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含油储集岩连续抽提组分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1
作者 张仲达 谷元龙 +3 位作者 靳军 李二庭 于双 潘长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69,共19页
近十年来,在玛湖凹陷发现了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砾岩大油区,但凹陷区及其西部边缘克–百断裂带油气富集区的油源仍不清晰,分析原油的来源和充注过程对于推动该地区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玛湖凹陷南斜坡和西斜坡21个含油储集岩样... 近十年来,在玛湖凹陷发现了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砾岩大油区,但凹陷区及其西部边缘克–百断裂带油气富集区的油源仍不清晰,分析原油的来源和充注过程对于推动该地区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玛湖凹陷南斜坡和西斜坡21个含油储集岩样品进行连续抽提,获得了自由态组分a1和a2、束缚态组分b和包裹体组分c。对这些组分与同井位的13个原油样品进行GC、GC-MS以及GC-IRMS分析,依据正构烷烃单体C同位素组成特征,将含油储集岩连续抽提组分和原油样品分为Ⅰ、Ⅱ和Ⅲ类油组分。Ⅰ类油组分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P_(1)f)烃源岩,Ⅱ类油组分来源于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P_(2)w)烃源岩,Ⅲ类油组分来源于两套烃源岩的混合原油。含油储集岩连续抽提组分和原油样品成熟度变化大,从生油窗早期至晚期,成熟度严重影响了油源分子指标的应用效果。本文提出,应用成熟度分子指标与油源分子指标绘制交会图,可以对成熟度相近的连续抽提组分和原油样品进行油源对比。例如,应用C_(30)藿烷/n-C_(21)与Pr、Ph、伽马蜡烷、Ts、C_(29)Ts、C_(30)重排藿烷和C_(20)、C_(21)和C_(23)三环萜烷与n-C_(21)的比值绘制交会图,可以将Ⅰ、Ⅱ和Ⅲ类油组分有效区分开来,为玛湖凹陷油源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砾岩大油区 连续抽提 单体烃C同位素 分子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页岩不同极性试剂连续抽提物饱和烃组成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小慧 张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8-174,共7页
页岩中不同赋存状态原油的分离成为当前较为关注的问题。采用极性逐渐增强的正己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对祁连山木里煤田钻孔的含油页岩样品进行连续抽提,对各抽提物分别做族组分和定量色谱—质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己烷冷浸泡抽提... 页岩中不同赋存状态原油的分离成为当前较为关注的问题。采用极性逐渐增强的正己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对祁连山木里煤田钻孔的含油页岩样品进行连续抽提,对各抽提物分别做族组分和定量色谱—质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己烷冷浸泡抽提物主要为页岩内自由态烃类,以饱和烃为主;而三氯甲烷索氏抽提物则主要为吸附态烃类,其中极性组分含量高,且碳数较高的正构烷烃丰度高;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连续抽提物生标参数C_(29)ααα甾烷20S/(20S+20R)与C_(24)四环萜烷/C_(26)三环萜烷比值逐渐增加,而C_(21)/C_(23)三环萜烷比值逐渐减小,但C_(23)三环萜烷/C_(30)藿烷和C_(31)升藿烷22S/(22S+22R)比值基本保持不变,另外部分参数比值则表现为无规律性的变化;尽管各种抽提物烃类组成和分子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各类化合物分布模式和部分参数值差异很小,表明3种连续抽提物(不同赋存状态的烃类)均为页岩内本源烃,而非外来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木里地区 含油页岩 赋存状态 连续抽提 烃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页岩连续抽提物芳烃与含氮化合物组成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易传俊 陈小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233-240,共8页
为揭示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的烃类组成尤其是芳烃和含氮化合物对页岩油可动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种不同极性试剂连续抽提祁连山木里地区含油页岩并对抽提物进行族组分和定量GC-MS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游离烃(EOM1)中二环、三环芳烃和三芳... 为揭示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的烃类组成尤其是芳烃和含氮化合物对页岩油可动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种不同极性试剂连续抽提祁连山木里地区含油页岩并对抽提物进行族组分和定量GC-MS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游离烃(EOM1)中二环、三环芳烃和三芳甾烷、三芴系列浓度最高,而四环芳烃主要集中在EOM2中;EOM1中二苯并呋喃系列含量最丰富,而EOM3中二苯并噻吩系列含量最高;随溶剂极性增强,DNR1、TMNr和Rc_1(0.49+0.09DNR_1)值逐渐降低而1,2,5-TMN/1,3,6-TMN比值逐渐增加,可能与实验过程以及萘系列化合物单体自身性质等有关,但菲系列参数F_1、F_2和Rc_2(0.55MPI_1+0.44)变化较小,暗示每块样品各种不同抽提物可能为相同热演化阶段的产物。咔唑类化合物游离烃中浓度最低,EOM2中浓度最高;C_3-咔唑在EOM1中含量最高,而EOM3中无取代基的咔唑单体丰度高于EOM1,且屏蔽型/裸露型二甲基咔唑(1,8-DMCA/2,6-DMCA)随溶剂极性增加比值逐渐减小。因此,各种抽提物烃类组成和参数的差异受控于化合物结构、原子特性以及烃类赋存状态,而与热演化程度关系不大。游离烃中二环和三环芳烃以及氧芴系列较丰富,而四环芳烃以及二苯并噻吩和咔唑类极性化合物主要集中在吸附烃中,为吸附烃的重质性和黏滞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木里煤矿 含油页岩 赋存状态 连续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含油储集岩连续抽提组分油源指标和油源研究
4
作者 蔡航新 靳军 +4 位作者 李二庭 张仲达 谷元龙 于双 潘长春 《地球化学》 2025年第5期747-758,I0015-I0019,共17页
对玛湖凹陷44个含油储集岩样品进行连续抽提,获取自由态、束缚态和包裹体组分,并对各连续抽提组分进行GC、GC-MS和GC-IRMS分析。选取16个油源(岩相)指标,包括2个同位素指标(反转指数RI和δ^(13)C(n-C_(25)))、2个类异戊二烯烷烃指标(Pr/... 对玛湖凹陷44个含油储集岩样品进行连续抽提,获取自由态、束缚态和包裹体组分,并对各连续抽提组分进行GC、GC-MS和GC-IRMS分析。选取16个油源(岩相)指标,包括2个同位素指标(反转指数RI和δ^(13)C(n-C_(25)))、2个类异戊二烯烷烃指标(Pr/n-C_(17)和Ph/n-C_(18))、6个萜烷指标(Ts/C_(23)三环萜烷、Ts/(C_(28)+C_(29))三环萜烷、C_(29)Ts/C_(23)三环萜烷、C_(29)Ts/(C_(28)+C_(29))三环萜烷、C_(30)重排藿烷/C_(23)三环萜烷和C_(30)重排藿烷/(C_(28)+C_(29))三环萜烷)和6个芳烃指标(三甲基萘(TMNs)/(TMNs+(Ch))、四甲基萘(TeMNs)/(TeMNs+Ch)、TMNs/(TMNs+菲(P))、TeMNs/(TeMNs+P)、TMNs/(TMNs+甲基菲(MPs))和TeMNs/(TeMNs+MPs)),应用谱系聚类分析(HCA)将122个连续抽提组分分为3类。Ⅰ类油组分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P1f)烃源岩,Ⅱ类油组分来源于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P2w)烃源岩,Ⅲ类油组分为前两类油组分的混合。含Ⅰ类油组分的含油储集岩样品在全玛湖凹陷均有分布,含Ⅱ类和Ⅲ类油组分的含油储集岩样品仅分布于玛湖凹陷西南部,表明下二叠统风城组(P1f)有效烃源岩或烃源灶遍布全玛湖凹陷,而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P2w)有效烃源岩或烃源灶在玛湖凹陷仅分布于西南部。在这16个油源(岩相)指标相互间的交会图中,3类油组分具有不同程度的重叠,因此依据单个油源指标交会图对连续抽提组分进行油源分类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依据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油源(岩相)指标,应用HCA方法对连续抽提组分进行油源分类更可靠和更容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含油储集岩 连续抽提 油源(岩相)指标 谱系聚类分析(H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含油储集岩分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国彬 王熠 +5 位作者 李二庭 李际 黄攀 徐浩 于双 潘长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6-291,共16页
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地层中发现大面积连片岩性油气藏。对西斜坡百口泉组一段和二段8个含油储集岩样分别提取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并进行GC、GC-MS和GC-IRMS分析。结果表明,3类油气组分三环... 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地层中发现大面积连片岩性油气藏。对西斜坡百口泉组一段和二段8个含油储集岩样分别提取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并进行GC、GC-MS和GC-IRMS分析。结果表明,3类油气组分三环萜烷主峰含量远高于C_(30)藿烷,反映充注到百口泉组(T1b)储层的原油均具有很高的成熟度,相当于Ro>1.20%。生物标志物指标β-胡萝卜烷/(β-胡萝卜烷+nC20)、伽马蜡烷/(C_(30)藿烷+伽马蜡烷)、三环萜烷/(三环萜烷+藿烷)、Ts/(Tm+Ts)、C_(29)Ts/(C_(29)藿烷+C_(29)Ts)、C_(30)重排藿烷/(C_(30)重排藿烷+C_(30)藿烷)和甾烷C_(21)/(C_(21)+∑C_(29))比值均显示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组分成熟度依次降低的特征,表明油气组分在油藏充注过程中不断升高。与此相反,Pr/nC_(17)和Ph/nC_(18)比值以及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显示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组分成熟度依次升高的特征,表明油气组分从成藏早期至晚期成熟度降低。由于充注的原油为不同成熟度油气组分混合产物,生物标志物在原油中属于微量及痕量组分,而Pr、Ph和正构烷烃属于常量组分,Pr/nC_(17)和Ph/nC_(18)比值以及正构烷烃单体δ^(13)C值更能代表主体原油的成熟度。因此,对于玛湖凹陷西斜坡油气藏,主体原油成熟度从成藏早期至晚期是降低的。根据8个油砂样3类油气组分的成熟度可以推断油气充注期介于晚侏罗世-白垩纪之间。盖层密封性是控制这类油气藏成藏的重要因素。在晚侏罗世之前,下伏二叠系盖层一直阻止了油气沿断层运移。至晚侏罗世-白垩纪,下伏盖层的密封性遭受破坏,油气才从下伏二叠系沿断层运聚至百口泉组一段和二段储层(T_1b^(1–2))。由于上覆百三段(T_1b^3)和克拉玛依组(T_2k)盖层自始至终保持密封状态,百口泉组一段和二段储层(T_1b^(1–2))成为玛湖凹陷油气的最终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口泉组 连续型油气藏 连续抽提 油气包裹体 生物标志物 单体烃碳同位素 玛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4油田石炭系储层不同赋存态烃类分子和碳同位素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劲骥 潘长春 +2 位作者 姜兰兰 吕修祥 李建交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9-490,共12页
塔中421井和塔中402井石炭系油层2个原油样和8个油砂样连续抽提组分甾烷、萜烷分布特征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来源。塔中421井上石炭统3个油砂样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具有伽马蜡烷和C28甾... 塔中421井和塔中402井石炭系油层2个原油样和8个油砂样连续抽提组分甾烷、萜烷分布特征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来源。塔中421井上石炭统3个油砂样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具有伽马蜡烷和C28甾烷相对含量高、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重的特征,划分为Ⅰ类原油,对比认为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塔中421井和塔中402井上石炭统的2个油样具有伽马蜡烷和C28甾烷相对含量低、并且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轻的特征,划分为Ⅱ类原油,其来源尚不明确。塔中402井石炭系上、中和下统的5个油砂样各类组分具有介于Ⅰ、Ⅱ类原油之间的特征,为Ⅰ和Ⅱ类原油的混合物。5个油砂样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Ⅰ类原油含量依次增高,Ⅱ类原油含量依次降低。2口井8个油砂样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C23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30藿烷)和C21/(C21+ΣC29)甾烷比值都依次降低,反映了油气充注过程中,原油成熟度不断升高。塔中4井区储层油砂不同吸附态烃类分子与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反映塔中4油田具有多种油气来源,经历长期油气充注过程,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在地史上对该区具有成烃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连续抽提 油气包裹体 单体烃碳同位素 塔中4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含油储集岩分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军 廖建德 +4 位作者 向宝力 王绪龙 于双 邹艳荣 潘长春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89-501,共13页
从滴南凸起10个含油储集岩样品分步提取了自由态油气组分、束缚态油气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各组分进一步做色谱、色谱-质谱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根据生物标志物组成,可将10个含油储集岩样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D2-1和D18-12个... 从滴南凸起10个含油储集岩样品分步提取了自由态油气组分、束缚态油气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各组分进一步做色谱、色谱-质谱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根据生物标志物组成,可将10个含油储集岩样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D2-1和D18-12个侏罗系油砂样,第二类包括其他8个采自侏罗系、二叠系和石炭系含油储集岩样。两类样品生物标志物组成差异主要有:(1)第一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三环萜烷含量明显低于第二类样品;(2)第一类样品 C20、C21和 C23三环萜烷含量比较接近,其分布模式为 C20&lt;C21&gt;C23,第二类样品这3个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且分布模式为C20&gt;C21&gt;C23;(3)第一类样品伽马蜡烷和β-胡萝卜烷相对含量高于第二类样品;(4)第一类样品C27甾烷含量较低而C28甾烷含量较高,第二类样品则相反。可以推断第一类样品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均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而第二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则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第一类样品油气包裹体成熟度明显高于自由态组分和束缚态组分,表明早期充注原油的成熟度高于晚期充注的原油,总体上各类油气组分成熟度位于生油高峰阶段(Ro 0.8%~1.1%)。第二类样品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成熟度依次降低,表明早期充注原油的成熟度低于晚期充注的原油,总体上各类油气组分成熟度位于高-过成熟阶段(Ro〉1.25%)。第一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第二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差异,组成较轻者与第一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储集岩 生物标志物 单体烃碳同位素 连续抽提 油气包裹体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