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扭转支撑约束下双跨连续钢梁整体稳定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迎春 邓世林 +4 位作者 张文福 袁朝庆 计静 卢召红 姜良芹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3,共7页
采用能量变分法,建立具有扭转支撑约束的双跨连续钢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整体稳定的总势能方程,侧向位移和扭转角的模态函数采用6项三角级数表达。通过引入无量纲弯矩等参数,推导得到具有扭转支撑双跨连续钢梁弹性整体稳定的临界弯矩,并通... 采用能量变分法,建立具有扭转支撑约束的双跨连续钢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整体稳定的总势能方程,侧向位移和扭转角的模态函数采用6项三角级数表达。通过引入无量纲弯矩等参数,推导得到具有扭转支撑双跨连续钢梁弹性整体稳定的临界弯矩,并通过1stOpt软件拟合出临界弯矩和扭转支撑门槛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通过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提出的临界弯矩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精度,可为双跨连续钢梁的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跨连续钢梁 整体稳定 扭转支撑 能量变分法 临界弯矩 门槛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挠度的预应力连续钢梁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贾艳敏 魏皓天 +1 位作者 王宇琪 王佳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0-73,共4页
为研究预应力连续钢梁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跨中挠度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对总长10 m的开口等截面三跨预应力连续钢梁模型进行了静力试验,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该试验梁的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连续钢梁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边... 为研究预应力连续钢梁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跨中挠度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对总长10 m的开口等截面三跨预应力连续钢梁模型进行了静力试验,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该试验梁的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连续钢梁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边跨及中跨跨中挠度均呈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预应力值和边中跨比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预应力连续钢梁跨中挠度的预应力筋应力增量求解公式,并利用试验结果验证了求解公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连续钢梁 应力增量 模型试验 挠度 预应力值 跨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设计法在连续钢梁桥上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郑明训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3-18,共6页
笔者分析、介绍了一种新的钢结构塑性设计法———自适应设计法 (自动应力设计法 ) 。
关键词 自适应设计法 残余弯矩 连续钢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连续钢梁桥上无缝线路布置及其伸缩工况 被引量:4
4
作者 崔逸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7-270,275,共5页
为研究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连续钢梁桥上铺设无缝线路,利用有限元法建立轨道-桥梁曲线线型相互作用模型,分别对有缝线路布置、不设钢轨伸缩调节器无缝线路布置、设钢轨伸缩调节器无缝线路布置进行了降温伸缩工况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有缝... 为研究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连续钢梁桥上铺设无缝线路,利用有限元法建立轨道-桥梁曲线线型相互作用模型,分别对有缝线路布置、不设钢轨伸缩调节器无缝线路布置、设钢轨伸缩调节器无缝线路布置进行了降温伸缩工况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有缝线路轨缝在大跨度桥梁梁端较难协调桥梁伸缩位移,轨缝存在夏季顶死、冬季拉大的病害;不设钢轨伸缩调节器的无缝线路导致曲线连续梁桥墩承受较大的钢轨温度力径向分力,曲线与直线线型衔接处存在轨向不平顺;设钢轨伸缩调节器的无缝线路通过钢轨伸缩调节器释放了钢轨温度力,桥墩承受的钢轨温度力径向分力较小。考虑到梁轨的纵向和横向耦合作用,采用曲线线型建立计算模型较为符合实际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小半径曲线 连续钢梁 无缝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梁承载潜力的自适应分析
5
作者 原海燕 阎贵平 刘磊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64,共5页
自适应分析研究超出弹性极限的重复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行为。与其他塑性理论相比,自适应理论的分析结果更逼近结构塑性破坏的实质。以日本某桥为例,以增量分析法为基础编制有限元程序,采用Timoshenko弹塑性分层梁单元模拟连续实腹... 自适应分析研究超出弹性极限的重复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行为。与其他塑性理论相比,自适应理论的分析结果更逼近结构塑性破坏的实质。以日本某桥为例,以增量分析法为基础编制有限元程序,采用Timoshenko弹塑性分层梁单元模拟连续实腹钢梁桥结构,进行其在重复载荷作用下自适应行为分析。结果表明:随活载系数的增加,结构依次经历全弹性承载、自适应和塑性增量破坏3个阶段;按自适应理论分析,该梁能够承受的最大活载是设计活载的2.804倍;可见,对于按容许应力法设计的旧有钢桥,自适应分析能极大地挖掘其承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分析 连续钢梁 非线性有限元 Timoshenko分层梁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enary action of restrained steel beam against progressive collapse of steel frameworks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国强 王开强 +1 位作者 刘玉姝 陈素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537-546,共10页
The changing law of internal forces during the whole deform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was analyzed. The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based on the internal force state of the beam and the assumptions of internal... The changing law of internal forces during the whole deform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was analyzed. The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based on the internal force state of the beam and the assumptions of internal force relationship of five stages were proposed. Then, the formulas for determining the midspan deflection of the steel beam under distributed load, which was restrained both in rotational and axial directions, were obtained using restraint coefficient method and rigid-plastic mechanism, thereby the deform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was expressed accurately in a quantified way. Priority was given to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from bending to tension-bending, then the final state totally depends on tension to resist the external loads, that is the problem of catenary action of the restrained beam under distributed load. Additionall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soitware ABAQUS6.7 on a restrained steel beam under distributed load with different axial and rotational restraint coefficients. The accuracy of the formulas presented was verifi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behavior of the restrained beams. Finally, error analysis was conducted and some formulas were corr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asons of error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corrected formulas match the FEM analysis results better, thus the accuracy of these formulas is improv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trained steel beam catenary action rigid-plastic mechanism numerical analysis formula corr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