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连谓结构中的羡余现象初探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明义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4期23-25,共3页
语言的表达形式与所表意义之间有时是不一致的,羡余的现象就是这种不一致的一种反映。所谓语言中的羡余现象是指语言形式超过了所表意义的需要,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人们已经指出,汉语中的羡余现象比印欧语等其它人类自然... 语言的表达形式与所表意义之间有时是不一致的,羡余的现象就是这种不一致的一种反映。所谓语言中的羡余现象是指语言形式超过了所表意义的需要,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人们已经指出,汉语中的羡余现象比印欧语等其它人类自然语言要相对少些。总体上看确实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羡余现象 连谓结构 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词典》 羡余成分 语言形式 语言交际 信源编码 形式化 对外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V着A”结构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慧英 曾小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文章讨论“V着A”构成的连谓结构 ,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 ,从V和A的语义关系和“V着”的语义特征入手 ,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 ,认为“V着”具有 [+虚化 ]的语义特征时 ,“V着A”是状中式。“V着A”表示动作的方式时 ,“V着A”是... 文章讨论“V着A”构成的连谓结构 ,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 ,从V和A的语义关系和“V着”的语义特征入手 ,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 ,认为“V着”具有 [+虚化 ]的语义特征时 ,“V着A”是状中式。“V着A”表示动作的方式时 ,“V着A”是动结式 ,除此以外 ,还有一类紧缩式。文章最后还分析了“V着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谓结构 状中式 动结式 紧缩式 “V着A”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两种“AB和BA”结构
3
作者 张德继 《汉语学习》 1984年第5期14-18,共5页
0.邱景焕同志《AB和BA》一文,提出“干着玩”、“玩着干”和“波动的色彩”、“色彩的波动”这样“一颠一倒”在意思上究竟怎样不同”的问题,饶有趣味。本文从邱文提出的这两种词组的结构,构成条件和语义方面谈点意见。 1.“波动的色... 0.邱景焕同志《AB和BA》一文,提出“干着玩”、“玩着干”和“波动的色彩”、“色彩的波动”这样“一颠一倒”在意思上究竟怎样不同”的问题,饶有趣味。本文从邱文提出的这两种词组的结构,构成条件和语义方面谈点意见。 1.“波动的色彩”与“色彩的波动” 1.1 结构 “波动”,偏正式(象波一样动) 不及物动词,“色彩”,联合式名词,“波动的色彩”与“色彩的波动”都是名词性偏正结构,只不过前者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后者是以动词为中心的,动词前边带了个名词修饰语。其构成形式是“A的B”(动的名)和“B的A”(名的动),前者是B主A从,后者是A主B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着瞧 名词性偏正结构 词义 偏正式 构成条件 连谓结构 “于” 语义中心 名词修饰语 偏正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词“往”的语法化过程考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邵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6,共7页
“往”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主要用作介词。作为连接处所名词的成分,“往”最初其实是个表示趋向的动词。“往”大概在唐宋年代开始虚化,到了明清年代,用作介词的例子已经比较多见。但其完全作为介词来使用,还是近一百年的事。其语法化的... “往”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主要用作介词。作为连接处所名词的成分,“往”最初其实是个表示趋向的动词。“往”大概在唐宋年代开始虚化,到了明清年代,用作介词的例子已经比较多见。但其完全作为介词来使用,还是近一百年的事。其语法化的动因,首先是处所词语的出现,再就是连谓结构的形成,这是从结构上说的。从语义上讲,处所词表示的语义指向由“往”移到了后面的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所词 连谓结构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语法讲义》献疑 被引量:2
5
作者 宋玉柱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12,共4页
读《语法讲义》献疑宋玉柱0.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是一部重要语法著作,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笔者早在1983年就曾拜读过。此次来日本任教,余日较多,又一次拜读此书,受益良多。但也发现一些不解之处。然而朱先生已离开我... 读《语法讲义》献疑宋玉柱0.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是一部重要语法著作,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笔者早在1983年就曾拜读过。此次来日本任教,余日较多,又一次拜读此书,受益良多。但也发现一些不解之处。然而朱先生已离开我们近四年了,无以请教,只能写出来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谓结构 现代汉语 讲义 助动词 述宾结构 近代汉语 疑问句 述补结构 语法意义 主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给字句的句法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熊仲儒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9-631,共13页
复杂给字句属于连谓结构,可分析作述补结构,即以第一个谓词为核心,第二个谓词的投射作它的补足语。第一个谓词受达成范畴与致使范畴的扩展。致使范畴可语音实现为“把”,可得到把字句。达成范畴选择第一个谓词的受事或工具等参与者充当... 复杂给字句属于连谓结构,可分析作述补结构,即以第一个谓词为核心,第二个谓词的投射作它的补足语。第一个谓词受达成范畴与致使范畴的扩展。致使范畴可语音实现为“把”,可得到把字句。达成范畴选择第一个谓词的受事或工具等参与者充当役事,选择目的参与者充当结果,役事作第二个谓词的零形式论元的控制语。复杂给字句呈现论元共享现象与动作一目的义。“给”是目的范畴,可隐现,可跟主动词融合。前者表明“给”是内嵌句中高于TP的功能范畴,后者表明整个内嵌句必须充当第一个谓词的补足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给字句 连谓结构 述补结构 控制结构 功能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