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下非正交多址接入上行传输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夕予 许晓明 陈亚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95-2801,共7页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允许多个发送方共用同一个资源块,接收方通过连续干扰消除(SIC)解码出不同发送方的信息。然而,目前针对NOMA系统的研究大多基于理想SIC的假设,而没有考虑非理想SIC对系统性能带来的影响。针对此问题,该文在非理...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允许多个发送方共用同一个资源块,接收方通过连续干扰消除(SIC)解码出不同发送方的信息。然而,目前针对NOMA系统的研究大多基于理想SIC的假设,而没有考虑非理想SIC对系统性能带来的影响。针对此问题,该文在非理想SIC的假设下,针对单小区上行NOMA系统提出一套性能分析框架。首先,采用二项式点过程(BPP)对上行NOMA系统中基站和用户设备的空间分布进行建模。基于此模型,采用基于大尺度衰落的干扰消除顺序,对干扰消除的误差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基于随机几何理论和次序统计理论,推导出距基站由近至远次序为k的用户设备的覆盖概率,并采用平均覆盖概率衡量整个NOMA传输系统的可靠性。理论和仿真结果分析了远近次序、基站半径和发射功率等系统参数对传输可靠性的影响,并验证了理论推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连续干扰消除 上行传输 覆盖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干扰消除的毫米波MIMO系统混合预编码算法 被引量:9
2
作者 解培中 孙锐 李汀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9-416,共8页
该文研究多用户毫米波MIMO系统的混合模数预编码器和合并器设计。针对因信号传播漫散射造成的多用户间信号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干扰消除(SIC)的鲁棒混合预编码算法。首先对信道矩阵进行正交分解,以消除来自已知用户信号的干扰,从... 该文研究多用户毫米波MIMO系统的混合模数预编码器和合并器设计。针对因信号传播漫散射造成的多用户间信号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干扰消除(SIC)的鲁棒混合预编码算法。首先对信道矩阵进行正交分解,以消除来自已知用户信号的干扰,从而将含有非凸约束的多用户链路优化问题分解为多个单用户链路优化问题。然后采用相位提取算法逐个求解每个用户的最优传输链路,并结合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求得多用户混合预编码矩阵。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混合预编码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强干扰环境下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系统 毫米波 混合预编码 连续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空间映射的连续中继网络预编码干扰消除方案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冉 窦高奇 +2 位作者 高俊 王青波 陈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59-2364,共6页
针对转发放大(amplify-and-forward,AF)模式下双路径连续中继(two-path successive relay,TPSR)存在的中继间干扰(inter-relay interference,IRI)问题,提出了新颖的基于行空间映射的中继干扰消除方案。新方案对源节点信号进行交替行空... 针对转发放大(amplify-and-forward,AF)模式下双路径连续中继(two-path successive relay,TPSR)存在的中继间干扰(inter-relay interference,IRI)问题,提出了新颖的基于行空间映射的中继干扰消除方案。新方案对源节点信号进行交替行空间预编码,从而将接收期望信号与IRI信号映射到不依赖信道的正交子空间,在未知信道下实现IRI和累计噪声的完美消除,从而消除非理想信道估计带来的剩余自干扰和累积噪声对TPSR性能的影响。在这基础上,推导不同信道估计误差下系统平均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io,BER)的闭合表达式和近似表达式,并通过仿真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通过对比该方案与传统基于信道估计的干扰消除方案在不同估计误差下的检测性能,表明新方案能够完全消除IRI和累积噪声,有效提升连续中继网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中继网络 行空间映射 中继间干扰 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束成形辅助的连续干扰消除OFDMA初始测距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夏玉杰 任光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84,154,共7页
针对影响正交频分多址(OFDMA)网络中初始测距系统性能的多径信道频率选择性和多用户接入干扰(MAI)的问题,利用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的智能天线,提出一种新的波束成形辅助的多用户连续干扰消除初始测距算法.所提算法通过一组波束成形矢... 针对影响正交频分多址(OFDMA)网络中初始测距系统性能的多径信道频率选择性和多用户接入干扰(MAI)的问题,利用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的智能天线,提出一种新的波束成形辅助的多用户连续干扰消除初始测距算法.所提算法通过一组波束成形矢量,从空间上将一个小区分成若干个小的测距区域,抑制了其他小区域中测距用户的干扰,提高了每个小区域中测距用户的信噪干扰比.在每个小测距区域中,采用简化的连续干扰消除方法和自适应门限进行多用户测距码检测和时偏估计.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连续多用户检测干扰抵消(SMUD)算法相比,在15个测距用户和SNR为-6dB时,所提出的算法比SMUD算法的正确检测概率提高了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多址(OFDMA) 波束成形 初始测距 连续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BLAST系统中基于子空间跟踪的自适应连续干扰消除接收机设计
5
作者 王会琦 吕王勇 +1 位作者 马洪 周永道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8-153,共6页
V-BLAST系统中,当存在信道估计误差时,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的传统连续干扰消除(SIC)检测器检测性能较差,同时运算量也相对较高。针对这些缺陷,通过利用子空间跟踪算法和Hermitian矩阵扰动理论,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混合SIC检测算法及... V-BLAST系统中,当存在信道估计误差时,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的传统连续干扰消除(SIC)检测器检测性能较差,同时运算量也相对较高。针对这些缺陷,通过利用子空间跟踪算法和Hermitian矩阵扰动理论,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混合SIC检测算法及其对应的最优检测顺序。最后的模拟结果显示这种算法不仅提高了检测性能,同时对信道估计误差也有一定的免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检测 多输入多输出 连续干扰消除 信道估计 子空间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干扰消除的超奈奎斯特信号迭代接收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浩 邓平 +1 位作者 程远瑶 刘文超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52-1057,共6页
为了消除超奈奎斯特(FTN)调制技术引入的干扰,设计了基于连续干扰消除(SIC)的Turbo迭代均衡接收机。对于单载波FTN系统,首先建立了FTN信号等效模型,然后接收机根据等效模型和译码器输出的软信息重建干扰,并通过多次连续干扰消除和译码... 为了消除超奈奎斯特(FTN)调制技术引入的干扰,设计了基于连续干扰消除(SIC)的Turbo迭代均衡接收机。对于单载波FTN系统,首先建立了FTN信号等效模型,然后接收机根据等效模型和译码器输出的软信息重建干扰,并通过多次连续干扰消除和译码逐步消除,具有较低的复杂度。同样地,在多载波FTN系统中,根据译码器输出的软信息和成型脉冲的时频特性重建引入的干扰并通过多次迭代给予消除。仿真表明,在加速因子不是太小时,基于SIC-Turbo均衡的接收机能够有效消除干扰,可获得近似正交传输时的误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奈奎斯特 连续干扰消除 TURBO均衡 正交频分复用 偏移正交振幅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IC-CDM的低复杂度混合波束赋形方案
7
作者 周围 贺凡 +2 位作者 廖先平 黎婧怡 杨秋艳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9-435,共7页
为了平衡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性能和硬件开销,降低系统功耗,以频谱效率为优化目标,在部分连接结构下提出了一种收发端联合设计的低复杂度混合波束赋形方案。首先,基于连续干扰消除将原始优化问题转化为多个子阵的速率优化问... 为了平衡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性能和硬件开销,降低系统功耗,以频谱效率为优化目标,在部分连接结构下提出了一种收发端联合设计的低复杂度混合波束赋形方案。首先,基于连续干扰消除将原始优化问题转化为多个子阵的速率优化问题;然后,利用坐标下降法完成模拟波束赋形矩阵设计;最后,引入等效信道矩阵大幅降低矩阵维度,再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数字波束赋形矩阵。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系统功耗降低的同时保持了较优的性能,且性能逼近部分连接结构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大规模MIMO 混合波束赋形 坐标下降法(CDM) 连续干扰消除(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簇间干扰消除的静态基站协作策略
8
作者 孙丽楠 张中兆 +1 位作者 沙学军 蒋释琳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5-700,共6页
在分析了上行链路静态分簇基站协作策略及动态分簇基站协作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簇间干扰消除的静态基站协作策略。运用此策略时,协作基站采用线性波束成型或连续干扰消除技术,对邻簇的边缘用户进行干扰抑制,有效地消除簇间... 在分析了上行链路静态分簇基站协作策略及动态分簇基站协作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簇间干扰消除的静态基站协作策略。运用此策略时,协作基站采用线性波束成型或连续干扰消除技术,对邻簇的边缘用户进行干扰抑制,有效地消除簇间干扰;对簇内用户采用线性波束成型,抑制簇内多用户间的干扰。仿真表明,此策略性能优于单小区处理策略和静态分簇策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出动态分簇策略,有效地消除了小区间干扰,改善了用户公平性,提高了频谱效率,同时减少了动态分簇策略所需的算法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站协作 静态分簇 动态分簇 线性波束成型 连续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预编码的超奈奎斯特系统残余干扰消除算法
9
作者 邱壮彬 彭端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7-433,共7页
超奈奎斯特(Faster-Than-Nyquist,FTN)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传输系统的频谱效率,然而代价是引入了严重的码间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在基于Ungerboeck模型的FTN系统中的发送端使用TH预编码(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T... 超奈奎斯特(Faster-Than-Nyquist,FTN)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传输系统的频谱效率,然而代价是引入了严重的码间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在基于Ungerboeck模型的FTN系统中的发送端使用TH预编码(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THP)并不能完全有效消除FTN系统所引入的ISI,会存在残余ISI。对此,针对FTN系统中的残余干扰提出了两种接收端检测算法,分别是基于后向串行干扰消除(Backward Seri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BSIC)的无迭代检测算法和基于连续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的Turbo迭代均衡改进算法,并通过蒙特卡洛方法寻找最优的扩展取模间隔。计算机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扩展取模间隔下,两种接收端检测算法在FTN系统的加速因子为0.8和0.9时均能有效消除FTN技术所引入的ISI,其误码率趋近于奈奎斯特正交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奈奎斯特系统(FTN) TH预编码(THP) 连续干扰消除(sic) TURBO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IC检测中高效排序QR分解FPGA实现
10
作者 王海麟 冯献礼 +2 位作者 辜方林 高明柯 赵海涛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0-1431,共12页
排序连续干扰消除(Order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OSIC)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系统中一种常用的信号检测算法,但该算法的吞吐量、时延等指标受制于信道矩阵逆运算。因此,计算复杂度低... 排序连续干扰消除(Order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OSIC)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系统中一种常用的信号检测算法,但该算法的吞吐量、时延等指标受制于信道矩阵逆运算。因此,计算复杂度低且能高速实现矩阵求逆分解预处理是算法硬件实现的关键。本文采用对信道矩阵进行排序正交三角(Orthogonal triangle, QR)分解的矩阵预处理硬件加速方案,其中排序过程引入对复值1范数的快速估计方法消除复数模计算,QR分解过程利用深度流水化坐标旋转数字计算(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 CORDIC)迭代方法消除Givens旋转过程中的元素矢量化,计算置零旋转角度,实现了面向QR分解的可复用Givens旋转结构的流水线电路结构设计,使矩阵分解过程中无需乘法器。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OSIC改进算法误比特率性能与基于信噪比的OSIC检测算法性能基本一致,所提的基于CORDIC迭代的Givens旋转结构能够高度分时复用,显著提升系统并行度并极大减少资源占用,系统设计时钟最高能达到250 MHz,矩阵分解吞吐量能达到1.88 M Matrices/s,能够满足4天线及以上MIMO系统接收端吞吐量和时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信号检测 排序连续干扰消除 排序QR分解 Givens旋转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SIC和QRD-M树搜索的低复杂度VBLAST检测算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熊春林 王德刚 +1 位作者 刘伟 魏急波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6-750,共5页
联合SIC和QRD-M树搜索,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VBLAST检测算法:SQRM-SIC算法。该算法基于信道矩阵的排序QR分解(SQRD),首先对搜索树前几层采用QRD-M检测,然后对后续层进行SIC检测,获得了检测信号列表。在所提算法基础上,通过修改SQRD算法中... 联合SIC和QRD-M树搜索,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VBLAST检测算法:SQRM-SIC算法。该算法基于信道矩阵的排序QR分解(SQRD),首先对搜索树前几层采用QRD-M检测,然后对后续层进行SIC检测,获得了检测信号列表。在所提算法基础上,通过修改SQRD算法中的排序规则,得到MSQRM-SIC算法。复杂度分析和性能仿真表明,通过调整参数,SQRM-SIC算法和MSQRM-SIC算法都可获得较好的复杂度和性能折衷。其中,后者性能明显优于前者;且后者与QRDM算法相比,可以有效降低复杂度,而基本不损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LAST系统 连续干扰抵消(sic) QRD-M树搜索 排序QR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天线系统中基于QR分解的混合SIC/PIC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勇 冯大政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82-158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有效并且数值稳定的、基于QR分解的垂直分层空时码(vertical layered space-time code,V-BLAST)检测算法。在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矩阵中,先检测的信号具有更高的分集度,然而传统的基于QR分解的算法由于没有利用这种潜... 提出了一种有效并且数值稳定的、基于QR分解的垂直分层空时码(vertical layered space-time code,V-BLAST)检测算法。在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矩阵中,先检测的信号具有更高的分集度,然而传统的基于QR分解的算法由于没有利用这种潜在的分集,通常性能要低于其他连续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算法。新算法在每一干扰消除阶段引入并行干扰消除(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PIC),对已估计的各个分量进行更新,有效减少现有连续干扰消除类算法存在的误差传递问题。仿真表明新算法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的连续干扰消除算法性能,且算法复杂度依检测顺序的确定方法不同而略高于或低于MMSE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层空时码 QR分解 连续干扰消除 并行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窃听环境下NOMA-UAV通信网络的性能分析
13
作者 杨雯 李恩玉 +3 位作者 王荣钰 代阿飞 张悦 王颢茗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3-1101,共9页
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作为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移动基站为地面用户提供高效连接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针对UAV位置的不固定性,建立了UAV功率分配系数自动调节的下行链路系统模型。该... 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作为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移动基站为地面用户提供高效连接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针对UAV位置的不固定性,建立了UAV功率分配系数自动调节的下行链路系统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周边存在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智能窃听者,即该窃听者具备基于信道条件自适应地调整工作模式的能力。针对窃听者自动选择被动窃听模式的情况,为了降低窃听概率,设计了地面用户利用全双工(Full-duplex,FD)技术向窃听者发送干扰信号的策略。在考虑非理想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技术条件下,推导了Nakagami-m衰落环境下系统的中断概率和截获概率精确闭式结果,并给出了高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下的近似逼近结果。蒙特卡罗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准确性,且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UAV的视距概率、功率分配因子和运动轨迹的共同影响,进一步表明系统相关参数的优化效果对于提升系统性能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网络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 无人机(UAV) 智能窃听者 串行干扰消除(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理想SIC下SWIPT-CR-NOMA网络中断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良梅 贺玉成 +1 位作者 吴舒婷 周林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9-631,共13页
针对采用无线携能通信的多中继底层协作认知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提出一种两阶段中继选择策略。认知中继执行功率划分的无线携能通信协议为次级用户提供解码转发服务,其能量开销源于所采集到的能量。考虑了实际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中,... 针对采用无线携能通信的多中继底层协作认知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提出一种两阶段中继选择策略。认知中继执行功率划分的无线携能通信协议为次级用户提供解码转发服务,其能量开销源于所采集到的能量。考虑了实际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中,中继节点与次级用户均无法完全消除多址干扰,即无法实现理想连续干扰消除。在干扰阈值约束下,推导了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下两次级用户端中断概率的精确表达式,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其正确性。此外,定量分析了各系统相关参数(最大发射功率、干扰阈值、功率分配系数等)的选取对次级用户中断性能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系统参数设置下,所提方案次级用户中断性能远优于现有部分中继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认知无线电 无线携能通信 两阶段中继选择策略 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SIC下CR-NOMA系统的功率分配算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烁 仇润鹤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5-200,209,共7页
在不完全连续干扰消除(SIC)条件下,对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混合系统中的次用户总传输速率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变换和KKT条件的功率分配算法。采用非正交多址方式使次用户接入授权信道,在主次用户服务质量、最大发射功率等约束条... 在不完全连续干扰消除(SIC)条件下,对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混合系统中的次用户总传输速率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变换和KKT条件的功率分配算法。采用非正交多址方式使次用户接入授权信道,在主次用户服务质量、最大发射功率等约束条件下,通过参数变换对原约束条件进行改写设计新的优化问题,并利用KKT条件求解最优功率分配因子进而实现系统中次用户总传输速率的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与CNPA算法和等功率分配算法相比,该算法可明显提高系统中次用户的总传输速率,并且对于不完全SIC具有更强的承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认知无线电 连续干扰消除 功率分配 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改进ML-OSIC的MIMO联合检测
16
作者 刘晶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8-312,共5页
在垂直分层空时码(V-BLAST)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最大似然检测算法(MLD)可以获得最佳的差错概率性能,但是其算法复杂度随着天线数目及其搜索空间数目呈指数增长;排序连续干扰消除(OSIC)算法具有高可行性的优点,但是其误码率由于无... 在垂直分层空时码(V-BLAST)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最大似然检测算法(MLD)可以获得最佳的差错概率性能,但是其算法复杂度随着天线数目及其搜索空间数目呈指数增长;排序连续干扰消除(OSIC)算法具有高可行性的优点,但是其误码率由于无法防止误码扩散的原因而下降。基于OSIC算法复杂度主要来源于矩阵求逆运算,提出了一种改进的OSIC算法,该算法采用并行检测与精确检测值相结合的方案,在维持相对满意性能的情况下,减少算法复杂度。考虑到传统OSIC算法的误码扩散,将改进的OSIC算法与ML算法相结合,利用ML的穷尽搜索方式来提高算法的整体性能。为了避免ML算法给系统复杂度带来负担,通过一定的复杂度公式优先选出b层进行改进的OSIC算法,剩余的误差累积层使用MLD执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复杂度小于传统OSIC算法,同时得到了接近ML算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层空时码 多输入多输出 最大似然检测算法 连续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不完美SIC的RIS-NOMA系统的有效容量分析
17
作者 肖战定 夏静慧 +2 位作者 郑波 刘惠玲 李兴旺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2年第6期1086-1091,共6页
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和智能反射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等新兴通信技术有望应用于智能矿山场景,为矿产开采提供通信技术支持。在实际采矿场景中,低时延和高质量的通信是实现... 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和智能反射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等新兴通信技术有望应用于智能矿山场景,为矿产开采提供通信技术支持。在实际采矿场景中,低时延和高质量的通信是实现安全采矿的重要保证,因此,分析时延对通信系统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此目的,以有效容量(Effective Capacity,EC)为性能评价指标,研究了时延对存在不完美串行干扰消除(Seri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的RIS-NOMA系统性能的影响,具体推导了远近用户的EC解析式。仿真结果发现:①用户的EC随基站信噪比的增加而增加;②严格的延迟约束导致EC的降低;③增加RIS的元件个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用户的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非正交多址接入 有效容量 服务质量 不完美连续干扰消除 智能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户全双工协作PNOMA系统非正交率控制及功率分配优化算法
18
作者 申滨 张楠 董坤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2-1851,共10页
传统NOMA系统远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在时频资源上信号完全重叠,以期获得最高的频率利用率,但其中UE之间的干扰也成为核心问题之一.部分NOMA(Partial NOMA,PNOMA)系统由于仅在部分频段实现NOMA共存,因此可以优化协调UE之... 传统NOMA系统远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在时频资源上信号完全重叠,以期获得最高的频率利用率,但其中UE之间的干扰也成为核心问题之一.部分NOMA(Partial NOMA,PNOMA)系统由于仅在部分频段实现NOMA共存,因此可以优化协调UE之间的干扰.相较于传统NOMA系统,PNOMA系统能够极大地降低非理想连续干扰相消(imperfect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ipSIC)对于系统和速率的消极影响.基于全双工协作NOMA(Full Duplex Cooperative NOMA,FD-CNOMA)系统和PNOMA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全双工协作部分NOMA(FDCPNOMA)方案以优化UE之间干扰,提高系统可达速率.考虑由一个基站和若干个远近UE构成的FD-CPNOMA系统,针对实际中存在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问题,本文给出了UE配对、非正交率控制及功率分配的优化算法,并推导了此模型下UE中断概率闭式解.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UE配对方案性能优于其他三种配对方案,所提出的PNOMA系统最大可达速率均优于相应的传统NOMA系统,提出的FD-CPNOMA系统在低信噪比下的最大可达速率比半双工协作部分NOMA(HD-CPNOMA)系统和PNOMA系统分别高出95.42%、44.06%,并且在高信噪比下可以较好地实现UE间公平性和平均可达速率的折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CPNOMA 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 UE配对 功率分配 中断概率 平均可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复杂度单载波时域均衡算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世文 官沛雯 +2 位作者 彭丞佐 邓训喆 安振宇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182,共13页
由于卫星通信体制的约束,接收机信号处理在时域进行,致使传统信道均衡算法面临高维矩阵求逆困境。充分利用Toeplitz矩阵的特殊结构和连续干扰消除思想,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单载波时域均衡算法,将高维信道均衡系统转换成多个低维信道均衡... 由于卫星通信体制的约束,接收机信号处理在时域进行,致使传统信道均衡算法面临高维矩阵求逆困境。充分利用Toeplitz矩阵的特殊结构和连续干扰消除思想,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单载波时域均衡算法,将高维信道均衡系统转换成多个低维信道均衡系统,依次对低维信道均衡系统进行均衡,从而避免对高维矩阵求逆操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信道均衡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以更低的计算复杂度实现更相近甚至更优的误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单载波时域均衡 TOEPLITZ矩阵 连续干扰消除 高维矩阵求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解码方案下的星地融合网络混合多址接入性能分析
20
作者 戴叶玲 郭焱 +3 位作者 朱丽文 刘笑宇 丁昌峰 林敏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28-3536,共9页
该文针对地面中继辅助的星地融合网络(ISTNs),分析了卫星采用不同解码方案时系统性能的差异。首先,提出一种新颖的用户配对方案,通过位置信息将卫星波束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用户分为若干个组。接着,为了提高传输可靠性以及频谱利用率,用户... 该文针对地面中继辅助的星地融合网络(ISTNs),分析了卫星采用不同解码方案时系统性能的差异。首先,提出一种新颖的用户配对方案,通过位置信息将卫星波束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用户分为若干个组。接着,为了提高传输可靠性以及频谱利用率,用户采用混合多址接入技术与卫星进行通信。进一步,在考虑用户-地面中继链路服从Nakagami-m分布,地面中继-卫星链路服从相关阴影莱斯分布的情况下,分别推导出基于连续干扰消除(SIC)和联合解码(JD)两种解码方案的系统中断概率和吞吐量的闭合表达式。最后,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方案相比正交多址(OMA)方案的优越性,并揭示了JD解码技术在ISTNs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地融合网络 用户配对方案 混合多址接入 连续干扰消除 联合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