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优势种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李昌龙 马瑞君 +3 位作者 王继和 李爱德 严子柱 李得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28-1636,共9页
通过重要值、分布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曲线等方法研究了连古城自然保护区5种群落优势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灌木荒漠群落中,优势种群或共优种群的重要值远远大于亚优势种群,在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 通过重要值、分布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曲线等方法研究了连古城自然保护区5种群落优势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灌木荒漠群落中,优势种群或共优种群的重要值远远大于亚优势种群,在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除红砂群落外,其它类型的群落中,都具有相同的亚优势种群,即泡泡刺种群,表明泡泡刺种群具有较宽的生态幅是比较古老的种群,其它类型的种群是在这一种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由种群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等诸多因子共同决定,膜果麻黄和绵刺种群呈集群分布,而其它种群呈随机分布.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和静态生命曲线均呈现多样化,膜果麻黄、猫头刺和甘蒙锦鸡儿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为凹型下降,均为稳定种群;绵刺种群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为反对角线型上升,但其营养繁殖策略决定了绵刺种群为稳定种群;珍珠猪毛菜种群年龄结构在整体上为稳定型锥体,但局部表现为下降型锥体,种群开始衰败,静态生命曲线为正态分布型;红砂种群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残缺并有许多空白区,种群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优势种群 分布格局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昌龙 王继和 +2 位作者 孙坤 李爱德 李得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38-2344,共7页
通过物种多样性指数、林地承载力以及土壤水分等指标对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荒漠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的优势层片为灌木层,其物种组成和结构比较稳定,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而草本层为不稳... 通过物种多样性指数、林地承载力以及土壤水分等指标对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荒漠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的优势层片为灌木层,其物种组成和结构比较稳定,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而草本层为不稳定层片;(2)荒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偏低,生态优势度较高,群落的生态功能主要由优势种群或建群种群实施,在无外界干扰情况下,优势种群或建群种群的稳定性可以揭示群落的稳定性;(3)土壤水分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而降水是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对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土壤异质性对群落结构同样具有显著影响,是第二主导因子,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为黏性土壤>灰棕荒漠土>风沙土;(4)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其林地承载力无一定规律的相关性,灌木层片中,二者呈对数相关(y=64.787ln(x)+214.04,R2=0.829,P<0.01),能够比较科学地揭示物种多样性与林地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而草本层中二者呈幂指数相关(y=0.3198e6.1654x,R2=0.6999,P<0.01),反映了林地承载力受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林地承载力 土壤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异质生境中沙木蓼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得禄 刘世增 +6 位作者 纪永福 李昌龙 张芝萍 唐卫东 柴成武 姜生秀 吴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89,181,共6页
以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沙木蓼群落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样方物种组成、沙木蓼生长特征、优势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木蓼群落物种稀少,组成简单,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和多年生草... 以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沙木蓼群落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样方物种组成、沙木蓼生长特征、优势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木蓼群落物种稀少,组成简单,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占主导地位,表现出明显的荒漠草原植被特征。沙木蓼群落以旱生灌木层为优势层片,多年生草本层数量次之,1年生草本数量最少,群落稳定性主要由灌木层和多年生草本层决定。群落所处生境决定了群落重要值、生长量指标以及多样性指数。生境类型Ⅲ中沙木蓼生长量最大,表明该生境是适宜沙木蓼生长的生境类型,而生境Ⅱ中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为最高,群落优势度较低,表明该生境是适宜群落中大部分植物生长的生境类型。生境类型Ⅰ和生境类型Ⅲ相似,在群落特征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沙木蓼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泰 《甘肃林业科技》 2005年第2期1-4,9,共5页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绵刺种群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其重要值为206.92,远远大于其他灌木物种,灌木层为群落的优势层片。绵刺具有2种典型的克隆生长构型:由劈根形成的密集性克隆生长构型和枝条...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绵刺种群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其重要值为206.92,远远大于其他灌木物种,灌木层为群落的优势层片。绵刺具有2种典型的克隆生长构型:由劈根形成的密集性克隆生长构型和枝条下垂受损产生不定根形成的游击性克隆生长构型,这种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种群的分布格局、年龄结构和生命曲线。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绵刺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年龄越大,种群数量越多,但并不表示该种群为衰败种群,而为一个比较稳定的种群。生命曲线呈反对角线性上升,达到生理寿命前很少有个体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绵刺 种群结构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蛇类新纪录——红沙蟒Eryx miliaris
5
作者 赵多明 马存世 +4 位作者 张杰 高万林 胡生新 王承勋 李威龙 《甘肃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8-9,21,共3页
首次报道了Eryx miliaris在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红沙蟒的发现,对于认识理解该保护区生态系统平衡具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 红沙蟒 新记录 保护对策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2种鸟类新记录——石鸡Alectoris chukar、白背矶鸫Monticola saxatilis
6
作者 赵多明 马存世 +4 位作者 张杰 贾斌斌 胡生新 高万林 李锐 《甘肃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3,共3页
报道了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首次发现的石鸡Alectoris chukar和白背矶鸫Monticola saxatilis 2种鸟类新记录,为进一步开展该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石鸡 白背矶鸫 新记录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鼠类的群落结构研究
7
作者 石楠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67-71,共5页
为了解甘肃省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分别在石羊河林业总场、勤锋保护站小茨墩管护点、苏武山管护区和南湖自然保护站设置4个样地,每个样地随机设置5条样线,共计20条,通过铗日法对其种类及... 为了解甘肃省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分别在石羊河林业总场、勤锋保护站小茨墩管护点、苏武山管护区和南湖自然保护站设置4个样地,每个样地随机设置5条样线,共计20条,通过铗日法对其种类及数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探究鼠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区鼠类优势种为大沙鼠、子午沙鼠与三趾跳鼠,南湖自然保护鼠类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连古城保护区主要存在两个鼠类群落,一种以大沙鼠、三趾跳鼠与子午沙鼠为优势种的群落,另一种以小家鼠与褐家鼠为次优势鼠种。由此可见,甘肃省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结构复杂,多样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甘肃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玉霞 汤萃文 +2 位作者 郑传贺 王瑛瑛 苏艳斌 《绿色科技》 2024年第8期41-48,共8页
甘肃明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荒漠类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区,探究了其脆弱的荒漠天然植被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特征,为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保存荒漠物种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甘肃明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 甘肃明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荒漠类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区,探究了其脆弱的荒漠天然植被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特征,为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保存荒漠物种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甘肃明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采用物种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分析了典型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统计到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为4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21个植被群系。植被物种组成较为丰富,有种子植物36科、142属、252种,以温带荒漠植物为主,层片结构简单,群落建群种常为灌木和半灌木;分布12种典型植物群系,Simpson指数变化范围为0.73~1.25;Shannon-Wiener指数为1.85~2.93;Margalef指数为1.62~4.65;Pielou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67~0.91;植物群系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受年均气温、年均降水、经纬度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影响。在12种植物群系中,白刺的Simpson指数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最大;盐爪爪群落的Margalef指数最大,膜果麻黄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意义皆为最差;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在所有因子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物群落 多样性分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群落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威龙 高万林 +1 位作者 曾新德 王承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201-21204,21320,共5页
对连古城自然保护区5个优势灌木群落的28个物种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位宽度≥0.5的只有5个,0.1~0.5的有13个,≤0.1的有38个,说明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当优势种生态位减少时,一年生短命植物往往会... 对连古城自然保护区5个优势灌木群落的28个物种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位宽度≥0.5的只有5个,0.1~0.5的有13个,≤0.1的有38个,说明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当优势种生态位减少时,一年生短命植物往往会进入群落中。绵刺群落、盐爪爪群落及猫头刺群落生态位相似比列相对较小,膜果麻黄群落及红砂群落整体相似性较高,表明该灌木层优势树种对资源的利用有较高的相似程度。该研究为保护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植物群落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相似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荒漠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静 单立山 +5 位作者 孙学刚 赵秀兰 闫好原 张有佳 胡生新 曾新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9-107,共9页
【目的】了解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化土地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内荒漠化类型、程度、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1)保护区荒漠化土地表现为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 【目的】了解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化土地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内荒漠化类型、程度、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1)保护区荒漠化土地表现为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两种类型,以风蚀荒漠化为主,面积为383692.68hm^2,占保护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30%.2)保护区荒漠化程度较重,以极重度荒漠化和重度荒漠化为主,占保护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5.20%;两种荒漠化类型发生的荒漠化程度不同,风蚀荒漠化发生程度较重,以极重度和重度荒漠化为主,占风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5.59%,而盐渍化荒漠化发生的程度相对较轻,以中度荒漠化为主,占盐渍化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3.31%.3)保护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占有的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占保护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的89.56%,且以风蚀荒漠化为主,面积达343558.65hm^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荒漠化的程度不同,林地和耕地荒漠化程度以中度为主,分别占林地和耕地荒漠化面积的43.01%和87.42%,草地以重度为主,占草地荒漠化面积的63.20%,未利用地以极重度为主,占未利用地荒漠化面积的89.28%.【结论】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荒漠化类型单一以风蚀为主,荒漠化发生程度较重,以极重度和重度为主,且主要存在未利用地中,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封育保护减少人为破坏是遏制保护区荒漠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荒漠化类型 荒漠化程度 遥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多样性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尧 张有佳 +1 位作者 李晓丹 刘学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2-898,共7页
【目的】研究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地形下的土壤分布特征和土壤在空间尺度下的多样性。【方法】用生态学方法计算不同地形上土壤的丰富度、破碎度、多样性、均匀度与优势度等景观格局指数,用改进Shonnon公式计算网格尺度下土壤... 【目的】研究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地形下的土壤分布特征和土壤在空间尺度下的多样性。【方法】用生态学方法计算不同地形上土壤的丰富度、破碎度、多样性、均匀度与优势度等景观格局指数,用改进Shonnon公式计算网格尺度下土壤在空间分布的离散程度。【结果】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土壤以流动风沙土为主,其面积最大且空间分布离散程度最高。不同地形上各类土壤的类型和空间分布都存在差异,从平原区、山地区、盆地区至丘陵区,土壤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递减,土壤破碎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平原区及丘陵区土壤优势度指数高;空间分布离散程度表现为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结论】流动风沙土为平原区、山地区和丘陵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盆地区土壤分布均匀,破碎度高,无优势土壤。用景观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土壤多样性的结果,能更好地说明土壤分布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形 景观格局指数 土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林业科技》2009年总目次
12
《甘肃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甘肃 叶蜂科 叶蜂总科 种类调查 武星 亚科 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分类研究 名录 天水市 叶蜂属 产业发展现状 目次 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