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带的“公”与公民教育的中国理路 被引量:1
1
作者 邱昆树 阎亚军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9,共7页
文化传统对公民教育具有预制性。从文化传统来看,中西方社会和文化语境中的"公"并不相同:中国的"公"主要是连带的"公",而西方的"公"主要是领域的"公",由此而导致中华文明的价值与现... 文化传统对公民教育具有预制性。从文化传统来看,中西方社会和文化语境中的"公"并不相同:中国的"公"主要是连带的"公",而西方的"公"主要是领域的"公",由此而导致中华文明的价值与现代西方主流价值的差异,前者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和有益于和谐的美德,后者则强调个人主义的权利和自由优先,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伦理学语言和立场。在中国开展公民教育,只有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作为舶来品的"公民教育"才可能落地生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中国公民教育需要以"关系中的人"为立足点,以"国家—社会"的互构合作为现实支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连带的公 领域的公 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