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连带的“公”与公民教育的中国理路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邱昆树
阎亚军
-
机构
浙江树人大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9,共7页
-
基金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德育价值取向的当代重构研究"(项目编号:15YJC880060)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文化传统对公民教育具有预制性。从文化传统来看,中西方社会和文化语境中的"公"并不相同:中国的"公"主要是连带的"公",而西方的"公"主要是领域的"公",由此而导致中华文明的价值与现代西方主流价值的差异,前者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和有益于和谐的美德,后者则强调个人主义的权利和自由优先,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伦理学语言和立场。在中国开展公民教育,只有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作为舶来品的"公民教育"才可能落地生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中国公民教育需要以"关系中的人"为立足点,以"国家—社会"的互构合作为现实支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
-
关键词
文化传统
连带的公
领域的公
公民教育
-
Keywords
cultural tradition
connective public
domanial public
citizenship education
-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