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下非正交多址接入上行传输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夕予 许晓明 陈亚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95-2801,共7页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允许多个发送方共用同一个资源块,接收方通过连续干扰消除(SIC)解码出不同发送方的信息。然而,目前针对NOMA系统的研究大多基于理想SIC的假设,而没有考虑非理想SIC对系统性能带来的影响。针对此问题,该文在非理...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允许多个发送方共用同一个资源块,接收方通过连续干扰消除(SIC)解码出不同发送方的信息。然而,目前针对NOMA系统的研究大多基于理想SIC的假设,而没有考虑非理想SIC对系统性能带来的影响。针对此问题,该文在非理想SIC的假设下,针对单小区上行NOMA系统提出一套性能分析框架。首先,采用二项式点过程(BPP)对上行NOMA系统中基站和用户设备的空间分布进行建模。基于此模型,采用基于大尺度衰落的干扰消除顺序,对干扰消除的误差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基于随机几何理论和次序统计理论,推导出距基站由近至远次序为k的用户设备的覆盖概率,并采用平均覆盖概率衡量整个NOMA传输系统的可靠性。理论和仿真结果分析了远近次序、基站半径和发射功率等系统参数对传输可靠性的影响,并验证了理论推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连续干扰消除 上行传输 覆盖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干扰消除的毫米波MIMO系统混合预编码算法 被引量:9
2
作者 解培中 孙锐 李汀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9-416,共8页
该文研究多用户毫米波MIMO系统的混合模数预编码器和合并器设计。针对因信号传播漫散射造成的多用户间信号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干扰消除(SIC)的鲁棒混合预编码算法。首先对信道矩阵进行正交分解,以消除来自已知用户信号的干扰,从... 该文研究多用户毫米波MIMO系统的混合模数预编码器和合并器设计。针对因信号传播漫散射造成的多用户间信号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干扰消除(SIC)的鲁棒混合预编码算法。首先对信道矩阵进行正交分解,以消除来自已知用户信号的干扰,从而将含有非凸约束的多用户链路优化问题分解为多个单用户链路优化问题。然后采用相位提取算法逐个求解每个用户的最优传输链路,并结合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求得多用户混合预编码矩阵。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混合预编码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强干扰环境下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系统 毫米波 混合预编码 连续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束成形辅助的连续干扰消除OFDMA初始测距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夏玉杰 任光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84,154,共7页
针对影响正交频分多址(OFDMA)网络中初始测距系统性能的多径信道频率选择性和多用户接入干扰(MAI)的问题,利用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的智能天线,提出一种新的波束成形辅助的多用户连续干扰消除初始测距算法.所提算法通过一组波束成形矢... 针对影响正交频分多址(OFDMA)网络中初始测距系统性能的多径信道频率选择性和多用户接入干扰(MAI)的问题,利用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的智能天线,提出一种新的波束成形辅助的多用户连续干扰消除初始测距算法.所提算法通过一组波束成形矢量,从空间上将一个小区分成若干个小的测距区域,抑制了其他小区域中测距用户的干扰,提高了每个小区域中测距用户的信噪干扰比.在每个小测距区域中,采用简化的连续干扰消除方法和自适应门限进行多用户测距码检测和时偏估计.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连续多用户检测干扰抵消(SMUD)算法相比,在15个测距用户和SNR为-6dB时,所提出的算法比SMUD算法的正确检测概率提高了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多址(OFDMA) 波束成形 初始测距 连续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BLAST系统中基于子空间跟踪的自适应连续干扰消除接收机设计
4
作者 王会琦 吕王勇 +1 位作者 马洪 周永道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8-153,共6页
V-BLAST系统中,当存在信道估计误差时,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的传统连续干扰消除(SIC)检测器检测性能较差,同时运算量也相对较高。针对这些缺陷,通过利用子空间跟踪算法和Hermitian矩阵扰动理论,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混合SIC检测算法及... V-BLAST系统中,当存在信道估计误差时,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的传统连续干扰消除(SIC)检测器检测性能较差,同时运算量也相对较高。针对这些缺陷,通过利用子空间跟踪算法和Hermitian矩阵扰动理论,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混合SIC检测算法及其对应的最优检测顺序。最后的模拟结果显示这种算法不仅提高了检测性能,同时对信道估计误差也有一定的免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检测 多输入多输出 连续干扰消除 信道估计 子空间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干扰消除的超奈奎斯特信号迭代接收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浩 邓平 +1 位作者 程远瑶 刘文超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52-1057,共6页
为了消除超奈奎斯特(FTN)调制技术引入的干扰,设计了基于连续干扰消除(SIC)的Turbo迭代均衡接收机。对于单载波FTN系统,首先建立了FTN信号等效模型,然后接收机根据等效模型和译码器输出的软信息重建干扰,并通过多次连续干扰消除和译码... 为了消除超奈奎斯特(FTN)调制技术引入的干扰,设计了基于连续干扰消除(SIC)的Turbo迭代均衡接收机。对于单载波FTN系统,首先建立了FTN信号等效模型,然后接收机根据等效模型和译码器输出的软信息重建干扰,并通过多次连续干扰消除和译码逐步消除,具有较低的复杂度。同样地,在多载波FTN系统中,根据译码器输出的软信息和成型脉冲的时频特性重建引入的干扰并通过多次迭代给予消除。仿真表明,在加速因子不是太小时,基于SIC-Turbo均衡的接收机能够有效消除干扰,可获得近似正交传输时的误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奈奎斯特 连续干扰消除 TURBO均衡 正交频分复用 偏移正交振幅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簇间干扰消除的静态基站协作策略
6
作者 孙丽楠 张中兆 +1 位作者 沙学军 蒋释琳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5-700,共6页
在分析了上行链路静态分簇基站协作策略及动态分簇基站协作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簇间干扰消除的静态基站协作策略。运用此策略时,协作基站采用线性波束成型或连续干扰消除技术,对邻簇的边缘用户进行干扰抑制,有效地消除簇间... 在分析了上行链路静态分簇基站协作策略及动态分簇基站协作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簇间干扰消除的静态基站协作策略。运用此策略时,协作基站采用线性波束成型或连续干扰消除技术,对邻簇的边缘用户进行干扰抑制,有效地消除簇间干扰;对簇内用户采用线性波束成型,抑制簇内多用户间的干扰。仿真表明,此策略性能优于单小区处理策略和静态分簇策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出动态分簇策略,有效地消除了小区间干扰,改善了用户公平性,提高了频谱效率,同时减少了动态分簇策略所需的算法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站协作 静态分簇 动态分簇 线性波束成型 连续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预编码的超奈奎斯特系统残余干扰消除算法
7
作者 邱壮彬 彭端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7-433,共7页
超奈奎斯特(Faster-Than-Nyquist,FTN)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传输系统的频谱效率,然而代价是引入了严重的码间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在基于Ungerboeck模型的FTN系统中的发送端使用TH预编码(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T... 超奈奎斯特(Faster-Than-Nyquist,FTN)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传输系统的频谱效率,然而代价是引入了严重的码间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在基于Ungerboeck模型的FTN系统中的发送端使用TH预编码(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THP)并不能完全有效消除FTN系统所引入的ISI,会存在残余ISI。对此,针对FTN系统中的残余干扰提出了两种接收端检测算法,分别是基于后向串行干扰消除(Backward Seri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BSIC)的无迭代检测算法和基于连续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的Turbo迭代均衡改进算法,并通过蒙特卡洛方法寻找最优的扩展取模间隔。计算机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扩展取模间隔下,两种接收端检测算法在FTN系统的加速因子为0.8和0.9时均能有效消除FTN技术所引入的ISI,其误码率趋近于奈奎斯特正交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奈奎斯特系统(FTN) TH预编码(THP) 连续干扰消除(SIC) TURBO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均匀量化的极化码SCL译码器FPGA实现
8
作者 魏少圣 熊启金 +1 位作者 郑绍华 陈平平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0-1208,共9页
针对现有均匀量化的连续消除列表(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SCL)译码算法中存储资源消耗大、布线延迟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5 bit非均匀量化方案的SCL译码算法。该算法保留均匀量化中的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迭... 针对现有均匀量化的连续消除列表(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SCL)译码算法中存储资源消耗大、布线延迟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5 bit非均匀量化方案的SCL译码算法。该算法保留均匀量化中的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迭代计算方法,采用5 bit非均匀量化LLR,在LLR计算模块中设计查找表(Look-Up-Table,LUT)转为6 bit均匀量化LLR用于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5 bit非均匀量化SCL译码相比于6 bit均匀量化SCL译码器,在码率R=1/2、列表宽度L=2和L=4时,误帧率(Frame Erasure Rate,FER)性能损失在0.1 dB以内。在硬件资源消耗方面,与6 bit均匀量化译码器相比,5 bit非均匀量化方案译码器在L=2时触发器(Flip-Flop,FF)和块随机存取存储器(Block Random Access Memory,BRAM)存储资源消耗分别减少了10.9%和22%,吞吐量增加了24%;L=4时FF和BRAM分别减少了10%和18.1%,吞吐量增加了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码 连续消除列表译码 非均匀量化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户全双工协作PNOMA系统非正交率控制及功率分配优化算法
9
作者 申滨 张楠 董坤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2-1851,共10页
传统NOMA系统远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在时频资源上信号完全重叠,以期获得最高的频率利用率,但其中UE之间的干扰也成为核心问题之一.部分NOMA(Partial NOMA,PNOMA)系统由于仅在部分频段实现NOMA共存,因此可以优化协调UE之... 传统NOMA系统远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在时频资源上信号完全重叠,以期获得最高的频率利用率,但其中UE之间的干扰也成为核心问题之一.部分NOMA(Partial NOMA,PNOMA)系统由于仅在部分频段实现NOMA共存,因此可以优化协调UE之间的干扰.相较于传统NOMA系统,PNOMA系统能够极大地降低非理想连续干扰相消(imperfect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ipSIC)对于系统和速率的消极影响.基于全双工协作NOMA(Full Duplex Cooperative NOMA,FD-CNOMA)系统和PNOMA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全双工协作部分NOMA(FDCPNOMA)方案以优化UE之间干扰,提高系统可达速率.考虑由一个基站和若干个远近UE构成的FD-CPNOMA系统,针对实际中存在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问题,本文给出了UE配对、非正交率控制及功率分配的优化算法,并推导了此模型下UE中断概率闭式解.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UE配对方案性能优于其他三种配对方案,所提出的PNOMA系统最大可达速率均优于相应的传统NOMA系统,提出的FD-CPNOMA系统在低信噪比下的最大可达速率比半双工协作部分NOMA(HD-CPNOMA)系统和PNOMA系统分别高出95.42%、44.06%,并且在高信噪比下可以较好地实现UE间公平性和平均可达速率的折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CPNOMA 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 UE配对 功率分配 中断概率 平均可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IC-CDM的低复杂度混合波束赋形方案
10
作者 周围 贺凡 +2 位作者 廖先平 黎婧怡 杨秋艳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9-435,共7页
为了平衡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性能和硬件开销,降低系统功耗,以频谱效率为优化目标,在部分连接结构下提出了一种收发端联合设计的低复杂度混合波束赋形方案。首先,基于连续干扰消除将原始优化问题转化为多个子阵的速率优化问... 为了平衡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性能和硬件开销,降低系统功耗,以频谱效率为优化目标,在部分连接结构下提出了一种收发端联合设计的低复杂度混合波束赋形方案。首先,基于连续干扰消除将原始优化问题转化为多个子阵的速率优化问题;然后,利用坐标下降法完成模拟波束赋形矩阵设计;最后,引入等效信道矩阵大幅降低矩阵维度,再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数字波束赋形矩阵。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系统功耗降低的同时保持了较优的性能,且性能逼近部分连接结构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大规模MIMO 混合波束赋形 坐标下降法(CDM) 连续干扰消除(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复杂度单载波时域均衡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世文 官沛雯 +2 位作者 彭丞佐 邓训喆 安振宇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182,共13页
由于卫星通信体制的约束,接收机信号处理在时域进行,致使传统信道均衡算法面临高维矩阵求逆困境。充分利用Toeplitz矩阵的特殊结构和连续干扰消除思想,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单载波时域均衡算法,将高维信道均衡系统转换成多个低维信道均衡... 由于卫星通信体制的约束,接收机信号处理在时域进行,致使传统信道均衡算法面临高维矩阵求逆困境。充分利用Toeplitz矩阵的特殊结构和连续干扰消除思想,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单载波时域均衡算法,将高维信道均衡系统转换成多个低维信道均衡系统,依次对低维信道均衡系统进行均衡,从而避免对高维矩阵求逆操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信道均衡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以更低的计算复杂度实现更相近甚至更优的误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单载波时域均衡 TOEPLITZ矩阵 连续干扰消除 高维矩阵求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理论、应用与未来方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子一 余凯欣 +2 位作者 吕璐 杨龙 刘在祥 《移动通信》 2024年第10期127-135,共9页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NOMA作为解决6G关键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讨论。与传统正交多址接入方案相比,NOMA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非正交资源分配服务更多数量的用户,并通过干扰消除技术抵消用户间干扰...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NOMA作为解决6G关键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讨论。与传统正交多址接入方案相比,NOMA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非正交资源分配服务更多数量的用户,并通过干扰消除技术抵消用户间干扰的影响。首先介绍了NOMA的基本理论,然后讨论了6G场景下NOMA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实现情况,最后对NOMA的应用场景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描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连续干扰消除 无线通信 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解码方案下的星地融合网络混合多址接入性能分析
13
作者 戴叶玲 郭焱 +3 位作者 朱丽文 刘笑宇 丁昌峰 林敏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28-3536,共9页
该文针对地面中继辅助的星地融合网络(ISTNs),分析了卫星采用不同解码方案时系统性能的差异。首先,提出一种新颖的用户配对方案,通过位置信息将卫星波束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用户分为若干个组。接着,为了提高传输可靠性以及频谱利用率,用户... 该文针对地面中继辅助的星地融合网络(ISTNs),分析了卫星采用不同解码方案时系统性能的差异。首先,提出一种新颖的用户配对方案,通过位置信息将卫星波束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用户分为若干个组。接着,为了提高传输可靠性以及频谱利用率,用户采用混合多址接入技术与卫星进行通信。进一步,在考虑用户-地面中继链路服从Nakagami-m分布,地面中继-卫星链路服从相关阴影莱斯分布的情况下,分别推导出基于连续干扰消除(SIC)和联合解码(JD)两种解码方案的系统中断概率和吞吐量的闭合表达式。最后,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方案相比正交多址(OMA)方案的优越性,并揭示了JD解码技术在ISTNs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地融合网络 用户配对方案 混合多址接入 连续干扰消除 联合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CRC-SCL的极化码译码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天光 杜江 郑郁正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2,46,共5页
PC(极化码)是一种能够达到香农极限的纠错编码技术。经过近几年的研究,许多高性能的译码算法相继被提出。文章从传统的SC(连续消除)译码算法入手,详细研究了算法原理和结构。为了提高极化码的译码性能,提出了CRC(循环冗余校验码)辅助的S... PC(极化码)是一种能够达到香农极限的纠错编码技术。经过近几年的研究,许多高性能的译码算法相继被提出。文章从传统的SC(连续消除)译码算法入手,详细研究了算法原理和结构。为了提高极化码的译码性能,提出了CRC(循环冗余校验码)辅助的SCL(序列连续消除)算法,同时引入了LC(懒惰的复制)算法来降低算法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CRC-SCL算法与SC算法相比,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码 连续消除 序列连续消除 懒惰的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码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荣科 孙贺 +1 位作者 冯宝平 孔玲 《遥测遥控》 2020年第4期2-17,共16页
信道编码(纠错编码)是可靠通信的基础。极化码是第一种被理论证明可以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具有可实用的线性编译码复杂度以及优良的检纠错性能。得益于极化码在复杂度与性能方面的独特优势,极化码在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通信、... 信道编码(纠错编码)是可靠通信的基础。极化码是第一种被理论证明可以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具有可实用的线性编译码复杂度以及优良的检纠错性能。得益于极化码在复杂度与性能方面的独特优势,极化码在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深空探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极化码被正式应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极化码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展。结合所在团队的研究,针对极化码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对极化码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总结,并对极化码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码 容量可达 连续消除译码 航空航天 无线通信 5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预测的极化码路径移位SCL译码算法
16
作者 田浩 吴晓富 张索非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3年第6期1088-1094,共7页
极化码短码在连续相消列表(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 SCL)译码算法下的性能取决于列表路径数L的大小,L足够大时,能有效逼近最大似然译码的性能。然而,SCL-L译码器的实现复杂度随L呈线性增长,这使得设计高效的SCL译码器非常具有挑... 极化码短码在连续相消列表(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 SCL)译码算法下的性能取决于列表路径数L的大小,L足够大时,能有效逼近最大似然译码的性能。然而,SCL-L译码器的实现复杂度随L呈线性增长,这使得设计高效的SCL译码器非常具有挑战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预测的路径移位SCL译码算法,该算法采用L值较小的SCL-L译码,通过启动最多两次SCL-L来有效提高译码性能。当第一次SCL-L译码失败时,利用深度神经网络预测出SCL译码路径首次丢失(正确路径被排除出存活的L个列表路径)的错误节点位置,重新启动一次具有路径移位功能的SCL-L译码,该路径移位SCL译码在预测的错误节点位置处对原SCL-L的L条存活路径进行移位,即选择原来被抛弃的L条路径作为存活路径。以码率为1/2的循环校验级联极化码(128,64+8)(8位CRC校验)为例,所提出的路径移位SCl-32译码算法通过最多启动两次SCl-32译码即可有效逼近SCl-128译码器的性能,并已逼近该短码的有限长理论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码 连续消除列表译码 深度学习 路径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润滑油酸值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瑜 吴迪 +2 位作者 何勇 谈黎虹 蒋璐璐 《红外》 CAS 2011年第12期39-44,共6页
研究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润滑油酸值无损检测方法。获得了润滑油在475~975 nm范围内的可见-近红外光谱。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并通过将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UVE)与连续投影算法(SPA)相... 研究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润滑油酸值无损检测方法。获得了润滑油在475~975 nm范围内的可见-近红外光谱。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并通过将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UVE)与连续投影算法(SPA)相结合进行光谱有效波长选取。通过UVE-SPA法进行变量选择计算,最终将原始光谱所包含的500个光谱变量减少到了8个(分别为489 nm、553 nm、591 nm、874nm、893 nm、910 nm、935 nm和951 nm)。基于这8个变量建立的LS-SVM模型获得了预测集确定系数为0.9546、误差均方根为0.0081和剩余预测残差为4.5663的预测结果,说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润滑油酸值无损检测。与酸值测定标准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无损和成本低等优点。同时,UVE-SPA法是一种有效的光谱变量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润滑油 酸值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无信息变量消除-连续投影算法(UVE-S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窃听者的协作中继NOMA系统安全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继荣 刘玉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9-28,共10页
在不完全信道状态信息和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条件下对存在窃听者的非正交多址系统安全性能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个存在窃听者的解码转发中继辅助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Decode and Forward Cooperative Relay 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 在不完全信道状态信息和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条件下对存在窃听者的非正交多址系统安全性能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个存在窃听者的解码转发中继辅助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Decode and Forward Cooperative Relay 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with Eavesdropper,DFCR-E-NOMA)。在该系统中,分析了在不完全的信道状态信息和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同时存在的条件下系统的安全性能,利用中断概率和截获概率表征系统的安全性能,通过蒙特卡罗模拟仿真分析了功率分配系数、信道估计误差对所提系统性能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在信道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可通过设置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基站或中继处选择合适的功率分配系数能够有效降低窃听者的截获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信道状态信息 连续干扰消除 协作中继 中断概率 截获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编码的空间调制系统设计
19
作者 陈发堂 张丁全 冯永帅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8-91,共4页
空间调制(SM)作为一种新颖的多天线传输方案,独创性地将输入比特与发射天线序号构成一种映射关系,用来承载一定的发送信息。但该方案通过单层调制模式将发送比特映射到均匀分布的信号星座点上,极大地限制了系统性能的提升。在星座点映... 空间调制(SM)作为一种新颖的多天线传输方案,独创性地将输入比特与发射天线序号构成一种映射关系,用来承载一定的发送信息。但该方案通过单层调制模式将发送比特映射到均匀分布的信号星座点上,极大地限制了系统性能的提升。在星座点映射上采用分层编码调制(SCM)技术,满足了同一传输时隙上不同数据业务的不同服务质量(Qo S)要求,并有效提升系统性能。基于SCM的原理,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的检测性能近似最大似然(ML),且接收端复杂度随调制阶数呈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调制 分层编码调制 信号检测 连续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噪声和NOMA安全传输策略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喜珠 李琦琦 冯友宏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1-77,共7页
物理层安全技术利用无线信道特征来实现信息的安全通信,有效克服了传统安全技术依赖于窃听者有限计算能力的缺陷。此外,由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MA)满足多用户同时接入,大大提高了频谱效率而备受关注。针对下行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 物理层安全技术利用无线信道特征来实现信息的安全通信,有效克服了传统安全技术依赖于窃听者有限计算能力的缺陷。此外,由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MA)满足多用户同时接入,大大提高了频谱效率而备受关注。针对下行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的安全和速率(SSR)最大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噪声(AN)的NOMA波束成形方案;构建了满足用户最小安全中断概率的约束条件下的SSR最大化问题,并确定最优传输参数闭合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优于传统的基于AN的正交多址方案和没有AN的NOMA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安全和速率最大化 物理层安全 安全中断概率 连续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