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螺旋连续浸取硫化钡黑灰中间试验
1
作者 杜成惠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3-15,共3页
采用内螺旋无级浸取洗涤技术应用到硫化钡黑灰浸取工业上是完全可行的。这项技术在工艺原理上近似绞龙浸取,但又不研磨物料,残渣带损低,钡渣洗涤效果好等特点。
关键词 硫化钡 浸取 黑灰 内螺旋 连续浸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连续逆流浸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玉德 曹雁平 +4 位作者 夏阁堂 孙威 宋振鑫 胡芳芳 田登岭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10-13,共4页
针对间歇法提取红茶的效率低、浓度低、利用率差的问题,采用L型螺旋式连续浸取器对红茶连续逆流浸取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对实验结果分析,在浸汁浓度、浸取率和浸取效率(浸取能力值F.E.A)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与两浸法浸取工艺相对... 针对间歇法提取红茶的效率低、浓度低、利用率差的问题,采用L型螺旋式连续浸取器对红茶连续逆流浸取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对实验结果分析,在浸汁浓度、浸取率和浸取效率(浸取能力值F.E.A)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与两浸法浸取工艺相对比,得到了最优的浸取条件。浸取温度为85~95℃,浸取时间为33min,水茶比为8.2时,浸汁浓度为0.046kg/L,浸取率为78.4%,F.E.A为0.99g/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连续逆流浸取工艺 L型螺旋式连续浸取 浸取条件 浸取 茶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振荡器在连续逆流螺旋浸取设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玉德 曹雁平 张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9-261,共3页
连续逆流螺旋多频超声波浸取设备通过将连续逆流浸取原理和超声波提取技术相结合,利用螺旋输送器和超声波振荡器,在连续送料期间,在多频超声波的作用下对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浸取。实验表明,该设备具有浸取效率高、浸取时间短的特点,... 连续逆流螺旋多频超声波浸取设备通过将连续逆流浸取原理和超声波提取技术相结合,利用螺旋输送器和超声波振荡器,在连续送料期间,在多频超声波的作用下对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浸取。实验表明,该设备具有浸取效率高、浸取时间短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对植物资源中有效成分的快速浸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逆流浸取 超声波浸取 螺旋 浸取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有效成分的连续逆流浸取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程伟 曹雁平 +1 位作者 张慧 王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16-620,共5页
本实验阐述了连续逆流浸取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槽式、螺旋式、折流式连续逆流浸取设备和连续逆流浸取技术浸取果实类和叶类有效成分的研究现状,最后讨论了逆流浸取技术与微波浸取技术、超声浸取技术的联用情况,并提出了将多频组合超声浸... 本实验阐述了连续逆流浸取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槽式、螺旋式、折流式连续逆流浸取设备和连续逆流浸取技术浸取果实类和叶类有效成分的研究现状,最后讨论了逆流浸取技术与微波浸取技术、超声浸取技术的联用情况,并提出了将多频组合超声浸取技术与连续逆流浸取技术相结合,微波浸取技术与连续逆流浸取技术相结合以及超声、微波、连续逆流三种浸取技术同时相结合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逆流浸取 设备 植物成分 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L型螺旋浸取器对绿茶进行连续逆流浸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曹雁平 刘玉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3-46,共4页
用L型螺旋式连续逆流浸取器研究了绿茶连续逆流浸取的工艺,并与两浸法间歇浸取工艺相对比,并在浸汁浓度、浸取率、浸取效率(用浸取能力值,F.E.A)和风味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浸取温度85℃、浸取时间27.0min、水茶比为8.3的浸取条件下,连... 用L型螺旋式连续逆流浸取器研究了绿茶连续逆流浸取的工艺,并与两浸法间歇浸取工艺相对比,并在浸汁浓度、浸取率、浸取效率(用浸取能力值,F.E.A)和风味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浸取温度85℃、浸取时间27.0min、水茶比为8.3的浸取条件下,连续逆流浸取的浸汁浓度为0.064kg/L、浸取率为83.2%、F.E.A为0.92g/L·min,浸汁风味与日常冲调绿茶相近,是间歇浸取工艺浸汁浓度的4.3倍、浸取率提高30%、浸取效率提高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连续逆流浸取工艺 L型螺旋浸取 茶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超声连续逆流浸取黄芩中的黄芩苷 被引量:4
6
作者 曹雁平 程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9-222,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单频、双频交变和双频复合超声连续逆流浸取黄芩苷的效果,为实现工艺优化,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案,以浸取能力值为指标,用偏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结果表明,超声频率、功率和温度等关键影响因子单独和组合对不同超声连续逆流... 本实验研究了单频、双频交变和双频复合超声连续逆流浸取黄芩苷的效果,为实现工艺优化,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案,以浸取能力值为指标,用偏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结果表明,超声频率、功率和温度等关键影响因子单独和组合对不同超声连续逆流浸取效果的影响明显不同。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5、70%乙醇、50℃、800W25+50kHz双频复合连续逆流浸取27min,浸取能力为5.3243g/L·min,比单频、双频交变连续逆流浸取分别提高18.6%和17.4%,是回流提取的492倍、超声间歇浸取的131倍。有明显技术优势和工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多频超声 连续逆流浸取 黄芩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逆流螺旋超声波浸取设备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玉德 曹雁平 张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4,共3页
将连续逆流浸取的原理和超声波提取技术相结合,利用螺旋连续逆流送料,并在送料的同时对物料进行多频超声波高频振荡,实现对物料有效成分的高效提取。试验表明:研制的设备在对红茶进行浸取试验中,具有浸取效率高、浸取时间短的特点,特别... 将连续逆流浸取的原理和超声波提取技术相结合,利用螺旋连续逆流送料,并在送料的同时对物料进行多频超声波高频振荡,实现对物料有效成分的高效提取。试验表明:研制的设备在对红茶进行浸取试验中,具有浸取效率高、浸取时间短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对植物资源中有效成分的快速浸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逆流浸取 超声波浸取 螺旋 浸取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连续逆流浸取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曹雁平 吴侲红 《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50-57,共8页
对绿茶连续逆流浸取的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用L型螺旋式连续逆流浸取器浸取绿茶时,浸取温度和水茶比对沿浸取器长度与浸汁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显著影响,但随浸取温度的升高,影响程度减弱,而浸取时间的影响不显著。获得的线性回... 对绿茶连续逆流浸取的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用L型螺旋式连续逆流浸取器浸取绿茶时,浸取温度和水茶比对沿浸取器长度与浸汁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显著影响,但随浸取温度的升高,影响程度减弱,而浸取时间的影响不显著。获得的线性回归方程对该浸取器的设计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浸取 连续逆流浸取 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蛹虫草试样中硒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邓桂春 侯松嵋 +4 位作者 铁梅 张新 孟伟 于桂英 臧树良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本文采用连续浸提法研究了富硒蛹虫草中硒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碱溶态>盐溶态>水溶态>醇溶态>残渣态。可见,碱浸取是获取植物蛋白的有效途径,在富硒蛹虫草试样中硒主要以硒蛋白的形式存在。
关键词 富硒蛹虫草 形态分析 分子荧光 连续浸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北部和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形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允周 高学鲁 杨玉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7,共6页
采用氯化钠(NaCl)、氨水(NH3.H2O)、氢氧化钠(NaOH)、盐酸羟胺(NH2OH.HCl)溶液对渤海湾北部和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进行了连续浸取,并将无机碳分为5种赋存形态:交换态(NaCl相)、弱碱结合态(NH3.H2O相)、强碱结合态(NaOH相)、弱酸... 采用氯化钠(NaCl)、氨水(NH3.H2O)、氢氧化钠(NaOH)、盐酸羟胺(NH2OH.HCl)溶液对渤海湾北部和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进行了连续浸取,并将无机碳分为5种赋存形态:交换态(NaCl相)、弱碱结合态(NH3.H2O相)、强碱结合态(NaOH相)、弱酸结合态(NH2OH.HCl相)和残渣态。同时,结合沉积物其他地球化学参数,对影响各形态无机碳含量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NaCl相、NH3.H2O相、NaOH相、NH2OH.HCl相、残渣相无机碳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6、0.86、0.23、2.56、0.46 mg/g。NaOH相无机碳占总无机碳的比例最小,约为5%;NH2OH.HCl相的比例最大,在50%左右。无机碳的不同形态及沉积物地球化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NH3.H2O相受沉积物含水率、总氮(TN)、总有机碳(TOC)和沉积物细组分的影响极为显著,NaOH相受沉积物TN和TOC的影响极为显著,残渣相受含水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余2相受各因素的影响较弱;在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NaCl相和残渣相无机碳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互转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沉积物 连续浸取 无机碳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和四十里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形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解学良 王允周 +1 位作者 张培玉 高学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8-1113,共6页
采用连续浸取法对位于亚热带的大亚湾和温带的四十里湾附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无机碳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将无机碳分为可交换态(NaCl相)、弱碱浸取态(NH.3H2O相)、强碱浸取态(NaOH相)、弱酸浸取态(NH2OH.HCl相)和残渣态,测定了相... 采用连续浸取法对位于亚热带的大亚湾和温带的四十里湾附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无机碳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将无机碳分为可交换态(NaCl相)、弱碱浸取态(NH.3H2O相)、强碱浸取态(NaOH相)、弱酸浸取态(NH2OH.HCl相)和残渣态,测定了相关地球化学参数粒度组成和总有机碳(TOC).结果表明,NH2OH.HCl相无机碳是大亚湾和四十里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平均含量分别占总无机碳的46.2%和86.8%.沉积物粒度是控制四十里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NaCl相、NH.3H2O相和NaOH相无机碳含量空间变化的重要因素;较高含量的粘土组分有利于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NH.3H2O相和NaOH相无机碳的保存.TOC仅与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的NaOH相无机碳和四十里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NaCl相无机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其总体上对这两个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形态组成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无机碳 连续浸取 地球化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汞的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冯新斌 洪业汤 +2 位作者 洪冰 倪建宇 朱泳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0-78,共8页
对采自贵州省二叠系龙潭组煤层的 32个煤样进行了连续化学浸取实验研究 ,并利用重液分离方法 ,将另外 8个采自同一地区的煤样按密度从 1.4至 2 .8× 10 3kg m3分成 10个密度段。通过测定化学浸取过程主要矿物组成的变化及汞的浸取... 对采自贵州省二叠系龙潭组煤层的 32个煤样进行了连续化学浸取实验研究 ,并利用重液分离方法 ,将另外 8个采自同一地区的煤样按密度从 1.4至 2 .8× 10 3kg m3分成 10个密度段。通过测定化学浸取过程主要矿物组成的变化及汞的浸取量 ,对比研究各密度段分样中矿物组成和有机质含量与汞含量间关系 ,得出煤中汞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 ,煤样黄铁矿中汞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研究表明 ,当煤炭被开采堆放到地表后 ,煤中大部分汞可以被酸性矿井水带入环境中 ,这一环境污染问题应予以重视。在洗煤过程中 ,平均 5 1%的汞可以被脱除。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化学浸取 浮沉实验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清河干流底质有毒金属形态分布
13
作者 苏爱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3年第4期43-45,共3页
以小清河干流底质为研究对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固体颗粒物上有毒金属被浸取进入液相情况 ,分析了三种不同浸取剂 (DTPA、EDTA、NTA)的提取液中有毒金属Pb、Cr、Cu、Zn、Cd的含量。结果表明 ,金属浓度因浸取剂种类及金属本身类型不同而不... 以小清河干流底质为研究对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固体颗粒物上有毒金属被浸取进入液相情况 ,分析了三种不同浸取剂 (DTPA、EDTA、NTA)的提取液中有毒金属Pb、Cr、Cu、Zn、Cd的含量。结果表明 ,金属浓度因浸取剂种类及金属本身类型不同而不同。由于固体颗粒物上金属的毒性及其可流动性与其存在形态密切相关 ,选取连续浸取法来考察底质样品中金属形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底质中Pb主要以氧化物键合态和碳酸键合态存在 ;Cr主要以有机键合态存在 ;Cu以有机键合态为优势存在 ;Zn主要以有机键合态和氧化物键合态存在 ;Cd主要以可交换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质 连续浸取 金属形态 有毒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涌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赋存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子豪 罗建中 +2 位作者 王慧娴 刘锦华 宋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研究了广州市珠江涌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赋存特征,并对各形态氮中氨氮含量进行探讨。采用连续分级浸取法将沉积物中的氮分为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和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SOEF-N)。... 研究了广州市珠江涌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赋存特征,并对各形态氮中氨氮含量进行探讨。采用连续分级浸取法将沉积物中的氮分为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和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SOEF-N)。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氮(TN)的质量浓度为3 469.15~8 358.56 mg/kg,各形态氮含量为IEF-N>SOEF-N≈SAEF-N>WAEF-N。IEF-N是4种形态氮中对水体影响最大的,且IEF-N中氨氮含量较高。氮是影响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其中氨氮是判定水体是否黑臭的重要指标。珠江涌沉积物中的氮对水体水质的威胁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涌 表层沉积物 氮形态 连续分级浸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