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走神经背核内胃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联系 被引量:4
1
作者 程世斌 罗天锡 卢光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25-229,共5页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电镜下证实迷走神经背核(DMV)内支配胃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可分为超微结构不同的大、中、小三型细胞。在DMV内,胃副交感节前神经元(PPNS)存在着轴-树、轴-体突触及嵴突触联系,PPNS树突还分别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树突...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电镜下证实迷走神经背核(DMV)内支配胃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可分为超微结构不同的大、中、小三型细胞。在DMV内,胃副交感节前神经元(PPNS)存在着轴-树、轴-体突触及嵴突触联系,PPNS树突还分别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以及最后区神经元的轴突存在着纤维联系。同时证实了PPNS可通过最后区窦状隙与脑脊液接触。本文还对最后区的超微结构作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 副交感节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体和下丘脑至迷走神经背核簇尾侧部的投射 被引量:5
2
作者 戴晓章 叶蒙福 +2 位作者 陈玉敏 丁炯 印克杰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一侧迷走神经背核簇尾侧部后,在同侧杏仁中央核和两侧(同侧较多)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区及未定带内见大量标记细胞,在下丘脑背内侧核和背核内也见中等量的标记细胞。结果说明杏仁中央核和下丘脑的许多核有直接投射纤...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一侧迷走神经背核簇尾侧部后,在同侧杏仁中央核和两侧(同侧较多)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区及未定带内见大量标记细胞,在下丘脑背内侧核和背核内也见中等量的标记细胞。结果说明杏仁中央核和下丘脑的许多核有直接投射纤维至迷走神经背核簇的尾侧部。杏仁中央核的投射为同侧,下丘脑的投射为两侧性(以同侧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体 下丘脑 迷走神经背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多巴损伤黑质导致迷走神经背核乙酰胆碱转移酶和酪氨酸羟化酶表达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连辉 蔡青青 王志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754-1757,共4页
目的观察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大鼠黑质后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the vagus,10N)中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含量的变化。方法 16只SD... 目的观察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大鼠黑质后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the vagus,10N)中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含量的变化。方法 16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6-OHDA大鼠组和对照组。6-OHDA大鼠组双侧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内注射6-OHDA,对照组双侧SN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6周后断头取脑,Nissl染色观察SN和10N中的Nissl小体,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SN内TH和10N内ChAT与TH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OHDA大鼠组SN内TH阳性细胞数量从(54±5)个减少至(13±2)个(P<0.05),蛋白表达水平从0.62±0.13降低至0.34±0.11(P<0.05),10N中ChAT阳性细胞数量从(37±3)个减少到(26±5)个(P<0.05),TH阳性细胞数量从(6±3)个增加到(13±2)个(P<0.05),背侧延髓内ChAT的蛋白表达水平从0.07±0.02下降至0.05±0.02(P<0.05),TH蛋白表达水平从0.08±0.05增高到0.13±0.04(P<0.05)。结论 6-OHDA大鼠10N中ChAT和TH表达变化可能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胃排空障碍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 迷走神经背核 乙酰胆碱转移酶 酪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背核对消化间期小肠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娜 刘江 +5 位作者 齐巍 李冉 王小君 杨秀红 秦丽娟 王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背核(the dorsal motor nucleus of vagus,DMV)对大鼠小肠消化间期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DMV对胃肠道功能活动的调控。方法:建立大鼠DMV电刺激模型,采用双极法测定大鼠空肠的消化间期复合肌电(IMC)。分析刺激后慢波频率...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背核(the dorsal motor nucleus of vagus,DMV)对大鼠小肠消化间期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DMV对胃肠道功能活动的调控。方法:建立大鼠DMV电刺激模型,采用双极法测定大鼠空肠的消化间期复合肌电(IMC)。分析刺激后慢波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活动期的总持续时间及活动期与周期比值(A/T比值)的变化,刺激即时慢波与动作电位出现概率的变化。结果:电刺激DMV后大鼠空肠慢波的平均频率和平均振幅均增加(P<0.05),活动期总持续时间延长(P<0.01),A/T比值增大(P<0.05)。刺激即时,慢波的平均频率降低、平均振幅增加(P<0.01),快波出现概率增加(P<0.001)。结论:电刺激致DMV兴奋,可导致大鼠小肠肌电的活动异常,这可能是DMV机能损伤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 肌电活动 慢波 消化间期复合肌电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CK和CGRP的神经元在迷走神经背核中的分布——HRP与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研究
5
作者 朱家祥 朱长庚 +1 位作者 魏瑛 蔡秋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41-245,共5页
本文用CB-HRP逆行追踪和PAP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研究大鼠迷走神经背核(DNVN)在脑干的定位及其中的CCK和CGRP能神经元的分布。结果表明:大鼠DNVN在脑干为一“Y”形的细胞柱,头端起自闩以上3.5mm,尾端延至延髓末端锥体交叉水平,全长约5mm... 本文用CB-HRP逆行追踪和PAP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研究大鼠迷走神经背核(DNVN)在脑干的定位及其中的CCK和CGRP能神经元的分布。结果表明:大鼠DNVN在脑干为一“Y”形的细胞柱,头端起自闩以上3.5mm,尾端延至延髓末端锥体交叉水平,全长约5mm左右。在DNVN中HRP与CCK双标细胞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68.6%,而HRP与CGRP双标记细胞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48.7%。提示在DNVN中至少有一部分神经元可能含有CCK和CGRP两种神经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 胆囊收缩素 CG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损伤黑质导致迷走神经背核DR1和DR2表达变化
6
作者 连辉 张毅敏 +1 位作者 付升旗 王志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损伤大鼠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后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DMV)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受体1(dopamine receptor 1,DR1)和多巴胺受体2(do...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损伤大鼠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后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DMV)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受体1(dopamine receptor 1,DR1)和多巴胺受体2(dopamine receptor 2,DR2)的表达变化。方法 3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LPS大鼠组和对照组。LPS大鼠组双侧SN内注射LPS,对照组双侧SN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6周后进行转棒实验,检测胃排空能力,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SN内TH和DMV内TH、DR1和DR2的表达。结果经鉴定LPS组大鼠造模成功,胃排空能力降低,DMV中TH阳性细胞数量从(7±3)个增加到(12±2)个(P<0.05),DR1阳性细胞数量从(28±5)个减少到(18±6)个(P<0.05),DR2阳性细胞数量从(20±3)个增加到(33±4)个(P<0.05)。背侧延髓内,TH蛋白表达水平从(0.16±0.02)增多到(0.43±0.04)(P<0.05),DR1的蛋白表达水平从(0.78±0.05)下降至(0.36±0.03)(P<0.05),DR2的蛋白表达水平从(0.43±0.03)增加至(0.58±0.07)(P<0.05)。结论 LPS大鼠DMV中TH、DR1和DR2表达变化可能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胃排空障碍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迷走神经背核 多巴胺受体1 多巴胺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氨酸脑啡肽样和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在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簇和网状结构内的分布
7
作者 戴晓章 叶蒙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73-78,132,共7页
用PAP法研究亮氨酸脑啡肽样(L—ENK—LI)和P物质样(SP—LI)免疫反应物在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簇和网状结构内的分布。证明在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外侧网状核外侧部及其外侧的区域内有大量的L-ENK样终末和纤维,在背侧和腹侧网状核之间... 用PAP法研究亮氨酸脑啡肽样(L—ENK—LI)和P物质样(SP—LI)免疫反应物在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簇和网状结构内的分布。证明在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外侧网状核外侧部及其外侧的区域内有大量的L-ENK样终末和纤维,在背侧和腹侧网状核之间的移行区内有中等量的分布,其余区内为少量。L-ENK样胞体在孤束核、咀侧腹外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的腹侧部和α部、外侧旁巨细胞核以及中缝大核内均有许多分布,在迷走神经背核的尾侧部、背侧和腹侧网状核之间的移行区有中等量,其余区内为少量。SP样反应物的分布与L-ENK样物类似,但其终末和纤维的数量较L-ENK者略少,阳性胞体的数量除了在中缝核及外侧旁巨细胞核内侧端中的量较L-ENK样胞体多以外,在其余区内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K SP 免疫组织化学 迷走神经背核 延髓网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的细胞构筑及其P物质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8
作者 顾桂宝 张素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177-184,267,共9页
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参数、免疫组化技术结合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P物质样免疫反应颗粒的吸光率,对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的细胞构筑及其P物质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探讨。1.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细胞可分为小、中及较大三型,分别占所测细胞总数的50.83... 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参数、免疫组化技术结合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P物质样免疫反应颗粒的吸光率,对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的细胞构筑及其P物质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探讨。1.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细胞可分为小、中及较大三型,分别占所测细胞总数的50.83%、44.17%及5%。小细胞主要分布于核团吻侧部,中细胞散在于吻、中、尾各部,较大细胞仅位于中间部及尾侧部。各型细胞在核团内、中、外三份的分布无一定规律。2.P物质样免疫反应细胞主要位于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的尾侧部,大多呈椭圆及圆形,可见1~2个突起,并多数分布于核团的内侧份。3.大鼠迷走神经背核有丰富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纤维,核团吻侧部及中间部纤维呈密集点状,尾侧部为短串珠状。4.核团吻侧部及中间部P物质相对含量明显多于尾侧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 细胞构筑 P物质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在炎性肠病大鼠模型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辉 黄美近 +4 位作者 康亮 张炜真 汪建平 吴晓滨 Michael W.Mulholland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8-1003,共6页
目的:研究炎性肠病大鼠模型的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DMNV)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PAR-2)存在的情况,并阐明该受体激活的机制。方法:制备20只炎性肠病的大鼠模型中取DMNV组织检测PAR-1和PAR-2;培养新出生的大鼠DMNV原代细胞,利用钙离子荧光... 目的:研究炎性肠病大鼠模型的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DMNV)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PAR-2)存在的情况,并阐明该受体激活的机制。方法:制备20只炎性肠病的大鼠模型中取DMNV组织检测PAR-1和PAR-2;培养新出生的大鼠DMNV原代细胞,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2-AM检测PAR-1和PAR-2及各种影响因素对细胞钙内流的影响。结果:凝血酶和其类似物PARP-1可以分别激活PAR-1出现最大钙离子内流223.3%±23.5%和145.6%±17.2%;胰蛋白酶和其类似物PARP-2分别激活PAR-2出现最大钙离子内流242.7%±28.7%和236.7%±19.8%。使用1μmol/L磷脂酶C抑制剂U73312可以降低PAR-1激活的细胞钙离子内流140.1%±16.5%到20.7%±2.5%;降低PAR-2激活的钙离子内流225.4%±20.5%到45.4%±5.6%。钙离子抑制剂2APB可以降低PAR-1和PAR-2激活钙离子内流149.7%±13.4%和195.1%±21.5%分别到63.2%±4.3%和75.3%±13.5%。结论:在DMNV中存在PAR-1和PAR-2,它们激活后通过磷脂酶C激活和1,4,5-三磷酸肌醇信号通路参与进行调解钙离子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蛋白酶激活 炎性肠疾病 迷走神经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迷走神经损伤对中枢核团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海洋 常业恬 戴茹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76-1579,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外周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对中枢迷走背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应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成熟雄性SD大鼠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中枢背核神经元形态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外周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对中枢迷走背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应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成熟雄性SD大鼠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中枢背核神经元形态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表达的变化。结果迷走神经离断后1d和5 d右侧背核神经元形态与对照组及同时间点左侧背核相比有明显改变,神经元细胞数量有明显减少;右侧迷走神经离断后5 d大鼠右侧背核区均可见大量iNOS染色阳性神经元;右侧迷走神经离断后5 d大鼠右侧背核区均可见较多NADPH染色阳性神经元。结论大鼠单侧迷走神经离断后可导致同侧迷走中枢背核发生逆行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离断术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烟酰胺腺嘌呤二苷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P94847经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对焦虑大鼠胃黏膜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颜君 郭菲菲 +7 位作者 张娜娜 李俊姝 姚守恒 任翔 王怡茹 马鑫奇 尚高昊 刘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8-987,共10页
目的:探究黑色素浓集激素(MCH)受体1(MCHR1)拮抗剂SNAP94847能否作用于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VTA-DMV)神经通路,进而参与调控大鼠应激性焦虑所致胃黏膜损伤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V... 目的:探究黑色素浓集激素(MCH)受体1(MCHR1)拮抗剂SNAP94847能否作用于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VTA-DMV)神经通路,进而参与调控大鼠应激性焦虑所致胃黏膜损伤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VTA-DMV的MCHR神经通路(n=10);采用单细胞外放电记录法检测大鼠VTA微量注射MCH或SNAP94847对多巴胺(DA)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n=30);1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生理盐水(NS)组、焦虑+NS组和焦虑+SNAP94847组,观察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后大鼠行为学变化、胃黏膜炎症损伤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n=6);24只焦虑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损毁+NS组、假损毁+SNAP94847组、电损毁+NS组及电损毁+SNAP94847组,观察电损毁DMV后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对胃黏膜炎症损伤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n=6)。结果: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TA可见部分MCHR和荧光金双重标记神经元;MCH可改变大鼠VTA内DA神经元放电活动,且对焦虑模型大鼠的影响更显著(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焦虑+SNAP94847组进入闭合臂次数和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焦虑模型大鼠炎症标志物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5),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可显著减轻焦虑模型大鼠胃黏膜炎症损伤(P<0.05);与假损毁+SNAP94847组相比,电损毁+SNAP94847组焦虑模型大鼠CAT活性和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MPO活性及MDA、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VTA-DMV的MCH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应激所致焦虑大鼠胃黏膜炎症损伤及焦虑样行为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侧被盖区 迷走神经侧运动 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 SNAP94847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神经通路调控了神经病理性疼痛早期和晚期阶段脾脏TH2细胞比例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Zhu X Huang JY +2 位作者 Dong WY 史翔君(译) 张瑛(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8-308,共1页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不同阶段,分别由躯体感觉皮质和中央杏仁核(central amygdala,CeA)调控了迷走神经背核向脾脏的神经投射,从而差异性调控脾脏TH2细胞比例。这一发现揭示了大脑调节疼痛状态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可能机制。首先,研究人员在...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不同阶段,分别由躯体感觉皮质和中央杏仁核(central amygdala,CeA)调控了迷走神经背核向脾脏的神经投射,从而差异性调控脾脏TH2细胞比例。这一发现揭示了大脑调节疼痛状态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可能机制。首先,研究人员在雄性小鼠上制作了选择性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基于该模型,他们检测了疼痛不同阶段脾脏不同免疫细胞的比例。通过流式细胞学筛选,发现术后1天(急性痛阶段)脾脏中表达IL-4和IL-10的TH2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在术后4周(慢性疼痛阶段)上述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表明慢性疼痛不同痛阶段可以引发不同的脾脏免疫细胞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 神经病理性疼痛 细胞改变 慢性疼痛 流式细胞学 中央杏仁 免疫细胞 神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胃迷走感觉纤维的中枢投射——光镜电镜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世斌 罗天锡 卢光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52-255,共4页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光镜下见标记终扣主要分布在两侧孤束核(Sol)的内侧部.连合核和胶状核以及最后区。电镜下见Sol和最后区内的标记终扣主要与树突形成对称或非对称型突触。证实了迷走神经背核(DNV)也接受胃迷走感觉纤维的投射,胃迷...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光镜下见标记终扣主要分布在两侧孤束核(Sol)的内侧部.连合核和胶状核以及最后区。电镜下见Sol和最后区内的标记终扣主要与树突形成对称或非对称型突触。证实了迷走神经背核(DNV)也接受胃迷走感觉纤维的投射,胃迷走传入纤维与DNV中的胃运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可直接形成突触联系。同时还证实了DNV中胃运动神经元树突可伸入Sol内并与其内的胃迷走感觉纤维形成突触联系,因而认为胃迷走-迷走单突触反射弧可能存在两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纤维 电镜 光镜 大鼠 中枢 树突 胃运动 突触联系 最后区 迷走神经背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xin与胃肠活动的调节 被引量:4
14
作者 闫洁 胡志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Orexin除了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下丘脑外,还广泛分布于包括外周的胃肠组织,如胃肠神经丛和内分泌细胞等部位。Orexin在促进食欲的同时,还能通过中枢和外周途径调节胃肠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关键词 OREXIN 迷走神经背核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延髓内脏带c-fos蛋白表达变化研究
15
作者 王蕾 郭洪志 +2 位作者 相守武 齐新 孙海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延髓内脏带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延髓内脏带在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激调节作用。方法(1)于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8U)建立脑出血模型。54只Wis... 目的研究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延髓内脏带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延髓内脏带在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激调节作用。方法(1)于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8U)建立脑出血模型。54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根据出血时间的不同又分为4、8、12、24、36、48h和72h等7个亚组)。(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脑出血后延髓内脏带内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各时限c-fos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延髓内脏带内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的c-fos蛋白阳性表达极少;脑出血组大鼠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呈密集表达,于脑出血后24~36h达高峰,其中孤束核在24h的表达密度为(49.58±12.61)μm2,36h为(64.32±15.14)μm2,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迷走神经背核在此两个时限的表达密度分别为(40.74±10.62)μm2,(50.62±12.31)μm2,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至72h仍有阳性表达(P<0.05)。结论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的阳性表达提示,延髓内脏带是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激调节中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延髓 孤束 迷走神经 神经 基因 fos疾病模型 动物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C-FOS蛋白表达 脑出血模型 延髓内脏带 表达变化 脑源性 Wistar大鼠 迷走神经背核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TRH对大鼠胃内压的影响
16
作者 凌文华 张景行 +2 位作者 张惠秀 马嵘 徐光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共3页
大鼠侧脑室注射TRH10μg明显增加胃内压和引起较大幅度的胃的相位性收缩。延髓双侧迷走神经背核破坏后,TRH促进胃运动的效应减弱;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后,TRH的效应完全被阻断;外周注入阿托品也具有完全消除TRH效应的作用。本实验提示... 大鼠侧脑室注射TRH10μg明显增加胃内压和引起较大幅度的胃的相位性收缩。延髓双侧迷走神经背核破坏后,TRH促进胃运动的效应减弱;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后,TRH的效应完全被阻断;外周注入阿托品也具有完全消除TRH效应的作用。本实验提示迷走神经背核是TRH中枢促进胃运动的一个重要神经结构,迷走神经是TRH效应的传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迷走神经背核 胃内压 胃相位性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啮齿动物的恶心和呕吐研究模型:条件性味觉厌恶与条件性味觉回避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勇 金坤 张富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80-584,共5页
恶心是一种强烈想要呕吐的不愉快感觉,而呕吐是肠道和胃内容物通过口腔强行排出体外的动作。尽管恶心和呕吐经常同时出现,但它们是由不同的神经通路介导的。条件性味觉厌恶(CTAver)和条件性味觉回避(CTAvoi)经常被用作啮齿动物恶心和呕... 恶心是一种强烈想要呕吐的不愉快感觉,而呕吐是肠道和胃内容物通过口腔强行排出体外的动作。尽管恶心和呕吐经常同时出现,但它们是由不同的神经通路介导的。条件性味觉厌恶(CTAver)和条件性味觉回避(CTAvoi)经常被用作啮齿动物恶心和呕吐的代名词,CTAver和CTAvoi的关联脑区、表现形式、检测分析方法均有所不同。但以前的大多数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是笼统的观察与描述受试动物的恶心和呕吐行为,而不是对这两种生理过程进行严格的区分。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别从解剖结构、神经环路以及它们与呕吐有关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等方面阐述了恶心和呕吐的机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心 呕吐 条件性味觉厌恶 条件性味觉回避 最后区 迷走神经背核 孤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通路及凋亡的影响
18
作者 王辉 梁景琳 +3 位作者 黄美近 汪建平 张炜真 Michael W. Mulholland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64-1569,共6页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NV)细胞为对象,探讨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通路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大鼠原代DMNV细胞培养以及[Ca2+]i测量、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细胞凋亡实验等方法...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NV)细胞为对象,探讨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通路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大鼠原代DMNV细胞培养以及[Ca2+]i测量、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细胞凋亡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大鼠DMNV组织中存在黑素细胞刺激素受体-4(MC4R)mRNA的表达;NDP-MSH激活MC4R可以促进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内流;NDP-MSH可以降低凝血酶(PAR-1,thrombin)和胰蛋白酶(PAR-2,trypsin)对原代DMNV细胞凋亡。结论:α-MSH可以激发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内流,降低原代DMNV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刺激素 迷走神经运动 钙离子内流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内吗啡肽2和μ阿片受体参与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的形态学证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小莉 牛乐 +3 位作者 吕伯昌 张婷 高晓群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8,共6页
目的:寻找内吗啡肽2(EM2)和μ阿片受体(MOR)在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形态学证据。方法:(1)麦芽糖凝集素(WGA)示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的多重标记方法;(2)用稀盐酸刺激胃,制作内脏痛动物模型;(3)免疫荧光组织... 目的:寻找内吗啡肽2(EM2)和μ阿片受体(MOR)在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形态学证据。方法:(1)麦芽糖凝集素(WGA)示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的多重标记方法;(2)用稀盐酸刺激胃,制作内脏痛动物模型;(3)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多重染色方法。结果:(1)将WGA注入大鼠胃壁,在结状神经节(NG)内可见WGA标记神经元和WGA/EM2/MOR三标神经元;在孤束核(NTS)可见WGA跨节标记的纤维和终末以及WGA/EM2/MOR三标纤维和终末;在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V)可见WGA逆标神经元和WGA/MOR双标神经元及其与EM2阳性纤维或终末形成的紧密接触。(2)将稀盐酸注入胃后,NG和NTS神经元内的FOS表达明显增多;在NG内可见EM2/FOS双标神经元;在NTS内可见EM2阳性纤维和终末与SP受体/FOS双标神经元形成紧密接触。结论:EM2和MOR可能影响内脏感觉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肽2 Μ阿片受体 内脏感觉 内脏运动 结状神经 孤束 迷走神经运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