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泸州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连通性特征及模式
1
作者
赵圣贤
刘勇
+5 位作者
李博
陈鑫
刘东晨
尹美璇
常莹
蒋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0-1735,共16页
依据传统靶体优选指标优选的页岩甜点仍然存在产量低的情况,诸多学者和工程师认为是孔隙连通性制约了产能。虽然水力压裂能够扩大页岩储层开发的有效面积,但页岩气从基质向水力裂缝中的运移完全取决于页岩孔隙的连通性。揭示四川盆地泸...
依据传统靶体优选指标优选的页岩甜点仍然存在产量低的情况,诸多学者和工程师认为是孔隙连通性制约了产能。虽然水力压裂能够扩大页岩储层开发的有效面积,但页岩气从基质向水力裂缝中的运移完全取决于页岩孔隙的连通性。揭示四川盆地泸州区块页岩储层的孔隙连通性,建立页岩储层识别评价模式对页岩储层孔隙连通性判断和靶体优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选取典型钻井样品,利用核磁共振(NMR)、压汞法(MIP)、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和大面积图像拼接技术(MAPS)实验测试方法,以连通性孔隙度和连通性孔隙占比为依据,将泸州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隙连通性划分为3级:A类储层(连通性孔隙体积>0.0067 cm^(3)/g;连通孔隙度>1.75%)NMR孔径分布曲线基本呈三峰分布,小孔、中孔和大孔之间的连通性好,发育大量连通性气胀型有机质孔和大量无机矿物孔隙;B类储层(连通性孔隙体积=0.0057~0.0067 cm^(3)/g;连通孔隙度=1.55%~1.70%)NMR孔径分布曲线呈近似双峰分布,小孔和中孔之间的连通性较好,但中孔和大孔之间的连通性差,以发育孤立海绵状有机质孔隙为主,同时发育大量无机矿物孔隙;C类储层(连通性孔隙体积<0.0057 cm^(3)/g;连通孔隙度<1.55%)NMR孔径分布曲线呈单峰分布,不同孔径孔隙之间的连通性差,有机质多不发育孔隙,无机矿物孔隙也不甚发育。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孔径孔隙之间的合理配置有助于页岩孔隙连通性的改善,大量发育的无机矿物孔隙起到了沟通各局部连通的有机质孔隙的作用,共同构成了页岩的连通性孔隙网络。②为富泥硅质页岩相的孔隙连通性最好。③基于储层孔隙连通性特征与MAPS和FIB-SEM数据建立的页岩储层孔隙连通性定性-定量识别图版及揭示的3类页岩储层孔隙连通性模式,将为今后页岩储层孔隙连通性判断提供依据和为优质页岩储层靶体优选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通性模式
孔隙
连通性
页岩气储层
五峰组-龙马溪组
泸州区块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泸州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连通性特征及模式
1
作者
赵圣贤
刘勇
李博
陈鑫
刘东晨
尹美璇
常莹
蒋睿
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页岩气研究院
页岩气评价与开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0-1735,共16页
基金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科技专项(2023ZZ2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科研项目(20220304-19,20220304-08,20210304-08)。
文摘
依据传统靶体优选指标优选的页岩甜点仍然存在产量低的情况,诸多学者和工程师认为是孔隙连通性制约了产能。虽然水力压裂能够扩大页岩储层开发的有效面积,但页岩气从基质向水力裂缝中的运移完全取决于页岩孔隙的连通性。揭示四川盆地泸州区块页岩储层的孔隙连通性,建立页岩储层识别评价模式对页岩储层孔隙连通性判断和靶体优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选取典型钻井样品,利用核磁共振(NMR)、压汞法(MIP)、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和大面积图像拼接技术(MAPS)实验测试方法,以连通性孔隙度和连通性孔隙占比为依据,将泸州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隙连通性划分为3级:A类储层(连通性孔隙体积>0.0067 cm^(3)/g;连通孔隙度>1.75%)NMR孔径分布曲线基本呈三峰分布,小孔、中孔和大孔之间的连通性好,发育大量连通性气胀型有机质孔和大量无机矿物孔隙;B类储层(连通性孔隙体积=0.0057~0.0067 cm^(3)/g;连通孔隙度=1.55%~1.70%)NMR孔径分布曲线呈近似双峰分布,小孔和中孔之间的连通性较好,但中孔和大孔之间的连通性差,以发育孤立海绵状有机质孔隙为主,同时发育大量无机矿物孔隙;C类储层(连通性孔隙体积<0.0057 cm^(3)/g;连通孔隙度<1.55%)NMR孔径分布曲线呈单峰分布,不同孔径孔隙之间的连通性差,有机质多不发育孔隙,无机矿物孔隙也不甚发育。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孔径孔隙之间的合理配置有助于页岩孔隙连通性的改善,大量发育的无机矿物孔隙起到了沟通各局部连通的有机质孔隙的作用,共同构成了页岩的连通性孔隙网络。②为富泥硅质页岩相的孔隙连通性最好。③基于储层孔隙连通性特征与MAPS和FIB-SEM数据建立的页岩储层孔隙连通性定性-定量识别图版及揭示的3类页岩储层孔隙连通性模式,将为今后页岩储层孔隙连通性判断提供依据和为优质页岩储层靶体优选提供支撑。
关键词
连通性模式
孔隙
连通性
页岩气储层
五峰组-龙马溪组
泸州区块
四川盆地
Keywords
connectivity pattern
pore connectivity
shale gas reservoir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s
Luzhou block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泸州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连通性特征及模式
赵圣贤
刘勇
李博
陈鑫
刘东晨
尹美璇
常莹
蒋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