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荆芥连翘汤促愈兔小腿溃疡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兰海梅 刘学清 +3 位作者 陈宝田 杨柳 钱江 赖梅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浸泡治疗实验性兔小腿溃疡的疗效。方法成年新西兰雄性大白兔9只,随机分为荆芥连翘汤组、生肌玉红汤组和生理盐水组,建立小腿慢性溃疡模型,3组同时分别浸泡皮损部位。定期肉眼观察溃疡面积大小、深浅、表面分泌物等。...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浸泡治疗实验性兔小腿溃疡的疗效。方法成年新西兰雄性大白兔9只,随机分为荆芥连翘汤组、生肌玉红汤组和生理盐水组,建立小腿慢性溃疡模型,3组同时分别浸泡皮损部位。定期肉眼观察溃疡面积大小、深浅、表面分泌物等。3周后,取溃疡边缘组织制片,分别做常规病理、电镜、VEGF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观察毛细血管表达情况,并进行血管数量及面积计数。结果治疗过程中,肉眼观察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3周后常规病理、电镜结果显示3组之间有差异。免疫组化VEGF和CD34标记显示,实验组和阳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2组均与阴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荆芥连翘汤和生肌愈红汤均在治疗兔小腿溃疡过程中有明显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连翘汤 小腿溃疡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芥连翘汤对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学清 曾抗 +1 位作者 兰海梅 陈宝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58-1559,1562,共3页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对小鼠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创伤和烫伤两种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以及rhEGF的用药组和自身对照组小鼠皮肤溃疡面积,用显微镜观察溃疡面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和自身对照组相比,荆芥连翘汤可...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对小鼠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创伤和烫伤两种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以及rhEGF的用药组和自身对照组小鼠皮肤溃疡面积,用显微镜观察溃疡面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和自身对照组相比,荆芥连翘汤可明显缩小小鼠皮肤溃疡面积(P<0.001),同时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0.001);荆芥连翘汤用药组疗效显著优于rhEGF用药组。结论荆芥连翘汤可明显促进小鼠皮肤溃疡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连翘汤 皮肤溃疡 药效学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芥连翘汤湿敷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兰海梅 种树彬 +1 位作者 赖梅生 曾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00-1603,共4页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湿敷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利凡诺及生理盐水三组的小腿肿胀度,观察三组的皮损改善情况。结果在抗炎方面,荆芥连翘汤组和利凡诺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g...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湿敷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利凡诺及生理盐水三组的小腿肿胀度,观察三组的皮损改善情况。结果在抗炎方面,荆芥连翘汤组和利凡诺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溃疡愈合方面,三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荆芥连翘汤湿敷对放射线引起的急性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促进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愈合,其促进溃疡愈合的疗效优于利凡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连翘汤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湿敷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芥连翘汤对慢性湿疹小鼠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范慧婕 陆梓雯 +7 位作者 文凤 谢泽萍 谢俊伟 裴婷婷 谭章斌 吴玉婷 刘彬 周迎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854-858,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荆芥连翘汤对DNCB诱导的慢性湿疹小鼠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把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荆芥连翘汤组,每组10只,用DNCB诱导慢性湿疹模型,通过检测小鼠耳厚度,耳变应评分,脾脏体重比,脾脏CD4+/... 目的:探讨荆芥连翘汤对DNCB诱导的慢性湿疹小鼠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把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荆芥连翘汤组,每组10只,用DNCB诱导慢性湿疹模型,通过检测小鼠耳厚度,耳变应评分,脾脏体重比,脾脏CD4+/CD8+比值,血清炎症因子及皮肤HE组织病理学染色等指标来评定荆芥连翘汤的治疗效果。结果:荆芥连翘汤减轻模型小鼠耳厚度肿胀度,降低模型小鼠耳变应评分,脾脏体重比及脾脏CD4+/CD8+比值,减少血清IL-1α,IL-1β,IL-2,IL-4,IL-6,TNF-α的分泌,改善皮肤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病变程度。结论:荆芥连翘汤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及减轻炎症反应起到治疗慢性湿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连翘汤 慢性湿疹 抗炎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芥连翘汤合四君子汤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评价
5
作者 钟爱莹 李娟 谢红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合四君子汤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共入组46例患者,给予荆芥连翘汤联合四君子汤治疗,在14天时进行临床疗效及皮肤病生活质量评价。主要观察指标为皮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合四君子汤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共入组46例患者,给予荆芥连翘汤联合四君子汤治疗,在14天时进行临床疗效及皮肤病生活质量评价。主要观察指标为皮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瘙痒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价(DQOLS)。结果:治疗14天后,综合疗效有效率为89.1%,皮疹现象及瘙痒症状明显改善,各项评分也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荆芥连翘汤联合四君子汤对对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热型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湿疹 荆芥连翘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对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庆兴 张步鑫 +3 位作者 徐胜东 王丽 李静 刘爱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43-2949,共7页
目的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对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每组65例,中药组给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西药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组给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疗程... 目的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对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每组65例,中药组给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西药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组给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疗程3周。检测临床疗效、临床指标(EASI评分、DQOL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PINS)、皮肤生理功能指标(OCTS、TEWL、WCTC)、炎性因子(EOT、EOS、NK-κB、CCR3)、T淋巴细胞亚群(Treg、Th1、Th17、Th22)、p38MAPK信号通路指标(ERK1、ERK2、MEK1、MEK2)、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复发率更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E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PINS、TEWL、炎性因子、Th1、Th17、Th22、p38MAPK信号通路指标低于其他2组(P<0.05),DQOLS评分、OCTS、WCTC、Treg更高(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基于“四位一体”疗法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可安全有效地减轻慢性湿疹患者皮损程度,提高皮肤生理功能,改善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调节p38MAPK信号通路,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连翘赤小豆 盐酸左西替利嗪 慢性湿疹 “四位一体”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之湿热兼表与瘀热在里证辨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窦一田 曹式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50-1851,共2页
辨析《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湿热兼表与瘀热在里的病机特点及药物配伍规律,阐述其理论内涵。
关键词 伤寒论 麻黄连翘赤小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及其加减方临床对照试验质量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付勇 涂曼丽 熊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00-1902,共3页
目的:评价国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的真实性和相关内容,为进一步提高研究者临床研究设计水平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面广泛收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及其加减方临床研究文献,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 目的:评价国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的真实性和相关内容,为进一步提高研究者临床研究设计水平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面广泛收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及其加减方临床研究文献,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则,采用统一编制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及其加减方文献质量评价信息采集表",对1980-2007年发表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及其加减方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省市级医疗与研究机构有7项(87.5%);有6篇(75%)报告了疾病诊断标准;有1篇(12.5%)叙述排除标准;有5篇文献(62.5%)有疗效判定标准;有2篇(25%)研究报告了随访情况;提及基线资料可比性的有6篇(75%)。纳入文献都使用阳性药物对照,疗效的统计学分析基本都正确。文献都没有采用盲法,没有进行样本估算,没有病例退出和不良反应情况的描述,随机化方法均未详细描述。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研究文献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研究者更多采用了随机对照方法,但亦存在不足,有待提高。该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方向值得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连翘赤小豆 临床对照研究文献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组织PAR-2、TRP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彩艳 张玉鑫 +7 位作者 袁慧敏 孙开元 汤阳 张淑静 高誉珊 孙燕 郑丰杰 李宇航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587-591,596,共6页
目的: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对特应性皮炎(AD)小鼠皮损修复及PAR-2、TRPA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雄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中药组。除正常组外,各组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AD模型。造模后模型组给... 目的: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对特应性皮炎(AD)小鼠皮损修复及PAR-2、TRPA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雄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中药组。除正常组外,各组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AD模型。造模后模型组给予皮炎平外抹,中药组给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灌胃,其余均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2次/d,共7 d。于第1、15、31、37天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及搔抓行为并统计,HE染色观察致敏区域的皮肤病理变化,qRT-PCR、免疫组化分别检测皮肤中PAR-2、TRPA1的基因与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搔抓频次显著增多,致敏皮肤处有明显红斑渗出,局部潮红,皮肤增厚,伴有结痂。中药组、激素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病理显示模型组较正常组棘层明显增厚,角化珠增多,毛囊结构明显增多,角化层明显增厚,见炎性细胞浸润,表皮不平整;激素组、中药组角化层及棘层增厚,角化珠及毛囊结构略有增多,较模型组改善明显。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AR-2、TRPA1的mRNA的表达较正常小鼠均显著性上调(P<0.05),经过中药、激素干预后,其表达均下调显著(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皮肤组织PAR-2、TRPA1免疫反应阳性均明显增多,角质形成细胞处最为显著;中药组、模型组表达较模型组均有所降低。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改善AD皮损、减轻皮肤瘙痒,下调PAR-2、TRPA1的表达,进而调控非组胺依赖性神经信号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非组胺依赖性瘙痒 麻黄连翘赤小豆 蛋白酶活化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对5-HT所致瘙痒模型大鼠与不同细胞系中5-HT1A及GRP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珍妮 金路 +1 位作者 谭张奎 陶春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88-3695,共8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瘙痒模型联合体外细胞培养,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止痒效果和对5-HT1a受体(5-羟色胺1a受体,Serotonin 1a receptor)、GRPR(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prague D...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瘙痒模型联合体外细胞培养,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止痒效果和对5-HT1a受体(5-羟色胺1a受体,Serotonin 1a receptor)、GRPR(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MLC)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取颈背部皮下注射2%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溶液建立大鼠瘙痒模型。造模完成1天以后,药物干预组大鼠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溶液灌胃治疗14天,浓度分别为4.3 g·kg^(-1)、8.6 g·kg^(-1)、17.2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大鼠造模当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各组大鼠搔抓次数。治疗14天后取大鼠脊髓,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HT1a受体和GRPR的表达水平及组织内分布情况。同时选用2种不同类型细胞系,分别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与干预组采用生理盐水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处理,48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5-HT1a受体与GRP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对瘙痒模型大鼠有止痒作用(P<0.05),其抑制5-HT1a受体及GRPR的表达水平(P<0.05),在细胞层面也下调5-HT1a受体及GRPR的表达。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可通过抑制5-HT1a与GPRP的表达进而达到止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连翘赤小豆 瘙痒 5-羟色胺1A受体 胃泌素释放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应用举隅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千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7年第5期30-31,共2页
《伤寒论》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方由麻黄汤加减而成,以麻黄、杏仁、生姜宣散郁热,赤小豆、连翘、梓白皮清泄湿热,甘草、大枣调和脾胃,俾得湿热郁蒸之邪从表而散,故尤在泾谓本方为散热之剂。
关键词 麻黄连翘赤小豆 连翘 赤小豆 祛湿利水剂 连召 清热解毒药 豆类作物 梓白皮 白醉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方药连翘-4味汤散调节“精华与糟粕分解”作用
12
作者 宫菊花 吴圆圆 +1 位作者 白塔那 王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129-133,共5页
本文以方药连翘-4味汤散及其4味组成药物临床应用为线索,从历史书籍到现代临床应用,总结了该方药临床应用的文化轨迹。为连翘-4味汤的现代应用与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文献资料。
关键词 蒙医方剂 连翘-4味 调节“精华与糟粕分解” 临床应用 文化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治疗动物皮肤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永祥 王荣杰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第10期47-47,共1页
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药剂配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原文如下: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麻黄二两去节,连翘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桑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甘草二两炙。以上八味以水一... 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药剂配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原文如下: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麻黄二两去节,连翘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桑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甘草二两炙。以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沸麻黄去上沫,再下诸药。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半日服尽。方中麻黄、杏仁、生姜,意在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桑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热解毒;甘草、大枣,甘平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连翘赤小豆 去节 辛温 桑白皮 《伤寒论》 药剂配方 赤小豆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伤寒杂病论》“表里体系”看黄疸病的“证与方”及其临床指归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飞燕 毛德文 +1 位作者 蒋海南 王明刚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66,共3页
《伤寒杂病论》中关于黄疸病的认识独到且深入,根据外感伤寒、瘀热在里及寒湿在里不化的病机机理,提出“湿邪伤人,法当汗出而解或利其小便”的基本治疗原则。笔者以表里辨证思想为基准,分析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黄疸病的不同病位进而分... 《伤寒杂病论》中关于黄疸病的认识独到且深入,根据外感伤寒、瘀热在里及寒湿在里不化的病机机理,提出“湿邪伤人,法当汗出而解或利其小便”的基本治疗原则。笔者以表里辨证思想为基准,分析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黄疸病的不同病位进而分别采取的治疗方药和思路,具体体现在3个不同的维度:在表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里者—茵陈蒿汤;在半表半里者—大柴胡汤。表里辨证法为临床黄疸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病 表里辨证 《伤寒杂病论》 麻黄连翘赤小豆 茵陈蒿 大柴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奶牛乳房炎有效
15
作者 孙耀华 《农村科学实验》 2015年第5期31-31,共1页
我国历史悠久、中草药源远流长。目前中草药以其天然、无公害、无残留受到世界各国有关畜牧专家的广泛关注。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纯天然绿色食品的追求日益强烈,中草药成为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一个新尝试。现将有关资料报道临床... 我国历史悠久、中草药源远流长。目前中草药以其天然、无公害、无残留受到世界各国有关畜牧专家的广泛关注。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纯天然绿色食品的追求日益强烈,中草药成为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一个新尝试。现将有关资料报道临床证实确有实效的中草药验方,简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房炎 天然绿色食品 畜牧专家 连翘汤 生活水平 隐性型 蚤休 消痈散 乳房红肿 活血化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