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年春季浙江沿海一次连续海雾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曹宗元 刘飞 +3 位作者 何晴 马恩点 李帆 李彬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82,共9页
基于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海表面温度(SST)和自动气象站观测等数据,利用形势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2018年3月27日—4月2日浙江沿海一次连续海雾过程的成因和生消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海上浮标站、海岛站和沿海站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 基于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海表面温度(SST)和自动气象站观测等数据,利用形势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2018年3月27日—4月2日浙江沿海一次连续海雾过程的成因和生消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海上浮标站、海岛站和沿海站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平流型海雾深入陆地的变性情况。结果表明:此次海雾雾区紧贴浙江沿岸,呈条带状分布,具有北强南弱的分布特征,-0.02℃/km的SST梯度线与雾区最东边界的一致性较好,雾季航线应尽量安排在海洋锋暖水一侧。海雾过程为平流冷却雾,季节态的冷海面叠加稳定的弱高压底后部控制,是其形成的气象海洋背景场。来自西北太平洋充足的水汽、稳定的近地面大气层结、海洋锋一侧的冷海面和弱的下沉运动等是此次海雾形成的主要条件。随着站点位置不断深入陆地,站点反映海雾的代表性逐渐变差,表现为日出后海雾消散特征加强、海雾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断降低以及大雾/浓雾向轻雾转变等特征。沿岸海雾多发生于傍晚—早晨,并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02—06时为大雾高发期,10—17时海雾消散或减弱现象明显,而海上海雾则可全天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海雾 浙江沿海 天气形势 成因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