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性单纯扩容与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
1
作者 梁峰 贾志军 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单纯扩容与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DIN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接受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者260例,调查可能影响患者发生DIND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术后前3 ... 目的:探讨预防性单纯扩容与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DIN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接受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者260例,调查可能影响患者发生DIND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术后前3 d平均输液量、术前分级、是否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是否应用胶体、手术时间、动脉瘤位置、术式(夹闭/介入)。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扩容与DIND),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DIND与其他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扩容与DIND无统计学联系。Logistic回归提示只有术前分级和应用钙离子拮抗剂与术后DIND的发生有显著的统计学联系(P<0.05)。结论:单纯扩容不能预防DIND的发生,建议停止术后预防性扩容。术前分级是DIND的危险因素,应用钙拮抗剂则是保护因素,应用常规信息可以预测术后DIND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扩容 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被引量:4
2
作者 马海燕 陈小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09-210,共2页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 2015年2月—2018年8月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76例SAH后DIN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8例。A组针对其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 2015年2月—2018年8月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76例SAH后DIN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8例。A组针对其临床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A组的各项Glasgow(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均高于B组(P<0.05)。A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优于B组76.32%(P<0.05)。结论为SAH后DIND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隆辉 毛更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8-679,共2页
直视下夹闭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外科手段,术中夹闭不当时可造成残瘤再破裂、脑缺血、梗塞、术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实时监测及时调整动脉瘤夹可避免此类情况发生。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监测方法有吲哚菁绿(ICG)荧光造影... 直视下夹闭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外科手段,术中夹闭不当时可造成残瘤再破裂、脑缺血、梗塞、术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实时监测及时调整动脉瘤夹可避免此类情况发生。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监测方法有吲哚菁绿(ICG)荧光造影、脑血管造影术(DSA)、神经电生理、超声、CT、神经内镜等。为进一步了解术中监测方法,提高动脉瘤夹闭成功率.现对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夹闭术 监测方法 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脑血管造影术 神经电生理 实时监测 荧光造影 吲哚菁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罡 史继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525-528,共4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微循环改变 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脑血管痉挛 CA^2+拮抗剂 颅内动脉瘤破裂 高血压性脑出血 心肺功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痉挛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Cargill H Alleyne Jr 刘暌(译) 只达石(校)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近数十年来,脑血管意外如动脉瘤破裂后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已被临床医师所熟知。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血管痉挛,近半数患者发生于出血后.若不予治疗,神经功能缺失或死亡的发生率高达20%。事实... 近数十年来,脑血管意外如动脉瘤破裂后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已被临床医师所熟知。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血管痉挛,近半数患者发生于出血后.若不予治疗,神经功能缺失或死亡的发生率高达20%。事实上,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痉挛引起的迟发性脑缺血。鉴于脑血管痉挛的损害作用.研究者及临床医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明确其病理生理机制以期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治疗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破裂 神经功能缺失 发性缺血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闭合性颅脑损伤诊治中的作用
6
作者 沈建康 刘承基 +9 位作者 谭启富 邬祖良 孙克华 史建新 詹怀义 王汉东 刘江南 沈复兴 胡仲岳 颜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13-16,共4页
本文报告1983年3月至1986年2月诊治的闭合性颅脑损伤420例,并进行临床和 CT 资料的对照分析。根据原发昏迷时间、Glasgow 昏迷记分、神经功能缺失及 CT 检查发现进行伤情分类,其中重型颅脑伤占169例,经 CT 检查有异常发现者270例(64.3%)... 本文报告1983年3月至1986年2月诊治的闭合性颅脑损伤420例,并进行临床和 CT 资料的对照分析。根据原发昏迷时间、Glasgow 昏迷记分、神经功能缺失及 CT 检查发现进行伤情分类,其中重型颅脑伤占169例,经 CT 检查有异常发现者270例(64.3%),经CT 和手术证实的迟发性颅内血肿12例。26例颅内血肿行非手术治疗,4例失败。本组死亡35例,重型颅脑伤的死亡率为20.7%,与应用 CT 前的资料相比,各类颅内血肿的手术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颅脑损伤 CT 重型颅脑伤 发性颅内血肿 伤情分类 原发昏迷 手术死亡率 GLASGOW 对照分析 神经功能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