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连通体叠置关系的CO_(2)混相驱合理井距研究
1
作者 季迎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4,共9页
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油藏砂体叠置关系复杂,不同相带的储层物性、连通性差异大,CO_(2)混相驱合理井距确定难度大。根据地质特征识别单个连通体,建立了考虑连通体随机分布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揭示不同相带连通体发育规模、叠置关系及分布密... 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油藏砂体叠置关系复杂,不同相带的储层物性、连通性差异大,CO_(2)混相驱合理井距确定难度大。根据地质特征识别单个连通体,建立了考虑连通体随机分布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揭示不同相带连通体发育规模、叠置关系及分布密度特征。研究了不同相带注采对应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结合谢尔卡乔夫公式构建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的新模型,采用净收入将来值法优化建立CO_(2)混相驱合理井距基础图版。为进一步解决砂砾岩连通体的复杂叠置关系的影响,引入连通体复合叠置系数,利用随机选取的地质模型为样本,以合理井距基础图版为基础,计算不同复合叠置系数下的井距修正系数,即合理井距与基础合理井距之比。研究表明,合理井距的修正系数与复合叠置系数呈二次式关系,建立了连通体叠置关系修正图版,提出了不同渗透率和原油黏度的合理井距优化方法。在研究区设计CO_(2)混相驱先导试验井组2个,基于不同相带连通体叠置关系差异化设计注采井距为310~400 m,先后开展了2轮试注,有效延缓了砂砾岩油藏开发初期的递减,相邻区块初期年递减率在30%以上,试验井组初期连续稳产超过30个月,先导试验区井距设计合理并建立了有效驱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砂砾岩 CO_(2)混相驱 连通体叠置 合理井距 谢尔卡乔夫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