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银 被引量:6
1
作者 田玉平 陈淑桂 +2 位作者 王洪艳 李俊峰 王春芬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采用 732阳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分离 ,以Luminol K2 S2 O8 Ag+ 乙二胺体系 ,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银。该方法的检出限为 4μg/L ,9次测定 8.8μg/gAg的标样 0 7 GRD 35 , x =8.5 μg/g ,RSD为 2 .5 %,经地质标样测... 采用 732阳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分离 ,以Luminol K2 S2 O8 Ag+ 乙二胺体系 ,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银。该方法的检出限为 4μg/L ,9次测定 8.8μg/gAg的标样 0 7 GRD 35 , x =8.5 μg/g ,RSD为 2 .5 %,经地质标样测定 ,验证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 地质样品 732阳离子交换树脂 静态吸附 分离 检出限 野外现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流动化学的Bivalirudin绿色合成方法的研究
2
作者 王振炜 刘豪 +1 位作者 黄鼎旻 苏贤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144,149,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绿色多肽合成方法,并成功将该方法应用于水蛭素的二十肽类似物Bivalirudin的合成。以苄氧羰基(Cbz)为氨基保护基,利用钯炭装填柱快速脱去Cbz保护,偶联反应及其后处理在微通道反应器内完成,实现了偶联-后处理-脱保护全体... 提出了一种新型绿色多肽合成方法,并成功将该方法应用于水蛭素的二十肽类似物Bivalirudin的合成。以苄氧羰基(Cbz)为氨基保护基,利用钯炭装填柱快速脱去Cbz保护,偶联反应及其后处理在微通道反应器内完成,实现了偶联-后处理-脱保护全体系的连续化。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多肽合成方法,该方法原子经济性高、环境污染小,有望在多肽合成产业中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化学 微通道反应器 比伐芦定 多肽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流微反应技术对Fmoc-系列氨基酸的合成工艺研究及运用
3
作者 牟缘 彭玉凤 +3 位作者 冯洪耀 彭金刚 张毅 汤磊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56-1767,共12页
本文旨在借助连续流微反应技术,探究Fmoc-系列氨基酸的合成工艺并加以优化。通过系统筛选和考察反应温度、溶剂、物料投料比、摩尔流量比及反应保留时间等关键因素对合成工艺的影响,开展深入的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即... 本文旨在借助连续流微反应技术,探究Fmoc-系列氨基酸的合成工艺并加以优化。通过系统筛选和考察反应温度、溶剂、物料投料比、摩尔流量比及反应保留时间等关键因素对合成工艺的影响,开展深入的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即温度在20±3℃、选用1,4-二氧六环或四氢呋喃作为反应溶剂、n(氨基酸)∶n(Fmoc-osu)=1.0±0.1、摩尔流量比为1.5~3∶1、保留时间为10 min时,目标产物收率均超过89%,纯度高于99.0%,且单一杂质含量低于0.1%。相较于传统釜式反应,连续流微反应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其高效的传质传热性能促使体系物料均匀混合且无返混现象,不仅大幅缩短了反应时间,显著提升了反应收率和时空转化率,还实现了反应条件的精准控制及参数化,为工艺放大提供了便利,有力推动力Fmoc-氨基酸的连续高效生产及其工艺化应用,同时也为连续流微反应技术在工艺化领域的拓展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oc-氨基酸 连续流动化学 微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流动法研究浓香型大曲制备过程中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光斌 罗惠波 +1 位作者 李丹宇 杨晓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3,共5页
试验采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测定浓香型大曲制曲过程中(包括培菌期和储藏期)的总酸、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大曲培菌期间总酸、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波动幅度较大;储藏前期,该三项指标在较高水平内小幅度波动;储藏... 试验采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测定浓香型大曲制曲过程中(包括培菌期和储藏期)的总酸、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大曲培菌期间总酸、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波动幅度较大;储藏前期,该三项指标在较高水平内小幅度波动;储藏期后期,总酸和还原糖含量下降幅度较大,最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总酸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6,P<0.01),且二者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 大曲 总酸 还原糖 游离氨基酸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淀粉和还原糖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黄治国 侯海波 +2 位作者 罗惠波 李丹宇 杨晓东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7期107-110,共4页
该试验跟踪采取白酒生产整个发酵期的酒醅样品,采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分析窖池不同空间位置的酒醅中淀粉、还原糖两个指标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发酵过程中酒醅的淀粉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且发酵前期上层酒醅... 该试验跟踪采取白酒生产整个发酵期的酒醅样品,采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分析窖池不同空间位置的酒醅中淀粉、还原糖两个指标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发酵过程中酒醅的淀粉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且发酵前期上层酒醅淀粉含量下降最多;发酵中后期三层酒醅淀粉含量缓慢下降;酒醅中的还原糖含量在发酵前期呈上升趋势,下层酒醅中的还原糖含量增加最多;发酵中后期还原糖含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酒醅 淀粉 还原糖 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酒醅发酵过程中乙醇和总酸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治国 侯海波 罗惠波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6期53-56,共4页
试验采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分析窖池不同空间位置的酒醅中乙醇、总酸两个指标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发酵前35d,乙醇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发酵中期,乙醇含量基本保持平稳,且窖池上、中层酒醅乙醇含量相对较高,后期略有下降;发酵... 试验采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分析窖池不同空间位置的酒醅中乙醇、总酸两个指标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发酵前35d,乙醇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发酵中期,乙醇含量基本保持平稳,且窖池上、中层酒醅乙醇含量相对较高,后期略有下降;发酵前42d,酒醅总酸含量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42d~63d,总酸含量急剧增加,下层酒醅中的总酸含量上升最快,到了发酵后期,总酸含量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乙醇 总酸 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水中氯化钠浓度对挥发酚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锡丹 《绿色科技》 2016年第20期40-41,43,共3页
用实验论证了海水中氯化钠浓度对挥发酚的影响,分析了该实验的试剂选用、标准系列电线的配制及实验原理,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钠对挥发酚的影响并非普通的正比关系。
关键词 挥发酚 氯化钠 浓度 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