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围封对退化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和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
16
1
作者
晁增国
汪诗平
+2 位作者
徐广平
胡宜刚
张振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20-2326,共7页
通过研究围栏封育1年后中度退化的矮嵩草草甸(夏季牧场)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主要植物种群在小尺度(50 cm×50 cm)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从生活史特征和生态适应对策等角度探讨产生和维持这些格局的机理。结果表明,围封1年显著降低了...
通过研究围栏封育1年后中度退化的矮嵩草草甸(夏季牧场)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主要植物种群在小尺度(50 cm×50 cm)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从生活史特征和生态适应对策等角度探讨产生和维持这些格局的机理。结果表明,围封1年显著降低了群落中主要种群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和雪白委陵菜(Potentilla nivea)的重要值,而增加了线叶龙胆(Gentiana farreri)的重要值;显著增加了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但对地下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围封使退化矮嵩草草甸主要种群矮嵩草、高山唐松草、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等空间分布格局从放牧后的随机分布向聚集分布发展,而雪白委陵菜、重齿风毛菊(S.katochaeteMaxim)、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和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pulchra)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改变;但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的空间格局从放牧后的聚集分布转向随机分布。因此,退化的矮嵩草草甸在围封的初始阶段,由于避免了家畜的选择性采食及其践踏作用,首先可能是使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从随机分布向聚集分布变化的趋势,从而使小尺度的种间隔离来降低种间的竞争强度,从而改变了不同物种对资源和空间的竞争能力,进而推动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的恢复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
退化矮嵩草草甸
群落结构
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封育措施对退化与未退化矮嵩草草甸的影响
被引量:
98
2
作者
周华坤
周立
+3 位作者
刘伟
王启基
赵伟
周彦艳
《中国草地》
CSCD
2003年第5期15-22,共8页
连续5年的封育处理对退化与未退化矮嵩草草甸产生了影响。研究表明,除了退化矮嵩草草甸内的均匀度指数下降不显著外,封育使两种矮嵩草草甸样地内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都达显著水平。两种矮嵩草草甸的上下层高度均增...
连续5年的封育处理对退化与未退化矮嵩草草甸产生了影响。研究表明,除了退化矮嵩草草甸内的均匀度指数下降不显著外,封育使两种矮嵩草草甸样地内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都达显著水平。两种矮嵩草草甸的上下层高度均增加,其中未退化矮嵩草草甸增加显著,退化矮嵩草草甸增加不显著。两种矮嵩草草甸的枯草盖度增加显著,绿草盖度减少显著,各种群特征发生了有规律的消长。未退化矮嵩草草甸的莎草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减少显著,枯草生物量增加显著,禾草和优良牧草的生物量以及总地上生物量增加不显著,优良牧草比例由0.57下降为0.48。退化矮嵩草草甸在封育条件下,枯草、禾草生物量增加显著,莎草、优良牧草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增加不显著,优良牧草比例则由0.29上升为0.48,达到显著水平。未退化矮嵩草草甸的草地质量指数明显下降,退化矮嵩草草甸的草地质量指数则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措施
退化矮嵩草草甸
未
退化矮嵩草草甸
均匀度指数
丰富度指效
多样性指效
草地质量指效
原文传递
题名
围封对退化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和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
16
1
作者
晁增国
汪诗平
徐广平
胡宜刚
张振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20-2326,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SCX2-YW-N-04,KZCX2-XB2-06-01)
“百人计划”择优支持项目资助
文摘
通过研究围栏封育1年后中度退化的矮嵩草草甸(夏季牧场)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主要植物种群在小尺度(50 cm×50 cm)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从生活史特征和生态适应对策等角度探讨产生和维持这些格局的机理。结果表明,围封1年显著降低了群落中主要种群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和雪白委陵菜(Potentilla nivea)的重要值,而增加了线叶龙胆(Gentiana farreri)的重要值;显著增加了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但对地下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围封使退化矮嵩草草甸主要种群矮嵩草、高山唐松草、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等空间分布格局从放牧后的随机分布向聚集分布发展,而雪白委陵菜、重齿风毛菊(S.katochaeteMaxim)、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和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pulchra)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改变;但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的空间格局从放牧后的聚集分布转向随机分布。因此,退化的矮嵩草草甸在围封的初始阶段,由于避免了家畜的选择性采食及其践踏作用,首先可能是使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从随机分布向聚集分布变化的趋势,从而使小尺度的种间隔离来降低种间的竞争强度,从而改变了不同物种对资源和空间的竞争能力,进而推动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的恢复演替。
关键词
恢复
退化矮嵩草草甸
群落结构
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Keywords
restoration
Kobresia humilis meadow
community structure
population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分类号
Q948.1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封育措施对退化与未退化矮嵩草草甸的影响
被引量:
98
2
作者
周华坤
周立
刘伟
王启基
赵伟
周彦艳
机构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出处
《中国草地》
CSCD
2003年第5期15-22,共8页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课题(2001BA606A-02)
中科院海北定位站基金课题(11020166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题(G1998040800).
文摘
连续5年的封育处理对退化与未退化矮嵩草草甸产生了影响。研究表明,除了退化矮嵩草草甸内的均匀度指数下降不显著外,封育使两种矮嵩草草甸样地内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都达显著水平。两种矮嵩草草甸的上下层高度均增加,其中未退化矮嵩草草甸增加显著,退化矮嵩草草甸增加不显著。两种矮嵩草草甸的枯草盖度增加显著,绿草盖度减少显著,各种群特征发生了有规律的消长。未退化矮嵩草草甸的莎草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减少显著,枯草生物量增加显著,禾草和优良牧草的生物量以及总地上生物量增加不显著,优良牧草比例由0.57下降为0.48。退化矮嵩草草甸在封育条件下,枯草、禾草生物量增加显著,莎草、优良牧草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增加不显著,优良牧草比例则由0.29上升为0.48,达到显著水平。未退化矮嵩草草甸的草地质量指数明显下降,退化矮嵩草草甸的草地质量指数则明显上升。
关键词
封育措施
退化矮嵩草草甸
未
退化矮嵩草草甸
均匀度指数
丰富度指效
多样性指效
草地质量指效
Keywords
Fencing
Degraded Kobresia humilis meadow
Non-degraded Kobresia humilis meadow
Influence
分类号
S812.5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围封对退化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和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晁增国
汪诗平
徐广平
胡宜刚
张振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封育措施对退化与未退化矮嵩草草甸的影响
周华坤
周立
刘伟
王启基
赵伟
周彦艳
《中国草地》
CSCD
2003
9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