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退耕还林区地表蜘蛛群落特征及生态位分析
1
作者 南正正 艾宁 +4 位作者 闫慧玲 赖善梅 王思艺 苑彩霞 刘长海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9-251,共13页
为深入了解黄土丘陵退耕还林区地表蜘蛛群落特征、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选取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后形成的典型植被群落(油松林、山杏林、沙棘林、刺槐林、小叶杨林及农田)为研究样地,于2022年8—11月在每... 为深入了解黄土丘陵退耕还林区地表蜘蛛群落特征、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选取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后形成的典型植被群落(油松林、山杏林、沙棘林、刺槐林、小叶杨林及农田)为研究样地,于2022年8—11月在每个样地采用陷阱法进行地表蜘蛛采集,并对采集的蜘蛛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1)共采集到地表蜘蛛标本2463头,隶属18科36属49种,其中13个为主要物种。退耕还林对地表蜘蛛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对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影响;地表蜘蛛群落均匀度指数最高的是山杏林和农田,均匀度指数为0.82;均匀度指数最低的是小叶杨林,均匀度指数为0.49。地表蜘蛛群落优势度指数最高的是山杏林,优势度指数为7.38;优势度指数最低的是小叶杨林,优势度指数为2.13。研究区绝大多数植被间Jaccard相似性指数介于0.4—0.5之间,地表蜘蛛群落组成整体呈现中等不相似。(2)主要地表蜘蛛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鞍形花蟹蛛,生态位宽度为5.30;生态位宽度最小的是申氏豹蛛,生态位宽度为1.54。主要地表蜘蛛生态位重叠值分布范围为[0.06,1],生态位高度重叠占总对数的23.08%,中度重叠占总对数的28.21%,低度重叠占总对数的48.72%。研究区13个主要地表蜘蛛生态响应速率之和为负值,表明主要地表蜘蛛处于衰退阶段。(3)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草本盖度、枯落物厚度、速效钾、电导率、有机质是影响主要地表蜘蛛分布与生态位特征的关键驱动因子。因此,本研究表明,人工林的种植有利于当地地表蜘蛛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退耕还林区主要地表蜘蛛之间以及主要物种与环境之间尚未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区 地表蜘蛛 群落结构 生态位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娟 卓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220-223,229,I0002,共6页
[目的]分析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2000,2007和2012年土壤侵蚀量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参考。[方法]在GIS和RS的技术支持下,以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为研究区域,应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预报方程(RUSLE模型)为... [目的]分析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2000,2007和2012年土壤侵蚀量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参考。[方法]在GIS和RS的技术支持下,以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为研究区域,应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预报方程(RUSLE模型)为评价模型,利用ArcGIS 9.2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域2000,2007和2012年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2000—2012年土壤侵蚀量呈下降趋势,2012年较2000年下降了1 162t/(km2·a);以子长县为例,2000年土壤侵蚀模数在2 500t/(km2·a)以下的面积仅占区域总面积的0.1%,2012年上升为55.2%;2000年研究区主要土壤侵蚀强度为中度侵蚀,2012年为轻度侵蚀,变化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子长、安塞、志丹等县。[结论]植被覆盖因子是影响区域内土壤侵蚀的最主要因素,由此可见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可以有效抑制区域内土壤侵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区 土壤侵蚀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叶枣在贵州亚热带退耕还林区的开发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成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5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毛叶枣 退耕还林区 开发前景 贵州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吉县退耕还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阎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9期194-194,198,共2页
通过对西吉县退耕还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的深入调研,分析该地区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宣传动员、示范带动、规划布局、服务推动、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林下经济 现状 问题 对策 宁夏西吉 退耕还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助县退耕还林区鼠害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兰香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5期178-178,共1页
介绍了互助县退耕还林区鼠害种类,包括地上危害型和地下危害型两种类型,据此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区的鼠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鼠害 种类 防治措施 退耕还林区 青海互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退耕还林区农民将吃上强化面粉
6
作者 师晓京 《农村百事通》 2002年第23期6-6,共1页
国家粮食局和卫生部正在退耕还林区开展面粉强化试点工作,率先吃上这种面粉的是河北省围场和甘肃省兰州市的3万农民。
关键词 退耕还林区 强化面粉 面粉强化 国家粮食局 农民 兰州市 试点工作 营养状况 甘肃省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棱县半山区退耕还林区工程构建技术分析
7
作者 贾国新 宋显全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8期89-90,共2页
文章针对目前林业经济危困,木材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下滑的形势,结合农业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明显的特点,利用林区所拥有的土地资源优势,设计了半山区退耕还林工程构建的几种主要模式,并对这些模式进行了示范,从中筛选出了对当前林业有... 文章针对目前林业经济危困,木材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下滑的形势,结合农业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明显的特点,利用林区所拥有的土地资源优势,设计了半山区退耕还林工程构建的几种主要模式,并对这些模式进行了示范,从中筛选出了对当前林业有很好发展的生产经营方式,来解决林业发展后劲不足,资源贫乏的困境,为林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棱县 半山区 退耕还林区 工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退耕区低碳农业模式及发展建议
8
作者 汪红梅 张广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3-196,共4页
为促进我国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建设同步发展,在对陕北黄土高原退耕区多个流域农业生产模式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陕北黄土高原退耕区几种典型的低碳农业模式,针对该区域深度开展低碳农业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区 低碳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朴常革 刘克敏 《防护林科技》 2007年第3期28-29,共2页
通过在黑龙江省宾县退耕还林区中应用保水剂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保水剂使4年生樟子松造林保存率平均比对照提高8个百分点,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23.8%,高生长平均比对照提高11 cm。在退耕还林重点区域应用保水剂,可有效地节省人力... 通过在黑龙江省宾县退耕还林区中应用保水剂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保水剂使4年生樟子松造林保存率平均比对照提高8个百分点,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23.8%,高生长平均比对照提高11 cm。在退耕还林重点区域应用保水剂,可有效地节省人力和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区 保水剂 保存率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林区的土地整理与造林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滔 《绿色科技》 2010年第9期30-31,共2页
林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介绍了造林地的清理和整地方法,探讨了植树造林的常用方法,包括播种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分植造林法等;分... 林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介绍了造林地的清理和整地方法,探讨了植树造林的常用方法,包括播种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分植造林法等;分析了土地整理和造林技术对于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区 土地整理 造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延安市为例 被引量:79
11
作者 孙艺杰 任志远 +1 位作者 郝梦雅 段艺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443-3454,共12页
明确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深刻理解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背景下黄土高原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土高原典型区延安市为例,探讨1993—2013... 明确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深刻理解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背景下黄土高原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土高原典型区延安市为例,探讨1993—2013年间生态服务价值(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食物供给)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退耕还林政策和地形坡度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食物供给与土壤保持、水源涵养以及NPP之间均为权衡关系,NPP与土壤保持、水源涵养之间为协同关系,土壤保持与水源涵养呈现协同关系;②20年来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整体表现为权衡加强协同减弱的趋势;③对比退耕还林区与非退耕还林区权衡与协同的动态变化,发现退耕还林区各类生态服务多呈协同关系且不断加强,而在非退耕还林区多表现为权衡关系;④坡度为15°—25°地区生态服务冲突最为显著,大于25°地区生态服务协同作用显著;⑤NPP与水源涵养的协同关系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规律,NPP 与食物供给权衡程度在延安市北部较强而东部较弱,水源涵养与食物供给的权衡关系在延安市西南部更为突出而北部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延安市 权衡与协同 退耕还林区 退耕还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保护区进行春季护林防火大检查
12
作者 刘兴明 王学福 《甘肃林业》 2006年第3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护林防火 保护区 检查站 祁连山 退耕还林区 春季 森林防火 张掖市 九龙江 甘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川低产山杏园改造技术要点
13
作者 李军 李平 +1 位作者 马真萍 张建江 《山西果树》 2012年第6期48-48,共1页
据调查,张家川县近年共发展山杏1.7万hm^2,其中有90%种植在退耕还林区和德援项目区,还有少量散生在荒山荒坡上,这些山杏品种低劣,加之管理水平低下,大多没有经济效益。为此,于2005年开始进行改造改良,已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改... 据调查,张家川县近年共发展山杏1.7万hm^2,其中有90%种植在退耕还林区和德援项目区,还有少量散生在荒山荒坡上,这些山杏品种低劣,加之管理水平低下,大多没有经济效益。为此,于2005年开始进行改造改良,已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改造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技术 杏园 低产 退耕还林区 张家川县 荒山荒坡 经济效益 项目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溆浦林业科技人员开展“百日双联”活动
14
作者 熊卫华 万军 《湖南林业》 2004年第2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科技人员 林业局 双联 退耕还林区 林种结构调整 病虫害防治 党委书记 双向选择 种苗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坐地蜂 赚轻松钱
15
作者 贾明洪 任思龙 《农村百事通》 2004年第17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地蜂 市场分析 效益分析 退耕还林区 市场前景 遗传基因 转地放蜂 粮食作物 品种介绍 蜂王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16
《农村实用技术》 2009年第7期29-29,共1页
从5月16日召开的全国农村水电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国今年将全面启动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到2015年将基本解决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以烧柴为主的200万户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到2020年,基本解决退耕还林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 从5月16日召开的全国农村水电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国今年将全面启动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到2015年将基本解决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以烧柴为主的200万户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到2020年,基本解决退耕还林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地区1000万户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农村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代燃料 工程建设 农村能源结构 天然林保护区 燃料问题 退耕还林区 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峡县的小水电代燃料工程
17
作者 罗晓阳 《农村电气化》 2006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 西峡县 农村电气化 生态工程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 燃料生态工程 退耕还林区 自然保护区 小水电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