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的光束整形元件位相编码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兵 陈林森 魏国军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75,共3页
基于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 ,提供了对具有 2个台阶二元光束整形元件进行位相编码的优化设计方法 ,详细研究了初始位相选取以及引入强度自由度、位相自由度在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中对再现像品质的影响 。
关键词 光束整形 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 二元光学元件 衍射光学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傅里叶变换的3维全息图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裴闯 蒋晓瑜 +1 位作者 王加 宗艳桃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7-352,共6页
为了进行3维物体全息图的快速运算,在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基础上,通过分析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采用编码球面相位因子的方法,将全息图平行光再现等效为点光源再现。将球面相位因子加入到迭代运算中,获得了具有深度特征的3维物体全息图;... 为了进行3维物体全息图的快速运算,在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基础上,通过分析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采用编码球面相位因子的方法,将全息图平行光再现等效为点光源再现。将球面相位因子加入到迭代运算中,获得了具有深度特征的3维物体全息图;同时利用球面相位因子查表运算法简化了相位因子的计算,提高了算法的迭代速度,并基于空间光调制器进行了3维物体的再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特性,计算的全息图能够在不同距离的像面实现对应层面的物场再现,具有3维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 数字全息 迭代傅里叶变换 相位因子 3维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迭代傅里叶变换法在阵列低副瓣综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定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94,共5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迭代傅里叶变换法,应用于阵列低副瓣综合。在算法迭代过程中,发现修改阵因子和激励时仅需保留相位信息,幅度修改无需采用投影算子,从而得到更加灵活的修改方向图的步骤,可满足更广泛的方向图要求。除了通用、灵活... 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迭代傅里叶变换法,应用于阵列低副瓣综合。在算法迭代过程中,发现修改阵因子和激励时仅需保留相位信息,幅度修改无需采用投影算子,从而得到更加灵活的修改方向图的步骤,可满足更广泛的方向图要求。除了通用、灵活的特点外,迭代傅里叶算法的最大优点是容易施加对激励的限制条件,文中详细论述了一种新的激励条件——幅度单调性条件的应用,通过对比,显示改进算法得到的分布具有更高的增益和更小的幅度动态,因而具有更好的工程可实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副瓣 交替投影法 快速傅里变换 相控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夫-迭代傅里叶变换的盲波束形成算法
4
作者 刘骐玮 刘锡 +1 位作者 牛卫秦 司振飞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30,35,共6页
针对现有的盲波束形成算法适应性较差,多目标分析时采用级联模式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采用并联模式存在稳健性较差的问题和采用时频分析时存在导向矢量估计较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霍夫-迭代傅里叶变换的多目标盲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 针对现有的盲波束形成算法适应性较差,多目标分析时采用级联模式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采用并联模式存在稳健性较差的问题和采用时频分析时存在导向矢量估计较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霍夫-迭代傅里叶变换的多目标盲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和霍夫变换解决导向矢量的估计问题,然后通过设计波束图投影算子控制副瓣电平和过渡带以实现对波束的控制,最后输出多目标盲波束。仿真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无需求逆,计算量较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旁瓣和零陷参数,输出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波束形成算法 霍夫变换 迭代傅里叶变换 导向矢量估计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A估计的稀疏线阵双迭代傅里叶优化方法
5
作者 徐希鑫 赵化良 +2 位作者 刘志红 张开业 孙琪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针对稀疏线阵波达方向估计精度较低问题,提出一种稀疏线阵双迭代傅里叶优化方法。基于阵列孔径原理,利用阵列因子与阵元激励间的傅里叶变换关系,构建稀疏线阵构型优化目标函数;提出双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制定合理的旁瓣阈值和旁瓣约束条... 针对稀疏线阵波达方向估计精度较低问题,提出一种稀疏线阵双迭代傅里叶优化方法。基于阵列孔径原理,利用阵列因子与阵元激励间的傅里叶变换关系,构建稀疏线阵构型优化目标函数;提出双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制定合理的旁瓣阈值和旁瓣约束条件,依据稀疏率和阵元数将孔径自适应分区,以阵列峰值旁瓣和孔径为约束,由双层嵌套循环迭代优化阵列麦克风数量和位置,获得更低的阵列峰值旁瓣电平。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根据该方法获得的49.5λ孔径、23%稀疏率的稀疏阵列峰值旁瓣电平为-21.59 dB,主瓣宽度为1.03°,角度分辨率为1°,估计误差小于0.01。与其他方法对比,峰值旁瓣低1 d B,优化效率提升50%,由此可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稀疏线阵 波达方向估计 迭代傅里叶变换 旁瓣阈值 旁瓣约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投影的平顶方向图综合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骐玮 马彦恒 +2 位作者 李根 董健 唐秀媛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9-575,共7页
针对现有的平顶波束综合形成算法计算量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迭代求解平顶波束的快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设置方向图参数、迭代条件,然后利用方向图与阵元加权系数的变换关系设计投影算法并通过二阶差分运算确定过渡带,最后结合蝶形... 针对现有的平顶波束综合形成算法计算量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迭代求解平顶波束的快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设置方向图参数、迭代条件,然后利用方向图与阵元加权系数的变换关系设计投影算法并通过二阶差分运算确定过渡带,最后结合蝶形计算方法快速迭代逼近理想的平顶方向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凸优化算法运算效率较高,并且可修复阵元失效后的平顶方向图。算法运算次数随着副瓣阈值、主瓣宽度和零陷深度等参数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天线 平顶方向图 迭代傅里叶变换 方向图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相位近场天线测量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尚军平 左炎春 +2 位作者 胡永浩 王媛 宋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1,共5页
研究了利用天线近场幅度信息重构天线远场特性的无相位近场测量方法.该方法使用线极化探头在被测天线近场区两平行平面上采集场的幅度数据,通过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复原一采样面上各采样点场的相位数据,然后通过近远场变换得到被测天线... 研究了利用天线近场幅度信息重构天线远场特性的无相位近场测量方法.该方法使用线极化探头在被测天线近场区两平行平面上采集场的幅度数据,通过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复原一采样面上各采样点场的相位数据,然后通过近远场变换得到被测天线的远场特性.通过理论研究和仿真实验表明,无相位近场天线测量技术可有效地重构天线远场,同时,合理地选择迭代初始相位将有助于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相位测量 相位还原 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 近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退化图像相位恢复算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宁宇 张天序 +1 位作者 洪汉玉 余国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7-601,共5页
为克服气动光学效应对目标图像的影响,把相位恢复算法与气动光学效应机理研究结合起来,用于湍流退化图像的恢复。该算法是通过目标图像的傅里叶变换幅值来恢复目标图像,或等价地,恢复傅里叶变换相位。讨论了两类相位复原算法——迭代傅... 为克服气动光学效应对目标图像的影响,把相位恢复算法与气动光学效应机理研究结合起来,用于湍流退化图像的恢复。该算法是通过目标图像的傅里叶变换幅值来恢复目标图像,或等价地,恢复傅里叶变换相位。讨论了两类相位复原算法——迭代傅里叶变换(IFT)和解相关算法。对现有的解相关算法作了改进,采用共轭梯度法解高斯-牛顿方程,可有效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IFT算法不能保证迭代过程总能收敛到正确解,有时会出现停滞现象,将IFT和解相关算法组合起来,可以克服IFT算法的停滞现象,提高正确收敛率。给出了在信噪比为20 dB情况下的湍流退化仿真图像恢复的实例,目标图像能较清晰地恢复出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噪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恢复 迭代傅里叶变换 解相关 图像恢复 湍流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波束天线无相位近场测量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尚军平 左炎春 +2 位作者 胡永浩 王媛 宋康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4-869,共6页
以寻找高频扫描波束天线近场测量方法为目的,提出了一种结合差分进化算法和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的双平面无相位近场测量方法.首先用线极化探头在近区采集正交方向切向场幅值信息;其次使用差分进化算法寻找合适的初始迭代相位;再利用迭代... 以寻找高频扫描波束天线近场测量方法为目的,提出了一种结合差分进化算法和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的双平面无相位近场测量方法.首先用线极化探头在近区采集正交方向切向场幅值信息;其次使用差分进化算法寻找合适的初始迭代相位;再利用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对一扫描面上的相位进行还原;最后使用采样幅值和还原相位结合近远场变换理论求得天线远场方向图.为验证方法可行性,以对称振子天线阵为模型,对不同扫描角时的测量过程进行仿真,均获得良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相位测量 扫描波束天线 近场测量 差分进化算法 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衍射光学器件的光学图像级联加密系统 被引量:2
10
作者 司徒国海 张静娟 史祎诗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4-797,共4页
提出基于衍射光学器件的光学图像级联加密系统。一般来说,一个n级系统可由n个透镜串联组成。经过优化设计的衍射光学元件如相位板等相应的放置在系统的空间域和频谱域。当系统在平面波照明下,便能在输出平面获得解密图像。这些衍射元件... 提出基于衍射光学器件的光学图像级联加密系统。一般来说,一个n级系统可由n个透镜串联组成。经过优化设计的衍射光学元件如相位板等相应的放置在系统的空间域和频谱域。当系统在平面波照明下,便能在输出平面获得解密图像。这些衍射元件可通过级联迭代傅里叶变化算法设计。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算法具有很快的收敛速度,而且所应用于的系统的级次越多,相应的收敛速度越快.级联系统能够高质量的恢复原始图像,使之与原始图像的均方差小于5×10^(-30)。采用密钥共享方案,级联系统可以用作多用户系统,这样能使安全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级联加密系统 级联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 衍射光学元件 相位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FT的无锁相环三相有功电流实时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晓光 周文 +1 位作者 郁琳 徐永海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9,共5页
在基于瞬时无功功率和傅里叶变换等的单相、三相电路谐波检测方法中,检测性能受锁相环的输出信号误差制约,而不带锁相环的检测方法难以分离基波有功、无功电流。考虑电网电压不对称且畸变的情况,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迭代DFT变换的无锁相环... 在基于瞬时无功功率和傅里叶变换等的单相、三相电路谐波检测方法中,检测性能受锁相环的输出信号误差制约,而不带锁相环的检测方法难以分离基波有功、无功电流。考虑电网电压不对称且畸变的情况,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迭代DFT变换的无锁相环三相有功电流、无功电流检测方法。利用αβ变换将三相变为两相,并将α轴和β轴分量构成复数,经迭代DFT变换后仅输出正序分量。再根据电压电流的相位特征求出功率因数,即可得到基波有功、无功电流。该算法具有计算量小、响应延时短且固定、不受电压畸变影响的特性。理论分析和仿真证实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检测 迭代傅里叶变换 ΑΒ变换 有功电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阵激励能量匹配的多子阵交错阵列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龙军 王布宏 +2 位作者 夏春和 刘新波 曹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95-2402,共8页
多子阵稀疏交错共享孔径阵列天线是实现多功能阵列天线设计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子阵激励能量匹配的多子阵稀疏交错优化方法。根据均匀线阵激励与其方向图之间存在的傅里叶变换关系,该方法首先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获得特定方... 多子阵稀疏交错共享孔径阵列天线是实现多功能阵列天线设计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子阵激励能量匹配的多子阵稀疏交错优化方法。根据均匀线阵激励与其方向图之间存在的傅里叶变换关系,该方法首先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获得特定方向图的激励频谱能量分布,然后分析均匀线阵目标方向图频谱能量的分布特征,采用交叉选取子阵激励的方法,确定各子阵单元位置,使得阵列天线单元激励能量均匀分配,从而确保各子阵方向图近似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迭代FFT的方法降低各子阵天线方向图旁瓣峰值(PSL),实现低旁瓣,同性能的多子阵交错共享孔径阵列天线设计。仿真研究与实验表明,通过本文提出多子阵交错方法设计的共享孔径多稀疏交错子阵具有运算量小、孔径利用率高、各子阵峰值旁瓣电平低且拥有相似方向图的优点。利用子阵交错的方法,通过控制各子阵主波瓣指向,能轻松实现多波束指向的多功能阵列天线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子阵交错 共享孔径 快速傅里变换(FFT) 多功能阵列天线 旁瓣电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近场天线诊断技术研究
13
作者 左炎春 闫旭辉 詹海兵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426-428,共3页
在太赫兹天线测量中,相位的获取往往很困难,导致基于幅值和相位信息的天线诊断技术难以实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的近场天线无相位诊断方法,首先,采集天线近区两平行平面上的切向场的幅值信息,其次,使用... 在太赫兹天线测量中,相位的获取往往很困难,导致基于幅值和相位信息的天线诊断技术难以实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的近场天线无相位诊断方法,首先,采集天线近区两平行平面上的切向场的幅值信息,其次,使用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对扫描点位置的相位进行还原,最后,使用口径场反演技术求得天线口径面场分布,并与标准口径场分布进行比较,确定故障单元位置.仿真实验表明,该测量方案可以有效确定故障单元位置.由于移除了相位测量模块,使得测量系统结构得以简化、诊断成本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天线诊断 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 无相位测量 太赫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款具有稳定扫描波束分辨率的宽视角相控阵天线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林 程友峰 +1 位作者 廖成 丁霄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26,共7页
基于自适应稀疏阵的结构,提出了一种具有宽视角与稳定扫描波束分辨率性能的相控阵天线。阵列单元是可以在相同谐振频率下实现TM;和TM;两种模式共同工作的单激励圆环贴片天线,其具有140°的半功率波束宽度,这种宽波束辐射效果能够较... 基于自适应稀疏阵的结构,提出了一种具有宽视角与稳定扫描波束分辨率性能的相控阵天线。阵列单元是可以在相同谐振频率下实现TM;和TM;两种模式共同工作的单激励圆环贴片天线,其具有140°的半功率波束宽度,这种宽波束辐射效果能够较好地拓展相控阵天线的扫描范围。基于此单元构建了一个35元线阵,对其波束扫描分析发现在限定增益波动小于2 dB的条件下阵列扫描范围可以达到-70°~+70°,但主瓣波束宽度随着扫描角度的增加而增大。为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自适应稀疏阵的概念,并采用基于互耦补偿矩阵的迭代快速傅里叶变换(Iterativ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技术进行自适应稀疏阵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自适应稀疏阵结构的35单元相控阵天线在-60°~+60°扫描范围内增益波动始终小于1.5 dB,波束宽度波动小于1°,且峰值旁瓣电平基本保持在-20 dB以下。相较于均匀周期阵列,所提出的自适应稀疏相控阵天线能够在实现低旁瓣宽视角扫描的同时,有效提高天线在宽角度范围内扫描波束分辨率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模式技术 宽视角扫描相控阵 快速傅里变换 自适应稀疏阵 稳定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