程 植被覆盖度 农牧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沂市退耕还林地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学东 李乃臻 +2 位作者 刘莉 刘海东 战臣祥 《山东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临沂 退耕还林地 现状 分析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称多县退耕还林地黄芪间作套种栽培与管理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祝显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163-163,170,共2页
通过人工模仿野生黄芪的生长条件进行人工栽培,不仅对保护野生黄芪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对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培育后续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介绍了黄芪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以为药农种植提供... 通过人工模仿野生黄芪的生长条件进行人工栽培,不仅对保护野生黄芪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对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培育后续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介绍了黄芪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以为药农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地 黄芪 间作套种 栽培 管理技术 青海称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助县退耕还林地鼠害发生及危害成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玉红 郭发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6期155-155,157,共2页
近年来互助县退耕还林地各种鼠害数量骤增,危害日益加剧。通过多年的鼠害测报、调查和防治工作,已经初步掌握了退耕还林地鼠害发生、危害原因及其规律性,并且据此在防治工作中加以利用,使全县退耕还林地各类鼠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退耕还林地 鼠害 成因 规律 青海互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