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迟钝爱德华菌感染大鲵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敖弟书 吴中明 +2 位作者 王玉 张德刚 李晓琴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1-414,共4页
目的研究迟钝爱德华菌对大鲵的致病性,为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102~108cfu/ml)迟钝爱德华菌,通过不同的感染途径(喂养的水环境、灌喂及注射)感染大鲵,观察病原菌的致病条件及大鲵各组织器官的细菌分布(皮肤、消化道、肝、... 目的研究迟钝爱德华菌对大鲵的致病性,为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102~108cfu/ml)迟钝爱德华菌,通过不同的感染途径(喂养的水环境、灌喂及注射)感染大鲵,观察病原菌的致病条件及大鲵各组织器官的细菌分布(皮肤、消化道、肝、脾、血液)和病理变化及敏感抗生素的治疗作用。结果喂养的水环境不能感染,大量灌喂(106~108cfu/ml)出现轻微感染症状,注射感染(104~107cfu/ml)出现明显感染症状,且部分死亡。感染后细菌分布于皮下、血液、肝、脾、胃等器官。用敏感抗生素处理后病鲵好转。结论迟钝爱德华菌对大鲵可能是一种机会致病菌,病菌感染大鲵需要合适的入侵途径和数量,感染后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迟钝爱德华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文进 陈翠珍 +4 位作者 苏咏梅 葛慕湘 张艳英 靳晓敏 房海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24,共5页
为探讨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携带与分布,以毒力基因为分子靶标研究其致病机理及建立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上的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扩增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fimA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irp2,结果在7个供试... 为探讨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携带与分布,以毒力基因为分子靶标研究其致病机理及建立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上的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扩增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fimA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irp2,结果在7个供试牙鲆病例的130株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irp2毒力基因的阳性率为46.15%(60/130),fimA毒力基因的阳性率为100%,且均与已发表的参考菌株相应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7.32%和97.59%。可见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广泛分布,但不同病例分离菌株间存在差异;fimA毒力基因存在于所有的被检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可以作为快速检测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迟钝爱德华菌fimA irp2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迟钝爱德华菌病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亚婷 李晓玥 赵宝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81,共5页
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是目前水产养殖中危害极大的病原菌,它可引起鱼类产生迟钝爱德华菌病,使鱼类腹部积水肿胀、体表出血、肠内出现黏液,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严重危害了鱼类的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迟钝爱德华菌能... 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是目前水产养殖中危害极大的病原菌,它可引起鱼类产生迟钝爱德华菌病,使鱼类腹部积水肿胀、体表出血、肠内出现黏液,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严重危害了鱼类的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迟钝爱德华菌能够侵染鱼类宿主细胞,抵抗宿主免疫机制,并能分泌毒素使正常细胞发生病变。防治鱼类爱德华菌病的方法主要为化学治疗法、疫苗防治法和微生态制剂防治法。论文对国内外有关迟钝爱德华菌病的发病情况、致病性研究、诊断方法及防治等诸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钝爱德华菌 致病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迟钝爱德华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石征宇 易弋 +4 位作者 韩书煜 罗福广 黄杰 鲁晶娣 黎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7-813,共7页
为了确定黄颡鱼发病的原因,试验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GDYM20160809,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DNA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 为了确定黄颡鱼发病的原因,试验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GDYM20160809,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DNA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PCR扩增其16S rDNA片段,经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的同源性达100%,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迟钝爱德华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磺胺类药物、头孢类药物、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新生霉素、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万古霉素6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菌株对罗非鱼、禾花鲤、草鱼和黄颡鱼都有很强的致病性。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黄颡鱼细菌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指导养殖户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分离鉴定 16S RDNA 迟钝爱德华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钝爱德华菌鞭毛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学活性分析
5
作者 张晓佩 方勤美 +1 位作者 龚晖 林天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从鳗源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菌株ETY的基因组克隆到其鞭毛基因(flagella gene,ETF)。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257bp,编码419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分子量为43.951kD。ELISA和Western-blotting试验证实表达的蛋白与迟钝爱德华菌菌株... 从鳗源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菌株ETY的基因组克隆到其鞭毛基因(flagella gene,ETF)。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257bp,编码419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分子量为43.951kD。ELISA和Western-blotting试验证实表达的蛋白与迟钝爱德华菌菌株ETY表达的鞭毛蛋白具有相同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免疫攻毒保护试验证明:经表达产物(ETF-rxA融合蛋白)与ISA佐剂结合免疫的日本鳗鲡对爱德华菌ETY的免疫保护率可达到100%。本试验首次成功实现了ETF基因的高效表达,并初步证实了迟钝爱德华菌鞭毛可诱导产生免疫保护,为进一步研制合适的高效的迟钝爱德华菌鞭毛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钝爱德华菌 鞭毛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钝爱德华菌PuAH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部分特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斌 池洪树 +2 位作者 方勤美 许斌福 龚晖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73-2579,共7页
本试验旨在对迟钝爱德华菌EIB202 PuAH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对其部分特性进行分析。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迟钝爱德华菌PuAH基因序列(登录号:CP001135,CDS编号:ETAE_0818)设计引物,克隆并通过表达载体pET32a重组表达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纯... 本试验旨在对迟钝爱德华菌EIB202 PuAH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对其部分特性进行分析。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迟钝爱德华菌PuAH基因序列(登录号:CP001135,CDS编号:ETAE_0818)设计引物,克隆并通过表达载体pET32a重组表达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纯化表达产物并制备兔抗血清,采用ELISA、Western blotting、溶血试验、菌体凝集试验分析所得融合蛋白的特性。结果显示,所得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表达,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2ku;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对鳗鲡红细胞不具溶血性,但融合蛋白抗血清对迟钝爱德华菌EIB202膜蛋白提取物的溶血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可以凝集迟钝爱德华菌EIB202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钝爱德华菌EIB202 PuAH基因 原核表达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钝爱德华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研究
7
作者 何亚鹏 李小龙 +5 位作者 刘鑫 张树林 杜迎春 李博 魏凯 邹强军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1期24-27,36,共5页
为了建立一套用于实验室及室外现场检测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Et)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以迟钝爱德华菌的毒力基因fimA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环介导... 为了建立一套用于实验室及室外现场检测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Et)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以迟钝爱德华菌的毒力基因fimA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环介导恒温扩增,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和临床检测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迟钝爱德华菌阳性样本反应呈现为荧光绿色,阴性样本不变色。该LAMP方法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3℃;特异性试验表明仅迟钝爱德华菌样本发生反应,而杀鲑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温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均不发生反应;敏感性试验表明,该LAMP方法可检出浓度为2.16×10^(-5)mg/L的迟钝爱德华菌的核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钝爱德华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fim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口裂腹鱼源致病性爱德华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韬 汪开毓 +7 位作者 耿毅 陈德芳 陈成 余泽辉 蒲云丹 徐敬钧 周燕 王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36-640,共5页
为鉴定一起齐口裂腹鱼突发传染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濒死鱼中分离到两株致病菌并对其进行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两分离株理化特性与迟钝爱德华菌(E.tarda)特征相符,与GenBank中E.tard... 为鉴定一起齐口裂腹鱼突发传染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濒死鱼中分离到两株致病菌并对其进行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两分离株理化特性与迟钝爱德华菌(E.tarda)特征相符,与GenBank中E.tarda的16S rDNA、gyrB基因、fimA毒力基因和gadB毒力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均达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中与E.tarda聚为一族,毒力基因双重PCR扩增出443 bp和584 bp两条特异性片段,综合确认分离株为致病性E.tarda,将其命名为Et-1和Et-2。人工感染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并能从发病鱼组织中再分离到相同病原菌。分离菌株对20种抗生素中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等10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钝爱德华菌 齐口裂腹鱼 16S RDNA GYRB 病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