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兼语式是一种句法连动式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街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8,共7页
本文从小句结合入手,通过变换分析法说明为什么兼语式应是一种句法连动式,并以此解释兼语式中V1的语法化及其它形式特征。我们认为,汉语中存在S(Sam e)S(Sub ject)和D(D instinct)S(Sub ject)两种句法连动式,两种连动式之间存在过渡区... 本文从小句结合入手,通过变换分析法说明为什么兼语式应是一种句法连动式,并以此解释兼语式中V1的语法化及其它形式特征。我们认为,汉语中存在S(Sam e)S(Sub ject)和D(D instinct)S(Sub ject)两种句法连动式,两种连动式之间存在过渡区域。汉语是一种连动型语言,连动式是汉语的类型学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语 句法连动式 词汇连动式 小句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句法结构看复合词中的一种新的构词方式——连动式构词 被引量:18
2
作者 饶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5-16,共2页
很多的语法学家都认为,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陆志韦先生就谈到:“一个语言片段的内部结构有种种类型,一个类型,单就它的各部分的关系来说,可以是构词法和造句法共有的”。张志公先生也谈到:“汉语各级语法单位组合... 很多的语法学家都认为,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陆志韦先生就谈到:“一个语言片段的内部结构有种种类型,一个类型,单就它的各部分的关系来说,可以是构词法和造句法共有的”。张志公先生也谈到:“汉语各级语法单位组合具有一致性”。王勤、武占坤谈得就更加明确:“句法构词是现代汉语构词法中的主要构词类型”。一般说来,现代汉语复合法构词中,语素和语素之间的关系有联合、偏正、支配、补充、陈述等,这里要讨论的是,两个语素之间表现出一种连动关系,比如:“验收”、“离休”,它们之间不是联合、修饰、支配的关系,也不是补充、陈述的关系,而是一种逻辑上的先后顺序,“验收”是经过检验才接收,“离休”是先离开岗位然后休息。这些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两个语素都是动词性的,如果用V<sub>1</sub>和V<sub>2</sub>分别代替这两个动词性语素,则V<sub>1</sub>先于V<sub>2</sub>发生,V<sub>2</sub>是V<sub>1</sub>的后续动作。比如“认领”,“认”是先行动作,“领”是后续动作,“撤换”也是如此,“撤”先发生然后才“换”。那么“批阅”能不能看成是连动关系呢?虽然它也是由两个动词性语素构成,却没有逻辑上的先后次序,就是说V<sub>1</sub>“批”应该发生在V<sub>2</sub>“阅”之后,至少也得是同时进行,可是并没有“阅批”的说法,因此“批阅”不是连动式构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动式 构词方 从句 动词性语素 复合词 支配 补充 连动关系 偏正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连动式中的语序-时序对应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亚非 麦迪森 《语言科学》 2007年第6期3-10,共8页
形式语法对语序的解释能力来自于其内在结构上的不对称。文章证明,把这种结构性的非对称应用于连动式中的语序-时序对应现象,充其量只能处理小部分的语料。因此自然语言中至少应该包含两种本质不同但共存的语序机制:源于非对称结构的先... 形式语法对语序的解释能力来自于其内在结构上的不对称。文章证明,把这种结构性的非对称应用于连动式中的语序-时序对应现象,充其量只能处理小部分的语料。因此自然语言中至少应该包含两种本质不同但共存的语序机制:源于非对称结构的先后顺序和语序与数个被描写事件的时间顺序的直接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序-时序对应 结构的非对称性 连动式 语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动式VP聚合语义的逻辑表述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可胜 贾青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41,共6页
VP聚合语义是指当VP表示事件类时的语义表现,按照常规的"一阶谓词逻辑+事件语义学"的形式化方法,这类语义很难处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借鉴对NP聚合语义的处理方式,即采用多体语义模型,引入集群事件个体来表征事件类,同时... VP聚合语义是指当VP表示事件类时的语义表现,按照常规的"一阶谓词逻辑+事件语义学"的形式化方法,这类语义很难处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借鉴对NP聚合语义的处理方式,即采用多体语义模型,引入集群事件个体来表征事件类,同时定义一些新的关系谓词,并依据区间语义学定义相关的算子,从而达到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充分地表述连动式中事件类和事件例的不同语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语义学 聚合语义 连动式 语义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动式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铁根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2期14-18,共5页
连动式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李铁根本文考察连动式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情况及其时态功能①。限于篇幅,这里只讨论二项连动式。“V1”代表前项动词语,“V2”代表后项动词语。一、“了”、“着”、“过”的单用1... 连动式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李铁根本文考察连动式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情况及其时态功能①。限于篇幅,这里只讨论二项连动式。“V1”代表前项动词语,“V2”代表后项动词语。一、“了”、“着”、“过”的单用1.1“V1”中的“了、着、过”“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 连动式 “了” 述宾短语 “过” 述补短语 《白鹿原》 《南泥湾》 单个动词 句子的理解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的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红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96,共7页
本文以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为考察对象,探讨其属性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dynamic/动性]和[+active/动态]属性是汉语连动式中动词的核心属性。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的连动形式丰富多样,状语和补语成分类型丰富。北方官话... 本文以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为考察对象,探讨其属性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dynamic/动性]和[+active/动态]属性是汉语连动式中动词的核心属性。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的连动形式丰富多样,状语和补语成分类型丰富。北方官话连动式发展更为成熟,存在少量"(X1+X2)+O"类连动共宾句式;南方官话连动式中存在"V有"句式。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的表达趋于精密化,一是句法结构的复杂化,二是"(X1+X2)+O"类连动共宾句式走向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汉语 连动式 特征 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汉语连动式及类型学考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兆惠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9-181,共3页
连动式是汉语的特色句式之一。秦汉时期汉语的连动式经历了连词从《尚书》时期的较少使用到《左传》时期的大量使用再到《史记》时期的较少使用这样一个过程,介词的产生、动趋式和动结式的出现都对其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从... 连动式是汉语的特色句式之一。秦汉时期汉语的连动式经历了连词从《尚书》时期的较少使用到《左传》时期的大量使用再到《史记》时期的较少使用这样一个过程,介词的产生、动趋式和动结式的出现都对其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从类型学的角度考察可知汉语的一些亲属语言、方言以及非洲的一些孤立语和秦汉连动式有着相似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汉语 连动式 类型学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动式在汉语中的地位及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增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7-62,共6页
动词连用是汉语一种重要的语言机制,它与汉语语法体系相适应,可以弥补汉语词汇方面的不足,并发挥类似非连动语言中的功能成分的作用,是汉语语法自我调整、自主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结构,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促动的结果。
关键词 连动式 汉语语言体系 语言的文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连动式”百年研究综述
9
作者 颜丽 周洁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135,共4页
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末是模仿描写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廓清概念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多元研究时期。
关键词 连动式 模仿描写时期 廓清概念时期 多元研究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的类型学分析
10
作者 杨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看,连动式和语言类型特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它主要存在于形态稀少、句法标记不丰富、分析型强的语言中,具有一系列的普遍特征。从类型学的角度分析,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既有跨语言的共性特征,也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在共... 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看,连动式和语言类型特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它主要存在于形态稀少、句法标记不丰富、分析型强的语言中,具有一系列的普遍特征。从类型学的角度分析,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既有跨语言的共性特征,也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在共性特征方面,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中的动词没有各自单独的事件位置修饰语;动词在语调上位于同一语调曲拱中;如果连动式表达因果关系或事件先后顺序,动词呈现出时态象似性;动词共享至少一个论元;当连动式的动词共享非施事角色时,施事角色也被共享。在个性特征方面,“单一小句的否定判定标准”不适用于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动词不一定有相同的时态取值;动词可以有各自单独的时间修饰语;人称、时态、语气、否定标记既可以出现在边缘位置,也可以出现在核心位置。从语言类型学视角出发研究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不仅避免了研究受印欧语眼光的影响,也开阔了研究视野,使其融入到世界语言研究之中,有助于全面地描写和解释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的语法面貌,更好地把握其共性和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汉语 连动式 类型学 语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评介
11
作者 徐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语法化 连动式 评介 博士论文 中国档案 出版社 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连动式的事件结构认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博 黄玉花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56,共11页
基于事件认知视角汉语连动式有两种基本事件类型:顺序复合型连动式是对可分离的动作序列事件的一种顺序化认知加工,具有时序性、松散性、对称性、有界性等特征;整体复合型连动式强调对事件内部不同侧面进行整体的认知加工,表现出非对称... 基于事件认知视角汉语连动式有两种基本事件类型:顺序复合型连动式是对可分离的动作序列事件的一种顺序化认知加工,具有时序性、松散性、对称性、有界性等特征;整体复合型连动式强调对事件内部不同侧面进行整体的认知加工,表现出非对称性和紧凑性。连动式表达的事件类型之间没有绝对界线,而是一个由典型成员到边缘成员的连续统。在两种认知视角模式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顺序兼整体复合型连动式同时具有顺序性和整体性双重事件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动式 复合事件 事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动句和兼语句中的语义关系——兼论连动式与兼语式的区别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月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96-100,共5页
连动式和兼语式是汉语中的两种特殊句式.说它们特殊,是因为连动式和兼语式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谓语.为方便,我们把连动式和兼语式之类不止一个动词谓语的句子统称为多谓语句.本文主要对多谓语句中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进行描写,... 连动式和兼语式是汉语中的两种特殊句式.说它们特殊,是因为连动式和兼语式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谓语.为方便,我们把连动式和兼语式之类不止一个动词谓语的句子统称为多谓语句.本文主要对多谓语句中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进行描写,并以此为基础讨论连动式与兼语式的界限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动式 兼语 语义关系 施事 兼语句 连动 受事主语 谓语句 主谓关系 动词谓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连动式的结构特点及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邢欣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16-122,共7页
§0 引言 0.1 连动式是现代汉语语法分析中较棘手的一种句式。由于连动式的表面结构形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部分,这两个谓语之间“没有状语和中心词的关系,没有补语和中心词的关系,也没有动词和宾语的关系,它们也不是合成谓... §0 引言 0.1 连动式是现代汉语语法分析中较棘手的一种句式。由于连动式的表面结构形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部分,这两个谓语之间“没有状语和中心词的关系,没有补语和中心词的关系,也没有动词和宾语的关系,它们也不是合成谓语或者联合谓语,主谓谓语。”因此结构比较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动式 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 结构特点 综合 主谓谓语 主语 结构形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连动式谓语和兼语式谓语的翻译
15
作者 史万朝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1年第4期27-31,共5页
在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里,都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形式。如在汉语里被称之为连动式和兼语式谓语的句子即是汉语语言的特色之一,这两种句子形式在蒙古语里是没有的。但在翻译过程中,只要我们注意分析前后动词在意念上的相互关系,根据其具体的语... 在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里,都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形式。如在汉语里被称之为连动式和兼语式谓语的句子即是汉语语言的特色之一,这两种句子形式在蒙古语里是没有的。但在翻译过程中,只要我们注意分析前后动词在意念上的相互关系,根据其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深入理解原文句意的基础上,是会找到恰当的表达方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语 兼语 连动式 蒙语 词组 副动形 汉语 主要动词 宾语 变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动式中的状补同形结构
16
作者 峻峡 《汉语学习》 1986年第5期22-22,共1页
现代汉语的连动谓语句中,有一种处在两个动词谓语之间的介词结构,其语法功能一身兼二任,既充当了前一动词谓语的补语,又兼作了后一动词谓语的状语,形成了一种亦状亦补的形式,我们且叫它“状补同形”结构。比如: (1)我们挤在船头看戏。... 现代汉语的连动谓语句中,有一种处在两个动词谓语之间的介词结构,其语法功能一身兼二任,既充当了前一动词谓语的补语,又兼作了后一动词谓语的状语,形成了一种亦状亦补的形式,我们且叫它“状补同形”结构。比如: (1)我们挤在船头看戏。其中的介词结构“在船头”,既补充说明了前一动词“挤”的方位,同时也具体限制了后一动宾词组“看戏”的处所,是前一动词的补语和后一动词的状语重合在一起了。所以这一句子中的介词结构“在船头”是状补同形结构。这类的句子很多,又如; (2)小王躺在床上看书。 (3)他跟在父亲后面跑。 (4)我们来到操场看球赛。其中的“在床上”、“在父亲后面”、“到操场”都是状补同形结构。如果用图表示这种结构关系,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形结构 连动式 介词结构 动词谓语 连动谓语 主语 补语 动词性词语 句子 自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连动式和兼语式 被引量:26
17
作者 萧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6年第0期225-234,共10页
关於连动式和兼语式的问题,近来已经有些人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正意见。他们的研究都是从语言实际意义出发。一方面把用连动兼语的理论解释不通的语句,改用别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连动式 兼语 主从 音形 “办事” 句型 附加部分 主体部分 表示方 句子重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动式”和“兼语式”是否应该取消?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慧英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52-58,共7页
“连动式”和“兼语式”是汉语句法的两种结构方式,合称“复杂谓语”。“连动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有时后一个是形容词),它们不是联合、偏正、动宾、动补关系,它们同一个主语(也有无主句),中间没有关联词语,也没有语音停顿。... “连动式”和“兼语式”是汉语句法的两种结构方式,合称“复杂谓语”。“连动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有时后一个是形容词),它们不是联合、偏正、动宾、动补关系,它们同一个主语(也有无主句),中间没有关联词语,也没有语音停顿。这样的动词连用的结构称为“连动结构”。连动结构充当谓语时称为“连动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子 主语 复杂谓语 无主句 宾语 连动式 兼语 术语 施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宾目的式的构造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健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5,96,共12页
汉语中的动宾目的式是由连动式构造而来的,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由"为NP(而)V"结构构造而来。连动式构造为动宾目的式的机制是概念整合,动因是语言运用的经济性需求。语言运用的明晰性需求和特定连动式的使用频率是制约连动整... 汉语中的动宾目的式是由连动式构造而来的,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由"为NP(而)V"结构构造而来。连动式构造为动宾目的式的机制是概念整合,动因是语言运用的经济性需求。语言运用的明晰性需求和特定连动式的使用频率是制约连动整合的两个重要条件。作为截搭型整合的一种,连动整合也具有转喻的性质。此外,连动式所表达事件的不同类型也会导致动词词义增值和转喻模式上的不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宾语 连动式 整合 非现实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相关句式的消长看使成式的产生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书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45-150,共6页
通过对相关句式此消彼长的动态的考察,窥探使成式的产生时代及其对使成式产生的影响。结论是:两汉时期使动式衰退的同时,受词汇复音化的影响,连动式大量增加,其中一部分被重新分析为使成式。"打汝口破"之类的新兼语式用例较... 通过对相关句式此消彼长的动态的考察,窥探使成式的产生时代及其对使成式产生的影响。结论是:两汉时期使动式衰退的同时,受词汇复音化的影响,连动式大量增加,其中一部分被重新分析为使成式。"打汝口破"之类的新兼语式用例较少、发展缓慢,对早期使成式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成 使动 连动式 新兼语 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