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Solitaire支架半释放保护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黄书翰
刘承春
+4 位作者
李小树
吴娅
梁春荣
李玮
张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3-233,共11页
目的探讨使用Solitaire支架半释放保护(SHARP)技术逆行处理串联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且...
目的探讨使用Solitaire支架半释放保护(SHARP)技术逆行处理串联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且均使用SHARP技术。采用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血管病变型、其他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先将导引导管及中间导管挤过近端闭塞处进行颅内血管闭塞段支架取栓,然后使用SHARP技术,将SolitaireAB支架半释放至颈内动脉,起到类似于远端栓塞保护装置的作用,再将导管退至颈总动脉,经血管造影确认是否存在远端栓塞,同时根据造影评估结果选择近端取栓或支架置入。若造影显示前向血流无法维持或残余狭窄过重,则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成功再通定义为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达2b级或3级。术后即刻及术后(24±6)h复查头部平扫CT评估不良事件,包括术中并发症(血管痉挛、远端栓塞事件)、与SHARP技术相关并发症[支架半释放后和(或)导引导管后退至颈内动脉狭窄近端时,经DSA证实出现了远端栓塞事件]、出血转化(出血性梗死Ⅰ型、出血性梗死Ⅱ型、脑实质出血Ⅰ型、脑实质出血Ⅱ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7 d或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时至少降低4分为神经功能改善。以90 d随访记录评价临床预后,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为神经功能独立,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结果14例串联闭塞患者均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有8例合并颈内动脉终末闭塞(C7段闭塞),6例合并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例,心源性栓塞型3例,动脉夹层2例。14例患者均成功再通,达TICI分级2b级或3级;穿刺至再通的平均时间为(63±6)min;4例患者再通后因前向血流无法维持而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例,动脉夹层1例)。未发生SHARP技术相关并发症(远端栓塞事件)。1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脑实质出血1例、出血性梗死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随访,1例因神经功能恶化死亡,10例患者达神经功能独立(mRS评分≤2分),3例预后不良。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串联闭塞患者使用SHARP技术逆行处理的初步分析显示,该技术可减少操作步骤,使手术时间缩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急性期支架置入。但该项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串联闭塞
血管内治疗
远端栓塞保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olitaire支架半释放保护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黄书翰
刘承春
李小树
吴娅
梁春荣
李玮
张猛
机构
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3-233,共11页
基金
陆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科研人才培训计划(2018XLC2022)。
文摘
目的探讨使用Solitaire支架半释放保护(SHARP)技术逆行处理串联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且均使用SHARP技术。采用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血管病变型、其他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先将导引导管及中间导管挤过近端闭塞处进行颅内血管闭塞段支架取栓,然后使用SHARP技术,将SolitaireAB支架半释放至颈内动脉,起到类似于远端栓塞保护装置的作用,再将导管退至颈总动脉,经血管造影确认是否存在远端栓塞,同时根据造影评估结果选择近端取栓或支架置入。若造影显示前向血流无法维持或残余狭窄过重,则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成功再通定义为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达2b级或3级。术后即刻及术后(24±6)h复查头部平扫CT评估不良事件,包括术中并发症(血管痉挛、远端栓塞事件)、与SHARP技术相关并发症[支架半释放后和(或)导引导管后退至颈内动脉狭窄近端时,经DSA证实出现了远端栓塞事件]、出血转化(出血性梗死Ⅰ型、出血性梗死Ⅱ型、脑实质出血Ⅰ型、脑实质出血Ⅱ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7 d或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时至少降低4分为神经功能改善。以90 d随访记录评价临床预后,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为神经功能独立,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结果14例串联闭塞患者均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有8例合并颈内动脉终末闭塞(C7段闭塞),6例合并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例,心源性栓塞型3例,动脉夹层2例。14例患者均成功再通,达TICI分级2b级或3级;穿刺至再通的平均时间为(63±6)min;4例患者再通后因前向血流无法维持而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例,动脉夹层1例)。未发生SHARP技术相关并发症(远端栓塞事件)。1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脑实质出血1例、出血性梗死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随访,1例因神经功能恶化死亡,10例患者达神经功能独立(mRS评分≤2分),3例预后不良。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串联闭塞患者使用SHARP技术逆行处理的初步分析显示,该技术可减少操作步骤,使手术时间缩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急性期支架置入。但该项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串联闭塞
血管内治疗
远端栓塞保护装置
Key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
Tandem occlusion
Endovascular therapy
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Solitaire支架半释放保护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的效果分析
黄书翰
刘承春
李小树
吴娅
梁春荣
李玮
张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