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亮 曾建成 +5 位作者 宋跃明 谢天航 修鹏 聂鸿飞 蒋虎山 陈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0-206,共7页
目的 :评估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26例,男82例,女44例;年龄46~83岁(65.8±12.4岁)。L4-5节段狭窄73例,L... 目的 :评估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26例,男82例,女44例;年龄46~83岁(65.8±12.4岁)。L4-5节段狭窄73例,L5-S1节段狭窄53例。术前和术后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进行评估,改良Mac 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2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8~75min(61.4±11.4min),术中透视2~4次(2.4±0.3次),手术切口长约7mm,住院时间3~4d(3.2±0.2d)。术中均未发生硬膜囊撕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24~30个月(26.5±2.1个月),术前和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的腰痛VAS评分分别为4.80±1.46分和3.21±0.75分、1.88±1.15分、1.81±1.05分、0.63±0.62分、0.25±0.15分、0.28±0.12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88±0.81分和2.88±1.45分、2.13±1.02分、1.38±0.62分、0.88±0.62分、0.81±0.54分、0.82±0.23分;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的ODI分别为67.63±9.91和38.4±10.46、26.75±6.88、13.81±5.95、9.19±6.04、9.22±4.56。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个月时改良Mac Nab评价疗效优89例,良25例,可12例,优良率为9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术中透视少,减压精准彻底,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外科手术 经皮椎板间入路 椎板开窗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陈付强 于洋 +3 位作者 杨文荣 谢平 孙明洁 王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59-763,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技术行病变处"椎管扩大成形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松解术",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技术行病变处"椎管扩大成形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松解术",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3个月、6个月时采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JOA评估治疗分数,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根据Mac Nab疗效评定的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优秀、良好、一般、差率依次为60.0%(24/40例),35%(14/40例),5.0%(2/40例),0.0%(0/40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点VAS及JOA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同组治疗后3、6个月时VAS评分,JOA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技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治疗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5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21
3
作者 梁昌详 昌耘冰 +4 位作者 沈梓维 詹世强 曾时兴 尹东 郑晓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72-1078,共7页
目的:分析椎管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治疗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5年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4月~2009年5月行手术治疗且随访不少于5年的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3例。其中50例采用黄韧带切除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 目的:分析椎管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治疗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5年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4月~2009年5月行手术治疗且随访不少于5年的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3例。其中50例采用黄韧带切除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Coflex组),53例采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术(融合组),手术节段均为L4/5。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年及术后5年时的JOA评分、ODI及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2年及术后5年时的手术相邻节段(L3/4及L5/S1)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采用UCLA评分评价相邻节段退变情况;记录并发症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Coflex组随访时间为5.43±0.21年,融合组随访时间为5.52±0.28年。术后2年及5年随访时JOA评分、ODI及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术后2年及5年上下相邻节段椎间高度和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术后2年、5年的上位椎间活动度及术后5年下位椎间活动度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术后2年及5年上下位椎间活动度均大于Cofl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术后5年上位节段椎间高度小于术前,与Coflex组术后5年椎间高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融合组为9.4%;Coflex组再手术率为8%、融合组为5.6%,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手术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为13.2%,Coflex组为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治疗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5年的临床疗效与传统腰椎融合术相似,且能有效避免融合手术所致的手术相邻节段椎间活动度过大问题,但对延缓相邻节段退变的作用有待更长期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COFLEX 非融合技术 后路椎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与电子显微镜下微创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雪鹏 宋成 +2 位作者 桑平 王子予 郭梓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088-3093,共6页
目的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电子显微镜下行微创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治疗,并与传统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行融合手术治疗的11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 目的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电子显微镜下行微创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治疗,并与传统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行融合手术治疗的11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电子显微镜导航行微创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患者58例作为微创组,采用传统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患者52例为传统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MacNab标准于术后末次随访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较之于传统手术组,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明显更短或更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ODI评分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VAS评分与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减压融合术,电子显微镜导航下微创后入路椎管减压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还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等诸多优势,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电子显微镜 微创 椎管减压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019-10-10) 被引量:41
5
作者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曾曼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2371-2374,共4页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以下简称“本指南”)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19年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T/CACM 1297-2019)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海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以下简称“本指南”)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19年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T/CACM 1297-2019)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海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专家讨论而形成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中医药学会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证据分级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T/C 临床研究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侧前方腰椎融合术与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被引量:11
6
作者 许宇霞 史强 +2 位作者 李远红 何友智 罗为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429-2433,2439,共6页
目的探讨通道辅助显微镜下侧前方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 目的探讨通道辅助显微镜下侧前方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OLIF组和Mis-TLIF组各6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Mis-TLIF组比较,OLIF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均明显更短或更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OD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Mis-TLIF而言,OLIF手术具有安全可行、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能有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侧前方入路腰椎间融合 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 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的新方法——XSTOP植入术 被引量:5
7
作者 肖礼祖 张德仁 代娟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8-180,共3页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植入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纤维组织增生 治疗 LUMBAR 生活自理能力 神经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吉庆 顾敬东 +2 位作者 金浪 张建坡 黄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疗效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和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炎症...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疗效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和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血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96.67%)(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较低,JOA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和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黏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有助于患者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炎症环境和血流变学指标有关,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补阳还五汤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作用机制 血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正 冯辉 +5 位作者 张子峰 张建坡 戴号 高峰 魏礼成 孙松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3109-3113,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又分为中药观察组、针刺观察组和联合观察组。对照组予消炎止痛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又分为中药观察组、针刺观察组和联合观察组。对照组予消炎止痛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中药组使用中药辨证施治,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单纯气虚血瘀型针刺效果好,伴有阴虚或阳虚者使用中药优于针刺。结论:中药和针刺治疗可以明显缓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症状,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中医药疗法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3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文杰 梅继文 +2 位作者 奚林 戴七一 韦贵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14-215,共2页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 3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手法结合中药治疗 ,30天为 1疗程。结果 :治疗前后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体征及症状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治疗总有效率93.94%。结论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综合治疗 DLSS 腰腿痛 中医药治疗 手法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融合术后疗效与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晓陆 尹宗生 +2 位作者 刘艺明 马力 郁贤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目的探索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骶椎融合术后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共85例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腰骶椎体间融合手术,随访(24.00±2.18)个月,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SVA(sagittal vert... 目的探索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骶椎融合术后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共85例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腰骶椎体间融合手术,随访(24.00±2.18)个月,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SVA(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50 mm分为平衡组,SVA>50 mm分为非平衡组,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并进行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与SF-36(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在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统计学分析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在术前分组中,非平衡组SVA术前术后比较明显改善(P<0.01),平衡组术前术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ODI、SF-36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分组中,两组之间ODI、SF-3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衡组优于非平衡组;两组之间△LL(lumbar lordosis,LL)与△HOD/n(height of disc,H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衡组HOD、LL增加明显。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50例,良22例,可7例,差6例,优良率84.7%(72/85)。结论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减压融合手术疗效满意,恢复椎间盘高度以增加LL从而改善矢状面平衡,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腰骶椎体间融合 多节段 脊柱骨盆参数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成形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崇皓 李利军 马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3-357,共5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间盘疾患、退变性腰椎侧凸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等。随着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已成为治疗腰椎退... 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间盘疾患、退变性腰椎侧凸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等。随着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盘切除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退变性腰椎侧凸 退变性腰椎滑脱 微创技术 腰椎间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脊柱标本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前后腰椎管参数CT测量结果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鹏 孙庆 +5 位作者 秦廷正 孙东 程杰 尹小荣 崔林 秦向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0-1054,I0004,共6页
目的:采用解剖学方法探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LBD)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具成人脊柱区标本,在尽可能地保护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前提下,对标本腰椎各节段进行ULBD手术,手术前后对腰椎各节段行CT扫描,测量上终板、... 目的:采用解剖学方法探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LBD)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具成人脊柱区标本,在尽可能地保护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前提下,对标本腰椎各节段进行ULBD手术,手术前后对腰椎各节段行CT扫描,测量上终板、间盘、下终板平面椎管面积、椎管前后径和左右横径。结果:手术后标本的上终板水平、间盘水平和下终板水平椎管纵径、横径及椎管面积均比手术前增大(P<0.01)。结论: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前提下,ULBD手术能够有效地进行腰椎管扩大,即完成神经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脊柱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突间撑开装置Wallis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易红蕾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67,共4页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通常表现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其病理基础是由于软组织及相关骨性结构在腰椎屈曲、后伸时发生异常运动导致动力性椎管狭窄。保守治疗疗效不肯定,而传统减压融合手术创伤较大,脊柱运动功能丧失较多。近年来,外科手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通常表现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其病理基础是由于软组织及相关骨性结构在腰椎屈曲、后伸时发生异常运动导致动力性椎管狭窄。保守治疗疗效不肯定,而传统减压融合手术创伤较大,脊柱运动功能丧失较多。近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理念逐渐转移到非融合技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装置 撑开 棘突 外科手术治疗 骨性结构 病理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