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对象对应关系的LOD模型连续过渡 被引量:4
1
作者 卢文成 陈文智 +1 位作者 潘志庚 石教英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细节层次模型是指对同一个场景或场景中的物体 ,使用具有不同细节的描述方法得到一组模型 ,供绘制时选择使用 .它可用在复杂 3D场景快速绘制、飞行模拟器、3D动画、交互式可视化和虚拟现实等应用系统中 .本文对多细节层次模型间的连续... 细节层次模型是指对同一个场景或场景中的物体 ,使用具有不同细节的描述方法得到一组模型 ,供绘制时选择使用 .它可用在复杂 3D场景快速绘制、飞行模拟器、3D动画、交互式可视化和虚拟现实等应用系统中 .本文对多细节层次模型间的连续过渡技术进行了研究 ,提出一种基于建立对象对应关系的多细节层次模型间连续过渡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实现简单、速度快和过渡平滑的特点 ,并且适用于任意三角网格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层次 网格简化 连续过渡 DELAUNAY三角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过渡模型的直流真空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晓明 于德恩 邹积岩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5-1289,共5页
搭建多端直流输电用直流真空断路器模块,基于连续过渡模型,结合重击穿判据,利用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对直流真空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弧后电流初始变化率高,而后缓慢变化,直至趋近于零;在鞘层发展阶段中,鞘... 搭建多端直流输电用直流真空断路器模块,基于连续过渡模型,结合重击穿判据,利用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对直流真空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弧后电流初始变化率高,而后缓慢变化,直至趋近于零;在鞘层发展阶段中,鞘层厚度呈指数趋势变化。采用对照分析方法,研究燃弧能量、触头电侵蚀率及触头间纵向磁场强度对直流真空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燃弧能量大,触头电侵蚀率高使得弧后初始离子密度大,离子衰减时间长,鞘层发展缓慢;弧前触头间纵向磁场强度大,弧后初始离子密度小,有利于鞘层发展;剩余纵向磁场强度大,离子衰减时间长,抑制鞘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真空断路器 连续过渡模型 鞘层 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 多端直流输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页岩气藏和连续型-非连续型气藏基本特征 被引量:81
3
作者 刘树根 曾祥亮 +1 位作者 黄文明 马文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8-592,共15页
四川盆地是一个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了两套海相优质烃源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其有机质成熟度高(Ro=1.5%~6%),绝大多数地区普遍不利于页岩气藏的形成 另发育两套海陆过渡相(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须... 四川盆地是一个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了两套海相优质烃源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其有机质成熟度高(Ro=1.5%~6%),绝大多数地区普遍不利于页岩气藏的形成 另发育两套海陆过渡相(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优质烃源岩,其成熟度相对较低(Ro=0.7%~3%),在川西南-川南地区具有较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四川盆地页岩烃源岩排烃效率高,为大规模油气藏提供了烃源 多存在晚期快速隆升调整过程,为吸附气的解吸创造了条件。页岩气藏经历了早期地质条件优越、生物气高效成藏,中期深埋地腹、原油裂解气快速成藏,晚期快速隆升、脱溶气和解吸气调整成藏等过程。四川叠合盆地油气藏具有多样性特征,发育了从非连续型到连续型完整序列的油气藏类型。典型的非连续型气藏主要是指构造圈闭(以及部分构造-岩性圈闭)气藏,其圈闭相对独立,非连续分布,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型为主。震旦系威远气田、川东石炭系气田群及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群等具有相对典型的非连续型气藏特征。非连续型-连续型过渡气藏介于连续型气藏与非连续型气藏之间,呈分散状或连续状分布,圈闭类型多以复合圈闭为主,可发育有裂缝圈闭(川东南二叠系阳新统气藏)及岩性圈闭(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储集空间以裂缝型或次生溶孔为主,非均质性强,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四川盆地连续型气藏应以页岩气藏为主,但现今未有成功勘探开发页岩气藏的实例。四川叠合盆地具有多旋回构造-沉积演化、优质烃源岩分布的区域性、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天然气的活动性,及油气成藏经历了生物气、吸附气、裂解气、脱溶气和解吸气演替等多样性特征。因此,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和研究应形成常规与非常规、连续型与非连续型、原生与次生油气藏的立体勘探和研究局面,尤其应加强非连续型-连续型过渡油气藏特征、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型气藏 连续型-非连续过渡气藏 页岩气藏 油气勘探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三断口真空断路器动态分压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吴高波 阮江军 +3 位作者 黄道春 舒胜文 涂其华 普子恒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956-2963,共8页
为得到基于40.5kV光控模块单元的U型三断口真空断路器的动态分压特性,给合理选择均压措施提供参考,通过低压、小电流的合成开断试验测量了该断路器弧后瞬态恢复电压(transient recovery voltage,TRV)的分配特性。同时通过试验验证了串... 为得到基于40.5kV光控模块单元的U型三断口真空断路器的动态分压特性,给合理选择均压措施提供参考,通过低压、小电流的合成开断试验测量了该断路器弧后瞬态恢复电压(transient recovery voltage,TRV)的分配特性。同时通过试验验证了串接大电容使均压电容兼作分压器用的TRV测量方法的有效性。而对大电流弧后三断口真空断路器的TRV分配特性,基于连续过渡模型在PSCAD/EMTDC中进行了仿真分析。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小电流开断时,TRV分配特性与静态电压分配特性相近,静态均压设计可满足小电流开断的要求;大电流开断条件下,各断口残余电荷参数的差异可能对TRV分配产生显著影响;进行动态均压设计时,需要考虑断口不同期可能导致的TRV分配不均匀程度增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断口真空断路器 合成开断试验 瞬态恢复电压 均压电容 连续过渡模型 均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弧后鞘层发展分析的直流真空断路器换流参数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晓明 于德恩 邹积岩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2-1087,共6页
搭建直流真空断路器模块,基于基尔霍夫定律,结合四阶龙格库塔法,对直流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各阶段进行数值计算与分析。以寻求换流电容器最小化为目标,利用经典遗传算法,优化换流回路参数。同时,基于连续过渡模型,对弧后介质恢复过程中... 搭建直流真空断路器模块,基于基尔霍夫定律,结合四阶龙格库塔法,对直流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各阶段进行数值计算与分析。以寻求换流电容器最小化为目标,利用经典遗传算法,优化换流回路参数。同时,基于连续过渡模型,对弧后介质恢复过程中鞘层发展阶段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鞘层发展阶段中,鞘层厚度呈指数趋势变化。以击穿距离作为重击穿判据,结合判据,对换流参数进一步优化,实现介质恢复与换流回路设计有效结合。优化结果提高换流回路设计合理性,利于直流真空断路器可靠开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真空断路器 遗传算法 连续过渡模型 鞘层 重击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介质恢复强度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晓明 黄翀阳 邹积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5357-5364,5418,共9页
以126 k V模块化多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为研究对象,在连续过渡模型建模中考虑金属蒸气与离子密度的影响,给出中频真空电弧介质恢复动态数学模型;通过对其开断过程的数值仿真,得到断口间鞘层动态变化与介质恢复强度变化关系曲线以及弧后... 以126 k V模块化多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为研究对象,在连续过渡模型建模中考虑金属蒸气与离子密度的影响,给出中频真空电弧介质恢复动态数学模型;通过对其开断过程的数值仿真,得到断口间鞘层动态变化与介质恢复强度变化关系曲线以及弧后电流、瞬态恢复电压与新阴极表面电场强度分布。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各断口间瞬态恢复电压分配规律以及弧后介质恢复强度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线路阻抗产生的瞬态恢复电压等因素使得各断口间开断电压及电弧能量分配不均,某一断口所受电压及电弧能量高于其他断口,金属蒸气初始密度大且弧后电流下降率较大,瞬态恢复电压上升速率更快,鞘层发展速度缓慢,新阴极表面场强较高,易发生重击穿从而导致断路器开断失败。在换流回路中采用较大电容以保证TRV合理分配,进而提高多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开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 连续过渡模型 瞬态恢复电压 介质恢复强度 金属蒸气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工况条件下HCCI/SI燃烧模式转换的实现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韬 谢辉 +3 位作者 李乐 虞卫飞 张松 赵华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7-372,共6页
为了满足车用发动机的要求,在HCCI燃烧的运行范围之外,仍需要使用火花点火(SI)燃烧模式.目前HCCI/SI模式转换的方法和策略都是在相同工况下完成的,这增加了控制上的难度并会带来负荷波动.针对此问题,采用全可变气门机构结合外部废气再... 为了满足车用发动机的要求,在HCCI燃烧的运行范围之外,仍需要使用火花点火(SI)燃烧模式.目前HCCI/SI模式转换的方法和策略都是在相同工况下完成的,这增加了控制上的难度并会带来负荷波动.针对此问题,采用全可变气门机构结合外部废气再循环的方法,在变工况条件下,完成HCCI和SI燃烧模式的转化.并将HCCI燃烧模式中废气率调整负荷的方法延伸进SI燃烧控制中.由于在控制策略层面,采用模式过渡的方法,消除了HCCI/SI模式转换的概念,因而简化了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转换 负荷连续过渡策略 外部废气再循环 HC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PSO的直流真空断路器换流回路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晓明 李培源 +2 位作者 姜文涛 李龙女 朱高嘉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2-576,共5页
对于机械式直流真空断路器(direct current vacuum circuit break,DC VCB),需引入换流回路制造人工电流零点,以实现故障开断。以30 kV/8 kA直流断路器用换流回路为研究对象,计及换流电感、换流电容以及换流电容预充电电压的共同作用,采... 对于机械式直流真空断路器(direct current vacuum circuit break,DC VCB),需引入换流回路制造人工电流零点,以实现故障开断。以30 kV/8 kA直流断路器用换流回路为研究对象,计及换流电感、换流电容以及换流电容预充电电压的共同作用,采用快速非支配排序粒子群多目标优化算法(non-dominat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NSPSO),考虑弧后鞘层厚度和真空间隙击穿距离之间的竞争关系,以换流电容值和其预充电电压尽可能同时达到最小值为设计目标,对换流回路参数群组进行多目标设计,研究换流回路的拓扑设计与参数选取对换流频率、零区电流与电压变化率的作用与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单目标优化仿真结果,采用此多目标设计有利于解决直流断路器开断性能与设计成本之间的矛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VCB 换流回路 连续过渡模型 开断性能 NSP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重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前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敏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33,共6页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品质 儿童思维发展 儿童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培养 结构与功能 连续过渡 中介性 条件反射 过渡水平 逻辑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真空断路器换流频率对开断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臧艺娜 石晶 陈红坤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380,共7页
直流断路器作为提高直流输电可靠性、灵活性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极具研究意义的关键技术。为给机械式直流断路器的振荡回路参数设计提供指导,有必要研究换流频率不同时的介质恢复过程以及开断特性。本文对真空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过程分阶... 直流断路器作为提高直流输电可靠性、灵活性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极具研究意义的关键技术。为给机械式直流断路器的振荡回路参数设计提供指导,有必要研究换流频率不同时的介质恢复过程以及开断特性。本文对真空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过程分阶段进行分析,提出了鞘层预备阶段的概念,给出了鞘层预备阶段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了鞘层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来研究真空断路器换流频率对开断能力的影响,得到换流频率对开断极限电流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断路器 中频开断能力 连续过渡模型介质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