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变性胸腰交界区后凸及其矢状位平衡代偿机制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辰君 朱震奇 +4 位作者 段硕 夏威威 王凯丰 徐帅 刘海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 :对退变性胸腰交界区后凸及矢状面平衡进行影像学分析,探讨其代偿机制。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5月影像学上表现为腰椎退变性后凸7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47例,年龄48~82岁,平均65.8±8.0岁。根据胸腰椎交界角(... 目的 :对退变性胸腰交界区后凸及矢状面平衡进行影像学分析,探讨其代偿机制。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5月影像学上表现为腰椎退变性后凸7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47例,年龄48~82岁,平均65.8±8.0岁。根据胸腰椎交界角(thoracolumbar junctional angle,TLJA)的大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退变性胸腰交界区后凸组(A组,TLJA≥10°,43例)和退变性胸腰交界区非后凸组(B组,TLJA<10°,34例)。通过对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对比分析两组的C7矢状面垂直轴(C7-sagittal vertical axis,C7-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结果 :A组和B组的LL分别为17.30°±11.55°和22.54°±8.72°。A组及B组的TLJA分别为-15.26°±3.65°和-3.67°±4.74°。在A组中,LL与TK(r=-0.345,P=0.024),SS(r=0.595,P=0.000)以及PT(r=-0.363,P=0.017)均有相关性。在B组中,LL与TK(r=-0.400,P=0.019),SS(r=0.681,P=0.000)以及C7-SVA(r=-0.402,P=0.018)均有相关性。两组间,LL(t=2.230,P=0.029)、TK(t=3.325,P=0.001)、SS(t=2.939,P=0.004)和PI(t=2.130,P=0.03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退变性胸腰交界区后凸可能是因胸腰交界区独特的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特性所致,为了维持矢状位平衡,其骨盆后倾可能更加重要;不伴有退变性胸腰交界区后凸的患者,其胸椎曲度的改变可能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胸腰交界区后凸 退变性后凸 骨盆后倾 后凸 矢状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esys矫形动态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例报道 被引量:2
2
作者 汪东 田天 +1 位作者 刘涛 谭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55-960,共6页
传统的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效果确切。但同时也牺牲了融合节段的运动功能,尤其是以胸腰段/腰段为主弯的AIS,腰椎运动丢失更多。Dynesys系统是一种经椎弓根固定的动态内固... 传统的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效果确切。但同时也牺牲了融合节段的运动功能,尤其是以胸腰段/腰段为主弯的AIS,腰椎运动丢失更多。Dynesys系统是一种经椎弓根固定的动态内固定系统。与传统腰椎融合术相比,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具有重建脊柱稳定、限制节段过度屈伸的同时保留一定活动度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作为一种半坚强固定系统,Dynesys系统也具有一定矫形作用,有学者尝试将其应用于轻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否将Dynesys系统应用于胸腰段/腰段为主弯的AIS患者,文献中尚未有相关报道。2019年11月我科采用Dynesys矫形动态内固定术治疗1例胸腰段AIS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 退变性脊柱侧 退变性疾病 椎融合术 脊柱侧矫形 融合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