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排非连续刚性桩屏障对弹性波的隔离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平 闫东明 +1 位作者 邓亚虹 夏唐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3-137,共5页
对于人工振动产生的弹性波,如果刚性桩屏障埋置足够深,在分析其对弹性波的隔离效果时,可以简化为固定的刚性桩屏障对弹性波的多重散射问题。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将入射波和散射波的势函数展开成Fourier-Bessel函数的级数形式,根据Graf加法... 对于人工振动产生的弹性波,如果刚性桩屏障埋置足够深,在分析其对弹性波的隔离效果时,可以简化为固定的刚性桩屏障对弹性波的多重散射问题。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将入射波和散射波的势函数展开成Fourier-Bessel函数的级数形式,根据Graf加法定理和固定刚性桩周边土体的边界条件得到散射系数的理论解,引入了无量纲位移(屏障后土体中由入射波和散射波产生的总的位移幅值与入射波在该处单独产生的位移幅值之间的比值)和透射系数(屏障后屏障宽度范围内的无量纲位移的几何平均值)的概念,绘制了屏障后一定范围内的无量纲位移等值线,及屏障后某处的透射系数随桩净距(相邻两桩之间的空隙)的变化曲线,通过分析这些曲线得出,对于三种入射体波(SV波、P波和SH波):屏障后越靠近屏障,隔离效果越好;当桩净距接近一倍桩半径时,屏障的整体隔离效果达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屏障 刚性桩 弹性波 无量纲位移 透射系数 隔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群桩屏障对平面P、SV波的隔离效应:二维宽频带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模拟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中宪 王少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5-1207,共13页
采用一种高精度的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BIEM),对二维非连续群桩屏障对平面P、SV波的隔振效果进行宽频带计算分析。该方法基于单层位势理论,通过在非连续屏障交界面附近引入虚拟波源,分别用以构造散射体内、外散射场,继而由边界条件建立... 采用一种高精度的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BIEM),对二维非连续群桩屏障对平面P、SV波的隔振效果进行宽频带计算分析。该方法基于单层位势理论,通过在非连续屏障交界面附近引入虚拟波源,分别用以构造散射体内、外散射场,继而由边界条件建立方程并求解得到虚拟波源密度,外部的总波场可由散射场和自由场叠加而得到。精度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精确高效地求解任意排桩的宽频隔振问题。进而以圆柱实心桩为例,通过定量化频谱分析,揭示了P、SV波入射时排桩对不同频段弹性波的隔振差别,探讨了不同波速比、桩间距、桩排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隔振效果存在最优无量纲频段,宜优化设计桩径和桩间距以达到最佳效果;(2)场地土愈软,隔振效果愈佳。相比P波,SV波对于桩间距更为敏感;(3)低频波宜采用多排桩,但对高频波,采用三排以上的桩屏障对隔振效果的提升则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波 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BIEM) 排桩隔振 连续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波入射下多重散射问题的改进算法以及双排非连续刚性屏障的隔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夏唐代 陈晨 孙苗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90,共5页
相比起Aviles等学者的单排非连续刚性屏障隔振理论,采用更为完整的Fourier-Bessel函数系的级数展开表达式来研究弹性波的多重散射问题,结合位移连续的边界条件,并引入更具一般意义上的Graf加法定理,推导了无限均匀介质中任意分布的多个... 相比起Aviles等学者的单排非连续刚性屏障隔振理论,采用更为完整的Fourier-Bessel函数系的级数展开表达式来研究弹性波的多重散射问题,结合位移连续的边界条件,并引入更具一般意义上的Graf加法定理,推导了无限均匀介质中任意分布的多个刚性圆柱体对于平面SV波入射时散射系数的理论解析解。随后,取所有的圆柱体位于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上,则问题演变成为双排刚性桩屏障对于平面SV波的隔离问题。重点讨论了两排桩之间的间距h对屏障整体隔振效果的影响及其他的一些隔振性状。特别地,当h=0时,该问题退化为常见的单排非连续屏障的隔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SV波 多重散射 连续屏障 无量纲位移 透射系数 工程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散射问题的改进算法以及双排非连续弹性屏障对水平向剪切波的隔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夏唐代 孙苗苗 陈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02-2408,共7页
与Aviles等学者的多重散射隔振理论相比较,采用更为完整的Fourier-Bessel函数系的级数展开表达式来研究弹性波入射下的多重散射问题。引入Graf加法定理,并结合位移和应力边界条件,推导了无限均匀弹性介质中任意分布的多个弹性圆柱体对... 与Aviles等学者的多重散射隔振理论相比较,采用更为完整的Fourier-Bessel函数系的级数展开表达式来研究弹性波入射下的多重散射问题。引入Graf加法定理,并结合位移和应力边界条件,推导了无限均匀弹性介质中任意分布的多个弹性圆柱体对于平面水平向剪切波(SH波)入射时散射系数的理论解析解。随后,取圆柱体分布于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上,则问题演变为双排弹性桩屏障对于弹性波的隔离问题。引入无量纲位移(屏障后土体总的位移与仅由入射平面水平向剪切波引起的位移的比值)和透射系数(屏障宽度范围内无量纲位移的几何平均值)的概念来研究屏障的隔振效果。重点讨论了双排桩间距h以及桩土的剪切模量比ξ对于屏障整体隔振效果的影响,阐述了双排桩屏障的隔振性状。特别地,当h=0时,该问题退化为常见的单排非连续屏障的隔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水平向剪切波 多重散射 连续屏障 无量纲位移 透射系数 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柱腔构成的非连续屏障对SV波的隔离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4-87,共4页
运用复变函数的保角映射方法和波函数展开法,根据柱腔壁处土体完全自由,即应力为零的边界条件,得到了多排柱腔构成的屏障对入射平面SV波的多重散射的理论解,根据屏障后归一化位移(入射和散射SV波产生的总位移与入射SV波在同一点产生的... 运用复变函数的保角映射方法和波函数展开法,根据柱腔壁处土体完全自由,即应力为零的边界条件,得到了多排柱腔构成的屏障对入射平面SV波的多重散射的理论解,根据屏障后归一化位移(入射和散射SV波产生的总位移与入射SV波在同一点产生的位移之比)的变化规律,着重分析了多排(双排和三排)和单排柱腔对平面SV波的隔离效果,结果表明:(1)双排和三排柱腔屏障的隔离效果明显好于单排柱腔屏障;(2)当入射SV波的频率较低时,双排并列正对的柱腔屏障的隔离效果较好,而当频率较高时,双排交错的柱腔屏障的隔离效果较好;(3)三排梅花桩布置的柱腔屏障的隔离效果好于双排柱腔,当入射SV波的频率较高时,屏障后有近3/4的面积的隔离效果都超过了60%;(4)无论是单排还是多排柱腔屏障,当入射SV波频率较高时,靠近屏障边缘区域的隔离效果要好于中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圆柱形空腔 连续屏障 平面SV波 隔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波场非连续屏障理论的孔列道床减振性能分析
6
作者 孙晓静 刘博 徐利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97-103,共7页
基于近波场非连续屏障理论,提出孔列道床这一新型减振轨道方案,分析其减振的理论依据及减振性能。选择SH波分析近源波场的屏障隔振问题,求解SH波作用在单一圆柱形孔槽散射解析解和孔列衍射波场的表达式。可知屏障能够造成能量的散射,加... 基于近波场非连续屏障理论,提出孔列道床这一新型减振轨道方案,分析其减振的理论依据及减振性能。选择SH波分析近源波场的屏障隔振问题,求解SH波作用在单一圆柱形孔槽散射解析解和孔列衍射波场的表达式。可知屏障能够造成能量的散射,加大入射波的几何阻尼,为原入射波与散射波相互叠加和消减提供了可能。而孔列屏障会引起衍射效应,可降低屏障后区域的振动能量从而达到减振目的。建立"轨道-隧道-地层"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圆形隧道中单排孔列道床与普通整体道床两种工况下隧道壁及地表的振动响应。两种工况下隧道壁的振动加速度时程、频谱及1/3倍频程曲线规律相似,在20Hz以上频段,孔列道床工况下的加速度级略小于普通工况,差值在50Hz附近达到最大。隧道壁及地表拾振点的插入损失均在20Hz以上频段为正,且隧道壁处插入损失小于地表各拾振点处。结果表明孔列道床并未改变轨道系统的特性,在50Hz以上频段减振效果较明显,并在距离屏障一定距离外能够发挥出更优的减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孔列道床 连续屏障隔振 减振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型未确知数的乘法与除法
7
作者 刘开第 高丽华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3期92-97,共6页
本文对相互独立的非连续型未确知数定义乘法运算与除法运算,并严格论证定义的可行性。非连续型未确知数的运算是连续型未确知数运算的推广,并把连续型未确知数的运算作为特殊情况包含于其中。
关键词 未确知数 连续型未确知数 分布或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型未确知数的加法
8
作者 刘开第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3期98-102,共5页
对相互独立的非连续型未确知数定义加法运算。
关键词 未确知数 连续型未确知数 可信度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锤基础振动分析及非连续屏障隔振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隋慧芸 陈汉良 +1 位作者 陈波 夏唐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通过重型锻造车间的环境振动测试 ,对重型锻锤激励可引起的地基振动信号进行分析 ,并讨论了已有锻锤隔振基础的改造和非连续屏障的隔振效果的计算及其可行性。
关键词 锻锤 基础 振动 连续屏障 隔振 锻造车间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单排非连续隔振屏障隔振效果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晶磊 冯桂帅 +3 位作者 王建华 刘桓 赵敏 仉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5-182,201,共9页
为了研究轨道交通隔振屏障中的非连续隔振屏障的隔振效果,通过进行隔振井(空井、PVC空井)及混凝土桩(实心桩、空心桩)的室内模型试验,以地表振动加速度级为评价指标,对上述非连续隔振屏障的隔振效果给出了评价,进一步对空心混凝土桩的... 为了研究轨道交通隔振屏障中的非连续隔振屏障的隔振效果,通过进行隔振井(空井、PVC空井)及混凝土桩(实心桩、空心桩)的室内模型试验,以地表振动加速度级为评价指标,对上述非连续隔振屏障的隔振效果给出了评价,进一步对空心混凝土桩的隔振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频振动波衰减迅速,中低频振动波是引起土体振动的主要原因;混凝土桩隔振性能优于隔振井,具体隔振效果比较为:混凝土桩>空心混凝土桩>空井≈PVC空井;对于空心混凝土桩,桩体的空心率越大,隔振性能相对越差;桩体外截面为圆形的空心混凝土桩的隔振效果大于方形;截面内部形状对隔振效果影响较小;空心混凝土桩内填充松散橡胶颗粒、泡沫等阻尼材料无法进一步提高空心桩隔振性能;若填充原场土,填土密度对其隔振性能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连续隔振屏障 模型试验 隔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粒、砂填充连续与非连续屏障隔振效果的全尺试验与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希 罗威力 +2 位作者 林本海 覃娇芬 罗信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67-579,共13页
采用全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材料(陶粒、砂)填充不同类型屏障(连续型、非连续型)的隔振效果。同时,为弥补试验研究的不足,辅以数值研究。为此,在试验研究开展之前,在原场地上进行了面波多通道分析(multi channe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 采用全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材料(陶粒、砂)填充不同类型屏障(连续型、非连续型)的隔振效果。同时,为弥补试验研究的不足,辅以数值研究。为此,在试验研究开展之前,在原场地上进行了面波多通道分析(multi channe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s,简称MASW)试验,以便获得场地的动力学特性,作为数值研究的基础。随后,开展试验工作以便获得场地固定点的传递函数与衰减分贝;并使用数值方法,编制程序计算加速度分量的空间分布场。综合以上两种方法后发现,隔振材料影响在低频处,两者差异不甚明显;在中频处,两者差异开始显现。陶粒的隔振表现接近空沟;在高频处,因土体的阻尼作用明显,材料影响难以表现。综上所述,陶粒的隔振效果远优于砂,整体表现接近空沟。屏障类型影响:当频率为30 Hz时,屏障的作用甚微,分量的空间分布形态以振源为圆心,呈环形分布;频率为50 Hz时,环形分布被屏障打破,其形态由环形变为椭圆形,而短边则指向波阵面方向,令一定强度的分量拒止于屏障的后区域;频率为80 Hz时,土体阻尼作用明显,以致两者差异不甚明显。综上,连续型屏障的隔振效果远优于非连续屏障。材料与屏障类型使用建议:若采用一般性的材料,考虑成本等因素,使用两者皆可;但采用高阻尼材料,考虑隔振效果等因素,则连续型屏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尺试验 陶粒 连续型(连续)屏障 频率实部-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石桩非连续屏障隔振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虞红海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3-205,210,共4页
针对强夯施工产生的强烈地面振动会对周围人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采用连续屏障隔振成本较高的问题,进行强夯振动试验和砂石桩隔振试验研究。对比研究不同砂石桩材料、桩距的试验方法,得到不同材料、桩距砂石桩的隔振效果差异,得出"... 针对强夯施工产生的强烈地面振动会对周围人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采用连续屏障隔振成本较高的问题,进行强夯振动试验和砂石桩隔振试验研究。对比研究不同砂石桩材料、桩距的试验方法,得到不同材料、桩距砂石桩的隔振效果差异,得出"砂石桩屏障对强夯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且隔振效果随砂石桩间距变小而增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石桩 连续屏障 强夯振动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排空心管桩屏障对平面SV波的隔离效果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徐平 夏唐代 周新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参考圆柱坐标系下一排圆柱体对弹性波的多重散射,根据桩土界面处应力和位移连续的条件,得到了非连续空心管桩屏障对入射平面SV波散射系数的理论解。通过引入无量纲位移幅值,即屏障后土体的竖向位移与入射平面SV波引起的竖向位移的比值,... 参考圆柱坐标系下一排圆柱体对弹性波的多重散射,根据桩土界面处应力和位移连续的条件,得到了非连续空心管桩屏障对入射平面SV波散射系数的理论解。通过引入无量纲位移幅值,即屏障后土体的竖向位移与入射平面SV波引起的竖向位移的比值,比较了不同形式的屏障对入射平面SV波的隔离效果。讨论了桩间距、屏障的位置和管桩的剪切模量(刚度)对单排空心管桩屏障对平面SV波隔离效果的影响,为非连续屏障的隔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管桩 连续屏障 平面SV波 隔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排列的固定刚性桩屏障对SH波的多重散射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键 夏唐代 +1 位作者 孙苗苗 孔祥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69-1274,共6页
引入任意排列、任意半径的刚性圆柱体对声波或电磁波的多重散射解,对于平面SH波入射下刚性桩隔振屏障的散射问题提出新的有别于以往只考虑单重散射的求解方法———多重散射法.散射波可以表示为无限多重散射的叠加.每根桩的第1重散射即... 引入任意排列、任意半径的刚性圆柱体对声波或电磁波的多重散射解,对于平面SH波入射下刚性桩隔振屏障的散射问题提出新的有别于以往只考虑单重散射的求解方法———多重散射法.散射波可以表示为无限多重散射的叠加.每根桩的第1重散射即通常的单重散射,第2重散射可以表示为该桩被其余桩的第1重散射波所激发的散射波之和,后续的散射重数以此类推.将所有桩的无限重散射叠加,即求得SH波入射下任意排列、任意半径固定刚性桩多重散射的精确解.在算例中引入量纲一位移的概念,即屏障后总波场引起的位移幅值与入射波在该处引起的自由场位移幅值的比值,绘制了单排等间距、等半径桩屏障后一定范围内的量纲一位移等值线图、屏障后某处的量纲一位移图及透射系数图,分析了散射重数、桩间距和桩数对屏障隔离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屏障 多重散射 刚性排桩 量纲一位移 隔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任意排列的弹性桩屏障对平面P波或SV波多重散射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苗苗 夏唐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8-155,共8页
提出可计算任意排列、任意圆截面多排弹性桩屏障对平面P波或SV波的多重散射理论方法,可弥补单重散射假定只在散射体截面尺寸相对入射波长可忽略情况下成立的不足,并考虑桩与桩间互相干涉现象。散射过程定义任意一弹性桩对入射P波或SV波... 提出可计算任意排列、任意圆截面多排弹性桩屏障对平面P波或SV波的多重散射理论方法,可弥补单重散射假定只在散射体截面尺寸相对入射波长可忽略情况下成立的不足,并考虑桩与桩间互相干涉现象。散射过程定义任意一弹性桩对入射P波或SV波的散射为第一重,第二重散射可将第一重散射波作为次生波源,继而对所有散射体皆遵循此过程;每一重散射均在桩土边界满足应力及位移连续条件,从而获得前一重与后一重散射的波函数迭代关系;总散射波场可由所有散射体各重散射叠加获得。数值计算考查相同截面多排桩屏障的散射重数、桩距、排距、桩土模量比等参数对屏障隔离效果影响。该方法可作为实际工程隔振设计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 多重散射 连续屏障 任意排列 弹性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排弹性桩隔振屏障对平面SH波的多重散射 被引量:4
16
作者 夏唐代 孙苗苗 华伟南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147,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任意排列、任意半径的弹性桩对平面SH波的多重散射的理论方法,以解决以往假设单重散射的计算方法中不考虑桩列作为整体屏障从而忽略桩间相互干涉关系的不足,并且可用于分析多排弹性桩对平面SH波的散射性状。在数值计... 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任意排列、任意半径的弹性桩对平面SH波的多重散射的理论方法,以解决以往假设单重散射的计算方法中不考虑桩列作为整体屏障从而忽略桩间相互干涉关系的不足,并且可用于分析多排弹性桩对平面SH波的散射性状。在数值计算分析中讨论了散射重数,排间距,桩土剪切模量比,桩数等对双排弹性桩屏障隔离效果的影响,从而对实际工程中利用排桩进行振动污染的治理和屏障隔振设计提出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屏障 多重散射 任意排列 任意半径 双排桩 隔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排列的弹性实心桩屏障对平面SH波的多重散射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唐代 孙苗苗 陈晨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7-90,95,共5页
为了弥补以往假设单重散射的计算方法中不考虑桩列作为整体屏障从而忽略桩间互相干涉关系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以求解任意直径、任意排列的弹性桩对入射平面SH波的多重散射。通过桩土界面的位移、应力连续条件可以求得待... 为了弥补以往假设单重散射的计算方法中不考虑桩列作为整体屏障从而忽略桩间互相干涉关系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以求解任意直径、任意排列的弹性桩对入射平面SH波的多重散射。通过桩土界面的位移、应力连续条件可以求得待定的多重散射系数。多重散射中,每根桩的第一重散射即为通常的单重散射;第二重散射可表示为该桩被其余桩的第一重散射波之和所激发的散射波;以此类推至无穷多重散射。将无限重散射叠加即任意直径、任意排列弹性桩对平面SH波的多重散射的精确解。随后数值算例分析讨论了不同散射重数、剪切模量、桩间距以及桩数等对单排弹性桩屏障隔离效果的影响,绘制了屏障后的无量纲位移曲线,并引入透射系数来评价非连续弹性桩屏障的隔振效果,对实际工程中的振动污染治理和屏障隔振设计提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连续屏障 多重散射 无量纲位移透射系数隔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体中多排柱腔屏障对压缩快波隔离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平 铁瑛 陈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73-78,共6页
假定柱腔(圆柱形空腔)长度远大于直径,将多排柱腔组成的非连续屏障对平面P1波(压缩快波)隔离简化成弹性波多重散射的二维平面问题,利用复变函数保角映射法及波场势函数展开法,据柱腔自由(土骨架轴向、切向应力为零)边界条件获得散射波... 假定柱腔(圆柱形空腔)长度远大于直径,将多排柱腔组成的非连续屏障对平面P1波(压缩快波)隔离简化成弹性波多重散射的二维平面问题,利用复变函数保角映射法及波场势函数展开法,据柱腔自由(土骨架轴向、切向应力为零)边界条件获得散射波场势函数展开式的待定复系数理论解。通过分析位移比值(屏障后某点由入射、散射弹性波产生的总位移与入射弹性波单独产生的位移之比)变化规律,对比单、双及三排柱腔屏障的隔离效果。研究表明,边界不透水柱腔屏障隔离效果好于透水;多排柱腔屏障对高频入射P1波隔离效果好于低频入射;随排数增多柱腔屏障隔离效果明显提高,有效隔离区域明显增大;当排数达到三排时柱腔屏障后一定范围内隔离效果达70%,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体 多排柱腔 连续屏障 隔离效果 隔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排列的空心管桩屏障对SH波的多重散射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苗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43-950,958,共9页
提出1种可计算任意排列、任意圆截面尺寸的多排空心管桩对平面SH波多重散射的理论求解方法。考虑第1重散射即为通常所谓的单重散射,对特定管桩第2重散射的入射波为在各管桩所受的第1重散射波之和,亦即第1重散射所激发的次生波源,以此类... 提出1种可计算任意排列、任意圆截面尺寸的多排空心管桩对平面SH波多重散射的理论求解方法。考虑第1重散射即为通常所谓的单重散射,对特定管桩第2重散射的入射波为在各管桩所受的第1重散射波之和,亦即第1重散射所激发的次生波源,以此类推至第m重散射。假设每重散射在桩-土边界以及管桩内部均满足弹性边界条件,将入射波、散射波及透射波采用波函数展开,并运用Graf加法定理移轴获得待定的各重散(透)射复系数,得到总散射及管桩内部透射波场的理论解。算例中讨论了散射重数、桩径与桩(排)间距之比、桩-土剪切模量之比、管桩内外径之比以及多排管桩的几何参数等对屏障隔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桩可取得比实心桩更好的屏蔽效果,同时对管桩非连续屏障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 连续屏障 管桩 多重散射 任意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弹性空心管桩屏障对平面SV波的隔离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2-397,共6页
假定土体和管桩为各向同性的均质弹性体,将多排空心管桩构成的非连续屏障对入射平面SV波的隔离问题简化成二维平面问题,运用复变函数的保角映射方法和波场位移势函数展开法,根据管桩与周围土体介质完全联结(即应力和位移连续)以及管桩... 假定土体和管桩为各向同性的均质弹性体,将多排空心管桩构成的非连续屏障对入射平面SV波的隔离问题简化成二维平面问题,运用复变函数的保角映射方法和波场位移势函数展开法,根据管桩与周围土体介质完全联结(即应力和位移连续)以及管桩内侧自由的边界条件,得到了所研究问题的理论解。通过与有限元软件ABAQUS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上述理论解及其计算程序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分析了管桩的壁厚、排数、数量以及入射SV波的频率等因素对隔离效果的影响,结论表明:隔离效果随着管桩壁厚的减小而提高;管桩由一排增加到两排时,最佳隔离区域向远处扩展,而由两排增加到三排时,最佳隔离区域则向两侧扩展;管桩排数不变,而数量增多时,屏障宽度范围内的隔离效果明显提高;入射频率增大时,隔离效果有所减小。这为多排桩屏障的隔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空心管桩 连续屏障 平面SV波 隔离效果 保角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