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分析的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念 陈普会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8-470,共13页
针对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问题,提出了一种各向异性材料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模型涵盖损伤表征、损伤起始判定和损伤演化法则3个方面.通过材料断裂面坐标下的损伤状态变量矩阵完成损伤表征,并考虑断裂面角度的影响,建立了主轴坐... 针对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问题,提出了一种各向异性材料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模型涵盖损伤表征、损伤起始判定和损伤演化法则3个方面.通过材料断裂面坐标下的损伤状态变量矩阵完成损伤表征,并考虑断裂面角度的影响,建立了主轴坐标系下的材料损伤本构关系.损伤起始由卜克(Puck)失效准则预测,损伤演化由断裂面上的等效应变控制,服从基于材料应变能释放的线性软化行为.模型区分了纤维损伤和基体损伤,并根据冲击载荷下层内产生多条基体裂纹继而扩展至界面形成层间裂纹(分层)的试验观察,引入基体裂纹饱和密度参数表征层间分层.以[0_3/45/-45]_S和[45/0/-45/90]_(4S)两种铺层的复合材料层合板为例,预测了不同冲击能量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低速冲击损伤响应参数,试验结果证明了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的有效性.模型在不同网格密度下的计算结果表明单元特征长度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伤演化阶段对网格密度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冲击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 基体裂纹饱和密度参数 卜克准则 网格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应力循环影响的风电结构疲劳损伤模型
2
作者 戴靠山 杜航 +3 位作者 罗宇骁 熊川楠 李源 孙仲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2-530,共9页
为更精确地预测风电支撑结构焊缝与螺栓在含大量低应力循环(低于疲劳极限)的变幅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提出一种考虑低应力损伤饱和效应和强化效应的风电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模型。该模型在前人提出的非线性连续介质损伤力学(NLCD)模型基础... 为更精确地预测风电支撑结构焊缝与螺栓在含大量低应力循环(低于疲劳极限)的变幅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提出一种考虑低应力损伤饱和效应和强化效应的风电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模型。该模型在前人提出的非线性连续介质损伤力学(NLCD)模型基础上,引入新的特征变量对原有模型进行改进,对所搜集的相关高、低应力变幅疲劳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拟合,将所提模型与工程中广泛使用的Miner准则和原NLCD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低应力循环占比较高的情况下,Miner准则无法考虑低应力循环的损伤贡献而导致预测结果偏高,NLCD模型考虑到每次低应力循环的损伤无限累加而导致预测结果趋于保守。相比之下,修正模型具有更优的精度,同时能较好地预测疲劳寿命随高应力幅值、低应力幅值、高-低应力循环周次比等参数的变化趋势,初步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疲劳损伤 强化效应 损伤饱和 非线性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辅助湿法斜接型挖补修理后层合板拉伸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伟先 周光明 +1 位作者 王新峰 钱元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396-2401,共6页
对真空辅助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斜接型挖补修理后结构进行了拉伸强度试验研究,获得了修理后结构最终破坏模式。分别建立了挖补修理结构中母板与补片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了各向异性连续损伤力学模型模拟了母板与补片复合材料单向带失效... 对真空辅助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斜接型挖补修理后结构进行了拉伸强度试验研究,获得了修理后结构最终破坏模式。分别建立了挖补修理结构中母板与补片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了各向异性连续损伤力学模型模拟了母板与补片复合材料单向带失效模式,假定母板与补片通过黏性力接触,在真空辅助湿法挖补修理形成的无厚度二次固化界面处定义了接触面,采用指数型软化cohesive模型模拟了界面接触属性。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采用的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整个修理结构的拉伸性能。分析了整个拉伸过程中层合板斜接挖补修理结构的损伤破坏过程,发现了附加补片引起的应力集中是造成母板中薄弱层过早损伤的原因。讨论了不同斜接挖补角度对修理后结构强度的影响,结论可以引导工艺人员制订合理的修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辅助斜接型挖补 连续损伤力学模型 cohesive理论 接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CDM的复合材料开口层合板失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沛城 姚辽军 赵美英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5-308,共4页
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合板三维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复合材料开口层合板的损伤破坏分析中。与相关试验中开口层合板强度和损伤破坏情况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开口层合板从初始损伤到完全破坏的全过程,具有... 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合板三维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复合材料开口层合板的损伤破坏分析中。与相关试验中开口层合板强度和损伤破坏情况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开口层合板从初始损伤到完全破坏的全过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良好的数值模拟收敛性。基于该模型,详细分析了在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开口层合板不同铺层的损伤破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 开口 强度 损伤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M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插层补强强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姚辽军 赵美英 李沛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4-798,共5页
文章针对复合材料插层补强层合板损伤破坏问题,基于各向异性材料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方法,引入材料损伤状态变量对复合材料损伤情况进行描述,建立了复合材料插层补强三维非线性渐进损伤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复合材料插层补强层合板的损伤破坏... 文章针对复合材料插层补强层合板损伤破坏问题,基于各向异性材料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方法,引入材料损伤状态变量对复合材料损伤情况进行描述,建立了复合材料插层补强三维非线性渐进损伤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复合材料插层补强层合板的损伤破坏进行了准确预测。重点对补强设计中插层材料铺层比例和补强半径两个设计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复合材料开口层合板理想的插层材料铺层比例及补强半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 插层补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铁素体系耐热钢持久性能的预测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云翔 杨柯 单以银 《广东电力》 2012年第4期5-8,共4页
为了介绍几种目前比较常用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新型铁素体系耐热钢持久性能的预测方法,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各种预测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分析结果表明:等温线外推法将会严重高估新型铁素体系耐热钢的持久性能,时间-温度... 为了介绍几种目前比较常用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新型铁素体系耐热钢持久性能的预测方法,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各种预测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分析结果表明:等温线外推法将会严重高估新型铁素体系耐热钢的持久性能,时间-温度参数法则仍然适用;由于9%~12%(质量分数)Cr系耐热钢在长期的服役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明显,应使用多区时间-温度参数法;连续介质损伤力学(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CDM)模型中的各个参数都有具体的物理含义,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钢 持久性能预测 蠕变 等温线外推法 时间-温度参数法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N和CDM的5754铝合金板材成形极限曲线和失效行为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彬 王成 +2 位作者 汪森辉 陶欣荣 苏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5-143,共9页
为探究基于不同物理机制的损伤模型对材料可成形性预测的影响,分别采用Gurson-Tvergaard-Needleman(GTN)细观损伤模型和基于热力学的连续介质损伤力学(CDM)模型对5754铝合金板材的成形极限曲线和失效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建立了575... 为探究基于不同物理机制的损伤模型对材料可成形性预测的影响,分别采用Gurson-Tvergaard-Needleman(GTN)细观损伤模型和基于热力学的连续介质损伤力学(CDM)模型对5754铝合金板材的成形极限曲线和失效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建立了5754铝合金板材单向拉伸有限元模型,对照实验结果验证了GTN细观损伤模型和基于热力学的CDM模型在表征材料力学行为上的有效性。其次,开展了不同宽度尺寸板材试样的胀形有限元模拟,提取破坏位置的主应变和次应变,绘制5754铝合金板材的成形极限。结果表明,GTN细观损伤模型预测的成形极限曲线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但基于热力学的CDM模型不能准确地反映成形极限曲线中材料点拉-压力学特征与拉-拉力学特征之间的区别。最后,利用基于GTN和CDM的成形极限曲线预测5754铝合金在十字拉深成形过程中的损伤分布和失效行为,结果表明,两种基于不同机制的损伤模型都能够有效地预测5754铝合金的可成形性,预测结果与实验现象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754铝合金 GTN细观损伤模型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 成形极限曲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