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匹配旋转爆震发动机的高超声速吸气式飞行器内外流一体化设计
1
作者 孟凡硕 何小龙 +3 位作者 金波 俞宗汉 靳梓康 雷岳迪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0,共11页
旋转爆震发动机(RDE)对进气系统提出了高流量、高抗反压、宽速域起动等设计挑战。为兼顾上述性能,基于内乘波式进气道(IWI)高流量捕获、高压缩效率等优势,提出了一种融合机体/IWI/RDE的总体气动布局,采用前缘进气实现内外流过渡,采用环... 旋转爆震发动机(RDE)对进气系统提出了高流量、高抗反压、宽速域起动等设计挑战。为兼顾上述性能,基于内乘波式进气道(IWI)高流量捕获、高压缩效率等优势,提出了一种融合机体/IWI/RDE的总体气动布局,采用前缘进气实现内外流过渡,采用环型隔离段实现进气道与RDE进口间的流场过渡。结果显示:(1)基于IWI的高效进气特性,进气道设计态(Ma_(∞)=6.0,H=27 km)总压恢复系数0.639,流量捕获系数0.984,喉道马赫数3.16,最大承受反压约为110倍来流静压;(2)为克服IWI因三维压缩效应强而导致起动性能弱的难点,提出了侧向吻切面收缩比重构方法,通过对进气道侧向压缩的弱化,使进气道最低起动马赫数降低了约5.6%;(3)为兼顾内外流性能,采用了预压缩式机翼的设计方法,将最高升阻比(4.39)的攻角从7°调整至4°,实现内外流在同一攻角左右均达到最佳气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旋转发动机 数值模拟 内乘波式进气道 内外流一体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硼凝胶爆震发动机工作特性分析
2
作者 杨和 黄利亚 +2 位作者 张家瑞 梁坤 龚名荃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1-449,共9页
为促进凝胶推进剂爆震燃烧的应用,对含硼凝胶爆震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开展了研究。基于Zeldovich-von Neumann-Doring(ZND)模型,建立了含硼凝胶推进剂/空气爆震波模型,通过爆震波传播试验对模型方法进行了验证,获得模型压力峰预示最大误差... 为促进凝胶推进剂爆震燃烧的应用,对含硼凝胶爆震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开展了研究。基于Zeldovich-von Neumann-Doring(ZND)模型,建立了含硼凝胶推进剂/空气爆震波模型,通过爆震波传播试验对模型方法进行了验证,获得模型压力峰预示最大误差为8%;开展数值模拟分析了反应当量比、飞行高度和飞行马赫数对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含硼凝胶爆震发动机工作特性。结果表明,含硼凝胶爆震发动机理论比冲在飞行高度10 km,Ma=2.8条件下可以达到2 270 s。随着当量比由0.7提升至1.1,比冲从2 272 s单调下降至2 050 s,推力则先由380 N增加至445 N,后下降至442 N;飞行高度10~22 km、Ma=2.0~2.8的工况范围下,发动机推力和比冲随着飞行高度的提升分别由445 N和2 270 s单调下降至70 N和2 264 s,随着飞行马赫数的提升则分别由147 N和1 811 s单调增加至445 N和2 27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硼凝胶推进剂 发动机 多相 模型 工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Air连续旋转爆震发动机推力测试(I)单波模态下的推力 被引量:18
3
作者 林伟 周进 +1 位作者 林志勇 刘世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503,共9页
在环缝-喷孔对撞式喷射的连续旋转爆震模型发动机上,以H2/Air为工质,对连续旋转爆震波以单波模态稳定自持的典型波形特征和时域、频域特征进行了研究。直接测量了模型发动机工作在该模态下产生的一维推力,讨论了比冲等推进性能。试验结... 在环缝-喷孔对撞式喷射的连续旋转爆震模型发动机上,以H2/Air为工质,对连续旋转爆震波以单波模态稳定自持的典型波形特征和时域、频域特征进行了研究。直接测量了模型发动机工作在该模态下产生的一维推力,讨论了比冲等推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出口背压为大气压时,在空气流量253 g·s-1,氢气流量6.15 g·s-1,当量比为0.834的工况下,模型发动机以平均传播频率5.5563 k Hz、平均传播速度1658.3 m·s-1的单波模态稳定工作360 ms。产生可靠的有效推力约为183.7 N。以火箭模式计算,有效排气速度为708.9 m·s-1,总比冲为72.34 s;以冲压模式计算,有效排气速度(氢气消耗率)为29870 m·s-1,燃料比冲为3048 s,消耗的氢气的单位面积质量流率为4122 g·m-2·s-1,单位推力为726 m·s-1。推力曲线的面积积分表明旋转爆震模型发动机所提供的推力比较稳定;微观来看,推力波形与爆震波高频压力波形耦合,围绕推力平均值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旋转爆震模型发动机 单波模态 时频分析 推力测量 推力积分 比冲 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Air连续旋转爆震发动机推力测试(Ⅱ)-双波模态下的推力 被引量:17
4
作者 林伟 周进 +1 位作者 林志勇 刘世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1-649,共9页
在环缝-喷孔对撞式喷射的H2/Air连续旋转爆震模型发动机上实现双波自持。详细分析了连续旋转爆震波以双波模态自持传播的典型波形特征和时域、频域特征。测量了模型发动机工作在双波形模态下所产生的一维推力,讨论了比冲等推力性能。时... 在环缝-喷孔对撞式喷射的H2/Air连续旋转爆震模型发动机上实现双波自持。详细分析了连续旋转爆震波以双波模态自持传播的典型波形特征和时域、频域特征。测量了模型发动机工作在双波形模态下所产生的一维推力,讨论了比冲等推力性能。时频特性和推力积分表明:出口背压为大气压时,在空气流量786.6g·s-1,氢气流量20g·s-1,当量比为0.8733的工况下,模型发动机以平均传播频率10.5809k Hz,平均传播速度1578.9m·s-1的双波模态稳定工作超过650ms。产生可靠的有效推力约808.5N。以火箭模式计算,有效排气速度为1002.3m·s-1,总比冲为102.3s;以冲压模式计算,有效排气速度(氢气消耗率)为40425m·s-1,燃料比冲为4125s,所消耗氢气的单位面积质量流率为13404g·m-2·s-1,单位推力为1027.8m·s-1。相比于单波模态,双波模态使得燃烧室内压力更为均匀,高频推力曲线振荡幅值小。爆震波头个数增多有利于推力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旋转爆震模型发动机 H2/Air 双波模态 时频分析 推力测量 推力积分 比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推进性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亦圆 王可 范玮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8,共12页
针对旋转爆震发动机(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RDE)燃烧室简化二维流场,采用流场分区,建立了一种适用于RDE工作特性的性能分析模型,可快速准确地估算RDE的推进性能。模型考虑了燃烧室内气流膨胀过程中的气流角度匹配,可准确描述存在... 针对旋转爆震发动机(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RDE)燃烧室简化二维流场,采用流场分区,建立了一种适用于RDE工作特性的性能分析模型,可快速准确地估算RDE的推进性能。模型考虑了燃烧室内气流膨胀过程中的气流角度匹配,可准确描述存在单个爆震波时的基本流场结构特征,包括爆震波倾斜角度、斜激波角度、滑移线角度等,结果与已有文献的研究结果一致性较高。根据模型流场中所取控制体的进出口参数,可得理想膨胀状态下RDE的推进性能,估算结果与已有性能估算模型吻合较好,与已有实验数值偏差为8%。经验证推导,模型亦可用于多波模态。采用该性能分析模型对比研究了不同反应物当量比、进气总压和总温下火箭式RDE的推进性能。研究表明,性能分析模型可准确反映RDE燃烧室的非稳态流场特征,且可快速准确地估算RDE的推进性能,为RDE推进性能的评估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发动机 性能分析模型 流场结构 理想膨胀 推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前缘扩张角对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光宇 刘卫东 +2 位作者 刘世杰 彭皓阳 张海龙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3,共8页
针对圆柱形隔离段-燃烧室构型的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开展了总温为860 K、马赫数为2的来流条件下的直连式试验,探讨了燃烧室前缘扩张角(θ=30°,45°,60°,90°)对爆震波传播特性、工况范围及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圆柱形隔离段-燃烧室构型的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开展了总温为860 K、马赫数为2的来流条件下的直连式试验,探讨了燃烧室前缘扩张角(θ=30°,45°,60°,90°)对爆震波传播特性、工况范围及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燃烧室前缘扩张角为90°时,燃烧模态均为爆燃燃烧;随着扩张角的减小,燃烧模态将会向锯齿波和混合模态(包含单波阶段)转换。当燃烧室前缘扩张角为30°时,旋转爆震的自持工况范围最宽且燃烧室压力最高;同时,随着燃烧室前缘扩张角减小,实现混合模态的当量比下限降低。此外,分析了燃烧模态对来流的影响,发现:锯齿波/混合模态燃烧室内存在的周期性高频压力扰动会使隔离段内的激波串位置前移;混合模态对超声速来流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冲压发动机 圆柱形隔离段-燃烧室 前缘扩张角 激波串位置 工况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开排气式涡轮基连续爆震发动机性能研究
7
作者 赵起 龚建波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2期154-159,共6页
提出一种分开排气式涡轮基连续爆震组合发动机构型,并基于GSP计算平台针对该组合发动机搭建总体性能分析模型,针对爆震燃烧模块建立气动热力学等效计算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重点进行了发动机特性计算以及性能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当采... 提出一种分开排气式涡轮基连续爆震组合发动机构型,并基于GSP计算平台针对该组合发动机搭建总体性能分析模型,针对爆震燃烧模块建立气动热力学等效计算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重点进行了发动机特性计算以及性能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等折合转速控制规律时,该组合发动机能在0~3马赫速域范围内工作且满足推力需求;组合发动机推力随涡轮基引气给爆震燃烧室的引气比例(文中定义为分流比)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推力最大时对应的分流比为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涡轮发动机 总体性能 连续 发动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健平 周蕊 武丹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5,共14页
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CRDE)是一种基于爆轰燃烧方式的新概念发动机,具有一次起爆、燃烧速度快、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有望带来航空航天推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受到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基本概念、应用前景、实验... 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CRDE)是一种基于爆轰燃烧方式的新概念发动机,具有一次起爆、燃烧速度快、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有望带来航空航天推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受到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基本概念、应用前景、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角度,对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通过总结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给出尚待解决的问题,为其进一步工程化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旋转发动机 综述 推进技术 航空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强 范玮 +1 位作者 严传俊 丁永强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9-552,共4页
阐述了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设计并建立了整套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实验模型。以液体燃料航空煤油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压缩氮气为隔离气体,在内径为25 mm,长度为0.8 m的爆震管内产生了充分发展的爆震波。测量了不同... 阐述了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设计并建立了整套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实验模型。以液体燃料航空煤油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压缩氮气为隔离气体,在内径为25 mm,长度为0.8 m的爆震管内产生了充分发展的爆震波。测量了不同工作频率下的爆震波压力,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设计的实验模型中,采用低的点火能量(50 m J)能够在较短的距离内产生充分发展的爆震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火箭发动机 模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环缝喷孔式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试验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郑权 翁春生 白桥栋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0-576,共7页
为了验证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起爆过程和传播机理的理论研究,采用了1.0mm,1.6mm以及2.0mm三种尺寸的倾斜环缝喷孔结构,以H<sub>2</sub>/O<sub>2</sub>切向喷注的预爆轰管进行起爆,进行了H<sub>2</sub&g... 为了验证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起爆过程和传播机理的理论研究,采用了1.0mm,1.6mm以及2.0mm三种尺寸的倾斜环缝喷孔结构,以H<sub>2</sub>/O<sub>2</sub>切向喷注的预爆轰管进行起爆,进行了H<sub>2</sub>/Air组合方式的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6mm环缝获得了最佳的试验结果,爆轰波频率为5.0<sup>5</sup>.3kHz,对应的传播速度为1460.1<sup>1</sup>547.7m/s。通过对旋转爆轰波传播机理的分析,验证了爆轰波存在三种传播方式:正转、反转和双波头对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旋转发动机 轰波 环缝喷孔 H2/Air混合物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阀的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实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帆 范玮 +1 位作者 王可 鲁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0-864,共5页
针对现有条件下电磁阀高频与大流量不可兼得的矛盾,设计了一种凸轮式旋转阀,以此来控制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氧化剂、燃料和隔离气体的间歇式供给。基于该旋转阀,以汽油和富氧空气为推进剂,进行了不同频率下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推进剂... 针对现有条件下电磁阀高频与大流量不可兼得的矛盾,设计了一种凸轮式旋转阀,以此来控制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氧化剂、燃料和隔离气体的间歇式供给。基于该旋转阀,以汽油和富氧空气为推进剂,进行了不同频率下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推进剂和隔离气供给压力与点火相位直接影响到能否稳定起爆。随着频率的增加,在1~10 Hz范围内,降低隔离氮气压力、调整点火相位可实现发动机的稳定工作;10 Hz以上时,仅需要提高油气的供给压力。基于该旋转阀控制技术,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实现了工作频率30 Hz的稳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火箭发动机 旋转 压力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气液两相爆轰波传播特性二维数值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宝星 翁春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652,共7页
为了研究液体燃料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Continuous 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CRDE)中爆轰波形成与传播过程,采用二维CE/SE方法,对汽油、富氧空气两相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爆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气液两相爆轰流... 为了研究液体燃料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Continuous 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CRDE)中爆轰波形成与传播过程,采用二维CE/SE方法,对汽油、富氧空气两相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爆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气液两相爆轰流场和爆轰波结构及入口和出口处的流场变化规律,揭示了CRDE自持传播机理。计算结果表明,燃料以时段阶梯填充方式来起爆旋转爆轰,可快速有效地形成单方向稳定传播的爆轰波;在周向方向上出口处的流场间断面要延后于入口处的间断面,出口流场间断面主要是由斜激波和接触间断面造成的,而入口流场间断面是由爆轰波引起的。通过对气液两相CRDE的二维数值模拟,可更好地了解液体燃料CRDE的工作过程,为液体燃料CRDE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SE方法 连续旋转发动机 气液两相 流场 自持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燃料对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爆轰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宝星 翁春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1-338,共8页
为了研究液态燃料对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爆轰特性的影响,采用CE/SE方法对以汽油/富氧空气为燃料的CRDE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液滴半径、当量比对爆轰性能参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液滴半径增大,爆轰压力峰值、温度峰值以及爆轰波... 为了研究液态燃料对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爆轰特性的影响,采用CE/SE方法对以汽油/富氧空气为燃料的CRDE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液滴半径、当量比对爆轰性能参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液滴半径增大,爆轰压力峰值、温度峰值以及爆轰波速度均降低,且压力峰值与温度峰值在爆轰波传播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现象;当增大到70μm时,爆轰波将无法成功起爆。随着当量比的增大,CRDE爆轰波速度及平均推力增大,爆轰压力、温度以及气相周向速度的峰值均先增大后减小。在当量比1.1附近,爆轰压力与温度的峰值出现极大值;而气相周向速度峰值的极大值出现在当量比0.9附近。基于燃料的比冲随着当量比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条件 连续旋转发动机 CE/SE方法 比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总压对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爆轰影响的二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宝星 翁春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2-618,637,共8页
为了研究两相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爆轰特性,基于二维守恒元和求解元的方法,对汽油/富氧空气为燃料的发动机爆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燃烧室内部流场结构和爆轰波传播特性,对不同进气总压条件下发动机的爆轰性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两相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爆轰特性,基于二维守恒元和求解元的方法,对汽油/富氧空气为燃料的发动机爆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燃烧室内部流场结构和爆轰波传播特性,对不同进气总压条件下发动机的爆轰性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入口处流场随着爆轰波传播呈周期性变化;爆轰波前的预混燃料层是形成稳定连续旋转爆轰的关键,当进气总压过小时,点火后入口处不能形成有效预混燃料层,致使爆轰熄灭;出入口处的压力、温度、密度均受到进气总压的影响;发动机的比冲与进气总压成正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 连续旋转发动机 内部流场 预混燃料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爆震发动机旋转阀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亮 白少卿 罗大亮 《火箭推进》 CAS 2016年第4期41-46,共6页
为解决脉冲爆震发动机高频稳定连续燃烧推进剂间歇式供应难题,开展了旋转阀技术研究。通过采用伺服电机驱动二阶凸轮特殊结构设计,将电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控制阀芯的直线开关运动,并放大电机旋转频率特性,实现最大200 Hz的高频控制。... 为解决脉冲爆震发动机高频稳定连续燃烧推进剂间歇式供应难题,开展了旋转阀技术研究。通过采用伺服电机驱动二阶凸轮特殊结构设计,将电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控制阀芯的直线开关运动,并放大电机旋转频率特性,实现最大200 Hz的高频控制。突破了高频响应、长寿命驱动和氧气安全性保障关键技术,完成旋转阀鉴定试验和脉冲爆震发动机地面点火试车考核。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电磁阀相比,旋转阀能够有效提高响应频率,实现了爆震波的稳定连续输出,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发动机 旋转 高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剂总质量流量对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宝星 翁春生 +2 位作者 郑权 武郁文 魏万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7-1226,共10页
为了研究推进剂总质量流量对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CRDE)爆轰波传播特性以及推力性能的影响,在环缝-喷孔对撞式喷注H2/Air的CRDE上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基于测量的高频压力信号,详细分析了不同推进剂总质量流量工况下爆轰波传播的典型波形... 为了研究推进剂总质量流量对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CRDE)爆轰波传播特性以及推力性能的影响,在环缝-喷孔对撞式喷注H2/Air的CRDE上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基于测量的高频压力信号,详细分析了不同推进剂总质量流量工况下爆轰波传播的典型波形、速度与频率以及稳定性。测量了CRDE长时间工作产生的推力,并讨论燃料比冲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量比不变时,随着总质量流量的增加,爆轰波依次表现传播方向转变、双波对撞向单波同向转变、单波同向、以及双波同向与单波同向共存四种传播模式,平均传播速度和频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推进剂总质量流量偏高或偏低,爆轰波均表现为不稳定传播模态。发动机产生的平均推力随着总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大,燃料比冲则是先增大后减小,当推进剂总质量流量为593.60g/s,获得基于燃料的比冲最大为5159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剂总质量流量 连续旋转发动机 轰波 传播特性 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连续爆震加力燃烧室的涡轮发动机循环及推进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华 陈延波 +1 位作者 熊姹 盖景春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9-307,共9页
为进一步提升现有涡轮喷气发动机推进性能,可以采用连续爆震加力燃烧室,针对此,本文首先建立考虑了三种耦合热力过程的连续爆震燃烧室热力过程分析模型,通过与传统涡轮发动机性能分析模型相耦合,分析了带连续爆震加力燃烧的涡轮发动机... 为进一步提升现有涡轮喷气发动机推进性能,可以采用连续爆震加力燃烧室,针对此,本文首先建立考虑了三种耦合热力过程的连续爆震燃烧室热力过程分析模型,通过与传统涡轮发动机性能分析模型相耦合,分析了带连续爆震加力燃烧的涡轮发动机推进性能及加力燃烧室部件特性。结果表明,由于连续爆震燃烧室具有自增压特性,将其替代传统加力燃烧室可以显著提升加力时涡轮发动机性能;但另一方面,作为加力燃烧室,由于涡轮后气流温度过高,导致连续爆震加力燃烧室增压比的降低,通过对发动机循环参数的选择可以得到改善;同时,连续爆震加力燃烧室部件特性还受到燃烧室进气损失、反应物填充速度及反应物提前燃烧比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发动机 加力燃烧室 连续 推进性能 性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爆震发动机轴向脉冲爆震模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虎 谢宗齐 +2 位作者 邓利 薛赛男 周长省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38,64,共7页
实验研究了环形燃烧室中的轴向脉冲爆震现象,结合高频动态压力测量以及尾部高速摄影,对轴向脉冲爆震模态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氢气与空气混合物,当出口阻塞比大于或等于0.6且出口最小截面积处的质量通量大于200kg/(m... 实验研究了环形燃烧室中的轴向脉冲爆震现象,结合高频动态压力测量以及尾部高速摄影,对轴向脉冲爆震模态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氢气与空气混合物,当出口阻塞比大于或等于0.6且出口最小截面积处的质量通量大于200kg/(m^2·s)时,燃烧室出现轴向传播的爆震波;爆震波在每个周期内将经历解耦与重新起爆的过程,出口截面反射的激波在燃烧室头部发展成为爆震波,并伴随剧烈发光现象。爆震波在周期内的平均传播速度与燃烧产物声速相当,采用线性声学理论可以对该模态下的工作频率进行较好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发动机 轴向脉冲 出口阻塞比 空气质量通量 工作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阀脉冲爆震发动机电控共轨式燃油系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练达 张幽彤 +1 位作者 郭昆 倪成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2-286,共5页
为提高旋转阀脉冲爆震发动机(RVPDE)燃油系统性能,增强电磁阀的高频适应性,应用汽车行业领先的共轨技术,设计满足RVPDE性能要求的共轨式燃油系统(Common Rail System of PDE,CRP),并对系统控制性能、流量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进行实验研... 为提高旋转阀脉冲爆震发动机(RVPDE)燃油系统性能,增强电磁阀的高频适应性,应用汽车行业领先的共轨技术,设计满足RVPDE性能要求的共轨式燃油系统(Common Rail System of PDE,CRP),并对系统控制性能、流量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RP喷射时间可控制到微秒级,所有爆震管每次喷射之间的差别可控制在5%以内,电磁阀开启、关闭的动态响应时间均在1m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系统 旋转阀脉冲发动机 共轨系统 动态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自燃模型在发动机爆震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臧成 陈国华 +1 位作者 蒋炎坤 马元镐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41-447,共7页
提出一种用于汽油机爆震预测的简化自燃模型,该模型由13 种成分、20 个反应组成。首先在快速压缩机上对模型进行验证,考察模型对反应参数的敏感性,然后将其并入准维湍流燃烧模型中进行爆震预测,预测通过改变发动机的压缩比实现... 提出一种用于汽油机爆震预测的简化自燃模型,该模型由13 种成分、20 个反应组成。首先在快速压缩机上对模型进行验证,考察模型对反应参数的敏感性,然后将其并入准维湍流燃烧模型中进行爆震预测,预测通过改变发动机的压缩比实现。在提高实际压缩比以后预测到爆震的发生。计算还表明爆震不仅与压缩机比还与燃烧室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模型 预测 燃烧 汽油机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