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
1
作者 安备 张卓璐 +4 位作者 刘卓 付玲 商旭 刘磊 程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并自动选择曝光期相:对HR≤65次/分者(低HR组)将曝光时间窗设在70%~80%R-R间期,65次/分<HR≤85次/分者(中等HR组)设在40%~80%R-R间期,HR>85次/分(高HR组)者设在40%~60%R-R间期;对3组图像分别以标准重建算法(STD)、第一代追踪冻结(SSF1)技术及NG SSF进行重建。以Likert量表对3种图像所示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回旋支(LCX)各节段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低HR组NG SSF重建图像中的LAD中远段、RCA及LCX全段得分均高于STD,而NG SSF重建图像中的RCA中段及LAD远段得分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中等HR组NG SSF重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及SSF1重建图像(P均<0.05);高HR组NG SSF重建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显示RCA近远段、LAD中远段及LCX全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结论利用NG SSF技术能有效提升不同HR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成像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 追踪冻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冠脉CTA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彪 陈兴灿 +2 位作者 应小丰 金滨 潘永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冠脉CTA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117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单扇区重建技术行冠脉CTA扫描,以心率75次/分为界分为高心率组(38例)和低心率组(79例),分别采用标准算法(STD)和...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冠脉CTA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117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单扇区重建技术行冠脉CTA扫描,以心率75次/分为界分为高心率组(38例)和低心率组(79例),分别采用标准算法(STD)和SSF技术进行图像重建,所获图像由本科诊断医师进行分析,以LiKert 5分制评分标准对冠脉整体质量进行评分,要求3分以下者需重新进行检查。结果:117例患者的STD图像的平均得分(4.18)显著低于SSF重建图像(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心率组中STD图像的平均得分(3.43)显著低于SSF重建图像(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心率组STD图像的平均得分(4.56)与SSF重建图像(4.62)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能有效提高冠脉CTA的图像质量,尤其是对心率较快的患者,可提高对高心率患者冠脉成像的可判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CTCA图像质量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计旺 范丽娟 +4 位作者 徐冬生 董智 李旭 张立仁 于铁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对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读性。...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对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读性。所获图像由两位医师判读,分别按每一冠状动脉节段、每支冠状动脉及每例冠状动脉进行评分,按Likert 5分制为标准。结果:45%期相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例[g0.0%(24/30)vs 53.3%(16/30),P=0.039],按分支[90.0%(81/90)vs 71.1%(64/90),P=0.000],和按节段[98.1%(413/421)vs 90.7%(382/421),P=0.000]均高于标准算法图像;75%期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分支[70.0%(63/90)vs 55.6%(50/90),P=0.02]和按节段[82.7%(348/421)vs 78.4%(330/421),P=0.018]比较高于标准算法重建图像,SSF算法45%和75%期相图像质量按例数(2.8±1.0±2.1±1.2,P=0.012)(2.1±1.2 vs1.6±1.0,P=0.026),按分支(3.0±0.9 vs2.4±1.0,P=0.000)(2.6±1.2vs2.2±1.2,P=0.000)和按节段(3.3±0.9vs 2.9±1.0,P=0.000)(2.9±1.2vs2.7±1.1,P=0.000)比较均明显高于标准算法。结论: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能明显提高后门控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其中对45%期相重建的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改善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追踪冻结技术 辐射剂量 运动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olution CT SSF联合ASiR-V算法在高心率CCTA中的应用价值-体模实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如刚 王冬青 +2 位作者 赵志伟 张礼荣 朱海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采用心脏动态体模,探讨SSF算法在改善高心率(100~120次/min)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及ASiR-V算法在低剂量冠状动脉CT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心脏动态体模的心率分别设为100、110和120次/min,采用256层Revolution CT对心脏动... 目的:采用心脏动态体模,探讨SSF算法在改善高心率(100~120次/min)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及ASiR-V算法在低剂量冠状动脉CT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心脏动态体模的心率分别设为100、110和120次/min,采用256层Revolution CT对心脏动态体模行冠状动脉CT扫描。管电压:80、100和120k V;ASiR-V权重依次设置为0%、10%、20%、30%、40%、50%、60%、70%、80%、90%和100%;噪声指数(NI):30、35和40HU;智能管电流(smart m A);X线管转速:0.28s/r;前置心电门控,曝光时间窗:单个心动周期的5%~95%RR间期。分别以标准(standard,STD)算法和SSF(snap shot freeze,SSF)算法重组图像,分别设为标准算法组和运动伪影抑制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的差异并且分析影响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相关因素。结果:SSF算法改善CCTA图像质量有统计学意义(3.56±0.32vs.2.65±0.55,P<0.05);ASiR-V、心率、管电压、NI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心率、ASiR-V、管电压及NI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ASiR-V为主要影响因素,b值为0.852。结论:SSF联合ASiR-V算法可以改善高心率(100~120次/min)CCTA的图像质量并且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模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迭代重建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