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叶萩碱对延髓迷走复合体神经元电活动及十二指肠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韩伟 周利玲 +2 位作者 尹立 唐朝克 高治平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5期671-672,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左旋一叶萩碱是否对延髓迷走复合体神经元具有兴奋作用,以及对十二指肠运动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下丘脑腹内侧区微量注射、微电极神经元放电记录及十二指肠运动记录等方法,观察下丘脑腹内侧区微... 目的:初步探讨左旋一叶萩碱是否对延髓迷走复合体神经元具有兴奋作用,以及对十二指肠运动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下丘脑腹内侧区微量注射、微电极神经元放电记录及十二指肠运动记录等方法,观察下丘脑腹内侧区微量注入不同剂量的一叶萩碱对延髓迷走复合体神经元电活动与十二指肠运动的影响。实验中VMH微量注射L-Sec解除了GABA能紧张性抑制而引起MFR增加和十二指肠收缩幅度与频率均增强。随着剂量的加大,MRF增加值亦逐渐加大。呈剂量-效应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γ=0.9975(P<0.001)。结果:一叶萩碱对延髓迷走复合体神经元具有兴奋效应,并能促进十二指肠运动。当注射剂量从4μg逐渐加大至54μg时,平均放电率的增加值从(0.61±0.38)脉冲/S增大到(12.24±1.62)脉冲/S1呈现剂量-效应正相关关系。结论:一叶萩碱通过解除γ-氨基丁酸能紧张性抑制机制而引起延髓迷走复合体神经元的平均放电率增加,并使十二指肠收缩幅度与频率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叶萩碱 下丘脑腹内侧区微量注射 延髓迷走复合体神经元放电 十二指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应激诱导大鼠迷走复合体神经元的Fos表达
2
作者 何峰 赵东芹 艾洪滨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2-456,共5页
将大鼠随机分为束缚浸水应激组、束缚应激组和对照组,经1 h应激处理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迷走复合体中神经元的Fos基因表达,在亚区和亚核水平上进行组间比较,研究2种应激对大鼠迷走复合体神经元Fos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束缚浸水应激... 将大鼠随机分为束缚浸水应激组、束缚应激组和对照组,经1 h应激处理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迷走复合体中神经元的Fos基因表达,在亚区和亚核水平上进行组间比较,研究2种应激对大鼠迷走复合体神经元Fos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束缚浸水应激组迷走背核的吻、中和尾3段Fos阳性神经数量均显著增加(P<0.01或<0.05),而束缚应激组仅尾段Fos表达显著增加(P<0.01);在孤束核的吻、中和尾3段,2种应激引起不同孤束亚核的神经元Fos表达的增加(P<0.01);不同应激处理后迷走复合体的不同亚区或亚核神经元的活动会增强,可能与不同应激性胃肠机能障碍的表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复合体 FOS表达 应激 束缚浸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复合体和迷走神经在炎症反应中的可塑性
3
作者 李霞 赵盼 +1 位作者 王天霞 孙海基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7-491,共5页
为了探究炎症反应过程中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的可塑性变化,实验分内毒素脂多糖(LPS)组和对照组2组,LPS组大鼠股静脉注射LPS,对照组大鼠股静脉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测定迷走神经放电频率、血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 为了探究炎症反应过程中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的可塑性变化,实验分内毒素脂多糖(LPS)组和对照组2组,LPS组大鼠股静脉注射LPS,对照组大鼠股静脉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测定迷走神经放电频率、血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背核内Fos阳性神经元表达情况。结果表明:LPS注射后,迷走神经放电频率明显增大,血压虽有降低但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神经放电频率明显增大,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背核的Fos表达均显著增强,说明迷走神经和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参与了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复合体 FOS表达 迷走神经 内毒素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经迷走神经复合体对哮喘大鼠的神经调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剑 董榕 +1 位作者 刘佳 刘伲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9-304,共6页
为探讨下丘脑室旁核对哮喘大鼠的神经调控途径,取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哮喘模型并诱发哮喘发作,运用WGA-HRP逆行追踪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ABC法)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向迷走神经复合体(DVC)发出投射的下丘脑室旁核(PVN)... 为探讨下丘脑室旁核对哮喘大鼠的神经调控途径,取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哮喘模型并诱发哮喘发作,运用WGA-HRP逆行追踪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ABC法)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向迷走神经复合体(DVC)发出投射的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元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VN内有三种阳性细胞,即HRP逆行标记神经元、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和HRP/Fos双标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主要见于PVN小细胞部的内侧亚核和外侧亚核,散在分布于背侧亚核,在前小细胞亚核内未见阳性反应;Fos样免疫阳性细胞呈双侧分布,且HRP逆标神经元,HRP/Fos双标神经元也为双侧分布,但以注射区同侧占优势。HRP/Fos双标神经元占HRP标记细胞的44.22%。本研究结果提示,哮喘大鼠发作时中枢内包括下丘脑PVN、延髓DVC的多个脑区内神经元兴奋,且两者之间通过直接投射联系参与哮喘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FOS 下丘脑室旁核 迷走神经复合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穴对LPS刺激后大鼠胃排空功能和延髓迷走孤束复合体内的神经元Fos表达的影响(英文)
5
作者 秦明 黄裕新 +2 位作者 王景杰 杨琦 饶志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51-653,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干预后腹腔注射细菌内毒素(LPS)大鼠的胃排空功能和延髓迷走孤束复合体内神经元Fos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LPS后电针足三里穴组和LPS后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干预后腹腔注射细菌内毒素(LPS)大鼠的胃排空功能和延髓迷走孤束复合体内神经元Fos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LPS后电针足三里穴组和LPS后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并计数大鼠延髓迷走孤束复合体内神经元Fos的表达并计算各组动物的胃排空率。结果腹腔注射细菌内毒素(LPS) 2·5h后大鼠的胃排空率明显降低至20·7 %±4·5 %,迷走孤束复合体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至83·2±6·6 ;LPS后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的胃排空率明显升高至44·1 %±6·2 %,迷走孤束复合体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至37·9±3·8 ,与LP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LPS后电针非经非穴组的胃排空率和迷走孤束复合体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与LPS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注射LPS对大鼠胃排空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电针足三里穴对LPS大鼠的胃排空功能具有良性的调节作用,此作用与其保护性调节延髓迷走孤束复合体内的神经元功能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内毒素 胃排空 迷走孤束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回路与胃肠动力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兆龙 周晏仪 +3 位作者 万燊燚 邓烽丞 党文呈 张有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700,共4页
胃肠运动的神经调节十分复杂,其主要通过肠神经系统(ENS)、自主神经系统(ANS)和中枢神经系统(CNS)进行调控,由各级中枢接受胃肠道传入的各种信息,整合后发出调节信息经由自主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将其传送到ENS或直接作用于相应的... 胃肠运动的神经调节十分复杂,其主要通过肠神经系统(ENS)、自主神经系统(ANS)和中枢神经系统(CNS)进行调控,由各级中枢接受胃肠道传入的各种信息,整合后发出调节信息经由自主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将其传送到ENS或直接作用于相应的胃肠道平滑肌。其中延髓迷走复合体(DVC)是构成迷走反射的基础,也是调控胃肠动力的重要副交感中枢。本文对控制胃肠动力的迷走神经回路的组织与结构和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 迷走复合体 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疑核对内毒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周亚男 王聪 +3 位作者 赵盼 王天霞 夏甜甜 孙海基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了探究大鼠疑核(NA)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选取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的方法来构建大鼠炎症模型,同时电损毁左、右侧的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酶联免疫(ELISA)实验技术,检测NA中即刻早期基因(Fos)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 为了探究大鼠疑核(NA)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选取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的方法来构建大鼠炎症模型,同时电损毁左、右侧的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酶联免疫(ELISA)实验技术,检测NA中即刻早期基因(Fos)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炎症组NA、迷走神经背核(DMV)、孤束核(NTS)中Fos和GFAP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血清中TNF-α和IL-4的含量有明显的增大趋势;与假损毁左侧NA组相比,被损毁左侧NA组LPS炎症大鼠血清中IL-4以及TNF-α的水平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大鼠NTS中的Fos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假损毁组相比较,损毁右侧NA组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IL-4含量显著增大,DMV和NTS中的Fos和GFAP表达也无明显变化;NA参与了LPS炎症反应,并通过左侧NA减少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加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右侧NA减少抗炎细胞因子产生,而对促炎细胞因子无调节作用,左右两侧NA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可能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疑核 迷走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