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基高温合金的连续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和退火孪晶演变与晶粒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汪彦江 贾智 +1 位作者 高泽玺 刘德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49-60,共12页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对镍基高温合金热压缩变形行为进行了表征。所研究的高温合金在热压缩变形后的主要组织特征是亚晶粒、动态再结晶(DRX)核、DRX晶粒生长和退火孪晶的发展。考虑到变形晶粒之间的近似...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对镍基高温合金热压缩变形行为进行了表征。所研究的高温合金在热压缩变形后的主要组织特征是亚晶粒、动态再结晶(DRX)核、DRX晶粒生长和退火孪晶的发展。考虑到变形晶粒之间的近似取向和动态再结晶结果,在低温和高应变率下,除了孪晶辅助再结晶形核外,以亚晶粒结合和旋转为特征的连续动态再结晶(CDRX)形核机制也起着主要作用。MC和γ′析出相在低温(900和1000℃)时促进了DRX的形核,但阻碍了再结晶的生长。高变形温度下的晶粒生长依赖于大角度晶界迁移引起的晶粒相互吞并,这消耗了部分退火孪晶,只有少数退火孪晶在取向偏转后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高应变速率 连续动态再结晶 退火孪晶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再结晶对纯镍热压连接界面结合率的影响
2
作者 仝珏川 袁瑶 +2 位作者 仝大明 郭正洪 顾剑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08-2718,共11页
为研究热压连接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化与连接界面结合效果的关系,以纯镍试棒为载体进行单向热压模拟实验。通过采用不同温度和变形速率的组合,触发不同类型的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对热压后的试棒进行室温拉伸测试和显微组织表征。结果表明:纯... 为研究热压连接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化与连接界面结合效果的关系,以纯镍试棒为载体进行单向热压模拟实验。通过采用不同温度和变形速率的组合,触发不同类型的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对热压后的试棒进行室温拉伸测试和显微组织表征。结果表明:纯镍在动态再结晶过程中,当热压温度高至1100℃和热压变形速率低至0.001 s^(-1)的组合易于触发晶界弓出的再结晶方式,分体试棒连接界面的迁移效应显著,得到高的结合率;而当热压温度低至800℃和热压变形速率高至0.01 s^(-1)时易于产生亚晶合并的再结晶方式,其对界面迁移的影响相对较弱,分体试棒的界面结合率较低。亚晶合并耦合多相场法的界面迁移模型分析同样表明,亚晶合并形核仅能消除小角度晶界,而对大角度晶界(如连接界面)的消除效果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连接 连续动态再结晶 连接界面结合 再结晶形核类型 多相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17钛合金β相区动态再结晶行为及转变机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鸿昌 罗军明 朱知寿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3,共6页
通过Gleeble-3800热压缩模拟试验机对TB17钛合金β相区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该合金β相区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及转变机理。结果表明:TB17钛合金在β相区变形时会发生动态回复(DRV)与动态再结晶(DRX)。不同应变速率下存在两种动态再结晶形核... 通过Gleeble-3800热压缩模拟试验机对TB17钛合金β相区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该合金β相区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及转变机理。结果表明:TB17钛合金在β相区变形时会发生动态回复(DRV)与动态再结晶(DRX)。不同应变速率下存在两种动态再结晶形核位置,低应变速率下主要在晶粒内部形核,高应变速率下主要在晶界附近形核。通过EBSD和TEM分析可知,在低应变速率下发生连续动态再结晶(CDRX),其发生的主要形式为亚晶合并转动。高应变速率下发生不连续动态再结晶(DDRX),发生的主要形式为晶界剪切伴随着亚晶转动。尽管两种动态再结晶的转变方式不同,其本质都是通过位错的增殖、滑移和胞状结构演化形成新的动态再结晶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17钛合金 β热变形 动态回复 连续动态再结晶 连续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75铝合金热变形时动态再结晶晶粒度演化模型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栋 陈文琳 +5 位作者 王少阳 马勇 张金鹏 周瑞 赵亚培 王欣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47-2753,共7页
7075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主要发生连续动态再结晶,在温度为250-450℃、应变速率为0.1~1s^(-1)的条件下,对多组圆柱试样进行热模拟压缩实验。采用金相定量法对热变形后材料的显微组织晶粒度进行测量,建立7075铝合金热变形时动态... 7075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主要发生连续动态再结晶,在温度为250-450℃、应变速率为0.1~1s^(-1)的条件下,对多组圆柱试样进行热模拟压缩实验。采用金相定量法对热变形后材料的显微组织晶粒度进行测量,建立7075铝合金热变形时动态再结晶晶粒度演化模型。结果表明:根据唯象理论的指数模型,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7075铝合金热塑性变形组织晶粒度的演化模型;将该模型导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能够预报7075铝合金热变形过程的连续动态再结晶晶粒度;预报结果与实验结果非常接近,说明将该演化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中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7075铝合金热变形过程动态再结晶晶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热压缩 连续动态再结晶 有限元 组织晶粒度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通道转角挤压7075铝合金动态再结晶组织晶粒度预报 被引量:9
5
作者 吴跃 陈文琳 杨栋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101,共6页
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对7075铝合金试样进行挤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ECAP的连续动态再结晶组织晶粒度进行预报,采用有限元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挤压道次对7075铝合金A路径ECAP过程组织晶粒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经过一道次... 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对7075铝合金试样进行挤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ECAP的连续动态再结晶组织晶粒度进行预报,采用有限元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挤压道次对7075铝合金A路径ECAP过程组织晶粒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经过一道次、二道次和四道次A路径ECAP后试样中心区域的晶粒尺寸分别为24.8μm、20.2μm、16.7μm,晶粒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加不断细化。通过金相定量法计算可得一道次、二道次和四道次A路径ECAP实验后试样中心区域的晶粒度分别为26μm、20μm、16μm,与有限元预报结果吻合良好,最大误差小于5%,证明基于连续动态再结晶模型的有限元预报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晶粒度预报 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 连续动态再结晶 7075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82铝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 被引量:17
6
作者 徐振宇 胡道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0-1237,共8页
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6082铝合金在623~773 K和0.01~5 s^−1条件等温热压缩时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6082铝合金真应力−应变曲线虽无明显单峰值特征,但仍发生动态再结晶,并且动态再结晶程度与Z参数紧... 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6082铝合金在623~773 K和0.01~5 s^−1条件等温热压缩时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6082铝合金真应力−应变曲线虽无明显单峰值特征,但仍发生动态再结晶,并且动态再结晶程度与Z参数紧密相关。在ln Z=24.9014(723 K,0.1 s^−1)热压缩时,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最高,为38.6%。应用加工硬化率确定了动态再结晶初始临界应变,建立临界应变与Z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方程。结合EBSD分析测试结果建立6082铝合金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微观组织分析发现,原始晶粒内形成的亚晶结构随着变形的进行持续吸收位错,其取向差不断增大至大角度晶界,从而形成新的再结晶晶粒。在原始晶界附近通过亚晶界迁移引起亚晶粗化,使其小角度晶界形成大角度晶界的连续动态再结晶是其动态再结晶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82铝合金 动态再结晶模型 ZENER-HOLLOMON参数 连续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17钛合金高温压缩变形行为 被引量:14
7
作者 朱鸿昌 罗军明 朱知寿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52,共9页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TB17钛合金在变形温度860~980℃、应变速率为0.001~1s–1、最大变形量为70%下高温变形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材料参数与真应变之间的关系,利用Arrhenious本构方程关系式和Z参数建立流变应力和变形温度、应变...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TB17钛合金在变形温度860~980℃、应变速率为0.001~1s–1、最大变形量为70%下高温变形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材料参数与真应变之间的关系,利用Arrhenious本构方程关系式和Z参数建立流变应力和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真应变三者之间的本构关系,并对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B17钛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001~0.01s–1、变形温度为890~980℃下更容易发生连续动态再结晶,而在应变速率为0.1~1s–1下主要发生不连续动态再结晶;误差分析结果显示计算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6%,说明建立的本构关系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17钛合金 热变形 连续动态再结晶 连续动态再结晶 Arrhenious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A12与2A11铝合金超声波焊接工艺与组织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谢俊峰 朱有利 +1 位作者 黄元林 白昶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9,共6页
对2A12-T3和2A11-O铝合金进行了超声波焊接,研究了不同超声波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界面结合状况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焊接界面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当超声波焊接振幅为30μm,焊接时间为0.2s,焊接界面结... 对2A12-T3和2A11-O铝合金进行了超声波焊接,研究了不同超声波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界面结合状况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焊接界面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当超声波焊接振幅为30μm,焊接时间为0.2s,焊接界面结合状况较好,焊接界面的线性焊接密度接近100%。氩气保护也会对线性焊接密度产生影响。当焊接振幅为15μm时,氩气保护可提高线性焊接密度;但当焊接振幅为30μm,氩气保护对线性焊接密度无明显影响。超声波焊接过程中,焊接界面上产生波纹和漩涡状塑性流动,发生动态回复和连续动态再结晶,形成由位错缠结、位错胞、亚晶和细小晶粒组成的焊接界面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焊接 线性焊接密度 氩气保护 塑性流动 连续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次数及温度对7A04铝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勇彪 张治民 王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30-133,共4页
采用液压机制备了不同变形次数、总应变均为75%的7A04铝合金材料,使用ISTRON拉伸实验机测试了力学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微观组织。结果表明:温度为320℃时,由于不完全的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导致混晶中大尺寸晶粒的增加,随变形次数增多... 采用液压机制备了不同变形次数、总应变均为75%的7A04铝合金材料,使用ISTRON拉伸实验机测试了力学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微观组织。结果表明:温度为320℃时,由于不完全的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导致混晶中大尺寸晶粒的增加,随变形次数增多,变形后的材料强度下降;当温度为480℃时,由于纤维的拉长方向与表面夹角减小,强度随变形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仅变形次数为一次时发生了不完全不连续的动态再结晶。在相同变形次数时,480℃的强度高于320℃时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04铝合金 变形次数 连续动态再结晶 屈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大晶粒超塑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静 林栋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821-1825,共5页
在所研究的Fe3Al,Fe3Si,FeAl,Ni3Al,NiAl和TiAl等金属间化合物中均发现大晶粒超塑性.金相分析表明,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明显细化;透射电子显微学(TEM)和位向成像显微学(OIM)分析表明,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大量亚晶形成亚晶网络,且随变形量... 在所研究的Fe3Al,Fe3Si,FeAl,Ni3Al,NiAl和TiAl等金属间化合物中均发现大晶粒超塑性.金相分析表明,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明显细化;透射电子显微学(TEM)和位向成像显微学(OIM)分析表明,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大量亚晶形成亚晶网络,且随变形量增大,网络内小角度及大角度亚晶界密度不断增高,即发生连续动态回复与再结晶.高温塑性变形是通过位错的滑移和攀移进行的,而亚晶界的迁移、滑动和转动起到协调变形的作用,保持了材料在宏观上的超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大晶粒超塑性 连续动态回复与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复态超纯铝大变形组织与强化机理的研究
11
作者 张景玉 许晓静 +1 位作者 阮鸿雁 卢予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1-45,共5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技术以及拉伸实验,研究了回复态(锻造+250℃×24 h热处理)超纯铝在大变形(等通道转角挤压+压缩)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回复态超纯铝的低角度晶界数目占比为99.7%... 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技术以及拉伸实验,研究了回复态(锻造+250℃×24 h热处理)超纯铝在大变形(等通道转角挤压+压缩)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回复态超纯铝的低角度晶界数目占比为99.7%,后续大变形过程中发生动态连续再结晶,部分低角度晶界变成大角度晶界,平均角度增大,位错密度基本不变。超纯铝由于其内部钉扎大应变过程中位错因素很少,其不能有效累积位错,进而不能产生位错强化。大变形引入的位错运动到低角度晶界,被其吸收,低角度晶界长大。回复态大变形超纯铝的强化主要是低角度晶界强化、晶格摩擦应力以及高角度晶界强化,其中主要强化是低角度晶界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复态超纯铝 大变形 组织演变 强化机理 动态连续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