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
24
1
作者
马姜明
刘世荣
+3 位作者
史作民
张远东
康冰
陈宝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23,共7页
以立地条件相似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作为对照,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海拔3100~3600m的阴坡、半阴坡,对50块标准地进行调查,对川西亚高山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经采伐后形成的不同恢复系列(20、30、40和50年)...
以立地条件相似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作为对照,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海拔3100~3600m的阴坡、半阴坡,对50块标准地进行调查,对川西亚高山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经采伐后形成的不同恢复系列(20、30、40和50年)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动态进行研究。共记录维管植物167种,隶属于44科117属;次生林物种种类差别不大,但优势种重要值随森林恢复不断发生变化,20、30、40和50年生次生林群落的优势种为红桦,而160~200年生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优势种为岷江冷杉;随着森林的恢复,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30~40年之间物种丰富度上升最快,到原始暗针叶老龄林时显著下降,不同生长型物种丰富度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在40年生次生林最大,箭竹红桦林40年后均匀度指数相对稳定,藓类红桦林在50年时有所下降,到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略有增大,乔木与灌木层以及乔木与草本层之间均匀度指数差异显著,而灌木与草本层间差异不显著;Shannon指数随次生林恢复时间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箭竹红桦林最大值出现在50年生的林分中,为3.7967,藓类红桦林最大值出现在30年生的林分中,为3.6543,原始暗针叶老龄林Shannon指数大小介于次生林之间;群落优势度指数先是随着恢复年限增加而减小,随后又逐渐增大,乔木层与群落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的幅度较大,藓类红桦林比箭竹红桦林乔木层优势度提前20年降低到最小值;除优势度指数以外,其他指数在不同恢复系列间差异显著,而在2种次生林类型间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大,次生林与原始暗针叶老龄林间的Bray-Curtis指数也有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退化暗针叶林
森林恢复
亚高山
川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
24
1
作者
马姜明
刘世荣
史作民
张远东
康冰
陈宝玉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23,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02CB111504)
"十五"国家林业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10B06)
+1 种基金
国家林业局948引进项目(2004-4-66
2005-4-26)
文摘
以立地条件相似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作为对照,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海拔3100~3600m的阴坡、半阴坡,对50块标准地进行调查,对川西亚高山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经采伐后形成的不同恢复系列(20、30、40和50年)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动态进行研究。共记录维管植物167种,隶属于44科117属;次生林物种种类差别不大,但优势种重要值随森林恢复不断发生变化,20、30、40和50年生次生林群落的优势种为红桦,而160~200年生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优势种为岷江冷杉;随着森林的恢复,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30~40年之间物种丰富度上升最快,到原始暗针叶老龄林时显著下降,不同生长型物种丰富度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在40年生次生林最大,箭竹红桦林40年后均匀度指数相对稳定,藓类红桦林在50年时有所下降,到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略有增大,乔木与灌木层以及乔木与草本层之间均匀度指数差异显著,而灌木与草本层间差异不显著;Shannon指数随次生林恢复时间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箭竹红桦林最大值出现在50年生的林分中,为3.7967,藓类红桦林最大值出现在30年生的林分中,为3.6543,原始暗针叶老龄林Shannon指数大小介于次生林之间;群落优势度指数先是随着恢复年限增加而减小,随后又逐渐增大,乔木层与群落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的幅度较大,藓类红桦林比箭竹红桦林乔木层优势度提前20年降低到最小值;除优势度指数以外,其他指数在不同恢复系列间差异显著,而在2种次生林类型间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大,次生林与原始暗针叶老龄林间的Bray-Curtis指数也有增大的趋势。
关键词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退化暗针叶林
森林恢复
亚高山
川西
Keywords
species composition
species diversity
degradation dark brown coniferous forests
forest restoration
sub-alpine
western Sichuan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
马姜明
刘世荣
史作民
张远东
康冰
陈宝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