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骨质疏松症松质骨连接性参数改变与计算机辅助测量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戴克戎
汤亭亭
薛文东
吴小涛
黄遂柱
-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
出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22,共4页
-
文摘
目的 松质骨连接性参数主要指小梁骨的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 ,是反映松质骨显微构筑的重要参数 ,而松质骨的构筑情况可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本研究旨在观察骨质疏松症小梁骨连接性参数的改变 ,并介绍一种计算机辅助测量方法。方法 对老年人和青年人股骨头负重区与非负重区、卵巢切除后 7周大鼠椎体骨以及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的椎体标本 ,进行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的测量。并发展了小梁骨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的计算机图像自动分析系统。即采用 5 μm硬组织切片将其光镜图像输入计算机 ,用我们自行编制的程序进行分析 ,结果与人工计量方法比较 ,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分别为 r=0 .95 ,r=0 .99)。结果 与青年人相比 ,老年人股骨头标本的节点数明显下降 ,游离末端数明显上升(均为 P<0 .0 5 ) ,卵巢切除 3个月后椎体小梁骨的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而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这些参数有一定的改善 ,其中骨小梁节点数和末治疗组比较 ,其增加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骨小梁节点数的下降和游离末端的增加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特征 ,这两个参数的计测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折风险预测和药物疗效评定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松质骨
连接性参数
计算机辅助测量
-
分类号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