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点调形原理的旋转曲面连续成形 被引量:2
1
作者 龚学鹏 李明哲 +1 位作者 卢启鹏 彭忠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3,共7页
提出采用连续多点成形方法来实现旋转曲面件的高效、柔性成形。阐述了连续多点成形原理,并与传统的旋转曲面加工方法相对比,分析其所具备的特点。以盘形件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成形过程中的等效应力和塑性应变场分布,通过模... 提出采用连续多点成形方法来实现旋转曲面件的高效、柔性成形。阐述了连续多点成形原理,并与传统的旋转曲面加工方法相对比,分析其所具备的特点。以盘形件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成形过程中的等效应力和塑性应变场分布,通过模拟结果和主应变状态来分析皱曲现象。最后,研制相应的成形装置并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定心装置和柔性辊作用区的等效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最大值达到213MPa;成形件中心区域塑性应变值最大,达到0.07;柔性辊作用区塑性应变值次之,为0.03;皱曲区域的壳单元产生的是切向压缩变形,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基本相同,都介于605~615mm。应力应变场和皱曲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表明成形装置能加工出效果良好的旋转曲面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加工 连续成形 多点成形 数值分析 旋转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连续成形板材锯断机的研究
2
作者 李长春 李国忠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42,共2页
文中介绍了目前生产线上使用的连续成形板材锯断机的情况 ,分析了几种锯断机的优缺点 ,并介绍了新研制应用的气动连续成形板材锯断机是由夹紧气缸、返程气缸和横向气缸带动 ,实现了与板材同步前进及横向移动 ,可以根据生产要求定长锯断... 文中介绍了目前生产线上使用的连续成形板材锯断机的情况 ,分析了几种锯断机的优缺点 ,并介绍了新研制应用的气动连续成形板材锯断机是由夹紧气缸、返程气缸和横向气缸带动 ,实现了与板材同步前进及横向移动 ,可以根据生产要求定长锯断板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断机 夹紧气缸 返程气缸 横向气缸 连续成形板材 气动系统 纸面石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县成功研制出GX1156型连续成形紫菜加工成套设备
3
作者 王乐雁 《浙江农村机电》 2007年第1期25-25,共1页
紫菜业是象山县七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紫菜养殖面积已达2000hm^2。与其不相称的是,大部分紫菜基本上经风干日晒成干品,这些用传统手工处理的干品,因为质量不能保证,销售价格低廉。当前市场上粗放型晒干品,售价仅16-26元/kg... 紫菜业是象山县七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紫菜养殖面积已达2000hm^2。与其不相称的是,大部分紫菜基本上经风干日晒成干品,这些用传统手工处理的干品,因为质量不能保证,销售价格低廉。当前市场上粗放型晒干品,售价仅16-26元/kg.而且受气候条件和加工能力的限制,很难保证紫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看到这一情况,象山博海藻类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合作,结合造纸连续成形、气流悬浮干燥、远红外加热、喷流加热、食品加工等各种先进技术,共同成功研制出一套全自动连续成形紫菜加工成套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成套设备 连续成形 象山县 紫菜 56型 远红外加热 陕西科技大学 销售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曲面板类件的连续柔性成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胡志清 李明哲 龚学鹏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4,共4页
文章通过对三维曲面板类件的不同成形方法的比较与分析,介绍了该技术的成形原理,开发出基于多点调整式连续柔性成形原理的实验设备,并进行了三维曲面板类件的成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板类件横向形状(曲率)取决于柔性辊的弯曲形状,纵向形... 文章通过对三维曲面板类件的不同成形方法的比较与分析,介绍了该技术的成形原理,开发出基于多点调整式连续柔性成形原理的实验设备,并进行了三维曲面板类件的成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板类件横向形状(曲率)取决于柔性辊的弯曲形状,纵向形状(曲率)由上辊的压下量决定。得出结论:使用可弯曲柔性辊的连续柔性成形技术是一种成形三维曲面板类件快速而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成形 柔性成形 三维曲面 板材 局部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柔性成形过程控制及CAD软件开发 被引量:4
5
作者 蔡中义 刘林 +2 位作者 王少辉 李明哲 曹鋆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43-947,共5页
提出了连续柔性成形过程的控制方法。首先将目标曲面离散成三角形网格并从中截取出一系列的等距线,计算出等距线上控制点的坐标值。然后利用三次B样条曲线建立了连续柔性成形过程中的横向控制模型。对于理想弹塑性材料的成形件,建立了... 提出了连续柔性成形过程的控制方法。首先将目标曲面离散成三角形网格并从中截取出一系列的等距线,计算出等距线上控制点的坐标值。然后利用三次B样条曲线建立了连续柔性成形过程中的横向控制模型。对于理想弹塑性材料的成形件,建立了目标曲面纵向的曲率半径与上柔性辊下压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该数学描述从几何上完成了连续柔性成形CAD软件的开发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成形 柔性成形 三角形网格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多点成形中的成形载荷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龚学鹏 李明哲 +1 位作者 卢启鹏 彭忠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88-1295,共8页
研制了连续多点成形装置来完成三维曲面工件的高效、柔性加工,并对其成形载荷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工艺参数对成形载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连续多点成形原理;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建立了成形载荷的理论公式;以双曲率元件为研究对... 研制了连续多点成形装置来完成三维曲面工件的高效、柔性加工,并对其成形载荷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工艺参数对成形载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连续多点成形原理;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建立了成形载荷的理论公式;以双曲率元件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y方向载荷、z方向载荷以及合成载荷的变化情况。接着,分析了上辊压下量、板材厚度以及柔性辊曲率半径对成形载荷的影响。最后,设计出成形装置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y方向载荷最大值为6.693kN,成形载荷的最大值为6.716kN,成形载荷主要由y方向载荷决定;z方向载荷最大值为1.412kN,为驱动工件运动的力;随上辊压下量的增加、板材厚度的增加以及柔性辊曲率半径的减小,y方向载荷均增加。成形载荷的变化情况与实际情况吻合,为成形装置的研制提供了指导作用。实验结果证明,连续多点成形是一种连续、高效、柔性的三维曲面成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加工 连续成形 多点成形 数值分析 三维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曲面零件连续柔性成形技术的理论分析与回弹控制 被引量:6
7
作者 蔡中义 李明哲 +1 位作者 胡志清 兰英武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7-611,共5页
对三维曲面零件连续柔性成形(CFF)新技术中的成形件形状控制、柔性辊轴线形状描述以及回弹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对连续成形过程中板料纵向与横向变形的分析,建立了成形纵向形状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多点控制的特点,给出了... 对三维曲面零件连续柔性成形(CFF)新技术中的成形件形状控制、柔性辊轴线形状描述以及回弹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对连续成形过程中板料纵向与横向变形的分析,建立了成形纵向形状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多点控制的特点,给出了描述柔性辊辊形的样条插值公式;针对板料连续成形中的回弹补偿问题,基于对材料及变形方面的简化与假设,推导出横向与纵向回弹曲率半径的估算公式,给出了回弹修正方法。通过在CFF中的实际应用说明了这些理论与公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材 连续成形 回弹 柔性辊 多点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多点成形原理的旋压成形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志清 李明哲 +1 位作者 隋振 关文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7-250,共4页
介绍了传统的旋压工艺,提出了基于连续多点成形原理的旋压成形工艺,对工作旋轮的布置和驱动方式进行了探讨,研制出高效旋压成形装置,在所研制的旋压成形装置上成形了大量的实验件,实现了圆形板料件的高效旋压成形,为建立新型高效旋压成... 介绍了传统的旋压工艺,提出了基于连续多点成形原理的旋压成形工艺,对工作旋轮的布置和驱动方式进行了探讨,研制出高效旋压成形装置,在所研制的旋压成形装置上成形了大量的实验件,实现了圆形板料件的高效旋压成形,为建立新型高效旋压成形的基本理论,解决柔性旋轮结构设计与控制点设置、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式及探索技术参数作必要的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成形 板材 旋压成形 连续成形 柔性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LS-DYNA的连续正反拉深成形有限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佳楠 吕永锋 范建蓓 《机电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183-186,共4页
针对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对连续拉深成形模拟过程中,"后续模拟过程不能继承上一步模拟结果,每次模拟均为独立流程,与连续拉深成形实际过程不符"的问题,对有限元连续拉深模拟过程、参数设置、前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 针对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对连续拉深成形模拟过程中,"后续模拟过程不能继承上一步模拟结果,每次模拟均为独立流程,与连续拉深成形实际过程不符"的问题,对有限元连续拉深模拟过程、参数设置、前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ANSYS LS_DYNA的连续正反拉深的成形模拟方法和分析流程,通过采用APDL语句控制分析过程及相关参数设置,做到了参数化和通用化。提出并总结了模拟连续成形的技术关键点(该方法可应用于连续冲压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使连续成形可继承前步模拟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后续的反拉深成形有限元模拟分析,做到了分析模拟的连续性。基于这种方法对典型正反拉深筒形制件进行了成形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数值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实现多次连续冲压成形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拉深 连续成形 数值模拟 ANSYS LS-DYNA AP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曲面连续柔性成形方法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任君 李明哲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116,共6页
三维曲面连续柔性成形方法采用可调节形状的离散或连续的辊状工具作为成形工具,通过辊状工具的转动带动板料运动,使板料产生连续进给与变形,并最终成形出三维曲面件。文章介绍了三维曲面连续柔性成形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特点,综合阐... 三维曲面连续柔性成形方法采用可调节形状的离散或连续的辊状工具作为成形工具,通过辊状工具的转动带动板料运动,使板料产生连续进给与变形,并最终成形出三维曲面件。文章介绍了三维曲面连续柔性成形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特点,综合阐述了该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成形 塑性加工 三维曲面 连续成形 柔性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连续柔性成形的临界摩擦系数的研究
11
作者 王蜜 蔡中义 +1 位作者 李琳琳 李明哲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71-874,894,共5页
为了探究摩擦系数对连续柔性成形的成形能力的影响,建立了力学基本方程,给出了临界摩擦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摩擦系数对成形过程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摩擦系数条件下板料的打滑量值。针对不同成形条件对临界摩擦系数的影响问题,建立了有限... 为了探究摩擦系数对连续柔性成形的成形能力的影响,建立了力学基本方程,给出了临界摩擦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摩擦系数对成形过程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摩擦系数条件下板料的打滑量值。针对不同成形条件对临界摩擦系数的影响问题,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一系列连续柔性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柔性辊曲率越大,临界摩擦系数越大;上柔性辊下压量越大,临界摩擦系数越大。通过实验验证临界摩擦系数与上柔性辊下压量的关系,证明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辊 连续成形 三维曲面 临界摩擦系数 打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曲面卷板柔性辊设计与成形工艺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志清 李明哲 刘家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3-216,共4页
通过分析基于连续多点调形方法的三维曲面卷板成形原理,对卷板成形装置关键件柔性辊的不同布置和驱动方式进行了研究。确立了三辊布置双端驱动的方式,设计了三维曲面卷板成形装置。对卷板成形工艺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的成形工艺过程。... 通过分析基于连续多点调形方法的三维曲面卷板成形原理,对卷板成形装置关键件柔性辊的不同布置和驱动方式进行了研究。确立了三辊布置双端驱动的方式,设计了三维曲面卷板成形装置。对卷板成形工艺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的成形工艺过程。结果表明:一步成形,在小变形量的情况下适用,当上辊的下压量超出一定值时,无法成形;分步成形法,以小的下压量逐渐诱导板材变形,可以消除板材边缘皱褶,减小回弹,有利于板材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成形 多点成形 三维曲面 板材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带成形半蜂窝薄铝板的机理及设备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荣 刘泓滨 贾旭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86,共2页
铝蜂窝芯材的制造有两种方案:成形法和拉伸法。拉伸法适用于厚度小于0.08mm的薄铝板,而目前采用的齿轮式成形辊成形法又存在诸多局限,基于此,探索采用同步带滚压连续成型半蜂窝芯板的可行性。通过对齿轮式单主动辊及双主动辊的实验,观... 铝蜂窝芯材的制造有两种方案:成形法和拉伸法。拉伸法适用于厚度小于0.08mm的薄铝板,而目前采用的齿轮式成形辊成形法又存在诸多局限,基于此,探索采用同步带滚压连续成型半蜂窝芯板的可行性。通过对齿轮式单主动辊及双主动辊的实验,观察其成形过程,分析其成形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同步带成形的机理及合理性,构建其成形设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带 连续成形 半蜂窝薄铝板 齿轮式成形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体积成形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亚民 郑光泽 车路长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5-69,75,共6页
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精密体积成形技术现状 ,以及国际上精密体积成形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发展精密体积成形技术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体积成形 连续成形 锻造 精密体积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枝晶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发展概况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靖林 曾大本 《金属成形工艺》 1997年第5期43-48,48,共6页
此文叙述了非枝晶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介绍了压铸成形、模锻成形、连续流变铸造成形、注射成形以及半固态金属锭料制造等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现状。
关键词 流变成形 触变成形 非枝晶半固态 连续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面柔性轧制装置设计与成形工艺分析
16
作者 李任君 李明哲 蔡中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8,共7页
采用曲面柔性轧制方法可以实现三维曲面板类件的连续、柔性成形,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基于曲面柔性轧制原理,设计出成形装置并研究了装置关键部件工作辊的驱动方式,驱动方式可以分为单端与双端两种;进行相关成形实验并对曲面柔... 采用曲面柔性轧制方法可以实现三维曲面板类件的连续、柔性成形,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基于曲面柔性轧制原理,设计出成形装置并研究了装置关键部件工作辊的驱动方式,驱动方式可以分为单端与双端两种;进行相关成形实验并对曲面柔性轧制成形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成形过程.结果表明:一次调形成形工艺适用于小变形量情况,成形质量好,效率高;渐进调形成形工艺,以小的压下量逐渐使板料成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板料边缘皱褶,减小回弹,利于板料成形;理论上讨论了实时调形成形工艺,该种工艺将会提高成形自动化与效率.对成形件进行了成形精度与厚度分布研究,表明成形效果良好,验证了曲面柔性轧制成形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材成形 装置 三维曲面 柔性轧制 成形工艺 连续成形 多点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进模具压力中心确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逸鸣 陈炜 +1 位作者 王祥 蒋亚运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6-248,共3页
在级进模设计过程中,压力中心位置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应尽可能与机床滑块中心保持一致。以某产品为研究对象,制定了其级进模冲压工序和排样图。建立了该产品的连续成形有限元模型,模拟得到了各个工位的冲压力变化曲线,运用解... 在级进模设计过程中,压力中心位置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应尽可能与机床滑块中心保持一致。以某产品为研究对象,制定了其级进模冲压工序和排样图。建立了该产品的连续成形有限元模型,模拟得到了各个工位的冲压力变化曲线,运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模拟方法求得压力中心,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偏移量在允许的最大偏移范围内。研究结果为实际生产中级进模压力中心位置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进模 连续成形 压力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平面塑性滚压实验设备及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治华 刘云清 隋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4,共3页
研制了金属平面塑性滚压实验设备及其控制系统,该设备能够很好地适应被滚压工件大小和厚度的变化,又能精确地调整滚压进给量,实现了金属平面滚压实验设备及滚压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文中阐述了滚压实验设备及其进给装置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 研制了金属平面塑性滚压实验设备及其控制系统,该设备能够很好地适应被滚压工件大小和厚度的变化,又能精确地调整滚压进给量,实现了金属平面滚压实验设备及滚压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文中阐述了滚压实验设备及其进给装置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设计。经实际应用该设备和控制系统具有通用性强、精度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压 进给 伺服控制 连续局部塑性精密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fracture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o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 case study of Lower Ordovician mid-assemblage Formations in central Ordos Basin, China 被引量:2
19
作者 ZHAO Zi-long ZHAO Jing-zhou +2 位作者 REN Hai-jiao LI Jun WU Wei-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766-2784,共19页
The lower Ordovician mid-assemblage Formations in the central Ordos Basin of China host prolific gas resources,and most hydrocarbon reserves are stored in naturally-fractured reservoirs.Thus,fracture pathway systems m... The lower Ordovician mid-assemblage Formations in the central Ordos Basin of China host prolific gas resources,and most hydrocarbon reserves are stored in naturally-fractured reservoirs.Thus,fracture pathway systems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servoir performance.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re-and laboratory-based characterization of fractures.Through the developmental degrees,extended scale,output state and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fractur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hree distinct fracture types:1)nearly vertical fractures,2)oblique fractures,and 3)horizontal fractures.Based on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reservoir space,the main geologic setting of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and the regional tectonic background,type 1 is mainly driven by the tectonic formation mechanism,and type 3 and parts of low-angle fractures in type 2 are induced by the diagenetic formation mechanism.While recovered paleopressure for methane-rich aqueous inclusions trapped in fracture-filling cement indicates that the fracture opening and growth are consistent with gas maturation and charge and such high-angle fractures in type 2 are caused by the compound formation mechanism.The fractures to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ay play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servoir porosity.Furthermore,connected fractures,dissolved pores and cavities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three-dimensional pore-cave-fracture network pathway systems,with faults serving as the dominant charge pathways of highly pressurized gas in the study area.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rotracted growth of a pervasive fracture system is not only the consequence of various formation mechanisms but also intrinsic to quasi-continuous accumulation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acterization of fracture formation mechanism quasi-continuous accumulation Ordovician mid-assemblage formations Ordos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