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柠檬酸连续流加补料发酵的工业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辰 闵兆升 +1 位作者 蔡子金 洪厚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共5页
针对传统柠檬酸发酵工艺的不足,在300 m3新型空气能发酵罐上,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Wm1-016连续流加补料发酵生产柠檬酸进行了工业化研究,优化了培养条件和控制方法,并确定了最佳的补料条件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孢子直接接种和一... 针对传统柠檬酸发酵工艺的不足,在300 m3新型空气能发酵罐上,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Wm1-016连续流加补料发酵生产柠檬酸进行了工业化研究,优化了培养条件和控制方法,并确定了最佳的补料条件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孢子直接接种和一罐式发酵,菌种生长期和产酸期采用2段控温方式,即0~32 h控制在(39±1)℃、32 h以后控制为(36±1)℃;采用3D射流空气分布器进行3段风量控制,即菌种生长期1∶0.15vvm、补料期1∶0.18 vvm、补料结束后1∶0.15 vvm。流加计量罐式补料装置,补料流加速度为0.1~4.0 m3/h,最适初糖浓度80~120 g/L,最佳补料培养基为含葡萄糖浓度500 g/L的淀粉糖,并加入0.03%的(NH4)2SO4。在以上优化条件下,柠檬酸产量从146.8 g/L提高到180.1 g/L,提高了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料 连续流加 柠檬酸 温度 风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酪氨酸高密度流加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龚雨 马零 +1 位作者 赵春光 徐庆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127,共6页
为实现L-酪氨酸的大规模生产,提高L-酪氨酸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供试菌株为大肠杆菌TYR-05,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流加发酵优化实验,以菌体密度、L-酪氨酸产量、糖酸转化率及代谢副产物为指标,探究MgSO_(4)·7H_(2)O、磷酸二氢... 为实现L-酪氨酸的大规模生产,提高L-酪氨酸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供试菌株为大肠杆菌TYR-05,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流加发酵优化实验,以菌体密度、L-酪氨酸产量、糖酸转化率及代谢副产物为指标,探究MgSO_(4)·7H_(2)O、磷酸二氢钾、谷氨酰胺、甲硫氨酸、维生素B_(12)、维生素H、磷酸吡哆醛对L-酪氨酸发酵的影响,最后确定适合L-酪氨酸发酵的培养基为MgSO_(4)·7H_(2)O_(2).0 g/L、KH_(2)PO_(4)2.5 g/L、维生素B_(12)2.0×10^(-3)g/L、PLP 1.0×10^(-3)g/L、维生素H 0.8×10^(-3)g/L,利用5 L发酵罐进行流加发酵生产,在初始发酵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从10 h持续流加发酵的优化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最高菌体密度达到65.0 g/L,L-酪氨酸产量为56.2 g/L,糖酸转化率为23.1%,乙酸作为副产物积累量减少到1.0 g/L,验证了L-酪氨酸高密度流加发酵策略的可行性,为L-酪氨酸及其他芳香族氨基酸的低成本、高效率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酪氨酸 高密度发酵 大肠杆菌 发酵优化 连续流加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螯合剂对羟脯氨酸发酵的影响
3
作者 龚雨 李长庚 +1 位作者 李旭 徐庆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5,共6页
为解决反式-4-羟基脯氨酸发酵过程中Fe^(2+)供应不足、产酸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以大肠杆菌HYP-08为供试菌株,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Fe^(2+)螯合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羟脯氨酸发酵生产的影响,并通过5 L发酵放大验证,以羟脯氨酸产量、生物量... 为解决反式-4-羟基脯氨酸发酵过程中Fe^(2+)供应不足、产酸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以大肠杆菌HYP-08为供试菌株,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Fe^(2+)螯合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羟脯氨酸发酵生产的影响,并通过5 L发酵放大验证,以羟脯氨酸产量、生物量,糖酸转化率为指标,进一步探究其在放大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酸亚铁对羟脯氨酸发酵效果最好,流加发酵生产中,最终确定了10 h开始持连续流加的补料方式,反式-4-羟基脯氨酸生物量及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46.2、118.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2.1%和4.2%,副产物乙酸减少到1.05 g/L,葡萄糖酸亚铁的添加有效增强了菌体活力,提高了羟脯氨酸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为微生物发酵生产羟脯氨酸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螯合剂 羟脯氨酸 连续流加 大肠杆菌 葡萄糖酸亚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