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与传统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宏 鲁鹤臻 +3 位作者 李志宏 王凯忠 任平 付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0-1284,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LNF)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LNFHSV)与传统LNF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效果,为LNFHSV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实施LNFHSV的GERD 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实施LNF的36例GERD患... 目的:比较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LNF)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LNFHSV)与传统LNF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效果,为LNFHSV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实施LNFHSV的GERD 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实施LNF的36例GERD患者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烧心严重程度评分和术后Demeester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FHSV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LNF组(P<0.05);LNFHSV组患者术后烧心严重程度评分和Demeester评分明显优于LNF组(P<0.05)。结论:LNFHSV是治疗GERD,尤其是伴有高胃酸分泌的GERD患者的有效手术方式,其治疗效果优于L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 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兴武 王幼黎 +3 位作者 王建华 王旗 杨毅 张家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997-99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近期疗效。方法腹腔镜下修补溃疡穿孔,电刀游离迷走神经并进行高选择性切断。结果15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量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近期疗效。方法腹腔镜下修补溃疡穿孔,电刀游离迷走神经并进行高选择性切断。结果15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量150-300 ml,平均225 ml。15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9个月,13例术后1年复查胃镜溃疡消失,1例术后2年出现幽门梗阻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术后3年溃疡复发,经口服药物治疗易控制。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肯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评价(附61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肖平 刘耀祖 陆小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27-1028,共2页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ighly selective vagotomy,HS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和术中内窥镜刚果红试验(endoscopic congo red test,ECRT)的临床价值。方法:1985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共施行HSV92例,对其中随访10.0~21.8...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ighly selective vagotomy,HS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和术中内窥镜刚果红试验(endoscopic congo red test,ECRT)的临床价值。方法:1985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共施行HSV92例,对其中随访10.0~21.8年的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61例中,分为术中未采用ECRT、传统ECRT和改良ECRT3组,并比较和分析其远期疗效。结果:在61例随访病例中,未采用ECRT14例,溃疡复发者3例(21.43%);传统ECRT25例,3例溃疡复发(12%);改良ECRT22例,1例溃疡复发(4.55%)。结论: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令人满意。ECRT,尤其是改良ECRT对术中判断迷走神经分枝切断的完整性,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刚果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100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4
作者 刘晓彬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9年第5期8-9,共2页
作者讨论了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的特点及手术后护理要点,特别是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肺部感染和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作者还在指导术后患... 作者讨论了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的特点及手术后护理要点,特别是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肺部感染和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作者还在指导术后患者首次进食预防吞咽困难方面,总结出可行的进食原则,避免了术后吞咽困难的并发症。通过100例患者的观察护理,在讨论中得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健康宣教指导,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并发症 术后 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 吞咽困难 围手术期护理 治疗 指导 作者 鼓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肺门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云鹏 任家武 +3 位作者 蒋穗斌 周坤 胡弼 王元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为电视胸腔镜肺门迷走神经切断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察4例甲醛固定尸体的双侧肺门迷走神经的分支,解剖1例成人新鲜尸体,重点观察双侧迷走神经分支进入肺门的情况,及其与临近的解剖关系。并在电视胸腔镜下解剖雄犬2... 目的:为电视胸腔镜肺门迷走神经切断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察4例甲醛固定尸体的双侧肺门迷走神经的分支,解剖1例成人新鲜尸体,重点观察双侧迷走神经分支进入肺门的情况,及其与临近的解剖关系。并在电视胸腔镜下解剖雄犬2条,了解犬的肺门迷走神经分支是否与人相似,进行实验动物模型的手术。结果:胸腔内迷走神经主干在肺根处分前后支进入肺门支配支气管,个体不同分支数量和分支直径有所不同,左右侧不同,肺前支1~3支,肺后支2~6支,左侧分支直径比右侧略大,两侧在肺根的解剖关系相同。犬双侧肺门迷走神经分支的解剖与人相似。结论:肺门迷走神经分支,在肺根处从主干分出前支及后支,容易辨认,但要注意肺前支,因其分支少且细小,手术中不要遗漏。还要注意避免损伤支气管动静脉等周围结构,特别是左侧要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门 迷走神经切断术 电视胸腔镜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效果如何?——腹腔镜Nissen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胃食管返流
6
作者 Eldo E.Frezza Sharmila Dissanaike +1 位作者 Mitchell S.Wachtel 宫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61-563,共3页
背景: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 fundoplication,NF)已不是治疗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对于能降低胃酸的手术方式来讲,如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ighly selective vagot... 背景: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 fundoplication,NF)已不是治疗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对于能降低胃酸的手术方式来讲,如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ighly selective vagotomy,HSV),也不仅仅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对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 fundoplication with highly selective vagotomy,NFHSV)治疗GERD的作用目前尚无完整的评价。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8例女性病人接受NFHSV,8例均有6个月GERD病史,经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有餐前痛、消化性溃疡或严重的胃炎。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术前、术后进行烧心严重程度评分测定(heart burn severity score,HSS)。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0min,无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须用质子泵抑制剂,术后经戒烟5个月后停药。8例术后症状和烧心严重程度评分测定有明显改善。结论:NFHSV是有效的联合手术方式,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一联合术式的完全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 消化性溃疡 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切断术前后壁细胞超微结构及泌酸功能的观察
7
作者 邹忠寿 黎介寿 +2 位作者 李宁 张太和 黄福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7-10,85,共5页
自1977年以来采用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38例,随机选择PCV15例及 SV+A13例,于手术前后进行胃体粘膜壁细胞的电镜观察、胃酸分泌试验及血清胃泌素测定,发现术后2~6周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呈现分泌抑制的特征,同时胃酸降低;术后2... 自1977年以来采用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38例,随机选择PCV15例及 SV+A13例,于手术前后进行胃体粘膜壁细胞的电镜观察、胃酸分泌试验及血清胃泌素测定,发现术后2~6周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呈现分泌抑制的特征,同时胃酸降低;术后2~10年,PCV 病例壁细胞超微结构恢复到手术前的形态,但胃酸仍低,血清胃泌素增高;SV+A 的超微结构仍维持分泌抑制特征,胃酸及血清胃泌素乃持续低水平。证明迷切术后的胃酸降低是基于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为迷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提供了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超微结构 迷走神经切断术 血清胃泌素 胃酸分泌 胞质内线粒体 胃粘膜组织 分泌抑制 分泌小管 胃窦切除术 微绒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胆道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禹建峰 李智华 +2 位作者 李晓武 刘永康 徐世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胆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禁食16~18 h(可自由饮水),成年杂种犬麻醉后,实验组行膈肌水平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对照组仅行幽门成形术.手术8周后,超声检查测定胆总管内径,并行Oddi括约肌测压... 目的探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胆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禁食16~18 h(可自由饮水),成年杂种犬麻醉后,实验组行膈肌水平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对照组仅行幽门成形术.手术8周后,超声检查测定胆总管内径,并行Oddi括约肌测压(SO manometry,SOM),最后取胆囊内胆汁肉眼观察.结果实验组胆总管内压明显升高,内径明显增粗,胆汁内全部出现絮状泥沙样沉淀;实验组SO 基础压(SOBP)明显升高,SO收缩幅度、频率及收缩时间未观察到显著性变化.结论膈肌水平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致使SOBP明显提高,胆道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切断术 ODDI括约肌 胆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迷走神经切断对小鼠咳嗽及相关神经肽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俊生 黄震 +2 位作者 彭敏 叶春幸 陈莉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单侧迷走神经切断对小鼠咳嗽及相关神经肽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左侧假手术组、右侧假手术组、左侧手术组及右侧手术组,每组各6只。在辣椒素刺激诱发咳嗽的小鼠模型上进行左侧或右侧迷走神... 目的观察单侧迷走神经切断对小鼠咳嗽及相关神经肽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左侧假手术组、右侧假手术组、左侧手术组及右侧手术组,每组各6只。在辣椒素刺激诱发咳嗽的小鼠模型上进行左侧或右侧迷走神经切断术或假手术,术后第8天统计各组小鼠咳嗽次数,检测所有小鼠肺组织中神经激肽B(neurokinin B,NKB)表达水平。结果左侧手术组小鼠术前、术后咳嗽次数分别为(8.50±2.17)次和(2.00±0.67)次,右侧手术组小鼠术前、术后咳嗽次数分别为(10.33±2.55)次和(3.67±0.34)次,组内手术前后小鼠咳嗽次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左侧手术组和右侧手术组小鼠肺组织中NKB水平分别为(8.67±1.41)pg/ml和(9.09±0.99)pg/ml,两组小鼠NK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81±1.56)pg/ml]、左侧假手术组[(10.97±2.83)pg/ml]及右侧假手术组[(9.77±0.89)pg/ml](P<0.05)。小鼠术后咳嗽次数与NKB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39,P=0.041)。结论迷走神经在辣椒素刺激诱发咳嗽小鼠中有重要作用,主要通过神经肽的变化发挥作用,单侧迷走神经切断后,NKB水平降低,小鼠咳嗽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迷走神经切断术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切断后对肠系膜淋巴管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丁兆习 刘执玉 +2 位作者 毕玉顺 杨成 宋承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切断前后淋巴管的动力学变化,探讨神经-淋巴管-胃肠道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显微录相技术观察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管。结果:迷走神经切断后淋巴管自主收缩频率(a)、静态口径(d)、总收缩活性指数...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切断前后淋巴管的动力学变化,探讨神经-淋巴管-胃肠道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显微录相技术观察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管。结果:迷走神经切断后淋巴管自主收缩频率(a)、静态口径(d)、总收缩活性指数(IndexⅡ)均显著降低(P<0.05),淋巴管的舒缩节律及瓣膜的关启亦不规整,二者之间失去了同步性。结论:迷走神经可调节淋巴管收缩的发动、传播,维持淋巴循环,促进淋巴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迷走神经切断术 肠系膜淋巴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断迷走神经对鼠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及神经活性物质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坤祥 王云杰 +4 位作者 张志培 赵正源 梁晓华 闫小龙 韩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2748-2750,共3页
目的:观察鼠左侧迷走神经切断后肺神经内分泌细胞数量、分布及神经活性物质分泌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0只SD大鼠切断左侧迷走神经,术后按取样时间随机分为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Gri... 目的:观察鼠左侧迷走神经切断后肺神经内分泌细胞数量、分布及神经活性物质分泌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0只SD大鼠切断左侧迷走神经,术后按取样时间随机分为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Grimelius银染色法观察肺神经内分泌细胞数量及分布,免疫组化法检测五羟色胺(5-HT)阳性神经内分泌细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表达。结果:术后1周和1个月Grimelius银染色见神经内分泌细胞多位于肺内支气管上皮,其数量大幅度增加,且有多个神经内分泌细胞聚集形成的神经小体,至3个月其数量接近对照组;进一步免疫组化检测见5-HT阳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数量大量增加,但主要集中在气管、大支气管,术后1个月逐渐下降,至3个月其数量接近对照组,并有5-HT阳性细胞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形成的神经内分泌小体聚集,而对照组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很少形成此类小体。结论:迷走神经切断后可明显影响肺神经内分泌细胞数量、分布及神经活性物质的分泌,从而表明迷走神经具有支配、调节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及分泌神经活性物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切断术 神经分泌系统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五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切断对鼠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12
作者 高坤祥 王云杰 +4 位作者 张志培 黄立军 粱晓华 闫小龙 韩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21-2423,共3页
目的:探讨切断左侧迷走神经对大鼠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切断左侧迷走神经并按术后取样时间随机分为术后1周组、术后1个月组、术后3个月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SD... 目的:探讨切断左侧迷走神经对大鼠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切断左侧迷走神经并按术后取样时间随机分为术后1周组、术后1个月组、术后3个月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CGRP浓度,RT-PCR法测定肺内CGRPmRNA表达。结果:迷走神经切断术后1周和1个月血清CGRP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随着时间延长,血清中CGRP含量逐渐增加,至3个月时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而肺组织CGRPmRNA表达在术后1周和1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减少,至术后3个月时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迷走神经切断后血清内CGRP浓度下降及肺内CGRPmRNA表达量增加,表明迷走神经对CGRP基因的表达和神经活性物质CGRP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切断术 神经内分泌细胞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在下胸段食管和膈裂孔处的分布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时镛 陈以慈 +1 位作者 吴孟欣 严伟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2期73-76,124-125,共6页
在118例标本上,借助放大镜对迷走神经在食管下胸段和膈裂孔处的分布进行解剖,结合外科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需要提出探讨。
关键词 迷走神经 食管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Harki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在膈下食管和胃的分布及命名
14
作者 沈时镛 陈以慈 +1 位作者 吴孟欣 严伟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3期132-136,188,共6页
在118例标本上,借助放大镜对迷走神经在膈下和胃的分布进行解剖,结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需要,重点观察了胃底支、罪恶支、胃主神经、肝支和腹腔支。对迷走神经在胃的分支命名提出探讨。
关键词 迷走神经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罪恶支 肝支 腹腔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迷切加胃窦粘膜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5例随访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佩武 王代科 +2 位作者 蔡志民 杨顺兴 文亚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31-533,共3页
自1987年以来,采用高选迷切加胃窦粘膜切除术(HSV+MA)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5例。经1~7年随访,结果无手术死亡,临床属Visick分级Ⅰ级~Ⅱ级者占91.1%。术后胃酸分泌较术前有所降低,胃液和血清胃泌素水平术... 自1987年以来,采用高选迷切加胃窦粘膜切除术(HSV+MA)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5例。经1~7年随访,结果无手术死亡,临床属Visick分级Ⅰ级~Ⅱ级者占91.1%。术后胃酸分泌较术前有所降低,胃液和血清胃泌素水平术后虽然较术前显著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胃液胆酸和细菌含量较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未发现溃疡复发。结果表明,HSV+MA不仅能有效降低胃酸分泌,减少溃疡复发,而且能保存胃窦和幽门功能,防止术后肠胃返流和胃内细菌过度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切断术 十二指肠溃疡 胃窦粘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模型犬胃排空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敏 房殿春 +4 位作者 龙庆林 隋建峰 李前伟 孙念绪 甘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49-1450,共2页
目的 研究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模型犬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联合应用胰高血糖素建立胃动力紊乱犬模型 ;采用放射性核素99Tcm 植酸钠标记的半固体试餐 ,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象术 (SPECT)检测胃半排空时间(GEt1... 目的 研究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模型犬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联合应用胰高血糖素建立胃动力紊乱犬模型 ;采用放射性核素99Tcm 植酸钠标记的半固体试餐 ,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象术 (SPECT)检测胃半排空时间(GEt1 2 ) ;采用适应起搏参数从位表输入起搏信号以驱动胃电节律。结果 迷走神经干切除术后犬的GEt1 2 (79.42± 1.91)min较术前 (5 6.3 5± 2 .99)min ,(P <0 .0 0 1) ,明显延迟 ,但行胃起搏治疗后GEt1 2 (64 .94± 1.75 )min ,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 .0 0 1)。结论 采用适宜起搏参数进行胃起搏可加速胃排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起搏 胃轻瘫 胰高血糖素 胃排空 迷走神经切断术 胃动力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液分泌试验中应正确使用胰岛素及高糖
17
作者 尹如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64-65,共2页
随着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开展,胃液分泌试验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本科自1979年2月~1988年6月做胃液分泌试验260例,其中胰岛素低血糖刺激胃酸最大分泌试验(IMAO)要求血糖降低到50mg/dl以下。
关键词 胃液分泌 胰岛素剂量 迷走神经切断术 胃酸分泌 血糖变化 胃泌素 中枢兴奋 普通胰岛素 血糖过高 空腹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胆囊结石的现代处理
18
作者 全竹富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162-163,共2页
胆囊结石是一个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将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有关几个问题和处理原则作一简介。一、胆囊结石形成和症状发生的关系胆囊结石很常见。据统计,欧美国家有近20%的中老年人患有胆囊结石,尤... 胆囊结石是一个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将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有关几个问题和处理原则作一简介。一、胆囊结石形成和症状发生的关系胆囊结石很常见。据统计,欧美国家有近20%的中老年人患有胆囊结石,尤以妇女、肥胖者、年龄大者多发。胆囊结石的形成机理尚未完全澄清,但与胆汁成份改变、磷脂代谢紊乱、胆囊功能障碍有关,肝硬化、迷走神经切断术、胃切除术、较长时间的胃肠道休息、炎症性肠病等,对胆石的形成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什么有些胆囊结石患者出现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胆囊结石 迷走神经切断术 胆囊切除术 胆石 炎症性肠病 脂代谢紊乱 胃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 结石形成 次级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切术前后壁细胞密度及大小的观察
19
作者 高建军 邹忠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40-42,87-88,共5页
将 Wistar 大白鼠106只分为对照组、迷走神经干切断术(TV)组及高选迷切(HSV)组三组,于手术前及手术后1、2、4周测胃酸、壁细胞密度及大小。结果:TV 及 HSV 组手术后胃酸明显低于对照组,胃粘膜厚度及壁细胞密度三组间差异不明显,TV 及 H... 将 Wistar 大白鼠106只分为对照组、迷走神经干切断术(TV)组及高选迷切(HSV)组三组,于手术前及手术后1、2、4周测胃酸、壁细胞密度及大小。结果:TV 及 HSV 组手术后胃酸明显低于对照组,胃粘膜厚度及壁细胞密度三组间差异不明显,TV 及 HSV 术后壁细胞的大小及占粘膜的比例有轻度减少,但无统计学的意义。本实验研究说明迷切术后的胃酸降低与壁细胞密度及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切断术 壁细胞 胃酸测定 大白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