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典中的违法阻却事由立法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友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73,共8页
在侵权法上,"违法阻却事由"的概念是以认可独立违法性要件为前提的。《民法总则》第181条和第182条分别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明确了其属于违法阻却事由,但相关的规则仍然可以进一步完善。民法上一般认可的违法阻却事由... 在侵权法上,"违法阻却事由"的概念是以认可独立违法性要件为前提的。《民法总则》第181条和第182条分别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明确了其属于违法阻却事由,但相关的规则仍然可以进一步完善。民法上一般认可的违法阻却事由还包括自助行为、受害人同意、依法执行职务、正当行使权利。但是,在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之中仅应当就自助行为和受害人同意作出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自助行为 受害人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中违法性认识问题案例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晋海 程澄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属于法定犯的范畴,基于“知法推定”立场的违法性认识不要说观点已难以适用。对于违法性认识定位问题,我国学界和大陆法系国家都存在“故意说”与“责任说”的分歧。由于故意说存在逻辑和体系上的缺陷,将违法性认识作...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属于法定犯的范畴,基于“知法推定”立场的违法性认识不要说观点已难以适用。对于违法性认识定位问题,我国学界和大陆法系国家都存在“故意说”与“责任说”的分歧。由于故意说存在逻辑和体系上的缺陷,将违法性认识作为责任要素更为合理。在破坏植物资源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建议将违法性认识作为责任阻却事由进行考察。考虑到违法性认识在证明中的困难,实践中建议采用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即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可避免性作为判断标准。对于违法性认识错误不可避免性的认定须具备两点,即行为人对破坏植物资源行为的违法性存在认识困难以及为避免错误,行为人曾努力查明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 违法性认识 故意说 责任说 违法阻却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害人承诺在中国刑法中的地位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旭 苏忻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5,共5页
被害人承诺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通常作为损害行为的违法阻却事由之一,它因法益的欠缺而使其获得了存在的根据。近年来,将被害人承诺的效力从阻却违法层次提前到阻却构成要件该当层次的"一元论"在大陆法系国家盛行。从中国刑... 被害人承诺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通常作为损害行为的违法阻却事由之一,它因法益的欠缺而使其获得了存在的根据。近年来,将被害人承诺的效力从阻却违法层次提前到阻却构成要件该当层次的"一元论"在大陆法系国家盛行。从中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构成和刑法分则三个角度考察,被害人承诺在中国刑法中难以找到存在的根据。对此,应当在体系性评价的基础上,改良或变革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犯罪构成 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化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劳资争议的刑事责任研究——以日本《劳动组合法》第1条第2款为中心 被引量:6
4
作者 姜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89,157-158,共9页
日趋增多的罢工、怠工等集体劳资争议给刑法学带来了新课题,引发学界对刑法是否及如何介入集体劳资争议的慎思。日本《劳动组合法》第1条第2款对集体劳资争议在区分正当与不正当的基础上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刑事责任模式,堪称全球劳动刑法... 日趋增多的罢工、怠工等集体劳资争议给刑法学带来了新课题,引发学界对刑法是否及如何介入集体劳资争议的慎思。日本《劳动组合法》第1条第2款对集体劳资争议在区分正当与不正当的基础上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刑事责任模式,堪称全球劳动刑法的典范。这对中国劳动刑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刑法应该积极介入集体劳资争议,并把正当的集体劳资争议视为刑法中的违法阻却事由,而以刑法中的普通犯罪追究不正当的集体劳资争议的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劳资争议 《劳动组合法》 违法阻却事由 罢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以阶层犯罪论为视角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蓉 宋家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137,共9页
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问题应区分客观证明责任与主观证明责任两个维度,并将其置于犯罪构成体系之下进行讨论,实现实体与程序的有效衔接。在阶层犯罪论体系逐渐成为中国主流学说的前提之下,通过对阶层式犯罪论的证明责任分配作用、构成要... 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问题应区分客观证明责任与主观证明责任两个维度,并将其置于犯罪构成体系之下进行讨论,实现实体与程序的有效衔接。在阶层犯罪论体系逐渐成为中国主流学说的前提之下,通过对阶层式犯罪论的证明责任分配作用、构成要件违法性推定机能以及正当防卫特殊实体属性等理论层面的详尽分析,提出构建中国正当防卫证明责任的具体模式:正当防卫的客观证明责任由被告方承担,即被告方承担正当防卫事实真伪不明时的不利风险。但是此客观证明责任分配格局并不意味着加重被告方的主观证明责任,在举证责任上,被告方原则上只承担正当防卫事由的初步举证负担,达到形成争点程度即可,其后的主观证明责任转移至控诉方,其需承担证明不存在违法性阻却事由的责任,并且基于职权主义调查原则,法院也有义务对正当防卫的部分事实进行澄清,从而保障正当防卫的证明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客观证明责任 举证责任 违法阻却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害人样态刑法地位之证成——以中国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为切入点
6
作者 佘杰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37-143,共7页
在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下,四要件与阻却事由是并列关系,由于但书的存在,犯罪成立甚至需要进行3次评价,加之四要件只是符合与否的判断而没有程度的考量,导致被害人过错、被害人同意、被害人特殊状况等被害人样态被散布于四要件、阻却事... 在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下,四要件与阻却事由是并列关系,由于但书的存在,犯罪成立甚至需要进行3次评价,加之四要件只是符合与否的判断而没有程度的考量,导致被害人过错、被害人同意、被害人特殊状况等被害人样态被散布于四要件、阻却事由、但书、酌定量刑情节中讨论,无法统一在四要件体系中找到其应有的地位,其影响刑法评价的根据变得扑朔迷离。实际上,如果对四要件体系的内涵做实质性和扩张性解释,把违法阻却事由、社会关系破坏程度、主观恶性大小等内容涵摄于客观方面、客体、主观方面,那么被害人样态在犯罪构成体系中就拥有相应的地位,其影响刑法评价也就有了统一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样态 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 违法阻却事由 刑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空白规范功能定位及适用限度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楠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85,共13页
司法解释在阐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这一空白规范时,扩张性地将部门规章也纳入判断前置违法性的规范依据中,这与《刑法》第96条中“违反国家规定”的含义并不一致。厘清部门规章是否属于“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是,... 司法解释在阐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这一空白规范时,扩张性地将部门规章也纳入判断前置违法性的规范依据中,这与《刑法》第96条中“违反国家规定”的含义并不一致。厘清部门规章是否属于“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是,辨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所发挥的功能。虽然刑法规定看似严整,但定案时仍需参照其他规范填补构成要件,故“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属于构成要件要素。同时,在获取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时,不仅存在法令行为、经行政许可的行为等法定正当化事由,还不乏正当业务行为等超法规正当化事由,因此“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也发挥着提示违法阻却事由的机能。当“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作为构成要件要素时,不应以部门规章为依据将行为入罪;而当其发挥提示违法阻却事由机能时,部门规章乃至规范性文件、行业规范、当事人约定等,均可作为出罪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构成要件要素 提示违法阻却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中义务冲突的体系性反思与规范化重构 被引量:4
8
作者 申屠晓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28-36,共9页
义务冲突体系性位置就是义务冲突的性质,犯罪论体系的不同影响着义务冲突的性质地位。“法不强人所难”原则是义务冲突状态的法理基础,它无法回答义务冲突影响犯罪成立的根本依据,以义务衡量和义务履行为内容的法益保护行为才是义务冲... 义务冲突体系性位置就是义务冲突的性质,犯罪论体系的不同影响着义务冲突的性质地位。“法不强人所难”原则是义务冲突状态的法理基础,它无法回答义务冲突影响犯罪成立的根本依据,以义务衡量和义务履行为内容的法益保护行为才是义务冲突可以作为出罪事由的理由。义务冲突的规范化要区分义务冲突状态和义务相权行为,义务冲突状态具有客观性,它是义务相权行为的前提,而义务相权行为是判断是否成立违法阻却的决定性要件。法益衡量是义务衡量的基本标准而非唯一标准,义务衡量必须融入其他考察要素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冲突 体系性位置 规范构成 违法阻却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处罚的豁免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晴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132,共17页
豁免规则对于《行政处罚法》而言是一个亟待法内续造的制定法漏洞。其构成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独立要件,而非量罚情节。类推适用刑法中的违法性阻却事由进行豁免,符合事物的本质,可为《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所包容。参照刑法中的违法... 豁免规则对于《行政处罚法》而言是一个亟待法内续造的制定法漏洞。其构成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独立要件,而非量罚情节。类推适用刑法中的违法性阻却事由进行豁免,符合事物的本质,可为《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所包容。参照刑法中的违法性阻却事由,行政处罚得以因被害人承诺、推定的承诺、假定的承诺、自损行为和危险接受等因法益性阙如阻却违法的事由和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令行为、正当业务行为、自救行为、行政许可、义务冲突等基于法益衡量阻却违法的事由而豁免。认定各个事由时,应当注意区分行政法益与刑法法益,进行个别化法益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处罚 豁免 违法却事由 类推适用 包容审慎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