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语连谓结构中的羡余现象初探
被引量:
15
1
作者
杨明义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4期23-25,共3页
语言的表达形式与所表意义之间有时是不一致的,羡余的现象就是这种不一致的一种反映。所谓语言中的羡余现象是指语言形式超过了所表意义的需要,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人们已经指出,汉语中的羡余现象比印欧语等其它人类自然...
语言的表达形式与所表意义之间有时是不一致的,羡余的现象就是这种不一致的一种反映。所谓语言中的羡余现象是指语言形式超过了所表意义的需要,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人们已经指出,汉语中的羡余现象比印欧语等其它人类自然语言要相对少些。总体上看确实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羡余现象
连谓结构
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词典》
羡余成分
语言形式
语言交际
信源编码
形式化
对外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V着A”结构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慧英
曾小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文章讨论“V着A”构成的连谓结构 ,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 ,从V和A的语义关系和“V着”的语义特征入手 ,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 ,认为“V着”具有 [+虚化 ]的语义特征时 ,“V着A”是状中式。“V着A”表示动作的方式时 ,“V着A”是...
文章讨论“V着A”构成的连谓结构 ,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 ,从V和A的语义关系和“V着”的语义特征入手 ,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 ,认为“V着”具有 [+虚化 ]的语义特征时 ,“V着A”是状中式。“V着A”表示动作的方式时 ,“V着A”是动结式 ,除此以外 ,还有一类紧缩式。文章最后还分析了“V着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谓结构
状中式
动结式
紧缩式
“V着A”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两种“AB和BA”结构
3
作者
张德继
《汉语学习》
1984年第5期14-18,共5页
0.邱景焕同志《AB和BA》一文,提出“干着玩”、“玩着干”和“波动的色彩”、“色彩的波动”这样“一颠一倒”在意思上究竟怎样不同”的问题,饶有趣味。本文从邱文提出的这两种词组的结构,构成条件和语义方面谈点意见。 1.“波动的色...
0.邱景焕同志《AB和BA》一文,提出“干着玩”、“玩着干”和“波动的色彩”、“色彩的波动”这样“一颠一倒”在意思上究竟怎样不同”的问题,饶有趣味。本文从邱文提出的这两种词组的结构,构成条件和语义方面谈点意见。 1.“波动的色彩”与“色彩的波动” 1.1 结构 “波动”,偏正式(象波一样动) 不及物动词,“色彩”,联合式名词,“波动的色彩”与“色彩的波动”都是名词性偏正结构,只不过前者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后者是以动词为中心的,动词前边带了个名词修饰语。其构成形式是“A的B”(动的名)和“B的A”(名的动),前者是B主A从,后者是A主B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着瞧
名词性偏正
结构
词义
偏正式
构成条件
连谓结构
“于”
语义中心
名词修饰语
偏正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介词“往”的语法化过程考察
被引量:
15
4
作者
邵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6,共7页
“往”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主要用作介词。作为连接处所名词的成分,“往”最初其实是个表示趋向的动词。“往”大概在唐宋年代开始虚化,到了明清年代,用作介词的例子已经比较多见。但其完全作为介词来使用,还是近一百年的事。其语法化的...
“往”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主要用作介词。作为连接处所名词的成分,“往”最初其实是个表示趋向的动词。“往”大概在唐宋年代开始虚化,到了明清年代,用作介词的例子已经比较多见。但其完全作为介词来使用,还是近一百年的事。其语法化的动因,首先是处所词语的出现,再就是连谓结构的形成,这是从结构上说的。从语义上讲,处所词表示的语义指向由“往”移到了后面的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
处所词
连谓结构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语法讲义》献疑
被引量:
2
5
作者
宋玉柱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12,共4页
读《语法讲义》献疑宋玉柱0.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是一部重要语法著作,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笔者早在1983年就曾拜读过。此次来日本任教,余日较多,又一次拜读此书,受益良多。但也发现一些不解之处。然而朱先生已离开我...
读《语法讲义》献疑宋玉柱0.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是一部重要语法著作,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笔者早在1983年就曾拜读过。此次来日本任教,余日较多,又一次拜读此书,受益良多。但也发现一些不解之处。然而朱先生已离开我们近四年了,无以请教,只能写出来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谓结构
现代汉语
讲义
助动词
述宾
结构
近代汉语
疑问句
述补
结构
语法意义
主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杂给字句的句法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熊仲儒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9-631,共13页
复杂给字句属于连谓结构,可分析作述补结构,即以第一个谓词为核心,第二个谓词的投射作它的补足语。第一个谓词受达成范畴与致使范畴的扩展。致使范畴可语音实现为“把”,可得到把字句。达成范畴选择第一个谓词的受事或工具等参与者充当...
复杂给字句属于连谓结构,可分析作述补结构,即以第一个谓词为核心,第二个谓词的投射作它的补足语。第一个谓词受达成范畴与致使范畴的扩展。致使范畴可语音实现为“把”,可得到把字句。达成范畴选择第一个谓词的受事或工具等参与者充当役事,选择目的参与者充当结果,役事作第二个谓词的零形式论元的控制语。复杂给字句呈现论元共享现象与动作一目的义。“给”是目的范畴,可隐现,可跟主动词融合。前者表明“给”是内嵌句中高于TP的功能范畴,后者表明整个内嵌句必须充当第一个谓词的补足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给字句
连谓结构
述补
结构
控制
结构
功能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连谓结构中的羡余现象初探
被引量:
15
1
作者
杨明义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4期23-25,共3页
文摘
语言的表达形式与所表意义之间有时是不一致的,羡余的现象就是这种不一致的一种反映。所谓语言中的羡余现象是指语言形式超过了所表意义的需要,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人们已经指出,汉语中的羡余现象比印欧语等其它人类自然语言要相对少些。总体上看确实如此,...
关键词
羡余现象
连谓结构
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词典》
羡余成分
语言形式
语言交际
信源编码
形式化
对外汉语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V着A”结构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慧英
曾小武
机构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速成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文摘
文章讨论“V着A”构成的连谓结构 ,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 ,从V和A的语义关系和“V着”的语义特征入手 ,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 ,认为“V着”具有 [+虚化 ]的语义特征时 ,“V着A”是状中式。“V着A”表示动作的方式时 ,“V着A”是动结式 ,除此以外 ,还有一类紧缩式。文章最后还分析了“V着A”
关键词
连谓结构
状中式
动结式
紧缩式
“V着A”
结构
Keywords
the structure of 'V着A'
pragmatical forms
semantic features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两种“AB和BA”结构
3
作者
张德继
出处
《汉语学习》
1984年第5期14-18,共5页
文摘
0.邱景焕同志《AB和BA》一文,提出“干着玩”、“玩着干”和“波动的色彩”、“色彩的波动”这样“一颠一倒”在意思上究竟怎样不同”的问题,饶有趣味。本文从邱文提出的这两种词组的结构,构成条件和语义方面谈点意见。 1.“波动的色彩”与“色彩的波动” 1.1 结构 “波动”,偏正式(象波一样动) 不及物动词,“色彩”,联合式名词,“波动的色彩”与“色彩的波动”都是名词性偏正结构,只不过前者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后者是以动词为中心的,动词前边带了个名词修饰语。其构成形式是“A的B”(动的名)和“B的A”(名的动),前者是B主A从,后者是A主B从。
关键词
走着瞧
名词性偏正
结构
词义
偏正式
构成条件
连谓结构
“于”
语义中心
名词修饰语
偏正词组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介词“往”的语法化过程考察
被引量:
15
4
作者
邵宜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6,共7页
文摘
“往”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主要用作介词。作为连接处所名词的成分,“往”最初其实是个表示趋向的动词。“往”大概在唐宋年代开始虚化,到了明清年代,用作介词的例子已经比较多见。但其完全作为介词来使用,还是近一百年的事。其语法化的动因,首先是处所词语的出现,再就是连谓结构的形成,这是从结构上说的。从语义上讲,处所词表示的语义指向由“往”移到了后面的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关键词
往
处所词
连谓结构
语法化
Keywords
往
positional nouns
the structure of linking-predicate
grammatical changes
分类号
H0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语法讲义》献疑
被引量:
2
5
作者
宋玉柱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12,共4页
文摘
读《语法讲义》献疑宋玉柱0.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是一部重要语法著作,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笔者早在1983年就曾拜读过。此次来日本任教,余日较多,又一次拜读此书,受益良多。但也发现一些不解之处。然而朱先生已离开我们近四年了,无以请教,只能写出来求...
关键词
连谓结构
现代汉语
讲义
助动词
述宾
结构
近代汉语
疑问句
述补
结构
语法意义
主语
分类号
H193.5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杂给字句的句法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熊仲儒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9-631,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AYY002)的资助果。
文摘
复杂给字句属于连谓结构,可分析作述补结构,即以第一个谓词为核心,第二个谓词的投射作它的补足语。第一个谓词受达成范畴与致使范畴的扩展。致使范畴可语音实现为“把”,可得到把字句。达成范畴选择第一个谓词的受事或工具等参与者充当役事,选择目的参与者充当结果,役事作第二个谓词的零形式论元的控制语。复杂给字句呈现论元共享现象与动作一目的义。“给”是目的范畴,可隐现,可跟主动词融合。前者表明“给”是内嵌句中高于TP的功能范畴,后者表明整个内嵌句必须充当第一个谓词的补足语。
关键词
复杂给字句
连谓结构
述补
结构
控制
结构
功能范畴
Keywords
Complex construction with“gi"
serial verb construction
predicate-complement structure
control structure
functional category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语连谓结构中的羡余现象初探
杨明义
《汉语学习》
CSSCI
199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V着A”结构
黄慧英
曾小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谈两种“AB和BA”结构
张德继
《汉语学习》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介词“往”的语法化过程考察
邵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读《语法讲义》献疑
宋玉柱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复杂给字句的句法分析
熊仲儒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