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展理念驱动下绿色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基于连续型双重差分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宇斌 王森 陆杉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6,共14页
新发展理念作为社会发展的思想引领,指导绿色创新活动,进而对碳排放行为产生关键约束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发展理念提出下绿色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异质性与作用机... 新发展理念作为社会发展的思想引领,指导绿色创新活动,进而对碳排放行为产生关键约束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发展理念提出下绿色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异质性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新发展理念提出对碳排放存在显著的抑制效果,并且这种效果在平行趋势检验等多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发展理念提出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在市场进程较慢的中西部地区相比于市场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更为明显,而且在碳排放分位点较高的地区较之分位点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第三,机制分析发现,新发展理念提出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变迁之合理化与高级化而间接削减碳排放。本文从思维方式变革、行动方式变革和工作方式变革三个方面分别提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绿色创新活动投入以及强化产业结构变迁路径依赖等政策建议,以助力于“双碳”目标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绿色创新 碳排放 产业结构变迁 连续型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位优势视角下高速铁路网络的旅游经济增长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孔令章 仇韪 白洋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9-181,199,共14页
利用2008—2022年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结合连续型双重差分(DID)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区位优势视角下检验高速铁路网络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速铁路网络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点度中心度、... 利用2008—2022年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结合连续型双重差分(DID)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区位优势视角下检验高速铁路网络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速铁路网络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每提升1个单位,城市旅游总收入分别提升0.0573,0.0979,0.0925个单位。高速铁路网络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锦上添花”特征。人口流动、产业集聚和合作创新是高速铁路网络产生旅游经济增长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研究为交通部门合理规划高速铁路网络布局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网络 旅游经济增长效应 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区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政策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珊珊 马艳芹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99,共10页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是实现碳达峰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将能源利用效率区分为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以2004~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连续型双重差分等方法考察检验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城市能源利...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是实现碳达峰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将能源利用效率区分为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以2004~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连续型双重差分等方法考察检验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能显著提升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且政策效应随年份推移越发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碳价上升有助于改善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碳交易政策能通过能源资源错配的纠正改善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影响为负。碳交易政策有助于提升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而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存在抑制作用。本文基于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视角,为全国范围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交易政策 单要素能源生产率 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 双重差分 连续型双重差分 能源资源错配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服务供给对碳减排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治国 王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刻影响环境质量,却鲜有研究关注高铁发展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本文基于直接环境效应和间接经济效应双重路径,理论剖析高铁服务供给实现碳减排的内在机制,进而将空间计量模型与连续型双重差分相结合,基于高铁服务频次数...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刻影响环境质量,却鲜有研究关注高铁发展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本文基于直接环境效应和间接经济效应双重路径,理论剖析高铁服务供给实现碳减排的内在机制,进而将空间计量模型与连续型双重差分相结合,基于高铁服务频次数据实证考察高铁服务供给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及其在空间维度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铁服务供给有助于减少本地碳排放,同时具有碳减排空间溢出效应;时间维度上,高铁服务供给的本地减排效应立竿见影且渐趋强化,而对于周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则存在明显的时滞特征;机制检验表明高铁服务供给能够基于交通工具替代发挥空间减排效应;高铁服务供给的碳减排效应在资源禀赋维度和地理位置维度表现出异质特征。本文进一步丰富了高铁与碳减排研究内容,既拓展了碳减排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路径,亦为高铁发展的环境效应提供了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服务供给 碳减排 空间溢出效应 连续型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减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彭继权 刘毅南 陈莉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589-7603,共15页
农田建设质量和农田灾害风险抵御能力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问题,厘清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减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减灾稳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分... 农田建设质量和农田灾害风险抵御能力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问题,厘清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减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减灾稳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减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降低农业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在降低农业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和脆弱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经过改变政策干预时点、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考虑序列自相关问题、控制变量滞后一期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这种作用依然存在。(2)相比水灾而言,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旱灾的缓解作用要更大;由于非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其减灾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财政能力较强的东部地区会有更多的建设配套资金和扶持政策,也就使得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降低东部地区农业自然灾害影响的作用会更大。(3)机制检验发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通过生态调节、综合防治和生产条件改善这三个机制对农业自然灾害产生影响,其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24.32%、26.47%和1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减灾 连续型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碳交易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异质性技术创新模式的机制检验 被引量:21
6
作者 邢会 姜影 陈园园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76-86,共11页
碳交易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工具,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反映碳交易实施状况,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切入,基于2008—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连... 碳交易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工具,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反映碳交易实施状况,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切入,基于2008—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并考察异质性技术创新模式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提高碳交易价格和扩大市场规模均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推动自主创新、减少技术改造投入,进而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技术引进并非有效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技术改造存在挤出效应。研究结论对完善碳交易制度顶层设计、精准制定技术创新配套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价格 市场规模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模式 连续型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抑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机制探析
7
作者 周梦圆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6期134-136,143,共4页
选取2002—2017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强度,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识别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够显著抑制农业面源污染,主要通过规... 选取2002—2017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强度,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识别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够显著抑制农业面源污染,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扩大耕地规模、通过结构效应提高粮食作物种植比例、通过技术效应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从而达到抑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 农业面源污染 连续型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创新: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9
8
作者 郑浦阳 杨鑫垚 +1 位作者 卢泓宇 牛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148,共6页
文章基于2010—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了Tobit模型、份额移动工具变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将2016年9月《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提出... 文章基于2010—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了Tobit模型、份额移动工具变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将2016年9月《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提出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连续型广义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层面上,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地促进城市创新,并且在东部沿海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在结构性差异上,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覆盖广度”和“数字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市创新 份额移动工具变量 连续型广义双重差分模型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