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虫连续培养稀释率的研究
1
作者 杨家新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16,共2页
报道了褶皱臂尾轮虫连续培养的培养液和藻类稀释率。结果显示:在不添加藻类时,稀释率为50%时种群能维持较长的高峰期(5d),且种群密度超过200个/mL的时间维持7d。连续培养过程,介质中NO3-N、PO4-P总体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轮虫 连续培养稀释 培养液 藻类稀释 种群密度 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生物细胞梯度稀释分离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娟 蓝英 +2 位作者 潘迎捷 赵勇 张炜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97-102,共6页
随着微流控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化的微流控芯片在满足实验高通量的同时,还在微生物细胞分离领域呈现出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了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玻片为材料的细菌细胞梯度稀释分离芯片。该芯片的核心是通... 随着微流控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化的微流控芯片在满足实验高通量的同时,还在微生物细胞分离领域呈现出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了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玻片为材料的细菌细胞梯度稀释分离芯片。该芯片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梯度网络来实现对细菌悬液的连续稀释,最终被分离的细菌细胞进入通道末端的存储孔内。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分离出的最少细菌细胞数低于10个。此芯片平台操作简单、耗时短、成本低,为微生物单细胞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微生物细胞分离 连续梯度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的抑菌效应及其药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袁剑刚 刘昕 汤展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2-84,共3页
采用MTT法和培养板连续稀释法研究了橄榄对几种常见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效应,并对其药效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橄榄对所试菌株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黄酮类物质及没食子酸可能是其抑菌防腐的主要药效成分。
关键词 橄榄 MTTI地 培养板连续稀释 抑菌作用 药效成分 食品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菊洗剂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广求 刘文 +2 位作者 谭璐 张为 王树平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研究参菊洗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培养液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与市售某妇科洗液比较抑菌作用。结果参菊洗剂对5种病原菌株的... 目的研究参菊洗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培养液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与市售某妇科洗液比较抑菌作用。结果参菊洗剂对5种病原菌株的抑菌作用明显优于相同浓度的市售某妇科洗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菊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的MIC分别为33.75,67.50,67.50,67.50,33.75 mg·m L-1;参菊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的MBC分别为33.75,67.50,67.50,135.00,33.75 mg·m L-1。结论参菊洗剂具有较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菊洗剂 琼脂扩散纸片法 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 琼脂培养液平板法 抑菌作用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提取液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梁晓华 梁晓东 +2 位作者 徐成东 范树国 杨应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6-118,共3页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平板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对紫茎泽兰石油醚提取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提取液对供试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的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肝菌&...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平板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对紫茎泽兰石油醚提取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提取液对供试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的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肝菌>枯草芽孢杆菌.因此,紫茎泽兰提取液在抑菌方面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提取液 纸片琼脂扩散法 平板培养基连续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脂搽剂体外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陶开春 朱育凤 居文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1-401,共1页
关键词 皮脂搽剂 试管连续稀释 体外抗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体外抗霉菌及抑菌实验研究
7
作者 王莘 王彬彬 +1 位作者 陈薇 王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5-,共1页
关键词 抑菌实验 复方中药 阴道白色念珠菌 连续稀释 最低抑菌浓度 抗菌作用 中药组方 琼脂稀释 沙氏葡萄糖琼脂 液体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糖化复合菌系的筛选方法及糖化效果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冰 徐诚蛟 王爱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1-944,共4页
为了获得能够直接降解秸秆积累还原糖的复合菌系,并评价其产糖能力,采用连续稀释转接的方法进行复合菌系的富集筛选.同时,提出利用分室同步糖化发酵产氢培养的方法,将降解秸秆复合菌系与高效产氢菌株分室培养,以产氢所消耗还原糖量,推... 为了获得能够直接降解秸秆积累还原糖的复合菌系,并评价其产糖能力,采用连续稀释转接的方法进行复合菌系的富集筛选.同时,提出利用分室同步糖化发酵产氢培养的方法,将降解秸秆复合菌系与高效产氢菌株分室培养,以产氢所消耗还原糖量,推算复合菌系的产糖能力,以此作为评价复合菌系糖化效果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连续稀释转接法,筛选得到糖化效果较好的复合菌系JY665,菌体产氢量与所消耗还原糖量可拟合为二次曲线,通过计算得到复合菌系产糖能力达到0.5150g/g秸秆,秸秆降解率达到6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 连续稀释 复合菌系 评价 同步糖化发酵 产氢 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参数不同测量方法的可靠性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春丽 管丽华 +4 位作者 张晓春 周达新 王璐 潘文志 陈海燕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7-732,共6页
目的应用不同方法测量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参数,评价VigilanceⅡ系统连续热稀释法、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法预测肺总阻力(total pulmonary resistance,TPR)的可靠性,并评价TTE测量肺动脉压的临床价值。... 目的应用不同方法测量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参数,评价VigilanceⅡ系统连续热稀释法、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法预测肺总阻力(total pulmonary resistance,TPR)的可靠性,并评价TTE测量肺动脉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21例有心内分流,17例无心内分流)的TTE及右心导管测量肺循环参数,同时应用VigilanceⅡ系统连续热稀释法、Fick法、TTE法测量TPR,并进行回归相关分析。结果热稀释法、TTE法与Fick法所测量的TPR值之间均有相关性,无心内分流患者的相关性高于有心内分流患者,有心内分流患者TTE法与Fick法测量值之间线性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及无心内分流患者热稀释法、TTE法测得的TPR与Fick法测量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TTE与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值之间有相关性,无心内分流患者之间的相关性高于有心内分流患者。结论 VigilanceⅡ系统连续热稀释法可精确估测无心内分流患者的TPR;TTE能够很好地估测肺动脉压力,可以作为估测无心内分流患者TPR的一种方法,但估测有心内分流患者TPR时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图 VigilanceⅡ系统 连续稀释 Fick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克患者PiCCO监测的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珊珊 陈淑兰 刘刚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4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休克患者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在股动脉放置1条PiCCO专用监测导管,通过换能器与带有PiCCO模块的心电监护仪连接,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心输...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休克患者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在股动脉放置1条PiCCO专用监测导管,通过换能器与带有PiCCO模块的心电监护仪连接,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和股动脉血压,经计算机分析,自动得出一系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重要参数。结果 12例患者通过早期采用PiCCO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均未出现并发症,除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1例均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结论对休克患者早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进行循环支持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Verotox-F法检测大肠杆菌Vero毒素
11
作者 李凯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9年第15期8-8,共1页
加拿大研究人员比较了一种商品微量板胶乳凝集法(Verotox-F)与Veto细胞毒素(VT)。研究了68个VT阳性大肠杆菌株和104个VT阴性株的培养滤液。68个VT阳性分离物毒素表型和基因型为只有VT1(18株)、VT2和1或VT2(33株)和VT1加VT2(17株)。Verot... 加拿大研究人员比较了一种商品微量板胶乳凝集法(Verotox-F)与Veto细胞毒素(VT)。研究了68个VT阳性大肠杆菌株和104个VT阴性株的培养滤液。68个VT阳性分离物毒素表型和基因型为只有VT1(18株)、VT2和1或VT2(33株)和VT1加VT2(17株)。Verotox-F测定包括将连续稀释的培养滤液与等容量用抗VT1抗体或抗VT2抗体致敏的胶乳颗粒在96孔微量滴定板中孵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 培养滤液 Vero毒素 胶乳凝集法 微量滴定板 细胞毒素 交叉反应 基因型 连续稀释 微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O监测技术用于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0
12
作者 傅彦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技术在重度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例重度烧伤患者行PICCO技术监测,做好PICCO置管前准备,置管配合,置管后做好导管护理、PICCO校正、预防感染等。结果 5... 目的探讨采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技术在重度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例重度烧伤患者行PICCO技术监测,做好PICCO置管前准备,置管配合,置管后做好导管护理、PICCO校正、预防感染等。结果 5例监测5~10 d,依据监测结果调整补液计划。拔管后,5例患者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进行PICCO监测,以及做好各项护理,有利于针对性治疗和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 监测技术 血流动力学 容量监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