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柔直用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多场耦合特性及影响研究综述
- 1
-
-
作者
张波
易承乾
药育帆
贾华
盖斌
-
机构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19-2233,共1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B2401505)。
-
文摘
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配套设备之一的大容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在连续充放电等宽频暂态过程中,端口电流发生快速变化。导致电容器内部电流分布不均匀,影响内部多物理场分布和稳定运行。该文分析了柔直用金属化薄膜电容器面对的频率范围,介绍了电容器宽频计算模型、内部多物理场分布(电场、温度和应力)以及电流冲击对电容器性能影响的主要研究进展。发现开发性能良好的电容器不仅需要提升材料性能,还需要关注电容器分析与设计技术。最后,从设计和应用的角度对提升电容器性能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展望。
-
关键词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连续电流脉冲
多尺度计算
宽频模型
多物理场分布
性能劣化
-
Keywords
metallized film capacitors
continuous current pulse
multiscale calculation
wideband model
multi-physics field distribution
performance deterioration
-
分类号
TM53
[电气工程—电器]
-
-
题名2008—2014年广东人工触发闪电电流特征
被引量:20
- 2
-
-
作者
张义军
张阳
郑栋
谢盟
陈绍东
颜旭
-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
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
四川省防雷中心
-
出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04-3414,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500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4CB441406
+2 种基金
2014CB44140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13Z006
2015Z006)~~
-
文摘
闪电电流数据对雷电物理研究和雷电防护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相比自然闪电电流难以直接精确测量,人工触发闪电技术是获得精确可靠雷电流信息的有效途径。为此,统计分析了2008—2014年广东野外雷电综合观测试验39次人工触发闪电中测量得到的106次回击(RS)、70次连续电流(CC)、374次M分量、32次初始连续电流(ICC)以及528次初始连续电流脉冲(ICCP),并和国内外相关结果进行了对比。给出了人工触发闪电各个子放电过程的详细电流特征,包括几何平均值、上升沿时间、上升沿陡度、半峰值宽度、转移电荷等。比较结果表明:广东试验测得回击峰值电流的几何平均值强于加拿大CN塔上行负极性闪电;相比Florida人工触发闪电,广东试验测得ICC转移电荷量更大,平均电流强度更强,但持续时间接近,典型参数特征的统计结果在同一量级;高建筑物上行闪电的ICC脉冲具有更大的电流幅度、更短上升时间、更短的半峰宽度以及持续时间。试验结果显示:M分量幅值是ICC脉冲的3倍,上升时间和半峰宽约为ICC脉冲的1/2,且转移电荷量高于ICC脉冲;存在部分M分量,相比通常的M分量和ICCP,它们幅值较大、上升时间较短、半峰值宽度较窄、转移电荷量较大。
-
关键词
人工触发闪电
电流
回击
M分量
初始连续电流
初始连续电流脉冲
-
Keywords
triggered lightrmg
current
return stroke
M component
initial continuous current
initial continuous current pulse
-
分类号
P427.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触发闪电环境下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特征分析
- 3
-
-
作者
张鹃
王孝波
颜旭
陈绍东
-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门市气象局
广州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6,共9页
-
文摘
基于触发闪电技术,研究了2019年夏季8次触发闪电44次回击、5次初始连续电流脉冲(ICCP)和24次M分量对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探索了冲击接地电阻随雷电流注入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闪电放电ICCP、M分量和回击过程冲击接地电阻均小于工频接地电阻,ICCP和叠加在回击回落之后连续电流上的M分量冲击接地电阻略大于回击过程,平均值分别为11.2Ω和10.8Ω。叠加在回击下降沿上的M分量冲击接地电阻平均值7.8Ω,明显小于回击过程,最小值可达2.4Ω。ICCP和M分量冲击接地电阻随电流增加而减小,回击过程与电流峰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叠加在回击下降沿上的M分量冲击接地电阻随雷电流峰值、背景电流值的增加呈指数衰减关系,还与之前回击电流峰值成一定的反比例关系。随着闪电回击电流的注入,冲击接地电阻呈现动态变化过程,小电流在回击峰值下降后出现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大电流在回击峰值下降后出现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闪电不同物理过程火花和电感效应的作用是不同的,两者共同作用决定了土壤的电离程度,从而决定了冲击接地电阻的大小和变化。
-
关键词
人工触发闪电
回击
初始连续电流脉冲
M分量
冲击接地电阻
-
Keywords
artificially triggered lightning
return stroke
initial continuous current pulse
M-component
impulse grounding resistance
-
分类号
P4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