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违反国家规定”的时代困境与未来方向——以非法经营罪为切入点进行规范体系的审视 被引量:15
1
作者 于志强 郭旨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0-126,共7页
面对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趋向,应当首先对其中心词"经营"通过整个法规范体系的实质要求来限定其为中性,以达致其保护市场秩序的立法目的;然后对其所"非"之"法"进行具体引用,以贯彻罪刑法定原... 面对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趋向,应当首先对其中心词"经营"通过整个法规范体系的实质要求来限定其为中性,以达致其保护市场秩序的立法目的;然后对其所"非"之"法"进行具体引用,以贯彻罪刑法定原则于"空白罪状"。但是此处前置之"法"显然不足以呼应信息时代罪情的发展,这倒逼着司法解释以解释法律之名,行类推"国家规定"至准"国家规定"之实。通过立法解释等最高立法机关的"决定"适当提升部分部门规章的"规格",补足刑法罪刑规范中的构成要件要素,应当是复原刑法目标中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和谐共生"关系的尝试性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经营 违反国家规定 信息时代 司法解释 立法解释 部门规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反国家规定”的宪法解释与司法适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詹红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41,共6页
空白刑法的产生是现代法治国家保障国民自由的需要。"违反国家规定"的范围必须从严把握,同时,"违反国家规定"的内容必须以明确规定为前提。国务院各部委制作的规定、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空白刑法的产生是现代法治国家保障国民自由的需要。"违反国家规定"的范围必须从严把握,同时,"违反国家规定"的内容必须以明确规定为前提。国务院各部委制作的规定、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授权立法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国务院批转的下属部门规章都不属于"国家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反国家规定 法定犯 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刑法中的“违反国家规定”——兼论刑法条文的宪政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恩海 《东方法学》 2010年第1期22-28,共7页
我国刑法第96条明确了"违反国家规定"的含义,但在司法实践中,因具体案件引发了诸多争议,亟待予以明确。文章首先以刑法分则中涉及"国家规定"的不同表述为依据,明确了"违反国家规定"的含义。然后以具体案... 我国刑法第96条明确了"违反国家规定"的含义,但在司法实践中,因具体案件引发了诸多争议,亟待予以明确。文章首先以刑法分则中涉及"国家规定"的不同表述为依据,明确了"违反国家规定"的含义。然后以具体案件为例,论述如何查找国家规定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和被告人所属单位制作的规定是否属于"违反国家规定"中的"国家规定"。文章认为,刑法第96条的规定是刑法为实现宪法确定的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的有利保障,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必须以宪法精神为解释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反国家规定 国家规定 法制统一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高人民法院对非法经营罪中“违反国家规定”的适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恩海 《法治研究》 2015年第4期72-82,共11页
现阶段非法经营罪有演变为"口袋罪"的趋势,坚守"违反国家规定"是改变这一趋势的首要关口。通过对《刑事审判参考》刊登的非法经营罪案裁判理由的分析,发现即便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的案件,也并非全部意识到"... 现阶段非法经营罪有演变为"口袋罪"的趋势,坚守"违反国家规定"是改变这一趋势的首要关口。通过对《刑事审判参考》刊登的非法经营罪案裁判理由的分析,发现即便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的案件,也并非全部意识到"违反国家规定"这一要件在认定犯罪中的意义。本文在详细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刑法》第96条的规定逐一评析,建议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地法院在裁判文书中明确引用"国家规定"的名称和具体条文并展开分析,这不仅能改变该罪"口袋罪"的形象,也有助于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经营罪 违反国家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参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环境罪中的“违反国家规定”的分类解读——以法定犯与自然犯的混同规定为核心 被引量:30
5
作者 石亚淙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2-65,共14页
我国《刑法》对污染环境罪的罪状描述中除了"违反国家规定"之外均是完整的行为描述,没有将"国家规定"的内容具体化。该罪状描述了公害型和环境效用侵害型两种类型,公害型污染环境罪侵害的是人的生命健康,所有的行... 我国《刑法》对污染环境罪的罪状描述中除了"违反国家规定"之外均是完整的行为描述,没有将"国家规定"的内容具体化。该罪状描述了公害型和环境效用侵害型两种类型,公害型污染环境罪侵害的是人的生命健康,所有的行为都应当处罚,此时"违反国家规定"不具有实质意义;环境效用侵害型污染环境罪侵害的是一种近似财产的利益,不可能完全禁止这种侵害行为,需要通过"国家规定"许可部分行为。被违反的"国家规定",应当被限定为与环境犯罪保护法益相关的国家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违反国家规定 法益 公害 环境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限缩解释——兼对侵犯个人信息刑事案件法律适用司法解释第2条之质疑 被引量:46
6
作者 胡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42,共9页
根据我国刑法,"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是判断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前提。为了明确"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含义,侵犯个人信息刑事案件法律适用司法解释第2条将部门规章与法律、行政法规一并纳入其中,该司法解释的... 根据我国刑法,"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是判断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前提。为了明确"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含义,侵犯个人信息刑事案件法律适用司法解释第2条将部门规章与法律、行政法规一并纳入其中,该司法解释的这一扩张性规定虽然契合了惩治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现实需要,却背离了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为此,应当对该司法解释第2条的内容作限缩解释,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仅限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部门规章只有在对法律、行政法规中的规定予以明确、细化的情况下,才能与法律、行政法规一起作为判断行为是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罪刑法定原则 空白罪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秩序统一性视域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应然解释——《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评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叶良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23,共9页
合宪性解释是刑法解释的一种方法,对刑法解释结论的正当性具有最高检验标准的功能。对于刑法第253条之一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文义解释方法,可以得出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的解释结论,并... 合宪性解释是刑法解释的一种方法,对刑法解释结论的正当性具有最高检验标准的功能。对于刑法第253条之一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文义解释方法,可以得出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的解释结论,并且可以通过目的解释方法得到补强。但是,根据合宪性解释,如果采用这一结论,则将导致整体法秩序统一性被破坏,因而应当否定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目的解释 合宪性解释 法秩序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边界——以“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实质解释为中心 被引量:25
8
作者 江耀炜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是成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前置性条件,对其性质和地位的正确把握,是确定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边界的重要依据。在本罪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仅仅是为提示违法性而存在,而不是构成要件要素。本...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是成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前置性条件,对其性质和地位的正确把握,是确定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边界的重要依据。在本罪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仅仅是为提示违法性而存在,而不是构成要件要素。本罪所保护的法益是个人生活的安宁,而不是所谓的信息自决权。在本罪司法认定过程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有两个层面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在认定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构成要件之后,通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提示违法性功能,审查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违法阻却事由即法律上的根据;另一方面,在行为人的责任评价阶段,通过本罪所保护的法益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实质解释评价行为人违法性认识的有无、错误的可避免性,进而作出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可归责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危机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信息自决权 安宁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高利贷的泛刑法分析 被引量:81
9
作者 邱兴隆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近年来,民间高利贷被作为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判例频频出现。究其原由,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与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就武汉的涂汉江案所为的两个复函。然而,这两个复函关于民间高利贷属于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 近年来,民间高利贷被作为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判例频频出现。究其原由,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与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就武汉的涂汉江案所为的两个复函。然而,这两个复函关于民间高利贷属于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所列非法金融行为的解释均属无权解释,因此,有关民间高利贷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所有判例,均无法律依据。事实上,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民间高利贷因不违反任何法律与行政法规而不具有构成非法经营罪的非法性要件。同时,民间高利贷虽有伴生犯罪之弊,但其更有产生的必然性,也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对其也不应通过修改刑法而将其入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高利贷 涂汉江案 非法经营罪 违反国家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犯罪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明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计算机犯罪 执法 《刑法》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违反国家规定 非法侵入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环境罪行政从属性的三重批判——兼论刑法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提前规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柴云乐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7-65,共9页
污染环境罪是否具备行政从属性存在很大争议,该命题关系到环境行政权与环境司法权的界域与衔接问题,我国《刑法》第338条"违反国家规定"之描述无法得出污染环境罪的行政从属性;实践中环境行政执法与环境刑事司法的衔接不良产... 污染环境罪是否具备行政从属性存在很大争议,该命题关系到环境行政权与环境司法权的界域与衔接问题,我国《刑法》第338条"违反国家规定"之描述无法得出污染环境罪的行政从属性;实践中环境行政执法与环境刑事司法的衔接不良产生对污染环境罪的行政从属性的质疑;污染环境罪由行政犯向刑事犯的转化趋势否定了污染环境罪的行政从属性。"刑法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提前规制"乃是现行环境刑事立法的本来面貌,并未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谦抑性的要求,其突破口为对污染环境罪行政从属性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反国家规定 污染环境罪 行政从属性 环境法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适用的调整和重构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宪权 王哲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5,共9页
司法解释有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个人信息的定义应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保持一致。合法获取但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亦应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故意犯罪且相关行为应具有法益侵害具体结果。获得公民... 司法解释有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个人信息的定义应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保持一致。合法获取但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亦应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故意犯罪且相关行为应具有法益侵害具体结果。获得公民知情同意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公民知情同意”的效力应当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赋予公民最后一次行使同意权的效力为基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应为与公民人格、财产权紧密关联的个人信息自决权。司法解释对“情节严重”的认定应根据个人信息对公民个人利益影响的紧密程度以及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两个方面综合考量。司法解释应采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分类方式,将个人信息区分为敏感个人信息和一般个人信息两种,并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再犯情形的构罪标准进行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法》 刑法规定调整 个人信息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法益 情节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州四男子私伐林木后自首
13
作者 满延坤 《林业与生态》 2022年第4期29-29,共1页
“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我违反国家规定,滥伐林木。现在受到法律制裁,我很后悔。”3月11日,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男子龙某追悔莫及地说。日前,龙某、罗某等人因涉嫌滥伐林木罪,被新田县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关键词 刑事强制措施 滥伐林木罪 自首 法律意识淡薄 违反国家规定 新田县 法律制裁 湖南省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文摘
14
《财会月刊(合订本)》 2000年第17期49-56,共8页
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法律效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等问题。 一、制定中国国案审计准则的依据与目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 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法律效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等问题。 一、制定中国国案审计准则的依据与目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结合中国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实践,借鉴国际公认审计准则经验,制定中国国家审计准则。 制定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目标是: (一)全面落实《审计法》,推进依法治国,促进依法行政,实现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促使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按照统一的审计准则开展审计工作,规范审计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反国家规定 资产减值准备 复议申请 申请人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 听证主持人 具体行政行为 复议机关 审计听证 监事会主席 司法机关 被审计单位 复议决定书 知识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空白规范功能定位及适用限度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楠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85,共13页
司法解释在阐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这一空白规范时,扩张性地将部门规章也纳入判断前置违法性的规范依据中,这与《刑法》第96条中“违反国家规定”的含义并不一致。厘清部门规章是否属于“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是,... 司法解释在阐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这一空白规范时,扩张性地将部门规章也纳入判断前置违法性的规范依据中,这与《刑法》第96条中“违反国家规定”的含义并不一致。厘清部门规章是否属于“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是,辨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所发挥的功能。虽然刑法规定看似严整,但定案时仍需参照其他规范填补构成要件,故“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属于构成要件要素。同时,在获取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时,不仅存在法令行为、经行政许可的行为等法定正当化事由,还不乏正当业务行为等超法规正当化事由,因此“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也发挥着提示违法阻却事由的机能。当“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作为构成要件要素时,不应以部门规章为依据将行为入罪;而当其发挥提示违法阻却事由机能时,部门规章乃至规范性文件、行业规范、当事人约定等,均可作为出罪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构成要件要素 提示违法阻却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