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慢性耳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曾祥丽 招柏明 +5 位作者 张姝琪 黎志成 岑锦添 顾晶 袁涛 李水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外耳道迷走神经刺激术对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THI评分≥38分,病史6≥个月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G6805-I型电针治疗仪实施经皮外耳道迷走神经刺激术(transcutaneous vagus ... 目的探讨经皮外耳道迷走神经刺激术对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THI评分≥38分,病史6≥个月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G6805-I型电针治疗仪实施经皮外耳道迷走神经刺激术(transcutaneous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VNS),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以耳鸣残障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PSQI),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epression,Anxiety and Stress Scale-21,DASS-21)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第10天,T-VNS组主观症状改善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显著;PSQI评分显示,T-VNS治疗期间睡眠质量获得明显改善,但3个月随访时,PSQI评分有轻度反弹;DASS-21评分显示,T-VNS治疗期间,T-VNS组焦虑评分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有下降;THI评分,治疗期间以及3个月随访时,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T-VNS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期间较治疗前THI评分降低,但差异不显著;3个月随访时,THI评分降低,差异显著。结论 T-VNS用于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对患者焦虑程度及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仅少数患者治疗期间有短暂咳嗽或耳部刺痛感,安全性好。疗程及刺激参数的设置需要扩大样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术 慢性主观性耳鸣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7
2
作者 杨转移 刘定阳 +5 位作者 杨治权 陈晓宇 蔡宇祥 刘涧 张俊美 李苏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96-1101,共6页
目的: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神经调控方法,适用于不能切除癫痫病灶或者病灶切除手术失败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本研究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 目的: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神经调控方法,适用于不能切除癫痫病灶或者病灶切除手术失败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本研究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迷走神经刺激术的3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47(平均26个月),MuHugh分级Ⅰ级7例,Ⅱ级13例,Ⅲ级8例,Ⅳ~Ⅴ级7例。病程短的患者手术效果好于病程长者(分别为77.8%和50.0%,P=0.013),而不同年龄(P=0.382)、性别(P=0.824)、发作类型(P=0.829)和MRI表现(P=0.791)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无永久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难治性癫痫的辅助方法,病程短的患者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术 难治性癫痫 MuHugh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 被引量:4
3
作者 欧阳辉 漆松涛 +3 位作者 邱炳辉 刘承勇 黄胜平 戴学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68-569,共2页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手术方法容易掌握,病人耐受性好,它为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癫痫尤其是对那些无法确定致痫灶或双侧病灶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术 顽固性癫痫 外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对癫痫性脑病患儿认知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桐 汤继宏 +1 位作者 李岩 张兵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对癫痫性脑病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于2016年10月—2018年8月完成VNS的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能力评价量表评估VNS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注意力和认知能力。结果纳...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对癫痫性脑病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于2016年10月—2018年8月完成VNS的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能力评价量表评估VNS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注意力和认知能力。结果纳入15例患儿,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7.3±1.76)岁;其中Lennox-Gastaut综合征8例,Dravet综合征4例,Doose综合征3例。患儿平均病程(5.46±2.19)年(1~9年)。与治疗前比较,患儿在VNS治疗后12个月时的语言能力、注意力、认知能力得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VNS治疗后12个月,10例患儿癫痫发作减少率>50%,5例发作减少率≤50%;VNS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两组间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注意力、认知能力各项评分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NS可以改善癫痫性脑病患儿的语言能力、注意力和认知能力,与VNS是否减少癫痫发作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术 癫痫性脑病 LENNOX-GASTAUT综合征 DRAVET综合征 Doose综合征 癫痫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伴发抑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天鹏 王冠宇 +1 位作者 王小峰 尹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73-576,共4页
癫痫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其病程及治疗时间均较长,其中约有30%的患者在经过2~3年以上口服抗癫痫药物的正规治疗后仍不能有效的控制住癫痫发作.这种药物难治性的癫痫患者在长时间发病期间极易造成精神心理障碍,其中最常见的... 癫痫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其病程及治疗时间均较长,其中约有30%的患者在经过2~3年以上口服抗癫痫药物的正规治疗后仍不能有效的控制住癫痫发作.这种药物难治性的癫痫患者在长时间发病期间极易造成精神心理障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抑郁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术 药物难治性癫痫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屈超华 王婷婷 屈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27-931,共5页
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业已应用于脑卒中后康复治疗。近年来,迷走神经刺激术结合康复训练用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初见疗效,但相关作用机制及最佳刺激参数仍未明确。本文拟对迷走神经刺激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 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业已应用于脑卒中后康复治疗。近年来,迷走神经刺激术结合康复训练用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初见疗效,但相关作用机制及最佳刺激参数仍未明确。本文拟对迷走神经刺激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据进行总结,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及最佳刺激参数,以为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障碍 上肢 迷走神经刺激术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顾楠楠 李春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9-542,共4页
迷走神经(vagus nerve,VN)在人类炎症、情绪和疼痛调节中均有参与,刺激迷走神经对治疗难治性癫痫和难治性抑郁症有一定效果。耳甲区是人类体表唯一具有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分布的区域。根据神经系统遵循“自下而上”的信号传递加工机制,刺... 迷走神经(vagus nerve,VN)在人类炎症、情绪和疼痛调节中均有参与,刺激迷走神经对治疗难治性癫痫和难治性抑郁症有一定效果。耳甲区是人类体表唯一具有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分布的区域。根据神经系统遵循“自下而上”的信号传递加工机制,刺激外周神经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刺激迷走神经耳支这一外周通路可以调节脑干、丘脑、大脑皮层等相关区域的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术(transcutaneous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VNS)是一种基于此解剖特点由迷走神经刺激术发展而来的安全、低成本、非侵入性的物理疗法。此综述主要阐述了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术对器官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术 物理疗法 功能调节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森 翟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97-200,共4页
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调控治疗手段,在药物难治性癫痫(drug refractory epilepsy,DRE)治疗中的应用较多。VNS不仅可以降低DRE患儿的癫痫发作频率,还有利于患儿的神经发育和社会认知功能改... 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调控治疗手段,在药物难治性癫痫(drug refractory epilepsy,DRE)治疗中的应用较多。VNS不仅可以降低DRE患儿的癫痫发作频率,还有利于患儿的神经发育和社会认知功能改善。近年来,VNS用于治疗儿童DRE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儿童VNS术后参数的调控尚无统一标准,VNS治疗癫痫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VNS治疗儿童DRE的临床疗效、对社会认知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术后参数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药物难治性癫痫 迷走神经刺激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方锦颖 刘明煊 +3 位作者 黄正慧 马玉草 王艺文 王海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6期68-72,共5页
风湿免疫疾病是导致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自主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关系密切。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是众所周知的激活神经调... 风湿免疫疾病是导致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自主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关系密切。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是众所周知的激活神经调节系统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2011年开始被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疾病中的纤维肌痛综合征,后又用于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风湿性多肌痛。根据在Pubmed中检索到的VNS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相关的所有文献,我们观察到,VNS能够将甲氨蝶呤治疗失败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美国风湿病学院病情改善20%达标率提高至70.0%~71.4%;在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缓解率为58.34%~10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风湿性多肌痛患者中也能够明显缓解关节疼痛、疲乏等不适。在安全性方面,所有文献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颈部疼痛无法耐受植入型VNS,其余均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变声、伤口感染、局部疼痛等。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VNS在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中是较新的尝试,同时表明VNS在风湿免疫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疾病 迷走神经刺激术 纤维肌痛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性多肌痛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在慢性心力衰竭炎症及凋亡机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宇驰 代松源 +1 位作者 赵玲 赵璐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44-3050,共7页
心迷走神经作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个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刺激通过减少炎性因子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改善心肌功能及心室重塑等,从而对心脏功能进行保护,延... 心迷走神经作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个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刺激通过减少炎性因子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改善心肌功能及心室重塑等,从而对心脏功能进行保护,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然而,关于迷走神经在慢性心力衰竭炎症及凋亡机制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心迷走神经的解剖、治疗的可能机制、迷走神经刺激实用参数以及近年来有关迷走神经刺激在慢性心力衰竭炎症和凋亡机制中的应用和最新临床进展,为后续相关研究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迷走神经刺激术 慢性心力衰竭 炎症 凋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文鑫 王胜宝 +3 位作者 束旭俊 香耀先 孙正辉 许百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17-322,共6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根据体质量,采用计算机法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6只)、VNS治疗组(16只),每组又随机平均分为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亚组。采用...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根据体质量,采用计算机法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6只)、VNS治疗组(16只),每组又随机平均分为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亚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造模后30 min,给予VNS治疗组大鼠颈部迷走神经刺激,刺激强度0.5mA,间期0.5ms,频率20Hz,在1h内每隔5min刺激1次,每次持续30s。不给予模型组大鼠刺激,对假手术组大鼠既不栓塞血管也不刺激神经。操作过程中监测损伤侧脑体感诱发电位(SEP,包括N1波幅和P1潜伏期)的变化;造模前5min开始,造模后150min结束。造模后24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处死大鼠,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1)在刺激左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及VNS治疗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4±0.2)、(9.5±0.4)及(6.4±0.3)分;在刺激右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3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6±0.2)、(9.3±0.4)和(6.9±0.4)分。模型组的评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相比,VNS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减少[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20±7)、(56±7)mm3;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15±10)、(54±8)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假手术组和VNS组比较,模型组的SEP波形中的N1波幅下降、P1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VNS治疗组中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在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学评分、SEP波形中的N1波幅和P1潜伏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刺激左侧还是右侧迷走神经,对缺血性脑损伤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在作用效果上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迷走神经刺激术 神经保护 体感诱发电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治疗伴情感障碍性疾病的静息态f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赖茵圻 张清萍 +2 位作者 段高雄 梁玲艳 邓德茂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10-213,共4页
情感障碍是一种以心境或情感改变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伴随症状,给患者生产生活带来沉重负担。经皮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VNS)作为一项安全、经济、疗效可观的新型神经调节方法,已被国际认可,可用于情感障... 情感障碍是一种以心境或情感改变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伴随症状,给患者生产生活带来沉重负担。经皮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VNS)作为一项安全、经济、疗效可观的新型神经调节方法,已被国际认可,可用于情感障碍性疾病及伴有情感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目前tVNS治疗伴情感障碍性疾病的机制尚未阐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MRI,Rs-fMRI)因其无辐射、可非侵入性反映大脑活动和中枢响应,已用于情感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机制的研究中。现就基于Rs-fMRI技术对应用t VNS治疗伴情感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障碍 迷走神经刺激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反应性神经电刺激治疗进展
13
作者 樊修良 白宇彤 +1 位作者 杨岸超 张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癫痫是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约1/3最终诊断为难治性癫痫,传统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反应性神经电刺激作为一种闭环神经调控技术,为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反应性神经电刺激通过植入式电极实时监测脑电活动,识别癫痫发作... 癫痫是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约1/3最终诊断为难治性癫痫,传统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反应性神经电刺激作为一种闭环神经调控技术,为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反应性神经电刺激通过植入式电极实时监测脑电活动,识别癫痫发作前兆并进行电刺激干预,有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和强度。本文综述反应性神经电刺激的组成、刺激参数选择与动态调整、长期数据记录与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的融合、临床应用进展及其与迷走神经刺激术的比较,探讨其面临的技术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为更多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治疗并扩展至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癫痫 刺激疗法 迷走神经刺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皮内刺迷走神经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峰值的随机交叉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晓茹 王红 +2 位作者 李立坤 杨森 姜劲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10-2114,2119,共6页
背景研究迷走神经传入信号的整合和代谢作用,是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以恢复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能量和葡萄糖平衡的潜在策略。本团队在前期的预试验中发现了耳穴埋针有降血糖作用。在埋针的基础上,本团队发展了耳皮内刺技术,其是一新型的迷... 背景研究迷走神经传入信号的整合和代谢作用,是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以恢复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能量和葡萄糖平衡的潜在策略。本团队在前期的预试验中发现了耳穴埋针有降血糖作用。在埋针的基础上,本团队发展了耳皮内刺技术,其是一新型的迷走神经刺激技术。目的探索耳皮内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设计类型为单盲随机交叉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及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病房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及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固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31例,随机分为A、B两组,总观察期为6 d。A组于第2天、第5天7:30分别进行真针刺、假针刺操作;B组于第2天、第5天7:30分别进行假针刺、真针刺操作。连续6 d[第1天(基线日)、第2天(干预日)、第3天(干预后1 d)、第4天(基线日)、第5天(干预日)、第6天(干预后1 d)]检测空腹、早餐后2 h及早餐后4 h末梢血糖水平。结果A组真针刺干预日及干预后1 d时早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基线日,A组真针刺干预日早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假针刺干预日(P<0.05)。B组真针刺干预日及干预后1 d早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基线日,B组真针刺干预日早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假针刺干预日(P<0.05)。两组患者第2天、第5天早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皮内刺迷走神经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后2 h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迷走神经刺激术 针刺 针刺穴位 血糖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桂松 徐纪文 +3 位作者 周洪语 田鑫 江基尧 罗其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脑电生理、MRI、PETCT等方法对致痫灶综合定位,多种术式处理致痫灶和/或相应传导通路,并评价其疗效。结果75例病人通过多种方法定位,单纯病灶切除23例,前颞叶切除5例,颞叶切除...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脑电生理、MRI、PETCT等方法对致痫灶综合定位,多种术式处理致痫灶和/或相应传导通路,并评价其疗效。结果75例病人通过多种方法定位,单纯病灶切除23例,前颞叶切除5例,颞叶切除+海马切除12例,选择性海马切除8例,病灶(或脑叶)切除+胼胝体切开5例,病灶切除+软膜横行纤维热凝8例,单纯软膜横行纤维热凝3例,单纯胼胝体切开10例,迷走神经刺激术1例等。术后发作完全消失或1~2次/年30例(40%),发作减少75%22例(29.33%),发作减少50%14例(18.66%),发作减少25%~50%6例(8%),发作减少<25%3例(4%)。结论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对致痫灶精确定位,应用手术方法处理致痫灶或/和相应传导通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治疗 致痫灶定位方法 迷走神经刺激术 胼胝体切开 PET-CT 传导通路 病灶切除 前颞叶切除 用手方法 治疗效果 脑电生理 综合定位 完全消失 精确定位 发作 MRI 多种 单纯 海马 热凝 纤维 软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小娟 王玉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0-400,U001,U002,共3页
关键词 LENNOX-GASTAUT综合征 诊断 脑电图 脑病 学习困难 药物疗法 治疗 外科治疗 迷走神经刺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愤怒情绪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志豪 江洪 夏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9-1111,共3页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全球每年估计有1760万人死于CVD。大量研究表明,CVD是一种心身疾病,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之外,情绪和心理因素也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研究表明,抑郁、焦...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全球每年估计有1760万人死于CVD。大量研究表明,CVD是一种心身疾病,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之外,情绪和心理因素也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研究表明,抑郁、焦虑等情绪应激可以恶化CVD的病理过程[2]。愤怒作为一种重要的情绪应激,在过去的30年里已被证明会引起急性生理反应,并显著增加多种CVD发生的风险[3]。因此,深入认识愤怒与CVD之间的联系,对于改善患者的CVD管理,为CV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愤怒情绪与CVD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情绪 心理困扰 自主神经系统 下丘脑腹内侧核 内皮细胞 迷走神经刺激术 经颅磁刺激 愤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