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伺服系统辨识及控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晓晶 邵俊鹏 +1 位作者 姜继海 李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45-1051,共7页
针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摩擦力矩和泄漏量的周期性变化对整个系统产生周期性干扰的问题,建立了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正弦扫频信号作为激励信号,根据连续回转马达自身结构特点,每间隔10°对连续回转马达进... 针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摩擦力矩和泄漏量的周期性变化对整个系统产生周期性干扰的问题,建立了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正弦扫频信号作为激励信号,根据连续回转马达自身结构特点,每间隔10°对连续回转马达进行整周的闭环参数辨识.对采集的每组输入、输出数据对序列,采用基于高斯-牛顿优化算法的预报误差法进行系统模型参数辨识,得到了在整周内系统模型参数的变化范围.针对马达系统参数时变及非线性不确定性因素,依据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设计指标要求,结合系统模型参数辨识结果,利用定量反馈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输入信号微分前馈的二自由度QFT(quantitative feedback theory)鲁棒控制器,实验证明连续回转马达符合性能指标要求,证明了该辨识及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回转马达 低速性能 系统辨识 定量反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压力冲击的理论分析
2
作者 王军 丁意 赵克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114,共2页
建立了对马达的密封腔内油液在排油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仿真软件求得其数值解,然后利用不同的转速对其进行仿真研究,得出在满足油液压力冲击最小的前提条件下的马达临界转速,并对密封腔内油液的压力梯度进行了仿真,总结了马达转... 建立了对马达的密封腔内油液在排油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仿真软件求得其数值解,然后利用不同的转速对其进行仿真研究,得出在满足油液压力冲击最小的前提条件下的马达临界转速,并对密封腔内油液的压力梯度进行了仿真,总结了马达转速对油液压力梯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回转马达 压力冲击 三角缓冲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INA分析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结构优化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晓晶 姜继海 +2 位作者 赵克定 李尚义 张勤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97-1401,共5页
为了改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超低速性能,采用ADINA软件对钢壳及铝壳电液伺服马达的配油盘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系统开环性能实验基础上,对现有钢壳及铝壳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进行了低速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油压的作用下,铝壳马... 为了改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超低速性能,采用ADINA软件对钢壳及铝壳电液伺服马达的配油盘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系统开环性能实验基础上,对现有钢壳及铝壳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进行了低速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油压的作用下,铝壳马达配油盘产生较大的变形及端面间隙,内泄漏是铝壳马达产生低速脉动及爬行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此对配油盘结构及叶片顶廓形状进行了优化,使变形量及内泄漏大为减少,且改进后的叶片最大压力角为14.043度。该研究为新型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 ADINA 结构优化 低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摩擦特性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健 李尚义 赵克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叶片与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摩擦是马达摩擦特性的决定因素 ,据此对叶片作了系统的受力分析 ,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了马达的叶片数量与摩擦力矩的变化规律 ,提出了改善马达摩擦特性及提高超低速性能的措施 ,并设计了为验证马达性能的非线性PI... 叶片与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摩擦是马达摩擦特性的决定因素 ,据此对叶片作了系统的受力分析 ,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了马达的叶片数量与摩擦力矩的变化规律 ,提出了改善马达摩擦特性及提高超低速性能的措施 ,并设计了为验证马达性能的非线性PI和微分前馈的复合控制策略 .通过实验对马达的摩擦特性及性能进行了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 摩擦特性 非线性控制 性能 飞行器 飞行姿态仿真转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箱辨识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曹健 马育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6,共4页
为能准确地获得新型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系统的性能参数,建立了系统的灰箱辨识模型,采用灰箱建模理论进行参数辨识,通过matlab辨识工具箱利用液压系统已知的参数来辨识难以求得的参数.该辨识是一种基于系统物理结构和输入输出测量数据... 为能准确地获得新型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系统的性能参数,建立了系统的灰箱辨识模型,采用灰箱建模理论进行参数辨识,通过matlab辨识工具箱利用液压系统已知的参数来辨识难以求得的参数.该辨识是一种基于系统物理结构和输入输出测量数据的方法,不但利用了系统的先验物理知识,而且考虑了过程噪声所造成的模型不确定性,能够很好地把握实际系统行为的本质.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对于获得准确液压系统性能参数,建立一个准确模型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 灰箱辨识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正交实验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定子材料的选择
6
作者 王晓晶 姜继海 +2 位作者 苏文海 崔晓 李尚义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85,共3页
为了降低摩擦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低速性能的影响,根据马达定子及叶片的耐磨性要求,从多种常用于马达定子的材料中筛选出3种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思想,在不同硬度、表面粗糙度及不同压力的情况下,利用MPX200型盘销式摩擦试验机进行... 为了降低摩擦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低速性能的影响,根据马达定子及叶片的耐磨性要求,从多种常用于马达定子的材料中筛选出3种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思想,在不同硬度、表面粗糙度及不同压力的情况下,利用MPX200型盘销式摩擦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实验,通过极差分析方法得到对摩擦系数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定子内表面粗糙度;并利用Dimension3100型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分析了3种材料的磨损表面。结果表明,定子材料为Cr12MoV,叶片材料为W18Cr4V时,其摩擦系数及磨损量最小,Cr12MoV磨损表面呈轻微的犁沟现象,符合马达定子工况要求,为大排量超低速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设计及加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 低速性能 定子材料 摩擦磨损特性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转台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设计特点和性能研究
7
作者 马建设 曹健 +1 位作者 李尚义 赵克定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19,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仿真转台用叶片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结构模型 ,从机械结构设计和性能控制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措施 ,以提高马达的超低速、高频响、宽调速、高精度等性能指标 。
关键词 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 性能指标 仿真转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仿真转台用无脉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
8
作者 马建设 李尚义 +1 位作者 怯军 赵克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26,38,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仿真转台用叶片式无脉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工作原理 ,并详细地说明了该马达在提高超低速、高频响、宽调速。
关键词 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 性能指标 仿真转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模糊RBF神经网络控制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范文静 王晓晶 +3 位作者 孙培元 何超群 刘亚楠 李岩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95,共7页
针对仿真转台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由系统的非线性和摩擦、泄漏等外界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模糊RBF神经网络控制策略。将RBF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引入模糊机制中,利用神经网络高效... 针对仿真转台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由系统的非线性和摩擦、泄漏等外界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模糊RBF神经网络控制策略。将RBF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引入模糊机制中,利用神经网络高效的非线性拟合能力以及基于专家经验的模糊规则,以避免RBF神经网络的权值更新陷入最优解,同时选择遗传算法优化模糊RBF神经网络的中心宽度、阈值和权值的初始值,以提高控制算法的收敛速度以及收敛精度;最后通过仿真对比说明,该控制算法较PID更能有效提高系统的低速稳定性,拓展系统的频响,实现伺服系统的精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 模糊RBF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梯度下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预测模糊控制液压马达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晓晶 刘美珍 +1 位作者 陈帅 刘昊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94-1400,共7页
针对连续回转马达高度非线性和摩擦、泄漏等不确定性,严重影响系统的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的模糊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采用了BP神经网络进行伺服系统的输出预测,并计算了预测输出与给定输入间的未来误差和误差变化率,... 针对连续回转马达高度非线性和摩擦、泄漏等不确定性,严重影响系统的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的模糊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采用了BP神经网络进行伺服系统的输出预测,并计算了预测输出与给定输入间的未来误差和误差变化率,根据专家经验编制电液伺服系统模糊控制规则,设计模糊控制器,从而调整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量,实现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位置状态的实时跟踪。通过Simulink仿真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的模糊控制和传统PID控制相比,有效的提高了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位置跟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缩短了响应时间,拓宽了系统响应频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 BP神经网络控制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伺服系统动态柔性变结构比例微分复合控制研究
11
作者 王晓晶 王小龙 +1 位作者 高汶韬 冯亚铭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针对摩擦干扰等不确定非线性因素对连续旋转电液伺服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马达系统模型及其摩擦力矩模型。采用改进麻雀搜寻算法进行比例微分控制器参数调优,确定了一种基于摩擦前馈补偿的简化动态柔性变结构比例微分复合控制策略... 针对摩擦干扰等不确定非线性因素对连续旋转电液伺服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马达系统模型及其摩擦力矩模型。采用改进麻雀搜寻算法进行比例微分控制器参数调优,确定了一种基于摩擦前馈补偿的简化动态柔性变结构比例微分复合控制策略。该控制器提高了超低速和高频响应性能,系统频率响应达到了11 Hz。在工业计算机系统上利用C++Builder编程的可视化界面对实验结果与仿真进行对比,验证了控制效果。尽管实验中的控制性能相较于仿真略有下降,尤其是在高频情况下,但系统仍表现出较好的控制精度。研究结果为连续旋转电液伺服马达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 摩擦力矩模型 动态柔性变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improved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of continuous rotary motor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 被引量:7
12
作者 WANG Xiao-jing FENG Ya-ming SUN Yu-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3733-3743,共11页
In order to meet the precision requirements and tracking performance of the continuous rotary motor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 under unknown strong non-linear and uncertain strong disturbance factors,such as dynam... In order to meet the precision requirements and tracking performance of the continuous rotary motor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 under unknown strong non-linear and uncertain strong disturbance factors,such as dynamic uncertainty and parameter perturbation,an improved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strategy was proposed.The state space model of the fifth order closed-loop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valve-controlled hydraulic motor.Then the three parts of ADRC were improved by parameter perturbation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the fast tracking differentiator was introduced into linear and non-linear combinations;the nonlinear state error feedback was proposed using synovial control;the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was determined by nonlinear compensation.In addition,the grey wolf algorithm was used to set the parameters of the three parts.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ADRC can realize the system frequency 12 Hz when the tracking accuracy and response spee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ouble ten indexes,which lay foundation for the motor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rotary electro-hydraulic servo moto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 fast tracking differentiator(TD) non-linear state error feedback(NLSEF) 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 grey wolf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ssure impact characteristic of vane type continuous rotary motor under different buffer structures 被引量:1
13
作者 WANG Xiao-jing HU Shan-liang SHEN Zhi-q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3652-3666,共15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essure shock on the continuous rotary electro-hydraulic servo motor,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pressure gradient under the structure of pre-compressed chamber and U-shaped groove wer...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essure shock on the continuous rotary electro-hydraulic servo motor,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pressure gradient under the structure of pre-compressed chamber and U-shaped groove were established.The optimal structure dimensions of the pre-compressed chamber and the U-shaped groove were determined.The fluid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y Solidworks under the four structures of triangular groove,triangular groove with pre-compression chamber,U-shaped groove and U-shaped groove with pre-compression chamber.Simulation analysis of depressurization process of fluid models was performed based on FLUENT.The pressure nephograms of different buffer structur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and the pressure change curves and pressure gradient change curves in the process of depressurization were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edge length of the pre-compressed chamber of continuous rotary electro-hydraulic servo motor is 20 mm in the process of decompression.The pressure reduction effect is the best when the width of the U-shaped groove is 1.5 mm and the depth is 1.65 mm.The U-shaped groove structure with pre-compression chamber is more conducive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shock phenomenon of the motor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combine buffer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rotary electro-hydraulic servo motor pressure impact pre-compression chamber U-shaped groo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