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典中的违法阻却事由立法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友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73,共8页
在侵权法上,"违法阻却事由"的概念是以认可独立违法性要件为前提的。《民法总则》第181条和第182条分别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明确了其属于违法阻却事由,但相关的规则仍然可以进一步完善。民法上一般认可的违法阻却事由... 在侵权法上,"违法阻却事由"的概念是以认可独立违法性要件为前提的。《民法总则》第181条和第182条分别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明确了其属于违法阻却事由,但相关的规则仍然可以进一步完善。民法上一般认可的违法阻却事由还包括自助行为、受害人同意、依法执行职务、正当行使权利。但是,在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之中仅应当就自助行为和受害人同意作出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自助行为 受害人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技体育伤害行为阻却违法之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夫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竞技体育伤害行为存在于身体接触型对抗性比赛中。大陆法系刑法理论认为,竞技比赛伤害行为阻却违法。社会相当性说为竞技比赛伤害行为阻却违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竞技比赛伤害行为没有超出社会伦理秩序的范围,具有正当性。同时,社会相当... 竞技体育伤害行为存在于身体接触型对抗性比赛中。大陆法系刑法理论认为,竞技比赛伤害行为阻却违法。社会相当性说为竞技比赛伤害行为阻却违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竞技比赛伤害行为没有超出社会伦理秩序的范围,具有正当性。同时,社会相当性判断具有模糊化特征。因此,应当在社会相当性理论的指导下,明确竞技比赛伤害行为阻却违法应当具备的条件,即赛事条件、主体条件、主观条件、行为条件以及时空条件等。竞技比赛伤害行为阻却违法同样存在例外情形。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正当性应当被刑法典所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比赛伤害行为 社会相当性说 阻却违法条件 例外情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侵害隐私权的阻却违法性事由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宇飞 《当代传播》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隐私权是每个自然人都享有的从属于人格权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公权”(采访报道权)和“私权”(隐私权)的冲突。一般来说,司法实践中如存在当事人为特殊权利主体、新闻报道的... 隐私权是每个自然人都享有的从属于人格权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公权”(采访报道权)和“私权”(隐私权)的冲突。一般来说,司法实践中如存在当事人为特殊权利主体、新闻报道的事实符合公众兴趣和公共利益、当事人行使隐私公开权三种抗辩事由时,传媒可主张不承担侵权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却违法性事由 新闻传播 隐私权 抗辩事由 新闻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法上的阻却违法
4
作者 倪受彬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阻却违法事由 违法 违法行为 必要限度 《民法通则》 自力救济 正当防卫 民事责任 职务行为 当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害人同意之阻却违法性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曹琦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1-33,共3页
行为具有违法性是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之一。原则上,只要是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就具有违法性。只有存在阻却违法性的法定事由,才能使侵害行为成为合法行为。我国现行立法,将依法执行职务、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作为阻却违法性的法定事由。... 行为具有违法性是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之一。原则上,只要是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就具有违法性。只有存在阻却违法性的法定事由,才能使侵害行为成为合法行为。我国现行立法,将依法执行职务、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作为阻却违法性的法定事由。但是,对于特定情况下受害人同意所为的侵害行为,是否可以阻却违法性,法无明文规定。从其他国家的立法情况看,对此问题的规定也不一致。德国法系的一些国家认为,因受害人同意而对其损害的行为不具有违法性,但受害人同意损害公共秩序或不符合正当行为的除外。在法国,受害人同意不影响损害行为的非法性,但因受害人同意也是一种过错,可以免除侵害人的赔偿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害人同意 违法 阻却违法 侵害行为 侵权行为 人体器官 公共秩序 法定事由 合法行为 损害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中违法性认识问题案例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晋海 程澄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属于法定犯的范畴,基于“知法推定”立场的违法性认识不要说观点已难以适用。对于违法性认识定位问题,我国学界和大陆法系国家都存在“故意说”与“责任说”的分歧。由于故意说存在逻辑和体系上的缺陷,将违法性认识作...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属于法定犯的范畴,基于“知法推定”立场的违法性认识不要说观点已难以适用。对于违法性认识定位问题,我国学界和大陆法系国家都存在“故意说”与“责任说”的分歧。由于故意说存在逻辑和体系上的缺陷,将违法性认识作为责任要素更为合理。在破坏植物资源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建议将违法性认识作为责任阻却事由进行考察。考虑到违法性认识在证明中的困难,实践中建议采用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即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可避免性作为判断标准。对于违法性认识错误不可避免性的认定须具备两点,即行为人对破坏植物资源行为的违法性存在认识困难以及为避免错误,行为人曾努力查明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 违法性认识 故意说 责任说 违法阻却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刑法中的“保全型”自救行为
7
作者 罗雨荔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9,共9页
我国刑法中有保留“保全型”自救行为的余地,但不应直接照搬德国模式的理论建构。如果权利人保全手段涉及伤害、拘禁等限制、拘束义务人人身的罪名,并不需要也并不能够适用“保全型”自救行为;若相应手段涉及的是故意毁坏财物罪,当该行... 我国刑法中有保留“保全型”自救行为的余地,但不应直接照搬德国模式的理论建构。如果权利人保全手段涉及伤害、拘禁等限制、拘束义务人人身的罪名,并不需要也并不能够适用“保全型”自救行为;若相应手段涉及的是故意毁坏财物罪,当该行为确属保全权利过程中的必要行为时,在涉案金额相对权利标的额仍属轻微的情况下,可适用“保全型”自救行为。权利人以私自取走、扣押义务人财物或收集义务人个人信息的方式保全权利的案件,都有适用“保全型”自救行为阻却违法性的余地。前者依《民法典》第1 177条应以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为其成立要件,后者则不应受其拘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救行为 违法阻却 私力救济 权利行使 法秩序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害人承诺在中国刑法中的地位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旭 苏忻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5,共5页
被害人承诺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通常作为损害行为的违法阻却事由之一,它因法益的欠缺而使其获得了存在的根据。近年来,将被害人承诺的效力从阻却违法层次提前到阻却构成要件该当层次的"一元论"在大陆法系国家盛行。从中国刑... 被害人承诺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通常作为损害行为的违法阻却事由之一,它因法益的欠缺而使其获得了存在的根据。近年来,将被害人承诺的效力从阻却违法层次提前到阻却构成要件该当层次的"一元论"在大陆法系国家盛行。从中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构成和刑法分则三个角度考察,被害人承诺在中国刑法中难以找到存在的根据。对此,应当在体系性评价的基础上,改良或变革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犯罪构成 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化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事责任险的本土适法困境及解决路径 被引量:8
9
作者 郑观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我国以强化董事责任为基本理念,将董事职务行为的违法违章性作为董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以及董事责任险的排外范畴,从而导致董事责任险在我国的适法困境。相关解决方案应从董事责任条款的立法目的入手,对董事责任险进行适法性制度设计,确保... 我国以强化董事责任为基本理念,将董事职务行为的违法违章性作为董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以及董事责任险的排外范畴,从而导致董事责任险在我国的适法困境。相关解决方案应从董事责任条款的立法目的入手,对董事责任险进行适法性制度设计,确保董事责任的损害填补、违法阻却功能不因董事责任险而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责任险 董事责任 适法性困境 损害填补 违法阻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劳资争议的刑事责任研究——以日本《劳动组合法》第1条第2款为中心 被引量:6
10
作者 姜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89,157-158,共9页
日趋增多的罢工、怠工等集体劳资争议给刑法学带来了新课题,引发学界对刑法是否及如何介入集体劳资争议的慎思。日本《劳动组合法》第1条第2款对集体劳资争议在区分正当与不正当的基础上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刑事责任模式,堪称全球劳动刑法... 日趋增多的罢工、怠工等集体劳资争议给刑法学带来了新课题,引发学界对刑法是否及如何介入集体劳资争议的慎思。日本《劳动组合法》第1条第2款对集体劳资争议在区分正当与不正当的基础上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刑事责任模式,堪称全球劳动刑法的典范。这对中国劳动刑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刑法应该积极介入集体劳资争议,并把正当的集体劳资争议视为刑法中的违法阻却事由,而以刑法中的普通犯罪追究不正当的集体劳资争议的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劳资争议 《劳动组合法》 违法阻却事由 罢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以阶层犯罪论为视角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蓉 宋家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137,共9页
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问题应区分客观证明责任与主观证明责任两个维度,并将其置于犯罪构成体系之下进行讨论,实现实体与程序的有效衔接。在阶层犯罪论体系逐渐成为中国主流学说的前提之下,通过对阶层式犯罪论的证明责任分配作用、构成要... 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问题应区分客观证明责任与主观证明责任两个维度,并将其置于犯罪构成体系之下进行讨论,实现实体与程序的有效衔接。在阶层犯罪论体系逐渐成为中国主流学说的前提之下,通过对阶层式犯罪论的证明责任分配作用、构成要件违法性推定机能以及正当防卫特殊实体属性等理论层面的详尽分析,提出构建中国正当防卫证明责任的具体模式:正当防卫的客观证明责任由被告方承担,即被告方承担正当防卫事实真伪不明时的不利风险。但是此客观证明责任分配格局并不意味着加重被告方的主观证明责任,在举证责任上,被告方原则上只承担正当防卫事由的初步举证负担,达到形成争点程度即可,其后的主观证明责任转移至控诉方,其需承担证明不存在违法性阻却事由的责任,并且基于职权主义调查原则,法院也有义务对正当防卫的部分事实进行澄清,从而保障正当防卫的证明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客观证明责任 举证责任 违法阻却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中的自助行为及其限度——兼及不当自主行为所致民刑交叉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单平基 《交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6期30-48,共19页
为助推《民法典》新增的自助行为的适用,亟须从解释论探讨,并考察其实践适用。自助行为本质为私力救济,为保护情况紧迫而无法及时获得公力救济的请求权而设,蕴含着民刑交叉属性。作为公力救济的例外,它仅能在特定情形下行使,以“拥有合... 为助推《民法典》新增的自助行为的适用,亟须从解释论探讨,并考察其实践适用。自助行为本质为私力救济,为保护情况紧迫而无法及时获得公力救济的请求权而设,蕴含着民刑交叉属性。作为公力救济的例外,它仅能在特定情形下行使,以“拥有合法请求权”为前提,需满足“情况紧迫无法及时获得公力救济”以及“不实施自助行为将使权益损害难以弥补”的要件。至于自助行为应限于合理范围以及事后及时请求公力救济,则非该制度的构成要件,而是行为界限问题。自助行为既可针对相对人的财产,在特定情形下,亦可将《民法典》第1177条第1款中的“等合理措施”解释为可对相对人自由适当限制,但应契合“必要性”要求,并立即诉请公力救济。行为契合自助行为构造者,可阻却侵权违法,亦不会涉及刑事犯罪,而是出罪事由;反之,不当造成他人损害者,对相对人之损害仍应负赔偿责任,严重者,可能涉及向刑事犯罪的转化。对因自助行为引发的民刑交叉案件,应依循法秩序统一原理,严格控制入罪门槛,坚持先民后刑程序,正确界定罪与非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助行为 私力救济 情况紧迫 违法阻却 民刑交叉 法秩序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纠纷的刑事立法分析
13
作者 徐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5-178,共4页
医疗纠纷是由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结果及其原因的认定存在分歧而引发的纠纷,通常表现为患方质疑医方诊疗行为的合法性问题。我国医疗纠纷的刑事立法几乎是以医疗事故罪为基础而构建的。就医疗事故罪而言,其罪与非罪的认定存在"医疗... 医疗纠纷是由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结果及其原因的认定存在分歧而引发的纠纷,通常表现为患方质疑医方诊疗行为的合法性问题。我国医疗纠纷的刑事立法几乎是以医疗事故罪为基础而构建的。就医疗事故罪而言,其罪与非罪的认定存在"医疗行为论"、"信赖原则"和"医疗水准论"等分界理论的限制性判断,司法实践应充分认识到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审慎并积极认定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亲属的犯罪与刑事责任。刑事立法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根据,医疗纠纷的合理解决应注重加强刑事立法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医疗事故罪 违法阻却 刑事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害人样态刑法地位之证成——以中国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为切入点
14
作者 佘杰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37-143,共7页
在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下,四要件与阻却事由是并列关系,由于但书的存在,犯罪成立甚至需要进行3次评价,加之四要件只是符合与否的判断而没有程度的考量,导致被害人过错、被害人同意、被害人特殊状况等被害人样态被散布于四要件、阻却事... 在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下,四要件与阻却事由是并列关系,由于但书的存在,犯罪成立甚至需要进行3次评价,加之四要件只是符合与否的判断而没有程度的考量,导致被害人过错、被害人同意、被害人特殊状况等被害人样态被散布于四要件、阻却事由、但书、酌定量刑情节中讨论,无法统一在四要件体系中找到其应有的地位,其影响刑法评价的根据变得扑朔迷离。实际上,如果对四要件体系的内涵做实质性和扩张性解释,把违法阻却事由、社会关系破坏程度、主观恶性大小等内容涵摄于客观方面、客体、主观方面,那么被害人样态在犯罪构成体系中就拥有相应的地位,其影响刑法评价也就有了统一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样态 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 违法阻却事由 刑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行使与财产犯罪:实践分析和逻辑展开 被引量:23
15
作者 周光权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74,共17页
实践中,行为人主张债权或其他财产权利时使用恐吓或欺骗手段的情形并不少见,司法人员面对这类案件极易产生定罪冲动;理论上的多数说认为这类行为符合财产犯罪的构成要件,仅可能阻却违法。这些立场都值得反思。定罪范围过宽的实务操作与... 实践中,行为人主张债权或其他财产权利时使用恐吓或欺骗手段的情形并不少见,司法人员面对这类案件极易产生定罪冲动;理论上的多数说认为这类行为符合财产犯罪的构成要件,仅可能阻却违法。这些立场都值得反思。定罪范围过宽的实务操作与财产犯罪的本质并不相符;依靠私力救济这种(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解决涉及权利行使的犯罪认定问题,等于没有给被告人“出路”,在我国当下不是理想的方案。为此,从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角度切入,根据整体财产损害的逻辑,认为主张权利的行为不会给对方造成实质的财产损害,从而在违法性判断之前就否定行为的犯罪性,从逻辑上讲得通,也更为务实,能够遏制近年来将主张权利的行为大量认定为敲诈勒索等罪的司法趋势。基于请求权基础而恐吓对方的,由于从一开始就不可能造成实质的财产损失,实行行为性、非法占有目的等也都可以被否定。在权利存在争议,以及行为人自认为在拆迁补偿等事项中“吃亏”,使用举报、向媒体揭发等恐吓手段提出较高赔偿要求等情形中,只要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权利根据,对相对人的交付就不应评价为产生了财产损失,被告人不应构成敲诈勒索等财产犯罪。使用暴力、威胁手段索要债务,其滥用权利的手段行为构成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其他犯罪的,按照相应犯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行使 违法阻却 财产损害 敲诈勒索罪 法秩序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空白规范功能定位及适用限度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楠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85,共13页
司法解释在阐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这一空白规范时,扩张性地将部门规章也纳入判断前置违法性的规范依据中,这与《刑法》第96条中“违反国家规定”的含义并不一致。厘清部门规章是否属于“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是,... 司法解释在阐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这一空白规范时,扩张性地将部门规章也纳入判断前置违法性的规范依据中,这与《刑法》第96条中“违反国家规定”的含义并不一致。厘清部门规章是否属于“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是,辨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所发挥的功能。虽然刑法规定看似严整,但定案时仍需参照其他规范填补构成要件,故“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属于构成要件要素。同时,在获取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时,不仅存在法令行为、经行政许可的行为等法定正当化事由,还不乏正当业务行为等超法规正当化事由,因此“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也发挥着提示违法阻却事由的机能。当“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作为构成要件要素时,不应以部门规章为依据将行为入罪;而当其发挥提示违法阻却事由机能时,部门规章乃至规范性文件、行业规范、当事人约定等,均可作为出罪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构成要件要素 提示违法阻却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驾驶汽车碰撞程序的刑法正当性--基于行为功利主义理论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昆鹏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9-27,共9页
“无人驾驶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电车难题”伦理困境也已经变成无人驾驶汽车碰撞程序的现实选择。无人驾驶汽车碰撞行人或牺牲乘客必然侵害法益构成刑法违法,而无人驾驶汽车正常进入交通系统又使其碰撞程序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借助于... “无人驾驶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电车难题”伦理困境也已经变成无人驾驶汽车碰撞程序的现实选择。无人驾驶汽车碰撞行人或牺牲乘客必然侵害法益构成刑法违法,而无人驾驶汽车正常进入交通系统又使其碰撞程序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借助于行为功利主义理论的规范性、刑法适用性、平等性的优势,通过人数比较将抽象化的“法益”转化成可计算的利益衡量,相关利益主体民主商议达成“被牺牲者同意”,从而构建“补强的紧急避险”理论,为无人驾驶汽车碰撞程序在行人之间、行人与乘客之间的选择提供违法阻却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行为功利主义 法益 补强的紧急避险 违法阻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中义务冲突的体系性反思与规范化重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申屠晓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28-36,共9页
义务冲突体系性位置就是义务冲突的性质,犯罪论体系的不同影响着义务冲突的性质地位。“法不强人所难”原则是义务冲突状态的法理基础,它无法回答义务冲突影响犯罪成立的根本依据,以义务衡量和义务履行为内容的法益保护行为才是义务冲... 义务冲突体系性位置就是义务冲突的性质,犯罪论体系的不同影响着义务冲突的性质地位。“法不强人所难”原则是义务冲突状态的法理基础,它无法回答义务冲突影响犯罪成立的根本依据,以义务衡量和义务履行为内容的法益保护行为才是义务冲突可以作为出罪事由的理由。义务冲突的规范化要区分义务冲突状态和义务相权行为,义务冲突状态具有客观性,它是义务相权行为的前提,而义务相权行为是判断是否成立违法阻却的决定性要件。法益衡量是义务衡量的基本标准而非唯一标准,义务衡量必须融入其他考察要素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冲突 体系性位置 规范构成 违法阻却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安乐死的非犯罪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1,共12页
安乐死与故意杀人在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安乐死行为不应具有犯罪性。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中的阻却违法事由和阻却责任事由(期待可能性)说对我国的安乐死立法有借鉴意义。不论是根据优越的法益说、目的说,还是根据... 安乐死与故意杀人在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安乐死行为不应具有犯罪性。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中的阻却违法事由和阻却责任事由(期待可能性)说对我国的安乐死立法有借鉴意义。不论是根据优越的法益说、目的说,还是根据社会的相当性行为说来讨论,安乐死都存在着阻却违法事由。对安乐死行为人进行期待可能性分析,不能期待患者作出规范的自然死亡的选择,也无法合理地期待医生面对患者经受病痛折磨而无动于衷。实施安乐死实乃无奈之举,缺乏期待可能性,此为阻却责任事由。安乐死的行为具有非犯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死 非犯罪性 故意杀人 阻却违法事由 期待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救行为及其刑法评价 被引量:13
20
作者 游伟 孙万恒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2-45,共4页
自救行为又称为自助行动,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身的权利,在情况紧急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救助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毁损或拘束等强力影响,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德所认可的行为。自救行为对自己权利的救... 自救行为又称为自助行动,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身的权利,在情况紧急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救助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毁损或拘束等强力影响,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德所认可的行为。自救行为对自己权利的救济有迅速和代价低廉的优点,因而,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救行为 正当防卫 请求权 公力救助 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 自力救助 不法侵害 构成要件 刑法 阻却违法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